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约“渭读” | 一首诗,感受端午之于我们灵魂深处的记忆

2017-05-28 讯澜工作社 长安大学







端午临中夏

时清日复长




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节日“端午节”,走过了浩瀚历史的云烟,传承着民族精神的核心,积淀着爱国情怀的底蕴,在风雨沧桑的岁月洗练中,如日月之光辉,映照着泱泱古国的文明,激励着赳赳国人的内心。


本期“渭读”,

让我们通过一首诗,

感受端午之于我们灵魂深处的记忆。


诗人与诗


我的粽子,始终

作者:梁平 


我的粽子始终是一首诗

在两千年前和一块石头沉入汨罗河的底

那些迷离缤纷的神话,那些香草、佳木

和水里的藻类互为纠缠

把国家的厄运、个人的哀怨

演绎成呼啸的抒情

以后有了浪漫,有别于《诗经》的浪漫

有了至今引以为骄傲的《楚辞》

汨罗河上的阳光泛滥成五彩丝线

装订了那首亘古辉煌的《离骚》

那些丝线也开始浪漫了

选择五月初五,装饰在粽子的衣裳上

于是,日子有了暖暖的诗意

我的粽子始终是一个人

那个长江边听惯了子规鸟啼叫的少年

那个长大以后身陷战国

一直站在楚怀王身边的“左徒”

那个在政治旋涡中上下求索的辅国 重臣

最终,被旋涡撕扯得遍体鳞伤

已经被放逐的三闾大夫,满目悲凉

看见了秦的暗箭埋伏朝廷

看见楚天摇摇欲坠,楚地白骨成堆

梦回曾经的大好江山

以一首带血的《国殇》当箭,喷射而出

天空低垂,百姓潸然落泪

其实,泪雨已经不能冲刷满目的疮痍

一切都注定了灰飞湮灭

那个双手向上仰天长歌的诗人

以这样的姿势,给民族雕刻了记忆

我的粽子始终是一首诗、一个人——

“日月忽其不淹兮”




作者简介

 

梁平,诗人,现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著有诗集《山风流人风流》、《拒绝温柔》、《梁平诗选》、《巴与蜀:两个二重奏》、《诗意什邡》、《童谣100首》,以及长篇小说《朝天门》。


端午小感


 

一粒粽子,一位诗人,一腔情怀,一种记忆。两千多年前的汨罗江畔,他高喊:“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慨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诘问:“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这个人,就是屈原。他面对谗佞奸邪,毫无俯首退让之意,他面对楚王与人民,全然謇謇忠言之心。他虽见放泽畔,形容枯槁,却仍怀人民家国之忧思,仍慕高洁清白之志向,他卓然独立,翩然独行,司马迁曾评价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他希望“操吴戈兮被犀甲”,在沙场上以英勇之雄姿退却众敌,纵使马革裹尸,也要“魂魄毅兮为鬼雄”;他渴望“乘骐骥以驰骋兮”,用一片赤诚之心为祖国与百姓奔走先后,纵使溘死流亡,也“愿依彭咸之遗则”。他“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他“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他怀着那些瑰丽宏阔的想象,为心中所追求的崇高愿景纵身一跃,坠入汨罗江奔腾的浪潮。而这一跃,把个人的理想与家国的命运不可分割地连在一起,把个人的忧思与时代的悲怆融合在一起,而这一跃,更成为了中华民族不息的血脉中最沉重、最永恒的那份共同的记忆。


在端午这天,一粒粽子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美食,更代表着其背后伫立在岁月长河中那伟岸的身躯,也彰显着那份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更传承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高的气节,也饱藏着灵魂深处那份不可磨灭的记忆。这便是端午节,美味的粽子不可辜负,而其间蕴含的那份精神和记忆,更加不可辜负。


名家笔下的端午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沈从文《边城》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春天的时候,我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叶,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味。我走过去把手伸进木盆,挨祖母骂了,她不让人把码齐的青粽叶搞乱了。我们白羊湖一带的人都包“小脚粽”,大概算世界上最好看最好吃的粽子。祖母把雪白的糯米盛在四张粽叶里,窝成一只小脚的形状来,塞紧包好,扎上红红绿绿的花线。有一只粽子挂到我的脖子上了,我低头朝那只粽子左看右看,发现祖母包的粽子一年比一年大,挂着香喷喷、沉甸甸的。

                                 ——苏童《祖母的季节》



朗读者简介

    

  刘志兴,喜欢文学的工科生。偷闲时读读书,写写随笔,看看天边的云,听听岁月的声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后,端午节就要到了,

大家记得要多吃粽子哦!

渭读,我们下期再见。



近期热文回顾:

他们为何而来? |  60余所中央部属高校代表齐聚长大

你从红毯走来  |  天空中最闪耀的星在这里

长安大学&武警工大 | 军梦四年,征途启航!

那些转专业孩子的风雨和阳光

因为它,你错过了多少美景?



党委宣传部  讯澜工作社


资料来源: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美与美学”小组

文案、朗读:刘志兴

指导老师:韩春萍 

编辑:杨世凤

审核:王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