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工作 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讯澜工作社 长安大学 2020-02-08


砥砺奋进的五年






自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在教育部党组和中共陕西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突破,学校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工作

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过去5年,按照《长安大学发展战略规划》《长安大学综合改革方案》《长安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长安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安排部署,学校科研工作聚焦“双一流”建设,科研规模稳步增长,产出水平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持续增强,取得了显著成绩。




科研规模稳步增长。


过去五年,我校共承担科研项目5129项,到账经费35.71亿元。2014年到2018年,年均到账经费6.77亿元


五年来,学校共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66项,到账经费3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8项,到账经费1.45亿元


我校申报的“黄土高原重大工程灾变机理与防控”和“农业灌溉影响下含水层渗透性及地下水质演化机理”项目获得资助,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零的突破。我校申报的“路基础设施智能感知理论与方法”和“特大滑坡实时监测预警与技术装备研发”项目获得资助,资助专项经费合计3502万元,取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的历史性突破。


自主研发北斗/GNSS监测系统,成功预警黄土滑坡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从2014年的273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5538万元,累计资助2.47亿元,为我校基础研究和人才团队平台建设注入了活力。



科技成果质量不断提升。


2014年以来,我校共获得各级各类成果奖励215项,其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16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30项,获得科技部批准的社会力量奖励特等奖4项一等奖6项;尤其在近2年中,在学校科研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获奖成果丰硕。

谢永利教授团队主要完成的“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勤教授团队参与完成的“InSAR毫米级地表形变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育部奖励获得重大突破我校由公路学院陈建勋教授主持完成的“寒冷地区隧道冻害防治理论与技术”成果荣获2018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8年度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参与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获奖数量较往年大幅提升。


2014年以来,我校获授权专利5649项,其中发明专利1378项;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2997篇,年均增长37.2%,其中高被引论文45篇,热点论文3篇;发表SSCI检索论文127篇,A&HCI检索论文2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262篇



重大科研平台快速增加。


过去5年,学校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各类科研平台建设,打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聚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大成果产出的学术环境和高水平科研平台。


获批特殊地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西部地区公路交通低影响发展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认定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陕西省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15个自然科学类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5个平台建设期满通过验收,我校省部级及以上自然科学类科研平台增至38个


“车联网”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2017年,学校成立了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筹备工作组,扎实推进特殊地区公路工程、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测试两个国家级平台的申报建设工作,获得西安市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资助和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目前平台基建工作已全面启动。学校先后组织了22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的建设验收和周期性评估工作,其中8个平台获得优秀。



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过去5年,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人才和科技团队的培育工作,积极开展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申报,发挥科技创新团队的科研推动作用,努力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

“多源异构交通信息智能检测与融合技术研究”和“人-车系统安全理论与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获得教育部滚动资助;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养技术”获批交通运输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7个团队先后入选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和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

4个团队入选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5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3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50人先后入选交通运输部和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和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省部级人才计划。



成果转移转化稳步推进。


近五年来,学校先后获批“陕西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陕西省首批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平台,并以这些平台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


长安大学科技园


大学科技园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了7.6万㎡的4栋科技楼。大力支持鼓励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根据最新国家法律法规及时修订更新我校相关管理制度,成立了长安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为师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创新创业打通政策通道。近年来,我校涌现出一批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同时我校教师也积极利用创新成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香港《文汇报》整版报道我校2015级校友蔡永甫创业攻克道路灾害事迹



学术交流及协会活动日益活跃。


2014年以来,学校先后主办或承办了110次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组织学术沙龙、学术讲座1600余场次;先后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60余所大学或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召开的中美、中法等标准系列对接活动,有效促进了学术交流,扩大了我校在相关领域的影响。


陈峰书记会见雅典科学院院士Giannopoulos


学校先后组织上千名师生参加了三届世界交通运输大会,共投稿论文800余篇,16篇论文获评优秀论文。在大会主题论坛及专题论坛中,30余名教授担任了主持人,200余人做专题论坛报告;墙报展示学术论文200余篇。6位教授在大会组织委员会、学部委员会担任委员和主席,40位教师在技术委员会任职。


学校组织师生参加2019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长安大学科学技术协会自2014年10月成立以来,先后组织推荐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24项,获批14项;组织参加三届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的参赛工作,我校获金奖2项银奖8项铜奖3项,我校连年获优秀组织奖;同时加强与各级各类相关学会的紧密联系,在人才举荐、奖励申报、学术交流活动中发挥科协重要作用。



军工项目科研合作有序开展。


自2014年取得军工保密资质以来,在国家重视军民融合的背景下,学校积极推进我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与军队和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管理部门需求对接,并组织相关学院、团队开展学术研讨交流,依托我校优势学科,在交通运输、遥感、探测、信息化、材料等方向上整合交叉学科资源,深化拓展国防军工研究领域,挖掘了我校国防科研科技创新潜力,提升了我校承担国防科研任务的能力,我校武器装备科学研究实现了新进展,国防科研合同额共计3761.28万元,在项目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了我校在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后勤保障部和国防科工局的军工科研重大项目零的突破,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喜迎中国共产党长安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


相关专题:



党委宣传部  讯澜工作社


资料来源:长安大学第四次党代会秘书组、宣传组

编辑:羽  禾

审核:郗  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