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燃爆了!中国三大跨海大桥总工聚首长大,共诉家国情怀

讯澜工作社 长安大学 2019-06-19

关键词

8 Nov 2018

  •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 对话:超级工程中的长大力量

  • 三位杰出校友吕忠达、苏权科、邵新鹏回到母校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迎来了三位重量级校友

他们是

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吕忠达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

青岛海湾大桥总工程师邵新鹏

与师生一同分享奋斗故事,诉说家国情怀


吕忠达


苏权科


邵新鹏



寒冷的冬季

他们点燃了长大学子的热情

整个校园沸腾了

长安文化艺术中心大礼堂座无虚席


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日报》《西安晚报》《西安日报》等多家媒体聚焦


凤凰网、西部网、官方微博

面向全国乃至全球进行了现场直播



媒体群访

火爆全场


现场访谈



伴随着现场雷鸣般的掌声,三位总工程师登上舞台,接受了来自粉丝们的鲜花。




师弟师妹们最真实的心情凝聚成一段为VCR,同学们都说了哪些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吕忠达介绍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设计和施工中遵循的理念,对我国未来的桥梁建设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几座跨海大桥建成以后,我国由桥梁大国进入了桥梁强国,未来需要在深水地区和大长桥建设、特别是新材料的研发方面开展技术攻关。他回顾了在母校学习工作生活的十年时光,并将“勤、勇、合”三个字送给在场学生,希望大家勤学勤思勤动手,勇于担当、勇于创新,懂得理解、支持、包容、协作。




苏权科从技术和精神层面分享了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认为,我国的部分桥梁建设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在提高桥梁的安全、经济性能,精细化勘察、精细化设计等方面还大有可为。他讲述了自己“三进长安大学”的经历并表示,长安大学深度参与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希望同学们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把握每一次接触工程实践的机会,认真学习国内外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邵新鹏分享了青岛海湾大桥的技术创新点并表示,我国目前的桥梁建设水平是一流的,桥梁建设过程中应以安全运营为基本原则。他希望大家掌握好专业技术,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学会在逆境中快乐学习和成长,懂得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现场提问环节,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大型桥梁选址、大桥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隧道专业的前景、超级工程与节能减排等问题,三位校友给予了详细的解答。


党委书记杜向民致辞



校党委书记杜向民致辞,对三位校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以三位校友为代表的万千校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他强调,校友是连接学校历史和现实的纽带,是学校走向社会通向世界的桥梁,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希望与各位校友同心协力,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交通强国梦想而努力奋斗,共同书写人生华彩篇章;希望广大师生员工以三位校友为榜样,保持强烈的爱国心、坚定的报国志,把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创新创业的不竭动力,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不懈奋斗中,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征程中努力奋斗,建功立业。


陈峰校长赠送纪念品


校长陈峰为三位校友送上纪念品


颁发聘书


校长陈峰为校友邵新鹏颁发我校兼职教授证书


大咖云集,共话我国交通行业发展


校党委书记杜向民、校长陈峰、校党委副书记白华、副校长王建伟,我校校友、中交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杨东,国际华人基础设施协会会长、海外华人交通协会副会长、美国弗吉尼亚州北维区小型项目主管房英武博士出席活动。


党办、校办、宣传部、社会合作处、学工部、团委、渭水校区办、人事处、信息与网络管理处、公路学院等单位千余名师生共同聆听校友的访谈。


长安大学副校长王建伟主持大会


群访进行时


各位嘉宾也为母校写下最真挚的寄语



吕忠达接受访问


杭州湾大桥填补了我国跨海大桥的空白,破解了世界性难题,请您具体谈一下?


杭州跨海大桥前期研究是1993年,真正开工建设是2003年底,前期研究有整整10年时间。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们国家真正意义上第一座跨海大桥,从前期研究到设计、再到实施的过程中,设计规范标准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国家桥梁建设的发展历程。当时,我们跨海大桥的建设标准和规范非常的缺乏。大桥建成以后,我们的专业标准也成为国家的行业标准,这是一个重大的提升。


第二,跨海长桥桩基技术。杭州湾大桥建设时提出来的整桩螺旋钢管桩技术,再加上外防腐,这也是我们一个重大的突破。后续的跨海长桥,只要地质条件允许,都采用了钢灌装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保证质量可靠,可以快速施工,成本又可以大大降低。


苏权科接受访问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建设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港珠澳大桥在10月24日通车,它的第一个创新在于,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最长的。第二,这个沉管隧道是埋在海床下面最深的,达到46-47米。按照国际惯例,沉管隧道一般是贴着海床做的,我们的沉管隧道采用深埋技术,把原来的技术颠覆了;再加上我们之前浅埋都没有做过,一下子做深埋是很难的,没有这方面的技术装备和关键材料。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立足自主创新,整合全国资源,集体攻关,把一系列的问题全都解决了,研发出了成套的技术、装备以及标准,为世界树立了新的标准,提供了新的方案。


邵新鹏接受访问


桥梁人之间如何实现传承?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您对他们有什么寄语呢?


当代大学生在学校里要踏踏实实学好理论基础,养成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在逆境中快乐地学习;既要有吃苦精神,也要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要在这个行业里做点事情,做出点成绩要有一些积累或者对一件事情的执着,执着的攻克小问题,积累起来就是大问题。所以,包括科技创新,必然是一代人一代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走上去,我们目前发展的也到了瓶颈,现在可能有一些材料在一些行业里有智能技术,大家有兴趣的话,专业面再宽一些,思路更阔一些,找到点以后,一个人还不行,需要有团队精神,大家执着的做下去,就会走到行业的前端。



全球硬科技大会上的长大力量


2018年11月8日早,三位杰出校友吕忠达、苏权科、邵新鹏在西安参加了全球硬科技创新暨“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大会。开幕式上,苏权科作了题为“港珠澳大桥建造技术”的主旨演讲。


“我受我的母校长安大学委托,简单介绍一下桥梁领域最近通过创新所取得的技术进步。”


三座大桥的突破性技术,释放着最硬科技的创新含金量


校友介绍



吕忠达,1983年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今长安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宁波工程学院校长,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863科技计划、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先后主持了宁波招宝山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象山港大桥等特大桥梁的建设。在跨海长桥建设领域引领理念、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出并实施了多项创新技术,填补了我国跨海大桥建设多项空白,攻克了多个世界性难题。



苏权科,1988年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今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央电视台“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全面主持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的技术管理和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科学试验研究工作,带领技术团体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为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顺利通车作出了突出贡献。



邵新鹏, 1989年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今长安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山东高速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先后参与了京福高速公路济南黄河大桥、利津黄河公路大桥等多座大型桥梁工程的设计、建设、管理工作。作为青岛海湾大桥总工程师,组织完成了大桥建设的关键技术方案,建立了大桥耐久性保障体系。




长安大学

为公路交通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他们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行业发展

付出了智慧与汗水


此次来校的三位校友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期待更多的长大学子为祖国建设

奉献出更多的长大力量!




近期热文回顾:





党委宣传部  讯澜工作社


图片:安 印、孔令达

文字:冯秋香、王 珏

资料来源:党委宣传部、凤凰网、科技处

编辑:羽 禾、卫馨阳、曹楠奎

审核:郗 波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