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五月致青春 | 18岁那年

宁波大学 宁波大学 2021-11-08


/我们的18岁


「你如此年轻,世界都是你的」

——《天堂电影院》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五月天《倔强》


「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时,

思想就会从生活的琐碎中得到升华」

——《平凡的世界》



十八岁时的你在哪儿?

在做些什么?


@郑莉 女  70后  外语系校友 现从事外贸行业:

郑莉校友在大踏步前留影

18岁时,我正在宁波大学校园里发奋读书。每晚的自习室、图书馆几乎都留下了我的身影。大英百科全书里,有那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我去发掘,英文原版《读者文摘》、英美文学名著的原版书,我借了一本又一本。

生字摘抄在小本子上,清晨去安静的包玉刚雕像前背诵单词和例句。大一就在图书馆借了大二、大三的教材自学,啃下了《新概念英语四》。通过自学,托福考出了高分。


@尹粒菠 阳明学院 工商管理专业:


高考结束就开始做兼职。中午在餐馆后厨打杂,晚上在江边跑步。那是第一个全部由自己安排,史上最有意义的暑假。


@老刑 中法联合学院:


18岁的时候,参加了高考,高考之后就去了云南毕业旅行。

 

@郑谷晨 35岁 法学院校友 现从事金融业:


18岁,我在浙江丽水卢镗街153号丽水中学读高中。那时有书山题海,也有天高云阔,日光之下万事皆新。


@何文明 39岁 医学院校友 现为心血管内科医生:


1998年,那一年,我18岁,正在绍兴鲁迅中学读高中,听着《相约98》,看着《还珠格格》,关注着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的特大洪水


@酥糖  39岁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那会儿刚踏上外出求学之路,各种不适应。上课、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加入老乡会、结交新朋友。最喜欢一本叫《大学生》的杂志。




@薛思妤 宁波大学附属学校青藤书院 初二(一)班:

紧张忙碌地学习之余,薛思妤觉得看闲书也是乐趣

我的十八岁啊,虽然还没到,但是想想看应该是很辛苦的。坐在床边,咬着笔杆,攻克着错题本上的难题,希望通过高考,凭自己的努力迎来人生新的起点。在青藤书院的三年,有欢笑有泪水,都是漫漫人生的小雨点。


@落英缤纷 人文与传媒学院教师:


我的十八岁,空气是咸的,一个人提着大包小包站在大学校园的门口,我没时间去想清楚这算不算孤独。仅仅深吸了一口气的时间,我明白了接下来的路得我自己走。



十八岁的梦想是什么?

后来实现了吗?


@何文明 39岁 宁波大学医学院校友 现为心血管内科医生: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味道是刺鼻的膏药味。十八岁那年,我长得越来越高,突然发现父亲的脊背那么弯。那时的我暗暗下定决心,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一定要治好父亲的一身病痛。

就这样,治病救人成为了我一生的理想!在求学成医的道路上,遇到了许多的艰辛、困惑和委屈,但每每想到18岁那年,想到父亲的背影,我终于坚持了下来,同时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满足!


@翁威 大二 人文与传媒学院:


我曾经梦想成为作家,现在觉得能做我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我的梦想。后来我选择了新闻专业,在大学里找到了跟自己兴趣比较契合的专业,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卢京龙 大一 阳明学院:


我当时对大学的构想就是,一个需要更多主动学习的阶段。期待有一个很好的寝室环境。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和室友互相促进,一同度过大学四年时光。我们都说,离了家,舍友就是亲人。


@赵俊龙 阳明学院 工业设计:


我从小喜欢看《我爱发明》,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发明一些东西来减轻家里繁重农活的负担。现在的专业是关于文创设计的,我还在考虑转到家电设计,因为如果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一定程度上也能实现我的梦想。


@欧同学 大二 潘天寿艺术与设计学院


那时候想考中国美院,其实也知道自己可能考不上,可是18岁谁没有梦想呢。我现在的梦想就是拿到专业第一,尽力成为优秀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钟鸿梅 研一 材化学院 


当时喜欢一个男孩,那时候的梦想,就想和他一起上大学,一起努力,因为他很优秀。那时候可后悔了,高考结束没跟他告白。那时候也是因为他我加倍努力学习,不然就来不了宁大啦!

现在我在跟导师一起研究肿瘤,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受病痛折磨的人。


@郑谷晨 男 35岁 法学院校友 现从事金融业:


18岁时的梦想,关于文字和文学。书中有光,书外有世界。图书馆、鹿鸣文学社、《南明》,既是精神食粮,也是梦想阵地。

 

鹿鸣文学社获赠题词


@退休老教师 贺秉元:

我们那个时代的青年,更多的会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目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我们那个年代的青年特征。18岁时正值国家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为大学生,认真学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青春,成为当时最美好的理想。回忆起我的青春芳华,那些不可追回的岁月,真想再经历一回。


@Komal 55岁 外语学院外教:


十八岁的时候,我想做一些与IT有关的工作,比方说电脑工程师或者其他。我的梦想就是能够在大学里把书读好然后找个好工作,身体健康,然后组建自己的家庭。


@李其金老师 外语学院:


那时很崇拜周恩来总理,也梦想成为国家的总理。


@酥糖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那会儿的梦想是继续深造,考研是必须的。多的想法也没有,能多读点书就感觉很踏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忆十八岁,那时的你最难忘的是?

@老刑 中法联合学院:

毕业旅行的一个晚上,我们租了一辆电动车去吃东西,回来的时候没电了,只能推着车边走边找充电站,凌晨三四点才回到旅馆。觉得还是挺疯狂的一个经历。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半夜走在空旷的郊外,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郑莉 女  70后 外语系校友 现从事外贸行业:

图为郑莉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证书

18岁那年最难忘的事是被同学拉着陪她去参加外语系学生会、团总支竞选,结果居然是我被选上了,成为那一届外语系团总支宣传部长。从此接触了学生工作,参加了“追寻党的足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加过辩论赛,认识了其他系的同学。从此不再是那个一说话就脸红的小姑娘。


@郑谷晨 法学院法学专业 从事金融业:


18岁那年,我有幸见证高中母校百年校庆,至今难忘。今年恰逢百年“五四”,岁月不居,但“五四”精神历久弥新。追梦新时代,不忘初心,青春奋进,正当其时。


@酥糖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最难忘的是,开学一个月内就交了男朋友。他也是白羊座,一拍即合的感觉。不过现在想来,就像过家家…


@李其金 58岁 外国语学院教师:


最难忘的事是暑假拿到录取通知书,想去看有40节车厢的运煤火车。在我的家乡可没有40节的运煤火车。只能暂别父母、朋友、熟悉的家乡,过去的送别就像是朱自清笔下的《背影》,情到浓处也是会落泪。


@柳利军 70后  土木工程系校友:


时间回到了1990年7月6日,高考前的那个晚上,我住在余姚招待所,4个人一间,很闷热,没有空调和电风扇,我就在床底下放了一盆冷水,一会拧一把冷毛巾降个温,好凉快些继续睡。

那年高考522分,我刚刚上重点线,以丈亭中学理科班第二名的成绩考取宁波大学。第一次穿上西装,第一次穿上皮鞋,还新买了一个皮箱,9月10日,终于迈进了期盼12年的宁大。我愿时间在这里永远停格。那一年,我18岁。


@王盛 阳明学院教师:



第一次从家里来到学校之后我就感冒发烧。是当时的班长带我去看医生,他还给我买了银翘片,后来我的病很快就好了。现在我一发烧就吃这个药。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那时有人关心我,我就觉得很温暖。


@李永培 60岁 校友 从事高中教育工作:


知青,对很多人都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名词,但对亲历了那个时代的我而言,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次宝贵的历练。生产队的农活很繁重,挖水渠、插秧、割野草……记得“双抢”后的稻子已经长得很高了,我们在水田里爬行着拔杂草、耘田,大腿两侧被稻草划得血淋淋,蚂蟥不时袭击……在这样简单重复的生活中,幸亏有书做伴。那年,恢复高考的消息让我欣喜若狂,后来,在公社200多名考生中,我居然上榜了。站在村口的写着我一个人名字的红榜前,我仰首看着那蓝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由衷地笑了。



18岁的你

也许迷茫

抑或坚强


18岁的你

也许扭头回望

抑或垫着脚尖畅想


18岁的你

有什么梦想

又有哪些难忘

期待和我们分享


往期精彩回顾


一分钟读懂宁大

百年五四传薪火 不忘初心勇担当

●高萌预警!第一手喵讯来袭!

央视聚焦:宁大师生在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中传承五四精神


 丨来源:新媒体工作室

 丨采访:刘丽丽 樊小雅 马思箐 施麟妮 张心怡

 丨排版:何振豪

 丨责任编辑:刘畅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