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马原》遇见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思政课不爱都难!

宁波大学 2021-11-09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复旦有个“女神老师”陈果,她的幸福课让思政课瞬间“网红”,咱宁大有个“收藏达人”鲍展斌老师,他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的全新模式,让思政教学和教书育人变得有趣、有益、更有效!


上课铃声刚刚响起,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鲍展斌老师,手中拿着个人收藏的一块玉石,侃侃而谈,他的课程之旅又一次开启了。

鲍老师上得最多的一门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俗称“马原”课。自1987年入职宁波大学以来,他就开始上这门课程,到现在为止已经32年。“课龄”不是一般的久,几乎与这所1986年由包玉刚先生捐建的大学“同龄”。



收藏里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曾几何时,“马原”课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在大学纷繁多样的课程里,这门课程似乎让代代学子的评价变得惊人地统一。

“‘马原’课枯燥,是因为这门课被教成了——知识”,鲍老师这样分析同学们不爱上“马原”课的原因。基本原理本就非常抽象,如果上课也非常抽象,便成了“空对空”,同学们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辩证法、矛盾论等等这些最有价值的哲学原理,都会在考试结束后“相忘于江湖”。

“事实上,我们这门课应该传授的是——智慧”,鲍展斌老师说,在他看来哲学是最高的智慧,“哲学在希腊文里的意思就是——爱智慧,马克思总结出这些智慧来很不容易,我们应该将这些智慧传授给学生”。

一块从古玩市场奇石摊位上淘来的新疆彩玉石正在“马原”课上被展示给学生们,这颗石头天然地形成了酷似世界地图的印迹,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

“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总和,而石头是一个事物,然而抽象的物质是需要通过一个个像石头这样具体的事物来认识”,“石头上的世界地图是如何形成的,石头的成分是什么,这个思考便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石头既是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又可以被人类的意识所复写或反映”,“亿万年来,这颗石头不断发生变化发展,最终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这是事物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法”……唯物论、辩证法、矛盾论,一颗石头的世界里似乎包含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

古今中外的钱币,马克思传记连环画、毛主席像章、《矛盾论》和《实践论》早期单行本……,作为一名资深收藏爱好者,各种藏品不断出现在鲍老师的“马原”课上,成为上课的绝佳道具,更成为把学生的眼睛从手机上吸引过来的“利器”。


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入是鲍老师“马原”课的一大特色。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发芽,除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比如“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很多人认为这个概念是“舶来品”。鲍老师经过研究发现,事实上这个概念并非马克思的原话,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典型。从东汉班固《后汉书》中首次出现,到唐代颜师古、宋代朱熹的阐释,最后在毛主席《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融合在一起。

鲍展斌上课曾用藏品“思想之舟”

“马原”课和收藏,就这样在鲍老师手里成了“绝配”。在很多人看来,这几乎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一门“不得不上”的课,变成了一门让人“欲罢不能”的课,完全无需再考虑上座率的问题。

鲍展斌收藏的毛主席像章


上到学生心坎里的思政课


“鲍老师,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我是XX大学毕业的”。

“好,那我也报XX大学”。

有一位学生宁子宣(化名)曾是鲍老师班级中问题最大的学生。这位学生来自于欠发达地区,家境贫困且极度自卑抑郁,成绩较差且与室友同学相处困难,一度甚至有“厌世”的念头。一次他生病住院了,鲍老师去医院看望他,并捐款帮助他治病,使他深受感动,终于打开心扉向鲍老师诉说。

趁着这个机会,鲍展斌老师和宁子宣进行了一场深谈。一方面,他鼓励宁子宣面对现实,解决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开启新的生活,而不是逃避现实自欺欺人;另一方面,针对他有阅读佛教典籍的爱好,鼓励他钻研中国古代哲学,并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后来,宁子宣跨专业考入了一所著名大学攻读中国哲学的硕士研究生,并继续深造攻读博士研究生,如今已成家立业,且在学术界小有名气。

“鲍老师的课不仅仅是有趣这么简单,更多的是由浅入深地带领我们思考”,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届毕业生,正在中国社科院攻读博士的周文娟说。


“不应仅仅是有趣”确实也是鲍老师对自己所上的所有课程的要求,如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智慧,在学生人生的“关键时刻”帮他们一把,是他常常在想,也常常在做的事情。

有一次“马原”课上,他在课堂上讲到罗素的爱情哲学,这时一名女同学宁萱(化名)突然举起手来要求发言并当场失声痛哭,原来这位同学正沉浸在失恋的打击中难以走出。在课后交流的过程中,鲍老师分别给她讲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故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发展和变化的观点来帮她分析目前的感情生活,使这位同学深受启发,觉得不仅解决了感情问题,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深的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鲍老师这里,被“活用”成了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


教书育人与“马原”课同行


去年9月28日,宁波大学举行“最美宁大人”颁奖典礼,鲍展斌老师获评“最美导师”。

请学生“餐叙”是鲍老师的“常规工作”。“挺和蔼可亲的”,这是研究生祁淇初次见面后对这位导师的评价,她说,鲍老师经常都会和自己的学生进行“餐叙”,“餐叙”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学术上的指导,也有生活上的关心。“不要光和我说你们得了什么奖,还要多和我说说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是鲍老师“餐叙”中经常重复讲的话,他希望同学们不要总是报喜不报忧。

“因势利导”是鲍老师的学术指导方针,这让祁淇和其他同学们非常获益。他非常尊重学生个人的学术想法,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学术思路,更是绝不会把自己的学术观点强加给同学们,这种做法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进行学术创新的热情,许多看起来“千奇百怪”的点子慢慢演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研究成果,成为了这些学生最终走上学术道路的“起点”。

“我的性格有些莽撞,兴趣爱好也多。正因为如此,一开始我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走考博这条路。”周文娟非常感谢自己的导师,“鲍老师的点拨和启发提高了我的学术自信。他定时询问我的学习情况,鼓励我多看书、多发文章,教我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研一时,我参加了校内外举办的各种学术比赛和学术会议征文,居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那时起对自己的定位就慢慢发生了改变。”

“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鲍老师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空洞的大道理,而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论武器,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最有生命力的地方。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他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自己的人生、指导自己的收藏、指导自己的教书育人。

“教师是个良心活,课要上到学生心坎里!”,这是鲍展斌老师常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三十二年来,他始终初心未改,教书育人与“马原”课同行。


 丨文字:郑俊朋

 丨排版:刘思琦

 丨责任编辑:刘畅


往期精彩回顾

宁大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最美宁大人 | 徐恬:志愿之路从未停止

女神驾到 | 街拍来袭,看看有没有你的老师?

●周末大片上线 | 流浪宁大 ,你准备好观看了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