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瑞敏:人不成熟的五大特征

2017-10-14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这个社会有很多的成年人,还没有脱离幼稚的行为,一点小事情就跟别人争来争去。

1

人不成熟的第一个特征:

就是立即要回报

他不懂得只有春天播种,秋天才会收获。很多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刚刚付出一点点,马上就要得到回报。(学钢琴,学英语等等,刚开始就觉得难,发现不行,立即就要放弃。)


很多人做生意,开始没有什么成绩,就想着要放弃,有的人一个月放弃,有的人三个月放弃,有的人半年放弃,有的人一年放弃。


放弃是一种习惯,一种典型失败者的习惯。所以说你要有眼光,要看得更远一些,眼光是用来看未来的!


对在生活中有放弃习惯的人,有一句话一定要送给你:“成功者永不放弃,放弃者永不成功”。那为什么很多的人做事容易放弃呢?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过:


穷人有两个非常典型的心态:1、永远对机会说:“不”;2、总想“一夜暴富”。


今天你把什么机会都放到他的面前,他都会说“不”。就是今天你开饭店很成功,你把你开饭店的成功经验,发自内心的告诉你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也去开饭店,你能保证他们每个人都会开饭店吗?是不是照样有人不干?


所以这是穷人一个非常典型的心态,他会说:“你行,我可不行!”。一夜暴富的表现在于,你跟他说任何的生意,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挣不挣钱”;


你说“挣钱”,他马上就问第二个问题“容易不容易”,你说“容易”,这时他跟着就问第三个问题“快不快”,你说“快”!这时他就说“好,我做!”呵呵,你看,他就是这么的幼稚!


大家想一想,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种:“又挣钱,又容易,又快的”,没有的,即使有也轮不到我们,所以说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懂得付出。那为什么你要付出呢?


因为你是为了追求你的梦想而付出的,人就是为了希望和梦想活着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没有追求的话,那一辈子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在生活中你想获得什么,你就得先付出什么。


你想获得时间,你就得先付出时间,你想获得金钱,你得先付出金钱。你想得到爱好,你得先牺牲爱好。你想和家人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你先得和家人少在一起。


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你在这个项目中的付出,将会得到加倍的回报。就像一粒种子,你把它种下去以后,然后浇水,施肥,锄草,杀虫。最后你收获的是不是几十倍,上百倍的回报。


在生活中,你一定要懂得付出,你不要那么急功近利,马上想得到回报,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轻轻松松是不可能成功的。


一定要懂得先付出!


2

人不成熟的第二个特征:

就是不自律

不自律的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不愿改变自己

你要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你要改变你的坏习惯。其实,人与人之间能力是没有多大区别,区别在于思考方式的不同。


一件事情的发生,你去问成功者和失败者,他们的回答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违背的。


我们今天的不成功是因为我们的思考方式不成功。一个好的公式是:当你种植一个思考的种子,你就会有行动的收获,当你把行动种植下去,你会有习惯的收获。


当你再把习惯种植下去,你就会有个性的收获,当你再把个性种植下去,就会决定你的命运。


但是如果你种植的是一个失败的种子,你得到的一定是失败,如果你种植的是一个成功的种子,那么你就一定会成功。


很多人有很多的坏习惯,如:看电视,打麻将,喝酒,泡舞厅,他们也知道这样的习惯不好,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愿意改变呢?


因为很多人宁愿忍受那些不好的生活方式,也不愿意忍受改变带来的痛苦。


愿意背后议论别人

如果在生活中,你喜欢议论别人的话,有一天一定会传回去,中国有一句古话,论人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消极、抱怨

你在生活中喜欢那些人呢?是那些整天愁眉苦脸,整天抱怨这个抱怨哪个的人,还是喜欢那些整天开开心心的人。


如果你在生活中是那些抱怨的,消极的人的话,你一定要改变你性格中的缺陷。如果你不改变的话,你是很难适应这个社会的。你也是很难和别人合作的。


生活当中你要知道,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也会怎样对待你,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所以你不要消极,抱怨。你要积极,永远的积极下去,就是那句话:成功者永不抱怨,抱怨者永不成功。


3

人不成熟的第三个特征:

经常被情绪所左右

一个人成功与否,取决于五个因素:

学会控制情绪

健康的身体

良好的人际关系

时间管理

财务管理

如果你想成功,一定要学会管理好这五个因素。为什么把情绪放在第一位呢?把健康放在第二位呢?


是因为如果你再强的身体,如果你情绪不好,就会影响到你的身体,现在一个人要成功20%靠的是智商,80%靠的是情商,所以你要控制好你的情绪,情绪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人与人之间,不要为了一点点小事情,就暴跳如雷,这样是不好的。所以在生活中,你要养成什么样的心态呢?你要养成“三不”,“三多”: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多鼓励、多表扬、多赞美。你就会成为一个受社会大众欢迎的人。如果你想让你的伙伴更加的优秀,很简单,永远的激励和赞美他们。


即使他们的确有毛病,那应该怎么办呢?


这时是不是应该给他们建议,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有人给别人建议的时候,别人能够接受,但是有建议的时候别人就会生气。


其实建议的方式是最重要的,就是“三明治”赞美,建议,再赞美!


想一想,你一天赞美了几个人,有的人可能以为赞美就是吹捧,就是拍马屁。赞美和吹捧是有区别的,赞美有四个特点:

是真诚的

是发自内心的

被大众所接受的

无私的

如果你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去赞美,那就是拍马屁。当你赞美别人时候,你要大声的说出来,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咬住你的舌头!


4

人不成熟的第四个特征:

不愿学习,自以为是,没有归零心态

其实人和动物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动物的自我保护意识比人更强(婴儿与小猪)。但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会学习,人会思考。


人是要不断学习的,你千万不要把你的天赋潜能给埋没了,一定要学习,一定要有一个空杯的心态。我们向谁去学习呢?就是直接向成功人士学习!


你要永远学习积极正面的东西,不看,不听那些消极,负面的东西。去看每一个人的优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

人不成熟的第五个特征:

做事情不靠信念,靠人言

我们说相信是起点,坚持是终点。很多人做事不靠信念,喜欢听别人怎么说。对自己所做的事业,没有100%的信心,相信和信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相信是看得见的,信念是看不见的。


信念是人类的一种态度,但是很多的人他们做事,不靠信念的,而是要听别人怎么说,你要登上山峰,要问那些爬到山顶的人,千万不能问没有爬过山的人。


这里不是说别人的建议不要去听,你可以去参考,但是你要记住,你来做这个生意是为了实现你的梦想,实现你自己的价值。


其他的人是不会关心你的梦想的,只有你自己关心你自己的梦想,只有你自己关心你自己能否真正的成功。这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你的选择是正确的,永远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以上是人不成熟的五个特征,你们自己去对照,哪一个特征是你有的,你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改正。


只要你相信你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的不成熟,你就会逐渐的成长,成熟起来,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那种生活。


本文来源:领教工坊


延伸

阅读一

王阳明: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文 | 儒风大家


一个人要想有所进步,必须平衡想和做的问题。只顾低头做事,不停下来思考,容易方向偏差,但如果只一味的思考,而不去实践、不去做事,就如同米兰昆德拉所说,这样的思考只会让上帝发笑,因为想而不做的思考叫自己骗自己。

有人说王阳明是中国五百年来第一等的人物,他不仅是哲学家,同时还是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诗词歌赋也是无一不精。

 

很难想象,一个人在钻研哲学、精研书画、教育子弟的同时,还能有条不紊地带兵打仗,治国理政。纵观王阳明一生,他只要想做什么,几乎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

 

他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么大的成功,都离不开他知行合一的智慧。只要掌握了知行合一的方法,我们也同样能在庞杂的工作和学习中做到有条不紊,游刃有余,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1.知行合一:先行动起来



王阳明说: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意思是,学习、询问、思考、分辨,这些都是为了学习某一件事,而要掌握这件事,光学不做是不可能的。

 

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思考,而是因为犹豫不决,迟迟没有行动。

 

我们通常说,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但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做事的勇气却一点点被消磨掉,人都有惰性,过度的思考只能带来拖延,而“三思”又是自己拖延下去的绝佳借口,于是事情就一拖再拖,最终等到拖不下去的时候,才仓促行动。而行动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有很多问题是在行动中才呈现出来的,而此时,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解决这些问题,只能草草收场。

 

事前的“三思”其实和事实脱节很严重。只有先去做了之后,才能知道问题所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王阳明从小就立志做圣人,他的父亲听说这件事之后觉得他是狂妄自大,但是王阳明却从立定志向之后,就一直在行动的路上,他处处寻师访友,学习做圣人的法门,虽然屡试屡败,但是他却一直在不停地尝试。

 

为了验证“格物致知”的道理,他特地跑去格竹子,虽然没有格出什么道理,而且还大病了一场,但是他却也因此知道了通过外物寻找“理”是行不通的,这对他后来开创心学,不可谓不重要。

 

正所谓,吃了梨子才知是酸是甜,穿上鞋子才知那里夹脚。

 

只有先行动起来,才能发现有哪些问题,边行动边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前进。

 

考虑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犹豫一万次,不如去实践一次。做,还有成功的机会,而不做,却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不要想太多,先行动起来,纵然华丽的跌倒,也胜过无谓的徘徊。

 

2.知行合一:注意循序渐进


 王阳明曾言:“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些人致知,也只是依据各自的能力尽力而为之。今天的良知仅到这样的程度,就只依据今天所理解的延伸到底。明天,良知又有新的体悟,那就从明天所理解的延伸到底。如此方是精一的功夫。同别人探讨学问,也必须依据他的能力所及。

 

俗话说的好,一口吃不了个大胖子,万事万物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要想做到知行合一,就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

 

《荀子·劝学》中说:“学习,从哪儿开始呢?到哪儿终结呢?答曰:依其顺序来说,就是从《尚书》开始,到读《礼经》终结;依其意义来说,就是从成为学士开始,到成为圣人终结。”

 

虽然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但是要做事,得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只有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才能让自己不断地有新的领悟。

 

这就如同树刚萌芽,用少量的水去浇灌。树芽稍长了一点,再多浇一点水。树从一臂粗到双臂合抱,浇水的多少,都要根据树的大小来决定,刚萌生的嫩芽,如果用一桶水去浇灌它,就会把它泡坏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3.知行合一:要在事上磨炼



王阳明曾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意思是: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王阳明有个弟子是做官的,他有心学习知行合一的学问,但是他平时公务繁忙,担心学不好,于是问王阳明应该如何取舍。

 

王阳明笑着对他说,我什么时候说过要你抛下公务来听我讲学呢?我的学问是行的学问,需要在事上磨炼才行。

 

你在断案的时候,面对犯人,不会因为他的无礼而愠怒,不会因为他的讨好而开心,不会因为他的恳求而失去主见,不会因为自己事情庞杂而敷衍了事,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所思所想,时刻纠正,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功夫。

 

所以知行合一如果离开了切实的事物,反而会没有边际,找不到下手的地方。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心态,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是在修行。

 

一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心态也同样重要,王阳明南赣剿匪,多次身陷险境,但是他却处变不惊。每次都能沉着冷静地分析局势,做出最有利的判断,而这也是王阳明每次都可以化险为夷的关键。

 

只有日常中多注意在事上的磨练,在各种事情上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让自己心境逐渐处在一种十分稳定的状态下,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遇事不慌不乱的素质。

 

4.知行合一:笃行才能出奇迹



王阳明有句话: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

 

意思是,当我们已经分辨清楚,思考缜密,问得详细,已经学会了,还是持续不断地用功,这就叫笃行,这是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不单做学问是这样,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要想做到炉火纯青,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孔子当年向音乐大师师襄子学琴,师襄子看他天天弹一首曲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他说,你弹得不错了,可以试试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虽然熟悉了曲子,但是弹奏的技法并没有完全掌握。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技法了,可以学习新曲子了。

 

孔子说,我虽然掌握了技法,但是还没有领悟作者在曲中蕴含的情感。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提醒孔子说,你已经领悟了其中的情感了,是不是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呢?

 

孔子说,我还没从曲中领悟到作者的为人。

 

过了一段时间,孔子弹奏曲子的气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副庄重肃穆的样子。

 

孔子高兴的对师襄子说,我终于知道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志向高远,应该是个统治四方的诸侯,只有周文王有这样的气度。

 

就这样,孔子用了超出常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精益求精,把这首曲子弹奏得炉火纯青。同时举一反三,孔子在弹奏其他曲子的时候,也变得得心应手。

 

俗话说,“熟能生巧,巧能生化”。在社会浮躁风气渐盛的今天,笃行恰恰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

 

一件事,不是说表面上学会了就行,只有通过“笃行”来不断地琢磨学习,反复咀嚼,才能把事物本身的规律内化于心,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使得自己进入更高的境界中。


本文来源 :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


延伸

阅读二

你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幸福感

01

上周朋友小聚,晓川因为工作的事闷闷不乐的。

晓川刚换了一份工作,按理说应该正是充满新鲜感和激情的时候,但他说,自己只感觉深深的倦怠。

我才20多岁,却一眼看到了自己日复一日的未来。

这是他今年第三次跳槽,所选择的是他之前觉得充满朝气的行业。但他刚进公司没多久,又陷入觉得工作枯燥乏味、没有意义的怪圈。

很多人都有过晓川这样的念头:

超时工作却力不从心,工作使我面目全非;

每一天都浑浑噩噩,工作像是坟位;

最好是中个大奖,明天就辞职。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只有6%的员工“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上班场所更像是“悲惨和绝望的黑洞”。

很多人无法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是因为他们只是毫无章法地拼命努力,而无法在工作中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核心价值。

富兰克林说过,幸福来自成就感,来自富有创造力的工作。

那么,如何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创造力呢?

被称为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他在著作《思考的要诀:松浦弥太郎的幸福工作术》中提到:改变对工作的理解和方法,用思考提升工作状态和质量,从工作中获得幸福就并不是难事。

在工作中,通过思考提升思考本身、想象、沟通、时间管理这四种能力,从而提升自我,获得幸福感。

02



所谓幸福,其实到最后不过是大道至简的一点,做自己。你就是你,是与众不同的,永远不要以“别人都是这样的”作为判断自己的金科玉律。

正如德西得乌·伊拉斯谟所说的,一个人成为他自己了,那就是达到了幸福的顶点。成为你自己,就需要学会独立思考,一个人独有的原创思考,会成为他真实的自信。

作为生活美学家,松浦对思考的态度是严谨甚至是慎重其事的。他认为思考并不是“突然间灵光乍现”、“在行动中完成”,而是一个无中生有,需要主动准备的过程。

首先确保思考专用时间,把思考列入每天的固定日程。松浦的经验是每天上下午各花一个小时作为思考时间,并写下思考要点。另外,给思考设定时限,限定在一个小时内完成,能激发“紧急时刻的惊人爆发力”,而且,专注力持续的极限是一个小时。

思考要有原创性,不能把网络搜索当作是思考的过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应该提醒自己有意识地屏蔽信息。

使用思考模型和方法。

松浦提出了ABC模型法,从两个相反的点想出AB两个方案,在两个方案的基础上,升级出二者的精华方案C,从而看得更加全面。


思考方法有很多,例如视觉化思考,将思考的内容写在纸上进行预览和修正。

思考最重要的是坚持,锲而不舍地思考到最后一刻,才能获得想要的答案。

03


想象力和思考力同属于创造性的能力,是人的能力体系的核心。

想象是指详细构想思考出来的点子,从不同角度来仔细推演自己的创意。有人认为,“只要增加刺激的体验,就能产生新的点子,变得有创造力”。事实上,创造力的关键不在于富于变化的生活,而在于通过彻底的想象,学会创造。Imagination的尽头,才是Creation。

①想象不是从面出发,而是从点发散。比起事物的核心,更要想象存在于其周围的东西。

例如,思考某个项目时,不仅要思考项目如何推进,也要思考:在这个项目的周边,有什么在运作?如何运作?

②试着换位思考。以“恋爱的感觉”来猜想客户的需求;获得初步推想后,再从“头号敌人”的角度来思考不足,因为批评的意见往往更有意义。全方位地想象细节,才能客观正确。

③通过观察提高想象力。观察的对象可以是他人、环境、周遭状况等,同时也观察变化,想象接下去会发生什么。

可以试着角色扮演游戏,想象他人的内心。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也有助于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04

思考结果的输出需要沟通,沟通质量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幸福。

沟通并不仅仅强调“说话的艺术”,沟通的出发点,是如何持续地付出,让别人感觉到更加幸福。

因此,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少用自己的标准反驳别人。

①让自己保持幸福,提高自身情绪处理能力。负性情绪不仅带给他人压力,也会影响正常沟通。

②拥有自己的信息,让他人觉得与你沟通是有价值的。

③快速响应他人。尽可能迅速回复信息,不让对方等候,也能让后续的沟通更紧凑,促进工作进程。

另外,沟通中要学会“示弱”,采取八胜七败的策略,而不是15胜的全胜策略。适当地谦让,把光环让给别人,未尝不可取。

05


每个人都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却少有把时间用在刀刃上的意识。

得时间者得天下,人与人的差距就在于时间使用上的差别:上班时间的利用效率,下班后的时间安排。

你的时间分配,反映了你是什么层次的人。

将时间分为三类:消费、投资、浪费,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分配于投资。20多岁,你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时间,要多把时间用于投资自己。

使用日程表、手账、番茄钟等工具确定目标,规划时间安排,为任务安排优先级,建立自己的工作节奏。值得注意的是,工作上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专注力。通过专注来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实现时间管理的关键所在。

克服拖延症。拖延症是时代的通病,了解自己的拖延是属于哪种类型,再对症下药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06


沃顿商学院教授G·理查德·谢尔曾绘制了一张图表,介绍了什么是有意义的工作。

实际上,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处于最佳点的几率是很小的,可能不足万分之一。

20几岁的年轻人,容易喜新厌旧,价值观尚未成型,往往无法判断究竟什么工作值得喜欢。

与其抱着不得不工作的念头,或者三天两头换工作,不如努力去喜欢自己在命运中碰巧遇上的工作。不管什么工作,只要努力投入,不给自己设上限,就会产生成果,从而产生快乐和兴趣。

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用心过生活,对每一件正事都全心投入,坦然接受结果,这才是人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稻盛和夫说过,理解工作的意义,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本文来源:乐享专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