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约“渭读” | 炎炎夏日,尽览“人间草木”

2017-07-23 讯澜工作社 长安大学



炎炎夏日,你还躺在空调房中整日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吗?不如和我们一起读书吧!

本期渭读,小澜与你一起品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


关于本书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本书精选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



在炎热的夏天静下心来品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就像啜饮着用清爽山泉冲泡的茶水——生活中平淡的种种也变得愈发有趣起来了。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汪曾祺


葡萄月令


三月,葡萄上架。


先得备料。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杨木的、桦木的,按照树棵大小,分别堆放在旁边。立柱有汤碗口粗的、饭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


先刨坑,竖柱。然后搭横梁,用粗铁丝紧后搭小棍,用细铁丝缚住。


然后,请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起!——起!”哎,它起来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条向三面伸开,像五个指头一样的伸开,扇面似的伸开。然后,用麻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



上了架,就施肥。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沟,把大粪倒在里面。葡萄上大粪,不用稀释,就这样把原汁大粪倒下去。大棵的,得三四桶。小葡萄,一桶也就够了。四月,浇水。


挖窖挖出的土,堆在四面,筑成垄,就成一个池子。池里放满了水。葡萄园里水气泱泱,沁人心肺。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口哀!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这一点,中国的古人早就发现了。《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是不对的。葡萄成熟了,就不能再浇水了。再浇,果粒就会涨破。“中空相通”却是很准确的。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是一种什么力量使葡萄拼命地往上吸水呢?



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真快!原来是几根根枯藤,几天功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的喝。


喷波尔多液。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喷了波尔多液,太阳一晒,葡萄叶子就都变成蓝的了。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


葡萄打条,也用不着什么技巧,一个人就能干,拿起树剪,劈劈啦啦,把新抽出来的一截都给它铰了就得了。一铰,一地的长着新叶的条。


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卷须这东西最耗养分,——凡是作物,都是优先把养分输送到顶端,因此,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


葡萄的卷须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东西如果腌成咸菜,大概不难吃。


(以上片段节选自《葡萄月令》,该篇被收入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


平淡且宁静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并不华丽,也不够惊人,他从不刻意去说理或论教,他只是淡淡地,写着自己眼中真真切切看到的那些花草:


一颗芋头,一把石头下压着的豆芽,紫薇,菊花,还有各种野花;那些鸟木鱼虫——北京遛鸟人,香港的遛鸟人,木芙蓉,车前子,瓢虫,蝉,刀螂;那些最普通的人和最普通的事,北京的国子监,胡同,泰山上的担山人……


他诚实地记录着生活中的一切,语言平淡却又真味



他的文字没有一个句子是煽情的,却不由得叫人感动。


因为这颗心是宁静的,是从容的。


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生活,才能把“一切非生活的,都击溃”,才能发现一棵草、一只蚂蚁、一片落叶是怎样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才能从内心深处坚守着对生活的热爱。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这句话,是汪曾祺的老师沈从文去世的时候,张充和夫妇送来的挽辞中的。大概用来形容汪曾祺先生的一生,也是贴切的吧。



近期热文回顾:

会武术、能讲课,长大第一支留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如何助力“一带一路”?

关注清洁能源汽车 | 长安大学承担的甲醇汽车试点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今天,长安大学寄出2017年第一批录取通知书

直击长安大学本科招生40度火热录取现场

战场在哪里,岗位就在哪里,请母校放心!



党委宣传部  讯澜工作社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陈旭

审核:王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