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驻村第一书记风采丨后垅村,沈晓杰借“风”记

林依妮 黄子君 闽南日报 2023-08-31


抓党风 促学风 传家风

秀才村里,“秀才”书记借“风”来




地 点  漳浦县旧镇镇后垅村

人 物  闽南师范大学驻村第一书记沈晓杰

愿 景  挖掘秀才村、乌石天后宫等历史文化资源,配 套建设登山清风步道、水果采摘园、农家乐美食、廉政教 育基地等项目,推动乡村旅游产业。






 漳浦县旧镇镇后垅村第一书记沈晓杰介(右)绍秀才村古村落现状


“村有石牛尾富,没石牛尾厝。”这句漳浦民间方言里所说的石牛尾村是后垅村的一个自然村村子不大,却因古厝群闻名遐迩明清时期,村里出了13名秀才因此也被后人称为秀才村2021年7月闽南师范大学驻村第一书记沈晓杰被派驻到后垅村秀才村又多了个“秀才”书记


第一次走进秀才村,沈晓杰就被这片古朴精美的建筑群吸引。正当他惊讶于古厝保存的完好程度时,一栋“不和谐”的建筑闯入眼底,在古色古香的院落里,这座现代化的民房显得格外扎眼。打听之下得知,这是省里督办的古村落整改项目,由于拆除工作多年悬而未决,项目迟迟无法推进,督办时限已迫在眉睫。


后垅村秀才村古村落航拍图景


刚来就遇到如此棘手的问题,沈晓杰立即行动起来,挨家挨户走访,摸清村情村貌,拉近和村民的关系。
走访调研中,他发现村里面临资金问题,便主动梳理各项惠农政策,对接具有乡村振兴金融支持经验的银行并申请支持。两个月后,支持到位了,沈晓杰也在了解实情过后,帮助村民解决了家庭成员安置问题,不协调建筑终于得以拆除。
用心换真心,经此一事,沈晓杰顺利取得村民信任,和大家打成一片。然而,从高校行政工作者,到助力乡村振兴的书记,身份的转变对沈晓杰来说始终是个考验。如何结合后垅村和派驻单位优势,帮助村里实现振兴?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


“驻点工作只有三年

但乡村振兴工作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

得从源头上抓起。”

常年在大学工作的沈晓杰

深谙“知识改变命运”的硬道理

思索过后,他决定借“风”使舵


第一缕风来自“党风”。来到后垅村以后,沈晓杰积极组织村里与先进单位共建,引进优秀管理经验,并带领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提升素质能力水平。根据后垅村实际,他与支委学以致用,制定推行了新工作法,开辟了一条为群众办事的新途径。


记沈晓杰介绍秀才村新安置的智能阅读设备


在新工作模式的帮助下,村里的工作得到村民大力支持,一系列改造措施顺利展开——拓宽村主干道,道路绿化美化,建设路灯、景观公园、青少年研学基地、垃圾分类亭,解决自来水不通问题……村里人居环境大大提升。
农村富不富,关键靠支部。经由沈晓杰牵线,闽南师范大学组织部和漳浦县组织部在后垅村建立起新时代基层党建研究基地,以打造“校地农村基层党建研究基地”为主要平台,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垅村秀才村古村落航拍图景

借来了党建的东风,后垅村因地制宜提出“一点两线三辅助”产业发展思路,以古村落旅游为发力点,念好乌石荔枝和大棚蔬菜种植两本“致富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帮助村民增收,再辅以光伏、复垦、数字合作社,切实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2021年村财收入达53万元,2022年达到60万元。
人心齐了,钱包鼓了,“秀才”书记仍未止步,在“党风”的引领下,好“学风”和“家风”也随之而来。
秀才村历代好学成风,根源于乌石林氏一族对教育的重视。为传承先辈留下的良好家风,2022年,后垅村在县纪委的支持下投入35万元提升改造古村落,建设林氏家风家训廉政教育基地,积极宣传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在沈晓杰的争取下,闽南师范大学在后垅村孩子读书所在片区的长春小学建设了图书长廊,捐赠了一批书本、教学用品、体育用品和风扇,并在秀才村引进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数字分馆,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大学一流的科教文献资源,村里重学重教的风气愈发浓厚。
曾经的石牛尾以富美古厝闻名,如今的后垅村不仅有“好面子”,更有“好里子”,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双提升。接下来,沈晓杰将立足后垅村“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好名声,乘风使舵,挖掘秀才村、乌石天后宫等历史文化资源,配套建设登山清风步道、水果采摘园、农家乐美食、廉政教育基地、党建文化宣传栏等项目,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并将部分项目发包租赁,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


《闽南日报》2023年4月1日第2版


往期推荐
最新人事消息!涉多位厅级干部
重要通知!即日起,恢复!

巧磨“针”,“绣”龙文

:闽南日报记者 林依妮 通讯员 朱艺勇 沈洪亮 陈利敏 文 黄子君 图本期编辑:李伟 高丽君值班主任:林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