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腾讯真的没有梦想吗?

2018-05-06 明叔 明叔杂谈

(本文只代表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

 

潘乱的这篇《腾讯没有梦想》火了。

 

很多人发给我,一万多字的文章,我认认真真看完了,而且把文章后面的评论也一条一条看完了。

 

作者对腾讯的了解不可谓不深,文章直指腾讯战略、组织、业务的各种问题不可谓不尖锐。

 

我认为这是好事。

 

一个国家也好,一家企业也好,一个个人也好,无不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今年是腾讯公司创立20周年,过去20年里,腾讯在中国互联网行业里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同样,近年来腾讯面临的挑战,公司内外同样有目共睹。

 

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不会避讳内外部的人去谈论公司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也一定不会躺在过去的光环里沾沾自喜,在面对所有已知和未知的挑战时,一定会时刻保持危机感,并尽全力去应对。

 

2、

 

看完潘乱的文章,我最想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腾讯真的没有梦想吗?

 

梦想是一个略有些虚的词,它与使命、远景、战略息息相关。


很多人认为,在中国,战略最清晰的公司,一家是华为,一家是阿里。

 

在华为,几乎所有人对“云管端”的战略都多少有所耳闻,对于任总提出的“聚焦管道的针尖战略”,很多人也都烂熟于胸。

 

阿里与华为有类似之处。

 

这几年,阿里提出的“五新”战略(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能源、新技术),在阿里内外也传播甚广。

 

阿里和华为还有一个相似点,就是一旦战略上认准了,往往会集中优势兵力,千军万马冲过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种打法,给外界的印象就是战略清晰,很干脆,一目了然,井井有序。

 

腾讯有没有战略?当然有。

 

但相对来说,腾讯的战略,无论是在公司内部,还是外部,大家的感知都没有那么鲜明。

 

腾讯的战略,最新的表述如下:

 

第一,战略定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和文化企业。这里又分了两个部分,一个是“让AI无处不在”(AI in All),一个是“利用互联网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二,战略目标:连接一切。


第三,贯彻战略的三大支柱:立足核心、投资合作、开放共赢。


第四,突破创新是腾讯产品的灵魂+积极布局国际化。

 

如果仔细去分析,腾讯的战略也是清晰的,在逻辑上也是高度自洽的。

 

但实话实说,即便是在腾讯内部,能够把这一套战略逻辑说清楚的人,可能也并不多。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3、

 

在腾讯的内部培训课上,大家通常的打招呼方式都是这样的:

 

讲师说:“大家好!”

 

学员们一起喊:“好,很好,非常好!”

 

但是,我每次完成这个套路之后,都会问大家:“你们喜欢这种打招呼的方式吗?”

 

很多人会说“喜欢”,也有一些人会犹犹豫豫地说“不喜欢”。

 

这个时候,我都会明确告诉大家,“我非常不喜欢这种打招呼的方式。”

 

为什么?

 

因为,这种整齐划一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在传统行业非常常见,但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腾讯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要求。

 

走在深圳的大街上,火锅店、理发店、洗脚屋,也许都在使用这种方式给员工打鸡血。在一个确定性很高的行业,战略相对来说总是明确的,这个时候,企业不要求员工时刻都有自己的想法,员工想太多,还会增加管理和沟通的成本,员工踏踏实实做好执行就是企业最有效率的运行方式。

 

但是,在互联网行业,这种思维和行为方式,并不一定适用。

 

过去二十多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泛科技/互联网行业的变化层出不穷。

 

在美国,微软打赢了几乎所有的传统IT巨头,但却在互联网时代搞不定谷歌。谷歌的创新能力非常强,但却在社交网络方面给facebook留下了机会。

 

在中国,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最早的门户网站模式下,几个曾经的先行者今天来看已经出现了分化。时至今日,在搜索、电商、社交三大领域,形成的所谓的BAT三巨头。但与此同时,京东、滴滴、美团、今日头条、拼多多……一系列新的互联网“小巨头”也在不时冒出来,这个行业的合纵连横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正应了那句老话,在互联网行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在一个时刻发生着变化、充满大量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如果一家公司的员工总是等着领导用一个清晰的战略告诉自己要怎么做、要往哪里走,是肯定不行的。

 

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自上而下的打法显得迟缓、低效,只有让最接近市场、最接近用户的人去做决策,才能快速迭代、抢占先机。

 

我想,这是腾讯倾向于采用自下而上工作方式的根本原因。

 

在腾讯,自下而上的打法非常普遍,这其中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创始人的风格和企业文化,因为腾讯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一言堂”盛行的地方。

 

另外,从今天腾讯长长的产品线来看,也不太能有一个包罗万象的战略可以包打天下。在各个垂直领域,关键还是要员工、要团队敏捷地去创新,找到市场中的机会,选准赛道、打磨产品、快速迭代,最终形成自己的优势。

 

4、

 

实事求是地说,腾讯的战略和企业文化,到目前为止,还算是比较奏效的。

 

那种认为除了QQ、微信,腾讯就没有明星产品的说法,并不太准确。

 

近年来,腾讯视频、QQ音乐、全民K歌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天天P图,也时不时在八一建军节和五四青年节的时候,刷爆一下朋友圈。此前MIG的“一门三杰”(应用宝、浏览器、管家),也是在行业里一个接一个的硬仗中最终跑了出来。在互娱,也有《王者荣耀》、《绝地求生手游》等头部产品。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今日头条的崛起,在信息流、短视频这个战场,腾讯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

 

2012年创立的今日头条,的确展现了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从最早的“内涵段子”(不久前因为低俗问题已被永久关停),到今日头条APP,再到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今日头条展现出了强大的战略前瞻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

 

此时此刻,“光环下的危机”、“重回战场”,已经成为腾讯上下的共识。

 

压力是最好的动力,危机里也往往孕育着机遇。

 

信息流、短视频这一仗到底结局如何,现在还不好说,那就先打一仗再说。

 

在这个不断变化、快速演进的行业里,总有一些东西是变化不大的,比如说用户价值。不管这一仗最后谁胜出,胜出者一定要用创新的产品和服务,给用户带来最大的价值。

 

5、

 

我一直觉得,腾讯不是没有梦想,腾讯只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梦想。

 

在游戏领域,不管是说“用心创造快乐”,还是说“探索游戏的更多可能”,创造真正让玩家感到惊喜的作品,一定是所有游戏人的梦想。

 

在微信里,对用户保持敬畏,坚持做对的事情,而不是有利益的事情,让用户享受到“用完即走”的高效,也一定是很多人的梦想。

 

在“互联网+”大潮下,向各个传统行业学习,用技术的力量为传统行业赋能,提升效率,化解痛点,也一定是很多人的梦想。

 

用人脸识别技术帮助找到走失的儿童、用技术的力量打击电信诈骗、在微信朋友圈为自闭症儿童筹集资金、用成长守护平台帮助家长与孩子在游戏问题上建立起更好的互动……


让科技拥有温度,这是腾讯一直在做的事情。

 

我一直认为,最伟大的梦想不是靠打鸡血、喊口号、炮制心灵鸡汤做出来的,最大的梦想一定需要脚踏实地,坚守本分,用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用好的产品取悦自己,服务用户。

 

互联网行业这么多年里,人来人往,风口换了一轮又一轮。有些人、有些事、有些产品,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而有些人、有些事、有些产品,则逐渐烟消云散,相忘于江湖。拿今年年初火到爆的直播答题来说,还没有让人看得太明白,就已经开始渐渐归于沉寂。

 

不管是风靡一时的《旅行青蛙》,还是让无数人痴迷的抖音、快手,它们不是这个行业的第一批挑战者,也肯定不会是这个行业的最后一批挑战者。

 

挑战无处不在,但机遇也无处不在。

 

20岁的腾讯,风华正茂,又有什么不可以去拼的?又有什么不可以去搏的?

 

不忘初心,全新出发。

 

2018,战场上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