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消息!多地开始清理编外人员

闽南日报 2023-08-31


哈尔滨市此次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从3月初持续到6月底,分为“自检自查、组织实施、检查督导”三个阶段。市级机关、市属事业单位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清理”的要求,完善编外用人管理制度,清退冗杂人员。


湖北省监利市、湖南省临湘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等地近期也进行过编外人员清理规范工作。普遍而言,清退工作是为了规范用人行为、清退冗余人员,减少工作中的组织风险和管理隐患,避免“编内清闲、编外忙碌”情况的出现。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晓东,长期从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的研究,是全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他表示,编内、编外人员紧密相关,清退编外人员让编内人员职责回归,为下一步优化编制资源,合理配置编制打好基础。




编外人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工作量增加
聘用前应先优化管理机制


哈尔滨市本轮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主要针对市级机关、市属事业单位现有雇员、行业专职人员、工勤人员和单位自聘人员。根据方案,行政执法、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涉密等岗位使用的编外人员;临时性、阶段性工作已完成、合同已到期未再续聘的编外人员;可以通过社会化服务外包的保安、保洁、绿化、食堂等岗位的工勤人员等11类人员都是本次清理规范工作的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聘任合同期限为一年至五年。基于此,机关、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聘用编外人员。


胡晓东表示,编外人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工作量的增加。“机关、事业单位为保质保量完成工作,需要编外人员协助。”他认为,除绝对工作量的增加外,相对工作量的增加也是机关单位聘用编外人员的重要原因,“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组织协同与人员协作,在现有的管理机制下难以保证工作效率的达成,从而导致相对工作量增加,不得不聘用编外人员以补充人力的不足。”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魏娜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编外人员的聘用亦有历史原因。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现有编制资源设置随着社会发展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需要聘用编外人员来应对人员短缺。


有业内人士表示,机关事业单位聘用编外人员有一些普遍性规定。首先,需是机关事业单位在优化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以及调整人员后,仍无法完成工作。其次,编外人员岗位需要具有临时性、替代性、辅助性特点。符合以上两点条件,相关部门才能根据工作内容和任务量,对编外人员的聘用要求和数量进行评估,实行定岗定编。


“编内清闲、编外忙碌”现象普遍
规范管理是编外人员科学定薪的前提和保障


李雅是四川省某市政法系统的一名编外工作人员,“我可以接受工资比公务员低,但是我很难理解为什么编外人员需要承担编内人员数倍的工作。”据李雅透露,她长期额外完成部门日常事务,绩效却从未记在自己名下。


“编内清闲、编外忙碌”是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常态。在调研中,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晓东同样发现过此类现象,“我认为原因有两点,一是在招聘之初就没有对编外岗位做出详细的职位说明和规定,也没有在聘用合同中予以体现。二是在编外人员使用过程中,组织、人事、编委等部门缺乏对用人部门的有效监督,造成工作分配上的不均衡、不科学和不合理。”


此外,编内编外人员“同工不同酬”“社会福利缺失”等情况也屡屡发生。今年,工资最少的一个月,李雅只拿到1000元出头。


李雅表示,“编外人员收入有非常强的不确定性,很多时候领导可以直接决定工资发放的数额。”胡晓东在研究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在确定编外人员工资时,没有按照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定薪方法,而是根据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再参考其他相关岗位人员收入来确定编外人员工资水平。


“编外岗位的工作变动性较大,很难科学定薪。”胡晓东认为,“而规范编外人员管理是科学定薪的前提和保障。”他在研究中发现,中国尚未有国家层面对编外人员进行统一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现有地方规范性文件大多考察编外人员工作的规范性、效率性、积极性,缺乏对编外人员资金管理、项目评估、项目监督与运行、项目终止与人员退出等方面的考量。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陈澄建议推动优秀辅警入编,落实入警照顾政策。长期以来,缺乏晋升渠道是编外人员面临的一大职业困境。据李雅了解,市内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对编外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尝试解决编外人员的晋升难题。但评级前后编外人员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不会改变,仅有收入上的微幅提升,“最高级和最低级之间每月基本工资会差200元左右。”


多地已开展多轮清退工作
梳理编外岗位是编制资源优化进程的开始


近年来,哈尔滨市已经开展过两轮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收缩了一批编制。2018年7月发布的《哈尔滨市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全市事业编制总数原则上至少精简20%。经过2018年的改革,哈尔滨全市事业编制精简8246名,占比25.3%。2021年,哈尔滨市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继续实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


此外,湖北省监利市、湖南省临湘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等地也于近期进行了编外人员清理规范工作


2022年9月22日,湖北监利召开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清理规范动员部署会议,决定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进行清理规范,并从严从紧核定各单位编外用人员额。清理清退、检查复查工作将一直持续到2025年11月22日。


今年1月,湖南省临湘市召开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清理、规范工作动员会议,会上解读了《临湘市机关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编外聘用人员实施方案》,并强调了加大编外人员清理力度,加强规范管理的重要性。


今年3月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委编办、呼伦贝尔市委编办均在官网发布消息,扎实开展编外聘用人员核查工作。


被清退人员如何安置?按照哈尔滨市、监利市等地规定,清退编外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当地用人管理要求,畅通人员出口,积极引导编外人员再就业。监利市在清退公立医院编外人员时,对特别优秀的35岁以下编外聘用人员公开招考一批;对特别优秀的35岁以上的编外聘用人员,采取人才引进方式引进一批。多地在清退时要求对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编外人员,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


3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明确提及精简编制问题: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地方编制精减人员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自行确定。有专家认为,本轮改革方案,彰显了国家“精兵简政”的决心。


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晓东看来,在具体履职过程中,编内、编外人员的职责关系、工作关系、权力关系都紧密相连。“如果没有把编外人员及其岗位职责梳理清楚,就去核算编内人员编制,很可能造成编外人员再度隐形扩张。”他表示,“清退编外人员让编内人员职责回归,是精准精简编内人员的突破口,为下一步优化编制资源打好了基础。从这一层面看,清退编外人员并不意味着缩编工作的加速,而是整体优化编制进程的开始。”


胡晓东表示,“精兵简政”在新时代有更丰富的内涵,“不管是机构调整还是清退编外人员,关键在于如何通过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担当和履职,激发编内人员工作动力。”


(应受访者要求,李雅为化名)


往期推荐
重要提醒!这种照片不要随便发
危险!漳州也出现了!千万别碰!

微信发布最新公告

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本期编辑:吴辉煌 沈小琴

值班主任:陈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