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匠心独具 | “一院一品”学生工作品牌项目引领思政教育新模式

讯澜工作社 长安大学 2020-08-30


“一院一品”学生工作品牌创建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长安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学校聚焦内涵发展,实施“一院一品”特色亮点工程。


“一院一品”是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载体,也是我校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生动表现。项目启动来,各院(系)结合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打造了一批品位高雅、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能体现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展示学校学科专业特点,凝聚学校文化特色,影响深远,师生参与面广,具有示范性的学生工作品牌项目。



公路学院

“知行同路”大学生团队意识培养


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学生组织等学生团队为抓手,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不断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知理践行: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与祖国共奋进”、“我和我的祖国”、“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主题团日活动,深化思想引领,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行之有效:本学年在思想建设、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文体竞赛等领域先后涌现出“长大之星(团队)标兵奖”、“第十四届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校运会一等奖”、“优秀社会实践团队”“青马诵读比赛一等奖”等一批批优秀学生团队。 


知行同路: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围绕组织育人、思想育人、实践育人等方面,创新载体、贴近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初步形成“有理想信念、有家国情怀、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学院文化氛围。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获奖情况


汽车学院

心向“网”之,“汽”宇不凡

——校园多媒体矩阵育人模式


汽车学院围绕“引领学生思想、陪伴学生成长、助力学生成才”的主题,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聚焦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问题,构建“平台+产品”校园多媒体矩阵,创新网络育人,推进精准思政。


工作举措:搭建平台,建设多媒体矩阵;供给内容,建设网络产品矩阵;建强队伍,汇聚教育合力。



工作成效:得到人民网、陕西省教育厅等报道,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三等奖和优秀奖,成功申报长安大学2019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和2019年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

获奖情况


机械学院

机械学院“朋辈互助学习工作坊”



工程机械学院“朋辈互助学习工作坊”旨在通过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老师及班导师参与并提供指导,学生朋辈之间建立专门的“互助学习工作坊”,形成固定的组织架构,通过线上线下一系列活动,长期建设,打造品牌,调动全院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学习优秀生资源,切实帮扶学习困难学生提升学业,共建全院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固定长期的制度保障与平台支撑,使“朋辈互助学习工作坊”成为实现培育优生,帮扶弱生,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我院学风建设水平的主阵地。


获奖情况

2018年学院奖助

人数分布图


2019年学院

活动图



经管学院

经管学院构建朋辈教育体系

打造“113”学风建设模式


朋辈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在于榜样引领,经管学院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在校生的榜样引领作用,重点促进学风建设,进一步夯实“三全育人”体系基础。


“1”种资源:通过选聘朋辈导师、选拔优秀学生和邀请优秀校友,整合朋辈教育资源。

“1”个共同体:通过学习帮扶、学业提升、学风引领,创建朋辈学习共同体。

“3”项品牌:打造“逐梦扬帆”、“学长来了”、“弟子计划”三项精品活动,搭建朋辈互助平台。



通过打造“113”学风建设品牌,学院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先后涌现出25个“长大之星”先进集体和个人,实现了”挑战杯”国家级获奖突破,一批优秀学生成功推免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水平院校,就业率、深造率不断提升,学院优良学风、班风初步成型。


获奖情况


电控学院

实施“助创育人”工程

推进学生工作向内涵式发展


电控学院以“一院一品”学生工作品牌建设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建“基于助创育人的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模式”。


学院以学科竞赛和科创训练为抓手,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通过搭建创新创业育人发展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健全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制度等举措,学院科创氛围浓厚、效果凸显,极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生工作向内涵式发展。



“助创育人”工程创建以来,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突破至47.53%;近两年有10名(全校21名)学生通过参加重大赛事获奖被推免;在2018至2019年度,学生荣获79项国家级、45项省部级学科竞赛奖项;在长安大学2018-2019学年度本科生标兵奖及卓越奖评选中,学院学生荣获长大之星、双创之星等9项


获奖情况


信息学院

“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提升创业就业硬实力”


信息学院通过实施“3+3”计划,解决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学生“双提升”(创业就业数量和质量)和三达标”(专业、学业和就业)。



“三大体系”:培养体系(统筹“第一课堂”选修课和“第二课堂”讲座沙龙两大阵地)、提升体系(打通学生创新创业的物理空间和项目载体)、服务保障体系(围绕学生就业和毕业离校工作)。


“三大工程”:拔尖工程(针对素质突出的30%学生)、提质工程(针对素质尚可的60%学生)、托举工程(针对素质欠缺的10%学生)。


通过实施“3+3”计划,学院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稳固提升;开拓就业市场和就业渠道成效喜人;建档立卡生百分百就业;创新创业参赛人数和获奖数量显著增加。


近五年学生就业率


近两年就业市场拓展统计



地测学院

“文化里坊与微讲堂”学生工作品牌工程


地测学院“文化里坊与微讲堂”学生工作品牌工程由学生社区文化里坊+微讲堂两个版块构成。文化里坊以学生社区为平台,将宿舍建设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养成、文化熏陶”于一体的坚强阵地。微讲堂由三部分构成:思政导师+学业导师+校外导师,三位一体,实现“全员教育”。


工作举措:

1.创建文化里坊,将其打造成为凝练学院品牌项目,展示学院科研成果,传承学院文化积淀的有效平台。

2.开展微思政讲堂、导师学术讲堂、历史微讲堂、求学微讲堂、职业微讲堂等主题多样的微讲堂。



工作成效:

1.得到学校领导认可与指导,有效改善了学生社区文化氛围与社区品味。

2.有效地提升了学院学子对学院的认同感,育人工作与成果进步明显。

3.“微讲堂”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学院师生重点开展专业教育,学风有极大改善。

4.“教育社区”格局逐步形成,“学生社区+”理念逐步明晰。

5.育人实践推进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不断拓展创新文化里坊的内涵和外延。


资源学院

厚植地质文化 铸牢育人根基

——资源学院地球文化节品牌建设


长安大学地球文化节以“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普及地球知识、培育行业尖兵”为主题,以资源学院地学特色专业为依托,以地球科学文化内涵为价值追求,以实践育人为发展命脉,通过文化、艺术、科普、科技等活动,致力于营造特色地学文化校园氛围,有效提升学生地球科学文化素养和地学专业社会责任感,大力培育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创精神。



工作举措:

1.科学设计活动,提高品牌效应。以“地球日”“土地日”等为时间节点举办多项志愿服务活动,以科学竞赛和杰青校友访校等为载体增强学院学生专业兴趣,以暑期社会实践为载体开展地学科普教育及专业实践。举办了包括地球科学风采大赛、地质模型制作大赛“地质+”创新创业大赛,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全国首届宝玉石检验员技能大赛等多项紧密结合学院特色专业的科技竞赛,邀请了八位地学杰青校友开展面对面大型访谈活动等二十余项活动。


2.广泛交流学习,发扬“张伯声”精神。以“班级五小创”“创业先锋赛”“地质+”创新创业大赛、“张伯声精神”学习会、“张伯声奖”颁奖典礼、扶持长安大学珠宝协会等引导学生深化专业认知,提升专业素养,弘扬张伯声精神,并加强与兄弟院校间学习交流。



工作成效:长安大学第八届地球文化节使学院一二三年级学生参与活动率达80%以上,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团体总分第二名、首届“地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银两铜佳绩,一年级学生转专业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获得人民网、央广新闻、中国日报网、中国科技报、自然资源部官网、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官网、陕西日报、西安新闻网等省级以上重要媒体报道三十余次。


获奖情况


建工学院

“打造‘四梁八柱’团建品牌,

引领建工学子成长成才”


工作思路及理念:

围绕学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四梁八柱”体系,提升基层团建工作水平,引领青年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奋斗,培养全面发展、堪当时代重任的新时代建工人。



工作举措:

思想教育,引领青年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建工人

组织强基,团结青年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建工人

成长发展,服务青年做有温度、有热情的建工人

文化浸润,团聚青年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建工人


工作成效:

深耕思想教育,有效引领青年成长

夯实组织建设,有效凝聚发展动能

护航成长发展,有效提升情感认同

强化文化浸润,有效擦亮育人底色


荣誉墙


水环学院

“研学互促——搭建学生科创实践平台体系”项目


工作思路及理念:

利用学科优势,打造资源平台;

依托竞赛载体,完善实践平台;

建立开放实验室,创建实验平台。


工作举措:

以师生共创为重点,建立激励机制;

以学术论坛为渠道,培养专业兴趣;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注重以赛促学;

以社会实践为手段,促进教学相长;

以兴趣小组为基础,优化培养模式;

以技能训练为目的,建立开放平台。


工作成效:

1.通过水环学院特色科创竞赛活动——水利与环境创新设计大赛,我院于2019年推选出三支优秀队伍进入全国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分别获得国赛特等奖、国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

2.水环学院2019年申请到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西北赛区的主办权,获得全国一等奖、西北赛区特等奖、二等奖各一支。在全国化工实验大赛中,西北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支。

3.学院于本学年发表专利14个,其中6个正在受理中。


参赛数量质量飞跃性提高


获奖情况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建筑日”项目


建筑学院将建设教学与学生工作相互结合,以“建筑日”系列活动为龙头的学生创新成长新平台。


工作举措:

1.搭建政策保驾护航下的“教”与“学”融合互助的学生创新成长平台。

2.深入平台建设,依托平台将学生活动与教学实践结合,真题真做。

3.依托平台,力促综合类创新创业竞赛从专业视角出发参赛。

4.依托平台,将专业类竞赛汇入学生活动序列,协力组织,扩大影响。

5.依托平台,积极引导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构筑品牌,扩大影响。



工作成效:

1.学生专业竞赛、综合竞赛参与面广,获奖数量多、层次高。

2.教师参加学生创新活动政策通畅参与程度高。

3.全年参与学生竞赛指导专业教师达近百人次,教师参与面广,人数多。

4.学生工作组织竞赛、活动参与面广,获奖数量多。

5.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受表彰。


材料学院

材料学院“材智未来”项目


材料学院从材料之心、材料之创、材料之行和材料之梦四个方面入手,着力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为学生在学业发展、未来就业科研等方面奠定坚实基础。


工作举措:举办学科前沿讲座、科创类竞赛指导讲座等;完善和加强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定期进行项目进展报告;组建“布里空间”;举办创业、就业指导培训等活动。



工作成效:学院每年举办创新、创业培训10场以上;本科生每年发表专业论文5篇以上,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项以上,在挑战杯、互联网+大赛等科创类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五项,校级奖项十项以上;本科生升学率达30%以上,就业率达95%以上。


公管学院

公管学院“党建+”融入式党建项目


学生党建工作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抓好牛鼻子、下好先手棋,才能更好地统筹学生思想价值引领和日常教育管理。公管学院开展“党建+”融入式党建项目建设,教育学生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夯实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解决学生工作难题,不断提升育人工作实效。


工作举措:

1.党建+思想教育。开展理论学习、讲党课、入党宣誓、谈话教育。

2.党建+学风建设。党员联系班级、结对宿舍、帮扶同学抓学风;党员带头戴徽考试、带头诚信学研、带头遵章守纪,挂牌党员先锋宿舍。

3.党建+群众路线。制定“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实施方案,指导文明班集体、文明宿舍创建工作。

4.党建+志愿服务。对接陕历博、明慧家园志愿服务,参加迎新、就业双选会、运动会等。

5.党建+团建。指导团支部开展思想教育、发展团员、主题团课、推优入党工作。



工作成效:

1.学院凝聚力得到提升,学生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较好,综合育人成效明显。

2.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得到提高。

3.学风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党群关系更加融洽。


马克思主义学院

跃“马”长安,见贤“思”齐

——新时代思想政治铸魂育人实践工程


跃“马”长安,见贤“思”齐——新时代思想政治铸魂育人实践工程以“服务、教育、管理”为理念,以“探索校园思政育人实践体系”为目标,以青马虹桥工作坊为载体,实践活动为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时代优秀人才,扎实推进和落实“三全育人”。



以青马虹桥工作坊为载体,通过搭建完善的网络宣传阵地和实践教育平台,打造创新化、多元化、一体化的思政育人实践体系,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内外兼修新人才。



宣传阵地建设、理论平台搭建成效初步显现,为学校、学院提供了全新的资讯获取平台和理论宣传平台。线上线下互动结合,带动学生实践能力、思想理论水平稳步提高,文艺活动、体育竞赛、实践项目屡获佳绩,促进学风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获奖情况


文传学院

文传学院新时代优秀传媒人培养项目


文传学院以“培育新时代优秀传媒人”为核心,以“引领思想为根本,平台培育为依托,专业整合集力量,创新比赛促发展”为整体思路。


工作举措:

1.引领思想,牢抓传媒价值。

2.打造平台,整合资源,建立培养制度,以专业推动能力。

3.鼓励创新,承办各大校级精品活动,托举菁英梦想。

4.院企合作,递送传媒炬火,通过专业对接社会,将教学内容与学校服务、企业项目相融合。



工作成效:

1.传媒育人,校宣岗位树菁英。目前在长安通讯社工作人数100余人,青年传媒中心工作人数50余人。

2.素质卓越,各大赛事斩佳绩。一年来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百余项。

3.服务师生,校园文化立标高,举办focus电影节、承办半夏电影节、金熊猫电影节以及新丝路电影节等新媒体交流活动。

4.社会担当,时代岗位新力量。优秀传媒人培养计划的传媒精英,已走向中央电视台、陕西省广播电视台等企事业单位。


理学院

“∑”发展学风建设计划项目


工作思路及理念:秉承“三全育人”理念,延续理院“∑”发展计划,在传承优良做法的同时,提出新做法新措施,有针对性的解决学风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形成一套更加全方位、立体化的长效促学机制,全力打造优良学风。



工作举措:从学院领导“督”、教授教师“引”、辅导员班主任“促”、学长学霸“帮”、学生主动“学”五个方面着力,通过一系列措施,强化学风建设。


工作成效:

1.课堂出勤率整体提高,低年级课堂出勤率达到100%。

2.期末考试通过率总体提升。

3.保持就业率超过95%。

4.留级、延长学制、试读学生数减少。

5.考研学生方向更加明确,考研学校层次更高,考上率有所提升。

6.学生社团组织负责人增加,学生参与科创活动和项目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浓厚外语学习氛围创建项目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浓厚外语学习氛围创建》项目主要是通过学科竞赛、配音大赛、英语角等一系列活动的举办,在学院内部形成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热情。毛主席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该项目为学生搭建了解外国语言和文化的平台,拓展国际视野,使同学们在参与的氛围里感受外语的无穷魅力,在活动中体味外语,享受外语。从而提升学院学生专四和专八通过率,使学生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并初步掌握外语科研论文撰写方法。

获奖情况


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长安大学国际文化节”


国际教育学院精心设计,注重细节、创新,以中国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打造“长安大学国际文化节”。


工作举措:在总体设计方面,长安大学国际文化节主要分为各国风情美食展、文艺表演以及周边活动三大部分,为确保活动有好的效果,还需要加强宣传以及提高观众尤其是中国学生的参与度,为此我们设计了大量的互动环节。



工作成效:长安大学国际文化节已经举办了四届,在这种模式下,每次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风情美食展和文艺表演吸引了大量的中国学生参观,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中外学生欢聚一堂,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中外学生交流的作用。



体育系

推进阳光体育,提升学生素质

——体育系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体育系充分结合本专业特点,以全方位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为总体目标。


工作举措:设有“教授教师传授会″、“校园迷你马拉松长跑计划”、“体育项目校园锦标赛计划”和“体育健康知识大讲堂”四个分项目活动。



工作成效:

1.“教授教师传授会”充分发挥老师的思想引领作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科研能力。体育系学生在2018-2019学年在"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校园迷你马拉松长跑计划”在倡导和鼓励健康的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同时,通过赛事组织、策划、服务等全方位参与,为体育系学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对体育系学生扩展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创造了条件。

3.“体育之星”极大的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完成了60%以上的同学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要求。

4.“体育健康知识大讲堂”帮助学生更加了解体育,体育不只在竞技,还体现在精神传播、素质培养,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创业新思路。


获奖情况


工科试验班

工科试验班工科精英人才培育计划项目


工科精英人才培育计划项目是学院“一院一品”学生工作品牌创建立项项目,也是学院多年探索的学生工作精品项目。一年来,工科试验班通过建立特色相关制度,通过一系列活动和项目,提供支持和保障,搭建载体与平台,加强学生学术意识、学术规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工作举措:

1.狠抓学风建设,营造工科试验班浓厚学习氛围。

2.培育科创环境,提升试验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3.创建项目平台,加强学生学术意识和科学素养。

4.搭建实践载体,增强试验班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工作成效:

1.学风氛围浓厚,学业成绩提升。试验班低年级学生学年末淘汰率由50%降低至22.5%以内,高年级学生学年末挂科率为0。



2.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层次提高。试验班积极组织开展科创活动,指导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取得多个第一,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一等奖、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国家三等奖;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国家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获得省部级荣誉表彰12次。


3.平台创建合理,学术素养增强。工科试验班已申报28个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子计划项目,确保公开发表论文8篇,调研报告23篇。


4.实践载体搭建,综合素质提升。组织试验班暑期科学营(国外交流项目)暑期国外交流活动,分赴美国、韩国等地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沪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北京现代第二工厂、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等开展实习实践,实现低年级学生全覆盖,增强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往期热文回顾:


党委宣传部  讯澜工作社


资料来源:学生工作部

编辑:段紫妍

审核:羽  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