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溪轴承的底气:手握核心技术!

闽南日报 2023-08-31


巨龙之轴
“龙轴”二字
似乎本身就带着某种使命

5月28日,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航班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标志着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


国产大飞机“飞天圆梦”
离不开漳州市属国企
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龙溪轴承”)的贡献
(点击查看详细报道→
厉害,漳州“智造”!助力C919“一飞冲天”

这是继“天眼”、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工程、长征系列火箭、“天问一号”等后,龙溪轴承的“关键小器”——关节轴承,在“国之重器”应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新范例。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国内曾因造不出此类核心零件,被国外技术垄断方“卡脖子”。龙轴人潜心研究20年,终于攻克技术难关,自主研发出包含PTFE(聚四氟乙烯)织物衬垫这一核心技术的自润滑关节轴承,打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全方位挺进全球高端产业链。


仅一块衬垫“卡”住巨龙的“脖子”


那是1999年初春三月的清晨,时任龙溪轴承厂车间主任的工程师何两加关上车间彻夜明亮的灯。这块经他的手编织的衬垫在台架进行模拟寿命试验,已经完好运行了300多个小时,胜利在望的喜悦冲淡了他彻夜未眠的疲惫。

龙溪轴承联合生产车间 龙溪轴承 供图
龙溪轴承
主攻关节轴承
关节轴承是其主营产品
它不仅是决定主机运转性能的
核心零部件
更决定机械安全性、可靠性能否达标
仿佛人类的关节
能否健步如飞
还要看关节灵不灵、寿命长不长、质量稳不稳

我国关节轴承起步晚,技术相对落后,直到20世纪90年代,还只能生产传统润滑型关节轴承。传统润滑型关节轴承选择利用添加润滑油来使其“灵动”,但在航空航天、能源动力、智能制造等高端领域,高温高空重载的极端环境下显然无法实现“加油”操作。这时,“自润滑关节轴承”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做关节轴承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实现“自润滑”。早在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已经有了PTFE织物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自润滑关节轴承是将PTFE织物衬垫粘贴在轴承外圈的内球面,从而形成一类固体自润滑摩擦副,使轴承在运动过程中无需加入润滑油,就能实现自润滑、免维护性能。”龙溪轴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晋辉说。

龙轴集团首席设计师何两加进行PTFE织物衬垫攻关

如果说轴承是机械行业的芯片,那么PTFE织物衬垫就是免维护自润滑关节轴承的芯片。这块布,国内还造不了。面对日益扩大的自润滑关节轴承市场需求,龙溪轴承不得不前往欧美国家,购买PTFE织物衬垫。

“那情形,遭人鄙夷,受尽冷落。”1998年、1999年,时任龙溪轴承董事长陈福胜带领何两加等技术人员、陈晋辉与某央企团队分别前往欧美国家洽谈织物及其技术引进。那段记忆犹在眼前:“到了地方,对方一句‘No’,连生产车间都不让进去。好的产品藏着掖着,最终只能购回一批低端织物。”

出发前谈好的合作,最终却是这样的结果。龙溪轴承团队深受刺激,陷入深思——

被外国人扼住咽喉,缘由竟是中国人造不出那一张布。


凭一腔热血,心无旁骛攻主业


外国人越是不屑、封锁,越是激发出中国人骨子里不服输的志气。

龙溪轴承高管团队运筹帷幄,确立了自润滑关节轴承核心技术研发的长期规划,艰巨的研发任务压在了技术团队的肩上。几夜未眠,在车间机械的轰鸣声中,何两加激动地说:“不卖给我们,难道我们就做不出来?你老外能,我们中国人就差劲吗?不可能的事!”

那一刻起
龙轴人便下定决心
要自己攻破这道技术难题
这条披荆斩棘的道路
一走就是二十余年
坚定不移每年拿出主营收入的
15%-20%支持技术攻关

龙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晋辉(右),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志雄(左)与AG600总设计师黄领才(中)深入探讨关键核心技术

自润滑织物既要减少轴承和轴承之间的摩擦,起到“润滑”作用,自身又要具备耐磨性,才能具备长寿命。如何将矛盾的两个特性相结合并发挥到极致?对于这项“卡脖子”技术,龙轴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一切只能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研发团队都是做了半辈子机械的工科男,必须下“绣花”的功夫,研究“布”的复杂结构,学习“布”的高深织造技术。没有知识储备就查阅相关书籍,研发团队自学起了织物结构设计、织造工艺、胶粘剂与粘接技术、表面改性处理技术、摩擦学等跨学科、跨专业知识。“为了研究在不同承载和工况下的编织工艺,我们甚至走进纺织厂向织布工人学起了纺织技术。”何两加回忆道。

为了提高自润滑织物的耐磨性,研发团队反复测试了几百种材料,模拟寿命实验更是试验了无数次。“经常是做着做着好像成功了,转眼又失败了,这次实验寿命突破1000个小时了,下次突然又回到原点,只剩下100多个小时。”何两加笑着说,自己的头发可能是在那时变稀变白的。

历经8年的技术攻关,龙溪轴承面向市场推出了首批自主研发的自润滑关节轴承,迎来了第一张订单。订货方十分感叹于“国内也能造自润滑关节轴承”这一突破,买下几百个轴承。这极大地激励着龙溪轴承继续坚守高端技术研发战略,持续研发这一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产品。

又是一个漫长的8年,2016年龙溪轴承将自润滑关节轴承产品送至国外实验室进行专业检测。与国外大厂产品一同上线检测,“中国智造”的产品转了3000个小时还未损坏,质量遥遥领先。

龙轴人头顶如黑云压城般的压迫感,瞬间消散。


有一种底气,叫手握核心技术


龙溪轴承是家特别“轴”的企业。它的“轴”不仅体现在对于轴承这一细分领域一类产品的专注,更在于其对于攻关高精技术的执着。

龙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晋辉(右)指导科研人员
龙溪轴承的“轴”名曾传到广州电视塔“小蛮腰”施工方的耳朵里。

那是2005年初秋的一个雨夜,一部小轿车载着四名来自广州市设计院的钢结构工程师,敲开龙溪轴承旧厂区的大门。“我们来做技术交流,很急!”

越是天马行空的建筑结构设计,其钢结构越是需要“关键小器”的技术支撑。集团总经理陈志雄回忆,当时客人是带着新广州电视塔的设计方案来的,其“小蛮腰”的结构设计导致钢结构的设计陷入一种受力安全的“死循环”,急需寻找一种既能免维护,又可卸力以抗风阻、地震的建筑铰节点。

找遍了全国各大厂商未果
有同行向他们建议——
“去漳州,去找龙溪轴承!
只有他们才有能力设计这种铰节点!”

“当晚客人听取了龙溪轴承的设计方案后十分满意,当即确立了长期合作的方向。”陈志雄说。

“小蛮腰”的三维倾斜结构想要保持超高建筑的坚固、安全与美观,就离不开2000余个关节轴承节点的居中“坐镇”;天眼的“大锅”上有2250个可移动的反射面节点盘,同样少不了2万余个关节轴承提供的多维度控制。

“以前是‘关键小器’制约着‘国之重器’,由于没有前沿技术只能被制约,现在我们已经成功扭转局面,能够以‘关键小器’来保障‘国之重器’!”对于关节轴承的未来发展,陈晋辉信心满满。

历经两代人的努力,如今的龙溪轴承已经“弯道超车”,实现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高质量、从低性能到高可靠,突破了关节轴承低速重载、高速轻载、超高温、超重载、超低摩擦五大复杂服役工况技术瓶颈。

龙溪轴承站在了国际自润滑织物技术的前沿,掌握并持续迭代研究PTFE织物衬垫、模塑衬垫和精密仿真挤压“三大核心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陈晋辉看来,科技创新是企业高质快速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双师”(市场+技术)践行“双循环”,以“三大核心技术”拓展航空航天、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际高端市场等“三大领域市场”,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龙溪轴承为国家空、天、海、陆高新工程等提供源源不断的配套产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工业强基工程等重大项目67项,有效扭转了空天领域高端关节轴承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实现国产化替代与技术自主可控作出了突出贡献。

龙轴集团航空产品车间

当前,龙溪轴承的关节轴承品种数与产销量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5%,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5%。在国际市场拓展上,龙溪轴承按照“四步走”全球化营销战略,瞄准世界五百强,已经成功打入卡特彼勒、沃尔沃、凯傲集团、奔驰等近20家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出口额年年攀升。

2022年
龙溪轴承从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
一万多家供应商中脱颖而出
被评为全球四大最佳供应商之一
这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荣耀
同时龙溪轴承还连续11年
获得卡特彼勒SQEP金牌供应商认证

“现在,我们自主研发的轴承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谈判桌上,我们更有底气了!”陈晋辉自豪地说。



记者手记


有一种精神叫专注


一套轴承,将家与国紧紧联系起来。龙溪轴承是漳州“家门口”的企业,产品却早已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关节轴承产销量全球第一的首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在与龙溪轴承的对话中,不难感受到企业对“心无旁骛做实业”的深刻理解。用董事长陈晋辉的话说,这份“专注”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企业文化中,流淌在每一位员工的血液里。从成立之初起,龙溪轴承就把全部精力扑在轴承的研发制造上,并且在门类极广的轴承领域专攻一门“绝技”,成为全球独领风骚的国际品牌。


专注于管理,就要讲效益效率,讲投入产出比。早在1987年,龙溪轴承即针对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工作不讲效率,经营不求效益”的痼疾,大力推行管理创新,构建成本倒逼机制,形成以“效率、效益”为中心的“双效”管理理念。近四十年来,这样的理念已经深深植入每一位管理者的思维中,也成就了龙溪轴承的底气——我们的每一分钱,都是从完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挣回来的。


专注于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抵御风险。在攀登科技高峰的道路上没有捷径,核心技术也不可能轻易地从西方“买来”“要来”,而是需要矢志不移地自主创新,将核心技术掌握在企业手里,推动制造业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过去,一些企业发展遇到顺境,一时效益提升,就会误为抓住了“牛鼻子”,难以抵挡短期诱惑,陷入了重复低端生产和盲目扩大规模的误区。殊不知,“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如果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退潮之后才知道自己就是裸泳的那一位。


小小的关节轴承,也给我们启示:与其等待风口起飞,不如自己长出一双“翅膀”。这双翅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实干作为,是不“躺”在国有企业的“国”字头衔上打盹的清醒,更是敢于面对市场与竞争的精神勇气。只有实实在在做实业,专攻技术、深化改革、深耕市场、增强韧劲,企业才能遇危机而不倒、增活力而不衰。


专注背后,是一种精神和担当,其实质是国有企业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用自主研发产品“击碎”国外封锁,以核心技术保障“中国制造”安全发展、行稳致远。有了这份担当,才能无愧于国有企业的那个“国”字。




往期推荐

431分!453分!福建高考分数线公布!
707分!672分!漳州学子,优秀!
最新公布!祝贺漳州这22名学生!

来源:本报记者 张 晗 林依妮 通讯员 王兆昌 文 龙溪轴承供图

本期编辑:赵露佳 张江璐

值班主任:张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