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冲突与无言间,重新认识父子情│老电影.心故事13

荀焱 晓南心语 2023-01-30

晓南说


每周一部“老”电影,每篇一个“心”故事。看胶片记录的斑斓世界,读光影演绎的鲜活性情。大家好,这是晓南为你打造的周五影院,“老”电影“心”故事,本周共享《克莱默夫妇》等影片,下周解读《天下无贼》,愿你周末愉快!



外文名称:Kramer vs. Kramer

中文名称:克莱默夫妇

出品时间:1979年

制片地区:美国

导 演:罗伯特·本顿

主 演:达斯汀·霍夫曼,梅丽尔·斯特里普

类 型:剧情、爱情


文/ 荀焱(心理咨询师)

编选自网络

原标题/父与子,交流尽在不意中


何时才能做个成熟的男人?

何时自己的眼中流露的不在是迷茫而是坚毅?

何时自己心中沉淀的不是幼稚而是睿智?

何时会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像大海般浩淼与博大?


《和你在一起》、《千里走单骑》、《向日葵》、《克莱默夫妇》四部演绎亲情的影片不约而同的把视角固定在父亲和儿子这个纯男性的世界里。影片们讲述的均是父子情的疏远与重建,也更像是对人与人之间沟通可能性的探讨


都说父爱如山。爱得如山一般深沉,他会将所有的感情都默默地隐藏在他那伟岸的脊背上,随着岁月流逝而积淀,偶尔也会像休眠火山般爆发一次。这些影片就如同积淀许久而勃发的淋漓释放,用光影世界打造人类血缘关系中的重要链条――父与子。也许,电影里的故事,浓缩了平淡生活,展现出人性的脆弱与温情。


父亲们的面具人生


《千里走单骑》中有个重要的隐喻,儿子健一是位研究中国面具戏(傩戏)的专家,他发现“隐藏在面具下的真正面孔,就是我自己。欢笑的背后,我在咬牙忍耐着。悲愤起舞的同时,我却在伤心流泪”。健一钟爱面具戏的背后,是对人生孤独的深切体认:人人都在极力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这一点,在男人身上更为刻骨铭心。



电影《千里走单骑》剧照


如果你问一个女人近来怎样,她很容易把心中的烦恼吐露出来;问男人,他的回答通常很简单:“不错。”天知道他心里有多少烦事?男人的不幸在于他们缺少真实的生活。


在传统文化的压力下,男人不得不保持一种姿态,“扮演”一种角色。他们所做的事大多是为了给别人看,以证明自己够得上“男子汉”的称谓。这种“男人有事不言语”、“男人有情不多语”的伪装,世世代代被誉为男性的“美德”,真真正正害苦了男人。为了掩饰自己内在的脆弱,就不得不学会假装。这种假装是被迫的,它使男人内心封闭而孤独,其灾难性的后果最终从他们父子关系中暴露出来。



电影《向日葵》剧照


无论是《向日葵》中“大小张向阳”与父亲的“人生对抗”,还是《和你在一起》会粗暴训斥儿子的父亲刘成,以及《千里走单骑》中父子间的长久冷战,“东方父亲”的严厉面具展露无疑。在这里,父与子的对抗不仅是伦理的、心理的,也是生理的。因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面具的功效,始终无法找到一个满意的方法,让彼此真正看清。“棍棒出孝子”,到今天仍是许多中国父亲遵循的法则,更多的只是把“棍棒”换成严厉的训斥。作为这样一个标准的中国式的儿子,对父亲的严厉从无奈到抗争。双方在心理上一直只能做远距离的打量,无法进入彼此的内心世界。在成年后,才有了以手试水的体味和感受,似乎依旧无法用言语交流。


银幕的呈现是一个机会,让我们看清:“在儿子和父亲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其实,每一位表面威严或冷峻的父亲,内心深处却在期待儿子爱他,尊重他。这就赋予了儿子们某种权力和机会去影响父亲。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严酷的父亲有摧毁一个孩子自尊心的危险,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儿子也有同样的危险去伤害父亲的自尊。



电影《克莱默夫妇》剧照


《克莱默夫妇》中父亲的面具就是失落和压抑。一如钟镇涛《男人》中的“男孩不许哭”是支故事性很强的叙事歌,对照从男孩→男人→父亲的三种阶段,在面对社会无形压力之下,逐渐丧失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歌词表面谈的是“男孩不许哭”,内在却处处皆是质疑。所以最打动人心的是结尾那一幕对白。父亲泰德本来强打精神为心爱儿子准备行装的同时,眼泪却不断往肚子里流。得知儿子又属于自己时,他定了定神,走进自己的卧室,关掉电视机,在孩子前面跪了下来:


“比里,妈妈刚打电话来了。看来……到头来……你还是要留下来跟我住一起。”

“妈妈不来了吗?”

“今天不来了。她爱你。她很爱你。可是我们俩还是要照老样子生活在一起。”

“是吗?”

“是的,因为我也爱你,比里。”他眼泪涌了上来。“你要是走了……我会……非常孤独的。”


“我爱你!”――这是一句很深沉的话,它的重量不在于我们在说的同时用了多大的嗓门,花了多大的气力,而是在于我们在说的时候,鼓起了多大的勇气和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儿子与父亲的交流,不在于话语的多少,而在于彼此需要推心置腹地传递内心真实的信息。


《千里走单骑》的荒原中,老人和孩子都听不懂对方,可他们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让对方的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有时,男人的痛苦与愤怒恰恰来自他内心深处缺少亲情的抚慰,感到生命的孤寂与枯萎。背负“父亲”角色的男人们更害怕人情喧嚣,害怕面对真实自我,害怕承认软弱。西方的男子汉运动正是从公开承认男人的痛苦开始的。当然,这并不是仅仅宣泄男人的痛苦,而是要寻求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研究者们指出,束缚男人的三大桎梏是:1)孤独;2)被迫竞争;3)一辈子害怕流露感情。



电影《和你在一起》剧照


四部影片里都有大段“父亲的沉默”的演绎,异常沉寂、孤独而痛楚。现实中是否有更多父与子孤独的灵魂在沉默中漂泊?其实心的距离看似远得难以想象,实际却近得令人大吃一惊。


人与人之间,应该要摘下面具”,健一并在给父亲的信中实现了真诚的表白。同样的信在《向日葵》中也有呈现。《向日葵》里的父亲最终留给儿子一封信,然后离家出走了,虽然有人评论这样的结局略显刻意,但“写信”的确源于真实。采访中导演张杨说:“有一次我回家,我爸去帮我遛狗了,他留给我一封信,说我们不能沟通、不能相互理解,他觉得非常矛盾,心情很不舒畅……这封信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这说明一个问题:人和人之间,即使是最亲的人,想真正做到面对面地谈心、交心,其实很难。”这封信被张杨一直揣在包里,拍影片中“读信”那场戏时,张杨觉得演员的情绪跟不上来,就拿出真实的这封信,当着在场所有演职人员念了一遍:“一念我自己就哭了,周围的演员,包括在场的摄影、场记、场工都流泪了……所以,在电影做完后期的时候,我在片头加了‘献给我们的父亲’这句话。”


孤独匮乏背后的呐喊


有一副图片,一位父亲守护着一个婴儿睡去,这个场景感人无数。究其原因,有一点往往被忽略却最重要,因为它发生的频率是那么小。今天,更多的时候,父亲在儿子从生育到生长的过程中处于大段留白的状态。他遥远地站在河岸对面,他很少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是否因为父亲和婴儿没有一根脐带相连,就缺乏那种时时刻刻的牵挂感?在他们的期盼里,更多的是生命在传递过程中的焦灼。


但是,人类的父与子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与子,它包含了太多的社会文化意义,随着社会化的进程,渴望父爱,这是男孩最深沉、最迫切的心理需求。“曾几何时,在父亲的肩上,我开始认知这个世界。”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中都曾对父亲充满了怎样的崇拜啊!


父亲就是我们的骄傲。每一个男孩子都渴望一位强健而富于幽默感的、粗犷而和蔼的、自信而又关爱的、智慧而又谦逊的男人在他身边,让他安全,让他自信。一个男孩必须在一个活生生的男人身边学习做男人,然而,父亲在家庭中缺席,在儿子的生命中缺席,是当今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克莱默夫妇》中父亲就是被突然的妻子消失的变化弄的措手不及,第一次做早餐的笨拙和与儿子间初期的陌生感是生动的反映。


人们在回顾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时候,总喜欢列举那些了不起的物质成就:科技硕果、居住条件、福利待遇、衣食享受等等,但却大大忽视了人们内心世界和相互关系中悄然失去的、被迫放弃的以及被损害了的那些最宝贵的东西,尤其是延绵的人伦亲情。这属于人类的精神文化遗产,它正在受到物质主义浪潮的损毁。西方某些“先知先觉”的哲人已在讨论人们“生活质量”日益低劣的原因。尽管技术发达和物质上富有,但生活节奏快得令人窒息;人们被一种无形的势力驱赶着,压迫着,没有自由,无法选择;人们的内心世界变得冷漠而贫乏,很少有兴趣和机会享受爱的取予。也许,人类目前的确需要一场精神复兴和文化超越。我们需要勇气去重新发现人类高尚的精神存在。


影片《千里走单骑》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道路探索电影”,人物在长长路途的跋涉中,跨越的不仅是一段空间的距离,也完成一次心路历程,并重获生命中已然缺失的情感交融。影片也以此为孤独、匮乏的现代人提供了一面烛照自我的镜子,为迷茫的现代人指明了跋涉心灵彼岸的渡筏。


从心理上说男人是十分害怕孤独和寂寞的动物。单身男人每天晚上出去喝一杯或是到朋友家睡觉并不是他们喜欢喝酒或是与朋友非常要好,他们的真正原因是他们害怕一个人独处。如今,许许多多的男人为“事业”而淡出家庭,或早出晚归,或根本不思家人。男孩普遍在其成长环境中缺少成年男人的角色演示。心理学家们谈论男孩的“父爱饥渴症”也是同一原因:男孩在其到达青春期时,往往表现出厌恶和排斥父亲,这种厌恶和排斥中掺杂着未曾得到父爱的饥渴与凄苦。男孩需要亲近父亲。因为父亲有着触发和连通“男子气”的情感通道。只有在男孩能够理解父亲、体谅父亲和尊重父亲的情况下,他才算真正长大了。


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研究表明,男孩更需要与心智成熟和健全的男人有数千小时的接触交往,才能成长为一个健全的成年人。否则他永远是一个虽有七尺男儿的外表,但却包裹着一颗脆弱童心的所谓“大男孩”。父爱的深沉和强大造就了孩子内心的完全和强大。人格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爱。


何时才能做个成熟的男人?

何时自己的眼中流露的不在是迷茫而是坚毅?

何时自己心中沉淀的不是幼稚而是睿智?

何时会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象大海般浩淼与博大?


幼儿心理学家格塞尔曾指出:“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所做的大量调查表明:“没有父爱的家庭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孩子性格心理的缺陷。所以,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存在,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爱,其意义在于使孩子有一种心理寄托,获得安全感正常健康地成长。


《和你在一起》就是父爱强大的精神力量的忠实写照。没有血缘关联的父亲用忠诚的陪伴和呵护激发了儿子由衷的回馈。片中最催泪的一场戏是小春狂奔到北京站,在拥挤的车站焦急而心惊地逐一搜索着父亲的踪迹。最后,在北京站二层楼的滚梯上,小春看见滚梯下背着行李迎面而来的父亲,撕心裂肺地叫了一声又叫了一声:“爸!”冲下滚梯,他疯狂地拉起小提琴…… 小春在拥挤的人群中的演奏和林雨在辉煌舞台上的演奏形成对照;追寻亲情和所谓步向成功都形成对照,让人无不为之动容。那是一声呐喊――对人类最朴素也最深刻的精神需求的回归的渴求。


发送【父子】亦可提取本文。


往期内容阅读,发送:

【断背山】【达芬奇密码】【蕾切尔的婚礼】

【松子】【穿普拉达的女王】【美丽人生】

【头脑】【陌生女人】【杀手】【熊猫】

【儿子的房间】【小王子】【小王子1】


------



下周五<老电影 . 心故事>预告:

《天下无贼》


听说今天圣诞呢

那么,祝大家玩嗨

顺祝明儿考研的同学诸事顺利!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