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金融步入科技时代,金融科技如何下好创新、应用、风控三招棋?(下)

2017-10-16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CFIC导读:

业界专场中,嘉宾们针对金融科技的创新与融合、金融科技未来的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市场前景与未来发展等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10月14日,“2017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与风险监管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论坛下午场设学术专场、业界专场等平行分会场。

以下为业界专场实录:

国泰君安证券网络金融部负责人毕志刚

国泰君安证券网络金融部负责人毕志刚表示,从第一代计算机诞生起,智能应用从算法上就已经有大量突破。但人工智能技术不同于其他科技金融技术,主要由业界实验室专家进行推动,发展过程中全球共同参与,一起提供训练样本和数据。因此,人工智能技术这几年发展特别快,并会持续成为投资热点。

毕志刚认为,因为涉及到相应的知识,金融服务的成本是很高的,没办法惠及到社会的每个人群。对金融业来讲,现在的难处是如何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实现普惠金融,这也是为什么金融业最关心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应用的原因,其中最关键的还是训练样本的数据。国泰君安同样本数据算法公司合作并融入券商业务,为客户提供账户诊断、资产配置交易、跟踪调优等服务,对客户买入之后的情况进行跟踪并完成账户分析和仓位调整。账户诊断、资产配置、跟踪调优的整个服务线由系统平台进行服务,其实是通过算法方式把我们研究员和投资顾问的投资方法固化下来,然后通过系统平台提供服务。

微信支付产品安全负责人马松松

微信支付产品安全负责人马松松认为,合规即安全是对安全的认知中比较普遍的误区。合规就是门坎,是一个基本的条件。从世界最大安全咨询服务公司服务器的近况来看,仅合规是不够的,这个门坎必须满足,在这个基础上需要更多的措施。另外,在复杂的网络形式下,安全非黑即白也是一个认识误区。安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网络安全保护中目前不存在“银弹”。同时,马松松发现,安全有时会成为业务创新的阻力。对于微信支付来说,马松松表示,安全作为一种能力,能力越强,越能支持产品创新。

另外,马松松认为,安全需要有自己的坚持,首当其冲的就是敏感信息保护的问题,随着网络安全法推出,该领域还大有可为。程序安全是非常复杂、细致的系统工程,在服务大量用户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消除各种风险,都需要细致的工作,层层防御,并且永无止境。

提到区块链,马松松表示,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来非常严谨地防止对支付余额的篡改。对于新的技术,需要不断去了解,并且能够在一定机制下运用。但在内部风险方面,马松松认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很现实的案例都指出,目前全球超过一半的数据安全问题都来自于内部。

汇付天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周晔

汇付天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周晔表示,Fintech是一种现象,更是历史性潮流。Fintech诞生在一个服务业的数字化浪潮当中,但是服务业的交易非实物,不可被存储,服务业的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和电商有重大差别。同时,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行业、服务整体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提高。因此,当整个社会不断进步,人工工资不断的上涨的时候,服务业的价格不断地在提升。但是借助互联网接入方式,借助数据处理,现在可以实现服务行业边际成本的快速下降和服务流程的数字化,使它更加有效率。

周晔认为,围绕Fintech关键是方法论,就是用什么方式能够降低成本。在金融服务业中,第一是推荐,第二是抓住客户需要的产品,要基于大数据把合适产品推荐给客户,使得交易费用和获客成本大为降低,精准度提高,效益提升。另外,还要匹配客户需要的收益率、期限、流动性和风险。目前很多机器人智能投顾、 P2P网贷在匹配上有巨大的突破。Fintech的发展使得整个服务业进入了数字化过程。金融与其他服务业本质上相同,但是是需要更高的要求和更多合规与风控。真正的Fintech公司是利用技术来解决客户的接入,解决匹配调度、支付结算、咨询等客户切实问题的这一类公司。

上海同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金斌

上海同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金斌介绍,目前,美国的金融科技已经使各大金融机构相较十年前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美国金融科技在技术方面的投入连年增加,有的甚至开始称自己为一个科技公司。未来,国内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变化。

对于金融科技在金融领域最快切入的点,金斌认为首先是渠道营销,从互联网获客、开户到交易等。现在国内金融机构开始所谓的智能营销核心就是可以做到精准定位,精准客户画像,然后进行有目的的营销,进行个性化的推荐,同时还可以实现监测或者是不断优化的营销策略。

由于金融业对于数据的高度依赖性,在这样情况下,通过自动化的数据分析,利用财经新闻、公司财务报表甚至是社交媒体、证券行情等,将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通过大数据打造金融领域的知识图谱,可以极大程度增加金融机构的信息量。

金斌认为,目前中国金融机构最缺的其实是运营与服务。相比于投资业务,从前台交易到中后台的风控以及运营,中国金融机构与海外投行的差距还是很大。对于金融科技而言,尤其是金融科技在金融机构的应用上面来说,不能只关注AI、区块链,同时也要接地气地融入金融业务,同时通过技术系统来规范流程自动化,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业界专场上半场主持人: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朱正言

快快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王东

快快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王东在发言中讲到,金融科技重塑企业竞争力的模式是什么?快快金融做了两件事,第一,业务上倾向于和银行对接,第二,在垂直领域建立了一个系统,叫WAYAA。近两年,国家比较提倡的普惠金融、小微金融,WAYAA就是服务于小微企业,倾向于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快快金融的系统是免费,有人问盈利点是哪里?第一是公海,比如小微企业这个月有20个客户,但是只有五个客户找到资金,还有15个客户没有资金就往公海放,有的企业可以节省时间,从公海里面找客户。第二是可以做垫支,按照市场行价收费,年化2%左右。

王东讲到,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劣后资金从哪里来。快快金融采取叠加私募方式,通过互联网小贷上了央行征信系统,形成一个资产包,也就是ABS。通过私募方式可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也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闭环问题,这是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也已经开始执行。

商业模式运作上,王东表示,采用了合伙人制,各地公司就采取了公司一分钱不赚的方式,收取的银行中介费100%返给客户或者发给业务人员,但是公司不发工资。快快金融目标是要做全国最大的房抵贷,所以必须要借助互联网力量,也希望这种模式能够得到市场的检验,收获比较好的效益。

比莱资本创始人兼CEO曾林钏

比莱资本创始人兼CEO曾林钏表示,尽管现在区块链可以看到很多物联网、很多食品溯源方面的应用探索,但是其实区块链最直接的应用还是金融。货币的发行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第一个应用就是使得货币的发行变得民主化或者是私人化。货币发行最重要的几个条件,第一是信任,在区块链行业里面,通过算法来确保信任。而算法决定按照行业最简单的开元,开元是最好的一种信任。第二是财产的私人保存性,也就是数字环境,区块链行业里,数字货币的所属权是真真切切完全属于个人,只要记住一串字符或者是密码,这个财富谁也不能拿走。区块链可以使个人发行类似货币的财富,同时非常完善的存储,更加重要就是流通性。比特币价格一直创新高,就是因为有流通性。

曾林钏还提到,现在区块链行业监管已经非常滞后,对于虚拟资产或者区块链等金融行业的应用监管,可能需要有更多人用更多智慧解决,但是前提是需要意识到这是一种趋势,它已经来了。

智能矩阵基金会主席高庆忠

智能矩阵基金会主席高庆忠表示,今年全世界的政府都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未来会成为主要生产力,人工智能发展也会非常快,所以中国规划里面其中重点任务的第一条,就是要建立共享的开放人工智能科技体系。

高庆忠讲到,AI有很多应用,例如AI手机,这就意味APP厂商会向AI方向努力。这种APP很好,买手机就相当于买了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生活助理、智能帮手。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APP分两块,一块在终端上,一块在云上,只能是多中心协调,区块链把他们连接起来,就是区块链应用,区块链可以把多中心连接起来,连接起来之后通过区块链调动起来,就可以产生非常好的作用,可以使得AI顺利访问APP。区块链可以把多点地方建立分布式账本,建立多中心甚至无中心,只有这个应用才可以把人工智能连接起来。区块链还可以记账,支付体系由区块链记账是很容易的事情,会使得整个效益非常高。    

他说,这个就是Atmatrix系统,就可以通过分布式把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等任何一家想这么做的连接起来,建立多中心分布式,这是一套共享系统。这个系统会使得整个人工智能这个行业发生质变,革命性变化。多重方式共享时,会踩到巨人肩膀上做创新,速度会非常快。区块链可以把人工智能共享,整合成一个平台,可以进入各行各业。让区块链做些什么东西,为什么可以做出这些东西,这就是区块链的技术演进。

宝象金融CEO、联合创始人王义山

宝象金融CEO、联合创始人王义山表示,供应链金融如果要引入一个新的风险控制变量,传统风险控制变量,最保险的做法是抵押,抵押不了的时候就做质押。盘和流动资产,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主要是可以把体系内资金流动更快,然后定向付款来解决风险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流程,现在很多公司通过技术手段来做。

王义山讲到,传统做供应链金融时一般依赖于核心企业,核心企业为什么愿意提供信息来协助供应链金融?因为对它有好处,可以优化供应链,但是如果是多级上游或者多级下游,一般核心企业不会考虑这个选择。大代理商除外,很多地方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可能很小的一个链也实现了收益自动化,但是和外面根本没有连起来,有的店可能只是一个POS机或者收银台,收银台可以电子化但是独立。资金流、物流等等都联系不起来。

王义山还提到,有了区块链之后,就可以用区块链一些特性来做,供应链里面所有物品是慢慢生产出来,从零到有,从小到大,这整个过程可以追溯。区块链还可以做智能合约,因为供应链体系非常复杂,只要每一个小微里面设置好规则,让它脱离中心的核心企业,然后按照规则来提交数据、保存数据、共享数据,别人就可以根据数据进行授信,同时解决可信任问题。只要整个体系风险可控,同时增加它的违约成本,就可以使这个供应链金融走向良性循环。

米缸金融CRO刘宇飞

米缸金融CRO刘宇飞讲到,普惠金融是一个能有效的、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还在发展中。

随着Fintech的技术和发展,刘宇飞觉得有机会能够有所突破,一个是提升效率,另外一个就是同步降低成本,因为现在互金行业可以接入到银行征信系统的非常少,大部分在做信贷时,对于重要客户的征信数据只能看到纸制材料,如果在OCR这个方面投入征信应用,像系统纯数字化转变技术应用其中的效应将非常明显。另外就是通过区块链去解决基本信任的问题,这类技术非常的值得进行推广,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还有人工智能,需要海量的样本数据,然后通过机器学习不断优化决策引擎,而且现在机器学习已经开始从集中到分散的趋势,确保安全、合规情况下移动端设备机器学习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快速、更加主动,更加及时的去得到客户的行为数据,甚至是客户的习惯,也许这个也可以输出成为可以参考的信用参数。如果大力发展AI,相信风险决策引擎可以做的更好。

刘宇飞认为,这个其实是一个趋势,应该是很快可以实现,如果加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可以更加确保真实性。另外还有大数据,通过技术把银行征信、国家的信用信息系统、司法系统、资产评估系统、行业黑名单等大数据整合,并且通过机器学习,通过AI不断的去校验、优化风险决策引擎。决策引擎自动给客户反馈,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对客户个人隐私也形成保护。

业界专场下半场主持人: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刘功润

文字整理:周方铂 赵竟皓

摄影:赵竟皓

统筹:刘晓莉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延伸

阅读一

金融步入科技时代,金融科技如何下好创新、应用、风控三招棋?(上)

10月14日,“2017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与风险监管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会议现场

当日,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蒋传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巡视员兼金融服务一部主任季家友,英国剑桥大学贾奇商学院教授Raghavendra Rau,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肖志军,先锋领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总裁林晓东,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顾问委员叶国标,天云融创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雷涛,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晓菊等国内外金融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商金融科技未来发展。

与会嘉宾

本次国际研讨会由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英国爱丁堡大学商学院主办,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指导支持,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先锋领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苏格兰爱丁堡皇家青年学会、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协办,并有The 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作为合作期刊。

领导致辞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蒋传海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蒋传海说,近年来,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金融科技时代拉开了大幕,金融行业和科技行业面临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他说,金融科技极大地拓展了传统金融市场的有限边界,金融本质与科技的碰撞促成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更新迭代,驱动了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构与商业模式的更新,金融科技逐渐成为撬动新金融生态的支点。

今年以来,央行高度鼓励发展金融科技,特别是网络科技、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新技术,鼓励科技类企业向普惠金融方向发展,逐步改变贫穷偏远地区金融服务差、基层金融服务不足的现象。为金融科技的推动注入强心针,金融科技迎来进一步深度发展的新机遇。

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金融科技成为推动科创中心建设的强大动力。依托丰富的金融市场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上海在推动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和政策创新等方面成效显著,金融科技迅速发展。但是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重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如金融科技在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科创中心建设应该如何进一步创新,金融科技如何更好地应用于中国的经济环境,金融科技快速发展而产生的风险如何监管等。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作为一个上海市教委与上海财经大学共同支持的开放型高校智库,始终以国家转型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相关的重大问题为研究导向,汇聚来自国内外研究机构、政府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的智慧,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科创中心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联动机制建设提供决策咨询方案、理论依据和科学论证。

研究院自2012年成立至今,已经完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多项重要决策咨询成果被国家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采用,牵头完成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和金融机构委托的重要项目,并获得高度评价,充分体现了研究院在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策咨询工作中发挥的积极推动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巡视员兼金融服务一部主任季家友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巡视员兼金融服务一部主任季家友说,近年来,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新型金融业态逐步兴起,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极大驱动了金融创新的步伐。

他表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从促进多元化主体间有效竞争、提高金融服务可获得性、降低信息不对称等角度的切入,金融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金融行业,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透明、促进普惠的道路上迈进。一定程度上讲,金融科技也是我国金融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说,与此同时,金融与科技的进一步融合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冲击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金融体系的复杂性不断加深,风险传导的速度不断加快,市场波动的幅度不断放大,这让金融风险的复杂性、隐蔽性、突发性、危害性都为之增强,对此要有充分认识和高度警惕,如何炼就“火眼金睛”,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金融科技风险,成为金融监管需要解决的新痛点。在此背景下,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普惠金融为导向、以消费者保护为前提、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金融科技监管共识正在逐步形成。

今年7月份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

他认为,由此可见,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科技都应该全盘纳入监管当中,实现监管的全覆盖。健全金融科技监管框架,全面促进金融科技的健康有序发展,将成为我国金融科技监管的主要任务。

他提出四点关于金融科技规范发展的建议。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金融创新理念和价值导向。金融科技创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对客户进行画像,全面准确分析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实施精准服务,创新了金融服务的手段和方式,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渗透率和效率,有效推动了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同时也改善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提高经济全要素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只有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科技创新才有生命力,这也是金融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要把握好金融科技创新和监管风险之间平衡。他说,技术发展和应用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促进发展、造福社会,用得不好可能会带来风险、危害安全。金融科技的发展应有看得到、穿得透、管得住的有效金融监管机制。有效金融监管机制需要积极借鉴国际上的有效金融监管思路和方法,坚持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平衡互补,行政监管和自然监管有机结合,全面覆盖金融科技创新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以人民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监管的实施为例,这个办法的颁布使人民银行建立了金融科技有效监管机制,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机构按照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整体要求,依据互联网支付应始终坚持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和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额支付的服务宗旨,坚持支付账户实名制,较好的平衡了支付业务的安全和效率。

三是实时评估金融科技发展的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等宏观要素的影响。金融科技降低了各类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成本,金融科技提供跨市场、跨机构、跨地域的金融服务,为此金融风险传染性更强,涉及面更广,传播的速度更快,直接影响金融的稳定。

四是建立有效的消费者保护和风险交易体系。金融科技创新将大量的人们纳入服务半径,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但是大多数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欠缺,风险意识不足,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消费者保护和风险的教育亟待加强。以互联网支付为例,互联网支付发展使得产业链条更长,涉及的主体更多,背后的关系也更加的复杂,但是消费者的风险意识普遍不足,当出现消费者权益发生之后,消费者举证、维权比较难。为此中国人民银行从责任核定、信息网络安全、信息披露等方面对互联网支付机构做出了要求,比如规定特定的形态下互联网支付机构应承担先行赔付责任,并固定互联网支付机构应定期公布涉及欺诈、消费者投诉的有关情况。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顾问委员叶国标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顾问委员叶国标表示,众所周知,金融是经济的命脉和核心,必须稳定、稳健,必须做好风险管控,但是在高新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万众互联、万物互联的互联网、物联网时代,传统金融业只有不断创新、转型升级才能确保稳定,才能长治久安。创新可能会走弯路,但不创新、一成不变、划地为牢,必然没有出路,甚至是一条死路,那反而蕴含更大的风险。柯达、诺基亚便是前车之鉴。

当年,阿里做网购,买方卖方支付极不便利,金融机构又没有相应的便利服务,逼得马云搞出了支付宝,没想到会做这么大。几年前,马云说要做金融市场的“搅局者”,当时引发很多非议,人们群起而攻之。但如今,阿里的支付宝、腾讯的微信支付,如此便捷简单,已成为老百姓离不开的支付方式。现在,连菜市场买菜,甚至街边卖烤红薯的,也用上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以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经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浪潮席卷全球,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现在,很多原来高高在上的金融机构也纷纷放下身段,跟BATJ等草根出生的IT企业、互联网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互相借力,取长补短,优势嫁接,共谋大业。传统金融业和高科技产业的结合、融合、跨界合作不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趋势,这是互利共赢的,对经济进步、市场培育、企业发展、民生服务都是有利的。譬如,今年6月,腾讯和中国银行联手成立金融科技实验室,共同开发智能金融、科技金融、云上金融、普惠金融。

在过去的印象中,银行、信用社的柜台总是很高的,窗口总是很小的,是高高在上朝南坐的。如今,在金融科技的推进下,传统金融变得更开放,更普惠,更亲民,更便利了。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对金融业来讲创新也是动力,是转型升级的动力之源、活力所在。科技和金融互相促进,互相成就,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前几年,尽管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但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如今中国又有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网购和共享单车,其中网购和移动支付两条,跟金融科技息息相关。

上海正在加紧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性科创中心,这两个中心的建设是相辅相成、可以良性互动的。作为新华社的直属机构,作为新华社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的重要成果,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着力打造一个开放、服务、分享、共赢的多功能、国际化平台,我们愿意与百年名校上海财经大学等机构紧密合作,共同为上海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肖志军

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肖志军说,对于金融行业而言,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关乎生存之道,而日益活跃的金融科技也在风险防控以及推动金融脱虚向实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近两年来全球掀起金融科技浪潮,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推动金融科技革命的同时,其引发的创新对金融行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融科技在风险防控领域对金融业的帮助不容小看,特别在数据收集分析、风险定级以及预警等领域,金融科技发挥着重要的通道作用。

他说,金融科技的发展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有利于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金融科技在金融业的应用创新了服务手段和方式,提高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全要素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金融业能够对客户进行画像,并实施精准营销,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渗透率,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力,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也可以让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变得全天候、无缝隙。

不过,金融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需在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前提下,重点防控金融科技创新过度带来的新风险和新问题,风险管理始终是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金融科技创新需要更加实用的风险管控。金融科技的创新和风险主要是在于:一是信用风险,二是市场以及流动性风险,三是操作科技风险和欺诈风险,四是法律合规风险,五是客户失当性和失誉风险。

他认为防控风险抓住四个方面,一是突出一个主题,即金融创新;二是明确两个方向,也就是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三是抓住三项任务,既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四是坚持四项原则,也就是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加强监管、市场导向。

他提出,虽然,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本身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还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整体金融服务概念应该怎么去做?金融怎样为科技创新,为中小微企业、为科技企业、为研发企业发展服务?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深层次问题。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已基本形成了一行三会+地方金融办+执法部门合作模式,金融科技在其中逐步扮演起了重要的通道作用,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应该尽快搭建可共享的监管数据平台,并开发数据输入节口和查询平台,坚持堵梳结合,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天职,逐步营造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

主持人:爱丁堡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侯文轩

主旨演讲

英国剑桥大学贾奇商学院Raghavendra Rau教授

英国剑桥大学贾奇商学院Raghavendra Rau教授说,关于全球众筹发展情况,最基本的问题是非常直接,就是在全球,跨国众筹数量的决定因素到底是什么?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而是全球130多个国家的情况。

他认为,众筹是金融技术的一部分。金融科技的范围是非常大的,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给出的定义,金融科技指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机构及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和产品,包括加密货币、大数据分析、监管科技等。本次报告主要关注的是众筹平台,特别是在线市场借贷、股权、奖励和基于众筹模式的捐赠。

他说,他们和全球的替代性金融平台做了一些交流,知道其资金贡献者合借贷者的具体数量。2010年全球交易量非常少,不到10亿,但是从2010年到2015年,增长率最大,但和银行相比增速还是非常小的。银行增长在2011-2015年达到四万亿水平,所以说尽管众筹在发展,但如果和银行相比增长还是很小,但总体来说众筹自己的发展还是巨大的。

为什么研究关于众筹的话题非常重要?他说,有大量文献表明,金融体系的扩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贫困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因此,对于众筹的研究是很重要的。

先锋领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总裁,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理事林晓东

先锋领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总裁,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理事林晓东说,较大范围的智能投顾,包括了传统单纯数字智能投顾和混合模式的智能投顾。

他介绍了智能投顾的概念。他说,智能投顾又称机器人投顾(Robo-advice),是一种新型的在线财富管理服务模式。它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以及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odernPortfolioTheory)搭建投资组合模型,再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水平、投资收益目标、个人财务状况、理财规划及偏好等输入组合模型,为用户生成自动化、智能化、客制化的资产配置建议,并提供交易执行、资产再平衡、税收管理、房贷偿还等增值服务。

未来大资管行业遇到了四个比较新的趋势。第一个,是在过去见到机构投资者或者企业客户推动所有科技和创新的原动力,但是随着千禧一代出现,发现个人投资者变成推动金融科技发展重要动力。第二个,亚马逊效应。亚马逊效应延伸到金融科技领域,过去大家习惯到物理网点做投资理财咨询,现在大家更加倾向于通过数字化渠道解决自己对投资理财需求。第三个,科技让未来更加的有预见性,过去,对所有金融从业人员来讲,最难预见的就是未来市场发展,但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虽然还不能100%确定未来,但是对未来市场的判断以及收益的预见,准确度有很大提高。第四个,从大资管来讲,或者从财富管理机构来讲,过去强调投资超额收益,现在注重的是如何应用科技手段去提高运营有效性,降低运营成本,把最终这部分的运营超额收益回馈给投资者。

天云融创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雷涛

天云融创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雷涛介绍了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雷涛表示,提到人工智能,大家熟悉的基本上都是应用端,如人脸识别、聊天机器人等。实际上,人工智能并不是只在人脸识别等局部应用上爆发,有很多实际的落地内容和项目。

人工智能领域正在发生非常深远的变化,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形成很大冲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计算机被广泛用于完成自动化任务,后者往往是被清晰的规则和算法描述的。但如今出现了一个分水岭,机器学习技术允许我们在难以精确描述规则的边界内完成同样的任务。人类习惯于抽象和简化思维,人工智能依靠质朴的数学和超强的计算能力,还原了世界的复杂性,AlphaGO帮大家定义了什么是大局观和棋风,深度学习的特征建立过程,就是协助我们对复杂问题描述的精确量化。 

雷涛以人工智能在金融反欺诈领域的运用为例介绍,现在欺诈的场景越来越多了,已经很难用语言描述。利用复杂性量化机器可以帮助我们商业实施当中抽象内容,在不能清晰定义欺诈现象的前提之下,一样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把欺诈动态实时发现。

雷涛最后指出,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不光要有算法,还需要有数据,更重要的还需要有算例,三者有效融合,才能够创造实实在在的应用环境。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晓菊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晓菊演讲的题目为《区块链应用的初心、机遇与风险监管》,从定义、特征、应用以及风险监管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区块链。

赵晓菊介绍,区块链是建立在共识机制上的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的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加密算法。区块链的结构是把一段时间内的信息(包括数据或代码)打包成一个区块,盖上时间戳,与上一个区块衔接在一起,每一个区块的页首都包含了上一个区块的索引(哈希值),然后再在当页写入新的信息,从而形成新的区块,首尾相连,最终形成了区块链。区块链的本质是在(相互不认识的)交易各方之间建立信任机制的数学解决方案,有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征。

赵晓菊认为,应用区块链的初心是希望应用分布式账本、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共识机制、智能合约这四个技术创新,达到以下使命目标:(1)降低中心化管理系统的高成本、低效率;(2)解决经济运行、金融活动、市场交易、社会活动中的信任问题;(3)提高支付、担保、权益确认等经济、金融活动的安全性;(4)通过共识机制减少中心化的监管成本、实现全链所有参与者共同监管。

赵晓菊介绍,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目前初步有以下几种,第一是支付结算;第二是供应链融资;第三是保险业务,上海保交所有两项业务已经开始使用;还有票据认证、抵押担保等领域都在探索。虚拟代币目前应用程度相对最深,面最广,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是监管机构对比特币加强监管的背景。

赵晓菊表示,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区块练技术的应用和风险监管,中国在这方面也应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研究探索有效监控其风险的前提下,让区块链技术在经济转型发展中更好的发挥积极作用,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圆桌讨论

圆桌现场

浦发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麟

浦发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麟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在技术层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实践层面面临非常大的挑战。首先,互联网金融最关键的是信任。大家在下大力气建立信任机制,但也面临互联网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的挑战,信息不对称完善以后是丰富信息,丰富信息下的决策又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挑战;其次,要注重情感。数字代替不了情感,消费者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很有启发意义;第三,消费者素质教育。应倡导理性消费,不提倡过度“买买买”。

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总体组组长沈杰

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总体组组长沈杰分享了他对物联网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

他认为,金融科技目前有三个大的挑战:第一个是如何有效地组合金融科技技术。现在金融科技种类层出不穷,如何有效地组合这些技术,真正让他们发挥综合效益是非常重要的挑战。不是说今天讲人工智能,明天讲大数据,后天讲区块链,需要有一个有效组合才可以发挥最大意义;第二个是如何把控互联网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目前共享信息比较浅层次,中心化的信用体系难以建立比较好的客观化信用体系;第三个是金融科技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如何用科技降低实体经济风险和提高效率。

沈杰认为,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方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物联网应用非常广泛,有助于解决万事万物之间信息不对称性的问题。有了物联网的基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都可以有一个依附的主体,整个生态会越来越完善,金融进入实体经济就有了非常好的基础。未来,物联网+区块链可以重新构建万物互联的基础框架,提升整个传统行业效益,重塑整个社会信用体系。

平安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兼首席运营官黄宇翔

平安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兼首席运营官黄宇翔讲了区块链在金融交易中的应用。

他表示,平安集团是一个全系列的金融公司,积极尝试把区块链真正应用到各个领域里,包括存、贷、汇三个业务。在零售业务上,平安做了征信护照,旨在对个人资料进行识别,提高征信服务。对中小企业的征信贷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到底材料是否真实?平安做了一个小产品,通过区块链技术每天从发票和税务抓取数据,给金融机构提供征信报告,根据金融征信报告放款, 这是实施比较好的一个区块链应用场景。未来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目前50%的区块链投资跟金融相关,预测投资还将快速增长。

光大证券互联网金融部总经理张怀强

光大证券互联网金融部总经理张怀强介绍了金融科技在证券行业的应用状况。他表示,证券行业是一个非常强监管的行业,在应用上面有很多的抑制,如移动互联方面,跟外部信息接入时(连接共享)会受到监管要求;人工智能在智能投顾上的应用方面,证监会和人民银行都在关注其外延性风险;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证券行业对公有云的应用是非常谨慎的;区块链方面,证券行业在应用的时候,私链上的应用可以进行探索,公链上的应用非常谨慎。但是,在过往两年里面,证券行业在整个金融科技的投入是极其巨大的,市场份额上升的券商里面,大部分是在金融科技上投入大的券商。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客户选择的结果,市场选择的结果,这就要求大家适应这种市场需要。在大数据领域,未来利用机器人研究员、机器人审贷员对上市公司进行深度挖掘,洞察并购机会、债务配置合理性等很有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中心主任费方域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中心主任费方域教授建议,上海应建立金融创新中心,通过金融创新带动金融服务方式。

他表示,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在一个演讲中提出,未来到2040年金融业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中央银行业务的变化和Fintech的关系,足见金融科技的重要性。此外,中国的Fintech中心目前是杭州和深圳,这和上海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他表示,上海建立金融创新中心具有可行性,因为上海拥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发达的技术,其次作为大都市,上海也有很大的聚合效应,可以跨学科、跨专业来做这个事情。中国的Fintech目前已经走在全球先进行列,但还需进一步上升到战略认识。

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玮

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玮谈了众安保险作为金融科技属性公司在过去四年的成长历程中的感悟。

他介绍,众安保险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2013年成立,今年的9月28日完成了在香港联交所的IPO。他表示,众安保险过去四年非常关注应用场景保险。对于一家新的金融公司来讲,要产生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必须有科技能力组合,靠单一技术、单一科技想达成这样效果非常难。比如区块链,其实就是因为不是单一存在的科技产生的,是因为有了数据采集能力之后,想到用数据做人工智能或者大数据分析,但是因为数据具有所有权,没有一个基础设施可以保证彼此之间分享数据,所以区块链这样的基础才会呈现在企业界的面前,让大家能够把自有的数据拿出来,产生数据的流动性,并且能够保证各自商业利益不被侵犯。整个过程当中产生了新的生态,在新生态里面可以找到新的商业模式,同样新的商业模式里当引入不同的合作伙伴的时候,也在净化整个生态。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邓辛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邓辛分享了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域的应用的体会。

她表示,供应链金融业务链条很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解决方案可以把整个业务链条准确记录下来,此外整个业务过程中业务主体非常多,会产生不互信的情况,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多节点来部署,完成共识算法。供应链金融现在的业务模式信用缺失情况很严重,可以多重融资、造假,但区块链记录的数据不能篡改。最后,数据供应商不希望交易敏感信息对竞争者或者上下游企业有所披露,而记录在区块链上面的数据是经过加密的,不会被竞争者或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所知道,拥有很大的优势。

圆桌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资本市场首席专家金德环主持。

文字整理:刘晓莉 张宏妹

摄影/图片:赵竟皓

统筹:刘晓莉

延伸阅读一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延伸

阅读二

中国众筹平台规模几乎是美国4倍!除了比特币,金融科技监管还面临哪些风险点?

10月13日—1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第36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会议时指出,积极利用金融科技发展成果并关注其可能带来的挑战。什么是金融科技?其可能蕴藏着哪些风险点?10月14日,由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英国)爱丁堡大学商学院等主办的“2017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与风险监管国际研讨会”举行。来自国内外金融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就金融科技的创新与融合、金融科技未来的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金融科技市场风险与监管等进行深入研讨,对当前金融科技发展、传统产业转型面临的重大问题作出全面解读。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蒋传海指出,近年来,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金融科技”时代拉开了大幕,金融行业和科技行业面临全新的挑战与机遇。金融科技极大地拓展了传统金融市场的有限边界,金融本质与科技的碰撞促成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更新迭代,驱动了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构与商业模式的更新,金融科技逐渐成为撬动新金融生态的支点。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金融科技成为推动科创中心建设的强大动力。依托丰富的金融市场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上海在推动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和政策创新等方面成效显著,金融科技迅速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还有一些重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如金融科技在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科创中心建设中应该如何进一步创新;金融科技如何更好地应用于中国的经济环境;如何监管金融科技快速发展所产生的风险,等等。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巡视员兼金融服务一部主任季家友认为,一定程度上讲,金融科技也是我国金融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金融体系的复杂性不断加深,风险传导的速度不断加快,市场波动的幅度不断放大,这让金融风险的复杂性、隐蔽性、突发性、危害性都随之增强。如何炼就“火眼金睛”,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金融科技风险,成为金融监管需要解决的新痛点。在此背景下,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普惠金融为导向、以消费者保护为前提、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金融科技监管共识正在逐步形成。

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肖志军指出,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需在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前提下,重点防控金融科技创新过度带来的新风险和新问题。风险管理始终是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金融科技创新需要更加实用的风险管控。金融科技的创新和风险主要在于:一是信用风险;二是市场以及流动性风险;三是操作科技风险和欺诈风险;四是法律合规风险;五是客户失当性和失誉风险。

英国剑桥大学贾奇商学院Raghavendra Rau教授介绍了全球众筹平台发展情况。众筹是金融科技的一个典型代表,目前除少数国家外,全球大部分国家都有众筹平台,众筹已经是一个全球现象。根据其研究团队的统计,2015年中国大约有400个众筹平台,美国有119个众筹平台,中国众筹平台规模几乎是美国的4倍。从交易量来看,2016年中国达到2430亿美元的规模,而美国只有350亿美元。但是,他也提醒说,众筹从本质上说是融资而非普惠金融,因此对于监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他提出了“游泳池理论”,如果把众筹平台看作是一个游泳池,那么它主要有三个变量函数:第一个是进入壁垒,即进入池子的难度有多少;第二是这个游泳池的深度是什么,即利润率到底有多高;第三个变量是这个池子宽度有多大,即市场潜力有多大,可以容纳多少投资者和筹款人。能否进入,取决于法治情况、腐败控制情况和法律质量。事实上,众筹并不是也不能取代现有金融体系,而是现有金融体系的补充。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晓菊教授聚焦眼下大热的区块链。什么是区块链?它是建立在共识机制基础上分布式的数据存储,是点对点传输数据库的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应用模式。区块链的特征是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区块链目前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公链,又称为公有区块链,比特币、以太币都是公链,世界上任何个体和团体都可以参与交易,并且能够获得该区块链的有效确认,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共识过程。二是联盟链,实际上现在真正在企业当中、在金融机构当中应用比较多的是联盟链,联盟链又称为行业的链,或者是联合链,是由某一个群体内部多个预选的节点作为记账人,每一个块的生成由预选节点共同决定,预选节点参与共识过程,其他接入点可以参与交易但是不参与记账,本质上是一种托管的记账。三是私有链,私有链只是记总账,可以是一个机构、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人来独享写入的权限,现在有很多大的金融巨头在研究开发这种私有链,但对其正式应用还是比较浅层次的。区块链作用一种技术,在四个方面有创新:一是分布式账本。区块链技术和其他传统记账有什么不同?最大不同就是每一个节点都是单独记账,从而避免单一记账导致的记账人被控制以及被贿赂记假账;二是非对称加密和联盟技术;三是共识机制;四是智能合约。赵晓菊认为,区块链的“初心”是希望利用上述四个技术创新达到以下的使命目标:降低中心化管理系统的高成本、低效率;解决在经济运行、金融活动、市场交易、社会活动当中的信任问题;提高支付、担保、权益确认等经济金融活动的安全性;通过共识机制减少中心化监管成本,实现全链所有参与者共同来监管。应用区块链是为了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效率提高,而不是有人认为的那样为了钱生钱甚至是逃避监管。但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人利用区块链进行不法勾当,因此,监管是必要的。她建议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比特币、代币发行严格区分开来,同时对于区块链的监管要分门别类,比如基于区块链的证券发行以及数字资产的交易,要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而对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当中的区块链应用,比如物联网、供应链、供应链融资、人工智能、身份识别等,应该给予鼓励支持,同时对可以参与投资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投资者要有一个合格投资者的指导性标准。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协办,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提供指导支持。

延伸阅读二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