其他

老夏看“两会”——精准扶贫背后的思考

2017-03-15 夏永林 老夏说课

        今天参加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7年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参会的知名学者、专家仅仅围绕着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商议今年研究会工作的主题,期间,各位专家在谈到目前精准扶贫背后涉及诸多的经济社会问题,一些观点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老夏结合对“两会”的学习与关注、并受今天会议一些专家学者观点的启发,也来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1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扶贫”问题的论述 

(1)李克强总理在回顾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时有关扶贫的数字: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超过240万。

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建立贫困退出机制。

(2)李克强总理在安排2017年重点工作时,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思路安排总体工作,其中谈到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问题时,着重讲了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要研究怎么补的问题

第二,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精准扶贫的目标比较明确

第三,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以上。(中央财力支持,但是不能搞漫灌了!

第四,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开发,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劳务输出、教育和健康扶贫,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怎样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第五,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强化资金和项目监管。(加强项目管理

第六,创新扶贫协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要动员社会多种力量

第七,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严防假扶贫和假脱贫两种现象

2

 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的精准化问题

 习总书记高度关注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北阜平革命老区视察时指出:

“要看就要真看,看真贫,通过典型了解贫困地区真实情况,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有利于正确决策。本来很贫困,却粉饰太平,结果只会把事情办糟。” “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乡亲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村子里能解决的就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级部门和有关方面反映,大家一起想办法。”

习近平总书记还形象比喻不要用“手榴弹炸跳蚤”,其涵义就是要求提高扶贫的精准度。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南湘西自治州调研时指出: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公开场合明确提出“精准扶贫”概念和理念。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提出了“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论断,要求扶贫工作做到“四个切实”、“四个一批”、“六个精准”:

即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切实动员社会参与,切实加强基层党建;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重申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扶贫战略思想,并向国际社会明确阐述: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2013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 ),把“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列为扶贫工作六大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要求:

“专项扶贫措施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将“精准扶贫”写入中央文件,对“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作出部署。同时,2014年3月“两会期间”,“精准扶贫”被写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由此,媒体称“精准扶贫”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八个“新词”之一。

3

当前精准扶贫问题带来的问题及思考


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部委、各地方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非 47 28361 47 13306 0 0 4013 0 0:00:07 0:00:03 0:00:04 4012常了不起的成就,不仅对于中国本身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对世界消除贫困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努力和贡献。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国消除贫困的工作一定会实现最后的目的。我们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接近实现我们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约束性条件就越来越多、困难也就越来越大、工作难度也就加倍增大。因此,对于精准扶贫工作还要注重细节、还要做的扎实一些、思考要长远一些。因没有调查和做深入的理论研究,在这里只提出问题供大家参考。

1. 谨防虚假脱贫、数字脱贫

扶贫脱贫工作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和倒计时,各级干部都立下不同级别的“军令状”,组织部门也是根据扶贫目标来进行考核的,而且还非常严厉。在这种环境压力下,实际工作中“数字化的“、”虚假的”绩效就有可能出现。一些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要么因自己的利益问题、要么嫌工作麻烦、艰苦而可能“数据造假”和“流程造假”。

2. 如何做到“真扶贫”和“扶真贫”?

实际工作中确有“假扶贫”和“扶假贫”现象的发生,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严重地干扰了扶贫工作的正常进行。在以往的扶贫工作中,与扶贫工作人员直接相关的人容易得到和能够得到更多的扶持,这些人中很可能有些就不贫困;而真正贫困的人却得不到真正的扶持与帮助,这种现象使得国家政策走样,也会滋生一定的腐败现象。

3. 怎样解决形式上脱贫但事实上脱不了贫的问题?

尽管政府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制定了“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政策,但是“精准”是用数字和数据说话的,而现实中就存在着工作粗糙、数据混乱的情况。很有可能出现从统计数字来看达到了脱贫的基准线,但事实上确依然贫困稍微问题。一些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因病返贫、因学致贫、因婚致贫”等现象是客观的存在。

4. 如何解决扶贫中的脱贫人口的持续生计问题?

现在一些地方扶贫的方式采用“异地搬迁”,使哪些不宜居住的一些地区的人口搬迁出来,但是搬出来后如何持续生存的问题往往考虑不周。扶贫中创立了集生产扶持、教育帮扶、医疗求助、电商帮扶、社会救助等多种措施于一体的扶贫模式,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精准扶贫的实际问题。

5. 如何在扶贫中坚持做好以下工作?

在扶贫工作中出现的:一是工作重心下沉到人。过去的扶贫是一种不分贫富、“大水漫灌”的方式。而精准扶贫要求工作重心下沉,到村到户到人。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精细准确、“精准滴灌”。二是坚持扶持政策特惠性。扶政策贫是特惠政策而非普惠政策,过去在实际操作中忽视了扶贫政策的特惠性,不分贫富大家受益、平均受益。而精准扶贫体现的是扶贫政策的特指性、特惠性,不搞撒胡椒面,政策“滴灌”到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三是一定要做到帮扶措施量身定制。不能大而化之,一般号召、“大呼隆”、“一刀切”的色彩比较浓厚。四是实施机制精细规范。不能只关心目标,不关注手段;只关心结果,不关注过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