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只是心情不好,这才是真正的抑郁症 | 共读医生的书4

心理医生 晓南心语 2023-01-30

晓 南 说  心理疾病是不是心理有问题?怎样才算是有心理疾病?得了以后可以不吃药吗?药物有副作用吗?能治好吗?......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惑,或者对此好奇,也许你需要这个专栏:共读医生的书。我们想要借助医生的专业讲解,让更多人走近常见心理疾病,了解其识别与治疗。



该系列文章选编自这本医生的书

《常见心理疾病康复 家属指南》

白汉平 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整理:晓南心语


 案  例 


钟红,女,21岁,武汉某大学大三学生。患者于3年前从外地考入武汉某大学,因自己是少数民族考生,高考时受到政策照顾而感觉自己高考成绩没有其他同学好,自我评价低,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逐渐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不爱和同学讲话,但尚能坚持学习。


大二时她因感情受挫后觉得天都要塌了,自己被世界抛弃了,经常感觉头痛,到医院检查显示头部无异常,学习能力下降,感到压力大,无法集中精神听课,成绩下降。


独处时情绪特别低落,需要不停地找人说话排解压抑的情绪,偶有消极轻生念头,曾有消极行为,夜间睡眠差,晚睡、早醒,白天没有精力,易疲乏,患者自感痛苦,想寻求治疗。



内 容 提 要

1、这到底是什么疾病?

2、人群中的发病率是多少

3、抑郁发作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怎样治疗以及药物如何起效?

5、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是什么?

6、这种病能治愈吗?


1


  •   这到底是什么疾病?


抑郁发作是心境障碍中的一种疾病。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障碍,以一组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改变为主要特征。


其临床上表现为情绪高涨或低落发作,或者二者的交替或混合发作,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改变,也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其病程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性,间歇期可以完全缓解,有些心理疾病康复家属指南)可残留某些症状或转为慢性。


心境障碍主要分为三大类:


(1)抑郁发作(抑郁症)

(2)躁狂发作

(3)双相障碍


抑郁发作通常以典型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三低症状”,以及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多数患者共患焦虑症,个别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2


  • 人群中的患病率是多少?


一般认为心境障碍发病年龄为21~50岁。双相障碍比单相抑郁障碍发病要早,发病年龄为5~50岁,平均为30岁;而单相抑郁发病年龄平均为40岁。近年发现重症抑郁障碍在20岁以下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可能与年轻人饮酒与滥用精神活性物质有关。


西方国家对心境障碍进行过多次反复的流行学调查,发现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为2%~25%之间,远远高于我国报道的数字。


3


  • 抑郁发作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乐趣丧失,包含“三低”、“三无”和“三自”。


“三低”指的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三无”指的是无用、无助、无望;“三自”指的是自责、自罪、自杀。


(1) 认知:


患者自我评价过低,总是自罪、自责,或者有内疚感。患者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的过失或错误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一些行为让别人感到失望,认为自己患病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抑郁发作严重时,患者会对自己的过失无限制地“上纲上线”,达到妄想的程度。


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认知扭曲也是重要特征之一,如对各种事物均作出悲观的解释,将周围的一切都看成是灰色的。


(2) 情感:


焦虑与抑郁常常伴发,而且经常成为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主要的焦虑症状可能件发一些躯体症状,如胸闷、心跳加快、尿频、出汗等,这导致患者在看病时常常会描述这些躯体症状,而不会描述自己主观感受到的焦虑体验。躯体症状可以掩盖主观感受到的焦虑体验而成为临床主诉。


有调查显示,抑郁症状伴随躯体症状出现的频率如下:



(3) 意志:


抑郁患者的意志呈显著而持久的抑制。其临床表现为行动缓慢,生活被动,慵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的人接触交往,有的甚至整日卧床不起。


(4) 行为:


抑郁患者半数左右会出现自杀观念。轻者常常会想到与死亡有关的内容,或感到活着没意思、没劲;再重会有生不如死的感觉,希望毫无痛苦地死去;之后则会主动寻求自杀的方法,并反复尝试自杀。


4


  • 怎样治疗及药物怎样起效?


由于大多数抑郁症状未引起患者、家属、医生重视,很多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障碍被忽视,大约1/3者从未诊治。在综合医院就诊者中,接受了合理治疗者仅占10%,被非精神科医生漏诊者高达60%。


抑郁症是高复发性疾病,目前倡导全程治疗。抑郁症的全程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50%~85%会有第2次发作,因此需要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1)急性期治疗:以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痊愈(HAMD-17总分≤7)为目标,一般药物治疗2~4周开始起效。如果患者用药6~8周无效,可改用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


(2)巩固期治疗:目的是防止症状复发,巩固治疗至少4~6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复发风险较大。


(3)维持期治疗:目的是防止症状复发。目前多数意见认为首次抑郁发作的维持治疗为3-4个月;有2次以上复发的维持治疗至少2-3年;多次复发的则主张长期维持治疗。


不同的机制抗抑郁药物通过调节大脑内特定脑区的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 (DA)等神经递质的依度,达到缓解各种抑郁症状的目的。


5


  • 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应如何应对?


目前常用的新型抗抑郁剂的不良反应较少且基本容易耐受,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便秘、口干,少数可导致体重增加等。


出现不良反应时不必惊慌,有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通常在服药几天后会自行消失。对于便秘等反应可自行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对症处理。另外,加强体育锻炼是避免体重增加的有效方法。


6


  • 这个疾病能治愈吗?


通过系统规范的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治愈,患者完全可以正常地生活、学习、工作。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临床治愈不等于疾病可以不再发作。抑郁症是高复发性疾病,在停药1年内大约有30%的患者会复发,因此首次发作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医生指导下按疗程系统而科学地服药,才能最终战胜疾病。


本文为“心境障碍”中的“抑郁发作”,另有“躁狂发作“与”双相障碍”两期内容,也将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本文在整理中略有删减。



点击阅读更多抑郁症的心理感受:




本期“助力晓南”团队亮相:

排版:@ 海锅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