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4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用户删除
乌克兰战争第一天起,中文媒体上就开始充斥着各种假消息。当天下午,我老舅连着给我发了俄罗斯一小时二十二分拿下基辅,乌克兰总统已经被炸身亡的消息。过两天,他又给我发来一个视频,说是乌克兰国防部大楼被炸。我一看,那是2021年以色列攻打哈马si时候的事。
每次我老舅给我发来假新闻,我都要耐心给他揭穿一下。但是,我揭穿了一百条,他发来的第一百零一条,还是假消息。
这就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一个猎人上山打猎,遇到了一只熊,没打倒熊,反而被熊强暴了。猎人又羞又怒,第二天又上山猎熊,又被强暴了。几天后他再次上山找熊,结果又被熊给那个了……完事后,熊靠在树上说:你丫是来卖yin的吧?
讲这样粗俗的笑话,不好。那么我们再换一种容易理解的说法,一个人如果错了一次,那是错误。如果在同一件事情上错了几十次,那么错误就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主动选择。
为什么要选择接受假消息呢?
第一个原因,假消息使人快乐,假消息往往让人感觉刺激,过瘾,爽。应该说,对很多人来说,新闻的第一大功能不是接收真实信息,而是娱乐。所以咱们把看新闻说成是“吃瓜”。乌克兰战争起来后,多少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追踪新闻,连日参与群里的讨论,这可能主要不是因为他关注人类命运或支持某一国,仅仅是因为基因中的“快乐本能”。
新闻传播的规律是“人咬狗”才是新闻。真材实料不加调味品的新闻不好吃,往往是越假,添加剂越多的“瓜”,吃起来越过瘾。
传播力强的信息有典型特征:思路简单、信息量密集、有故事性、冲击性强。符合这样条件的真新闻不多,但是假新闻可以精准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追求刺激,过瘾,所以更受欢迎。
第二个原因,人们缺乏基本的分析能力。
不得不说,很多人的判断力是非常低下的。有研究者发现,不论多假的新闻,只要在标题上加一个谣言作者的自我评价“真事儿!”传播量可以增加两到三倍。
前两天我发了一篇,写泽连斯基的,创造了第一篇三十万+。这篇文章中,我说泽连斯基还在基辅。读者的评论中,至少有二十人质问我:不是已经跑了吗?我回复了几位读者:看一条新闻,首先要看信息源是什么。泽连斯基逃跑的原始信息,源出自俄罗斯网站。
结果,我发现,有很多人居然不知道“信息源”是什么意思。确实,很多人看新闻时,从来不会注意来源是哪个媒体。很多人往往认为,只要是媒体发布的,都是真的。所以,培养最基本的分析能力是时代生活的必须。分析真假新闻,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如果一个消息源发布的东西总是那么可你的心,让你感觉刺激,过瘾,爽,你就应该对它高度警惕了。 第三个原因,是人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成见,因为改变成见是痛苦的。
人们接受的假消息往往是同一类的。古人说,兼听则明,但是人们现实生活中却喜欢“偏听偏信”。因为,各种思想间的矛盾或冲突会引起个体的感觉不适。
老舅是坚定地站普大弟的,所以他很容易接受任何有利于大弟的消息。他发我的俄军三弹击塌乌克兰国防部大楼的视频,里面的人穿着T恤,与乌克兰的气候明显不符,他居然毫不察觉。
还有一个读者开始是质问我泽连斯基已经跑了,我和他探讨他的信息源问题,结果他不回答我的问题,转移焦点,开始质疑我的立场。这和我老舅和我的交流是一模一样的。我老舅说的一件事被证伪后,他马上就会转移话题,通过别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正确。你说城门楼子,他说胯骨轴子。你跟着他说胯骨轴子,他又开始说大马猴子。他从来不会聚焦于一个事实,通过反思,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应该说,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可能占百分之九十五。我的经验是,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的人,有反思能力,有改变自己的欲望。
第四个原因,在于你的朋友圈。
你身边的朋友们是什么观点,你往往也是什么观点。你交的朋友的质量决定了你接受的信息的质量,因为从众的无意识心理机制弱化了独立判断。
我对我老舅深表忧心。我统计了一下,他分享在家人群里的消息,有百分之八十八是假的。当一个人头脑中装了百分之八十假货的时候,这个人再怎么红光满面,也让人感觉忧心忡忡了。
其他
战争20天了,人们为什么还喜欢假消息?
防失联 添加小编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