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选择学地质,就是要为国家找矿“ | 记“祖国镍都开拓者”汤中立院士

讯澜工作社 长安大学 2020-08-30


他从祁连山地质队走来,迎着西北大漠的风沙,踏着边陲之地的荒凉,怀着建设国家的热血,始终如一地致力于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和岩浆矿床的研究工作。


他满怀深情地说:“我选择学地质,就是要为国家找矿,当工业的尖兵,有了资源,才能谈工业,国家才能发展,我觉得我活着的责任就在于此。”


他,就是“祖国镍都开拓者”,矿产勘查专家、矿床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汤中立。




初见汤老,是在他摆满书籍、文献的办公室中。84岁的他,走起路来依然两脚生风,就像那《水浒传》里的神行太保戴宗。



2019年10月23日上午,中国教育电视台在2019年“读懂中国”活动优秀作品第五期展播征文类节目里,以《不负科学大进军,脚踏河西觅镍金》为题,展播了反映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汤中立教授的敬业与追求事迹。


温家宝与汤院士亲切交谈



斗风顶晒唯找矿,天做铺盖地当床


【1956年】毕业合照(前排左起第5位)

【1956年】执旗校园庆祝(执旗者)


作为“矿物学新时代”的领军者,汤中立无愧于“土地公公”的美誉。1956年,他来到了甘肃酒泉祁连山地质队,艰苦而辉煌的地质生涯就此开启。



河西走廊、大漠雄风、金戈铁马,他的神态,就像亿岁年被西风柳刀雕刻而成的红岩;他的两脚,像线轮一样,丈量在五千里戈壁上。没有青山怡情,唯有丹霞励志。



“每天晚上找到帐篷才有的住,有一次工作后没找到,冻了一晚上”,他这样回忆道。陪伴日月,拥抱风雨,他就是这样为工业而奋斗,为祖国而拼搏!


金川深钻选址野外考察(2011)



踏破铁鞋无觅处,橄榄仙石隐巨情


1965年,他发现了金川第二矿区深部隐伏富矿体,由此金川跃升为世界第三大铜镍矿,通过数十年对金川等矿床的深入系统研究,又提出了“深部熔离——一期或多期贯入成矿”及“小岩体成大矿”等岩浆成矿理论,并建立了“深部熔离-一期/多期贯入”成矿模式。该理论成果在国内外被广泛引用,使我国在岩浆硫化物矿床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忆及初来金昌,戈壁茫茫,在众多矿物标本中,无论是见微知著,对“橄榄仙石”的存在有着一如马克思所说的“矿物学的感觉”,还是连夜奔忙,得到标本中镍含量的数据,亦或是身体力行,亲眼见证我国就此结束缺铂少镍的局面,老人眼中闪烁着的光亮,无不讲述着当年,他和同事们面对困难,锲而不舍、为国找矿,不辞辛劳的热血与豪情。


与来访外国专家在长安大学校园合影(2007)



训史明恥励弟子,治学献珍续汗青


2002年,汤中立任教长安大学。期间,他先后带头做了十余个项目,出版了四部著作,至今仍在完善“小岩体成大矿”的理论专著,培养出的多名硕、博士生在祖国的不同岗位上发光发热。


论文成果

与兰州大学学生合影(2005)


面对这一项项令人赞叹不已的成就时,汤老却淡然一笑:“算不上培养,大家互相渗透罢了。” 直到现在,他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坚定地延续着地质事业引路人的使命。



“岩浆似汤含镍丰,隐身深部熔离中。君觅硕矿小岩体,立功河西富民生。”


汤中立的名讳,氤氲着矢志不渝的钻研态度,不怕跌倒的拼搏精神,更是视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读懂中国”栏目展播



2019年10月23日上午,中国教育电视台在2019年“读懂中国”活动优秀作品第五期展播征文类节目里,以《不负科学大进军,脚踏河西觅镍金》为题,展播了反映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汤中立教授的敬业与追求事迹。


“读懂中国”活动,是教育部关工委推出的助力主渠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育人活动。根据部署,2019年年初,活动紧密结合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大庆契机,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以全员育人为主线,以“五老”典型的育人事迹为背景,在全国高校中开展了学生采访身边“五老”,发现宣传身边的爱党、爱国、敬业、育人的感动与故事,以创新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不负科学大进军,脚踏河西觅镍金》讲述的是汤中立院士的敬业与追求事迹,作者为资源学院本科生彭雨帆。朗读者为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陈雨飞。指导教师为我校戴生岐教授和贺宏斌教授。



往期热文回顾:


党委宣传部  讯澜工作社


资料来源:离退休处、长安大学关工委

资料整理:赵  杰

编辑:段紫妍

审核:羽  禾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