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建华:应以开放心态拥抱新金融时代

2017-10-28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CFIC导读:

金融是金融,科技是科技。 “金融+科技”,就是新的技术的发展在金融中得到运用,推动了金融的变革,提高了金融的效率。当“+”被去掉,则融为一体,成为了一个新的金融物种——金融科技。


活动现场

10月24日,由上海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中国金融信息中心、陆家嘴互联网金融协会联合主办,国泰君安、资邦金服、翼勋金融、有鱼金融协办的“陆家嘴互联网金融+沙龙”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首讲,特邀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万建华作"金融业的科技进化”专题演讲。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党委书记叶国标为活动致辞。

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会长万建华,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党委书记叶国标为“陆家嘴互联网金融+沙龙”揭牌。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秘书长郝相君,上海市各地在沪企业(商会)联合会秘书长黄耀,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白焕耀,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秘书长赵海,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刘志彪,国泰君安债务融资部总经理黄宝毅,资邦控股集团董事长陶蕾,翼勋金融副董事长沈弘刚,有鱼金融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冒高峰见证揭牌。

此外,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副书记罗绮、上海国际集团党委副书记丁晓云、黄浦区副巡视员江锡洲、上海保险交易所副总裁朱仲群、工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吕虹、中泰证券执行董事周晗、Vanguard上海CFO曹圣梁、宽路资本总裁龚阿玲、软银赛富投资合伙人陆豪、JadeValue金融科技孵化器负责人唐明君、华为金融行为行业解决方案总监方泽宇、上海中城联盟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路林、上海飞洲集团副总裁王松彬、宣和资产董事长张江华、海银财富副总经理韩芳等来自政府、金融界、企业界近五百位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领导致辞: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党委书记叶国标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董事长叶国标在致辞中指出,当前,金融业出现了两个新的发展趋势。一是产业和金融的结合,即产融结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涉足金融业,建立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板块,譬如复星集团、均瑶集团、协鑫集团。最近,上海浙江商会还专门成立金融服务委员会,旨在整合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加速产融结合。二是科技和金融的结合,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和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日益应用于金融业,加速提升金融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普惠化水平,推动了金融业的创新转型和升级。

 什么是金融?从某个角度讲,金融就是数据和信息。谁拥有的数据和信息越多,谁对数据和信息处理加工能力越快越强,谁的竞争优势就越明显。近年来,工农中建交等大型商业银行,纷纷与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共同研发和拓展金融科技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市场,就是因为BATJ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和信息,同时具备强大的数据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使其能够跨界发展,进入金融业的高端和核心领域。从算盘、电脑到互联网、人工智能,每一次科技浪潮都极大地提升了金融的效率,降低了成本,给金融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过去,银行的柜台是很高的,窗口是很小的,是冷冰冰、高高在上、朝南坐的。如今,因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变革,金融服务越来越开放、便利、亲民、普惠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变化,也是大势所趋。

创新,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来讲都是生命线。创新,可能会走弯路,但不创新肯定没有出路,肯定是一条死路。金融是经济和社会的核心和命脉,必须稳定、稳健,但只有顺应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与时俱进,顺势而为,才能真正规避风险,长治久安。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是新华社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的重大成果,是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这是一个开放、服务、分享、共赢的多功能国际化平台。我们与上海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陆家嘴互联网金融协会联合主办“陆家嘴互联网金融+沙龙”,旨在搭建一个开放、专业、高端、共享的平台。请金融科技领域具有理论研究和实战经验的专家、学者和高管交流信息,分享演讲,探讨问题,研究趋势,把握商机,共享发展,以促进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性科创中心建设尽绵薄之力。

“陆家嘴互联网金融+沙龙”简介:

为了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探讨互联网金融未来趋势,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长三角互联网金融诚信、互助、携手、共赢的新格局,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与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陆家嘴互联网金融协会共同举办“陆家嘴互联网金融+沙龙”。

“陆家嘴互联网金融+沙龙”每半月举办一次,邀请金融监管部门及互联网金融领域重量级的专家学者,共同解读互联网金融监管法规、把脉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辨析互联网金融未来走向,致力于将“陆家嘴互联网金融+沙龙”打造成业内知名的、具有行业引导力的互联网金融论坛品牌。

主旨演讲: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万建华

万建华,现任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资金管理司宏观分析处处长;招商银行总行副行长兼上海市分行行长、常务副行长;长城证券董事长;招商证券董事长;中国银联首任董事长、总裁;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证通股份公司董事长等职务。曾就读于厦门大学、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著有《现代公司理财》、《商业银行战略管理》、《商业银行专家管理》、《金融e时代》等专著,是当前国内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主要倡导者。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万建华以《金融业的科技进化》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说,之所以用“金融业的科技进化”作为本期的主题,是因为金融业的科技进化是有序的发展进程,是金融与科技结合的逻辑结果,体现金融发展的历史必然。金融与信息技术有着共同的基因——数字,因此,所有技术的创新都立马能在金融中得到应用,推动整个金融行业的变革。

谈到金融与科技的关系,他表示,首先金融是金融,科技是科技。 “金融+科技”,就是新的技术的发展在金融中得到运用,推动了金融的变革,提高了金融的效率。当“+”被去掉,则融为一体,成为了一个新的金融物种——金融科技。

关于金融科技的定义,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初步表达是:金融科技是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服务和产品,是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这些业务模式可能是传统金融机构做的,也可能是创新的金融物种。万建华的理解是,金融科技就是科技与金融融合一体,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推动金融效率提升的产业形态。

金融科技提升金融业务效率体现在哪些方面?一是便利性,即方便快捷、实时高效、服务体验好。二是普惠性,通过互联网可以将金融业务覆盖所有客群。其中较为典型的肯尼亚M-PESA业务,通过手机为无数原本无银行网点的贫困地区人群提供了金融服务,并相继推出了手机支付、国际汇款等业务,成为世界上利用移动金融发展普惠金融的成功范例。三是低成本,通过互联网平台展业,大大降低了物理网点的人工服务成本。四是与电子商务的各类场景可以深度融合,场景金融应运而生,迅速扩展。

科技对金融的驱动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科技,即创新金融技术,解构金融业务流程,将业务流程的重要节点独立为专业模块,提供精细化分工基础上的专业外包服务,立足点是科技服务。所谓解构,就是将传统金融业务的一些重要的节点独立为一系列的专业模块,并在精细化分工基础上的,通过科技手段提供专业外包服务,所以说立足点是科技服务而不是金融。二是科技金融,通过打造基于新技术系统的金融业务模式,构建新金融业务平台,如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区块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等,立足点在金融上,因此应该给予监管。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的内涵、行为方式都不一样,监管部门也应该分别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金融科技助推科技金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对金融的持续作用,推动金融业务体系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系统迁移和三大变革。

第一次迁移:由人工业务处理方式向计算机自动化业务处理系统的迁移。信息技术作为高速计算运行和快捷通讯的工具或手段,通过计算机主机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和终端网络的广泛布局,对金融机构的前中后台和组织体系的纵向与横向之间予以连接,实现传统业务处理向现代信息系统的自动化业务处理系统迁移,这次迁移被称之为金融电子化历程。这次迁移历时20多年,是我国大规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投入巨大,影响深远,使中国金融业的科技能力在全球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第二次迁移:以物理网点为主体的线下服务系统向移动互联网服务系统的迁移。这个过程当前还在进程中,体现三点:第一,物理网点的面对面各类型服务,在网上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上复制迁移,在交易规模上逐步取代线下服务;第二,移动金融、网络借贷、金融业务产品化、网上理财、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等互联网金融服务逐渐兴起;第三,实现随时、随地、随身获取金融服务的高度便捷性,随着移动金融的日益普及、深化,物理网点的作用迅速下降。

万建华总结了科技推动金融体系的三大变革:一个是工具变革,由于人工业务处理向计算机自动化业务系统迁移,科技作为工具或手段,推动了传统金融体系的效率变革,即经营成本的下降和营运效率的提升。

二是模式变革,由于业务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科技在金融领域的角色发生转变,科技对金融逐步反客为主,由效率工具的被动角色转变为驱动变革的基本力量,由技术支持上升为技术引领,驱动金融业务模式变革。

三是体系变革,金融体系在科技的作用下,正在进行解构与重建。科技与金融全面、深度融合,主导金融的发展方向,驱动金融发生更深刻的全方位变革。第一,科技开始解构金融,重塑金融业,金融科技方兴未艾,专业服务大行其道。第二,紧随互联网金融之后,大数据金融、智能金融、区块链金融也随之孕育而生,必将逐步成长为金融服务的重要角色。第三,金融业务的产品化、证券化、交易化、平台化,逐步成为新的金融业务方式。其中,产品化部分取代了过去传统银行的存贷业务方式,这意味着中介关系发生了变化,投资者买了产品就相当于直接投资了项目,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性质淡化。

第四,商融一体化也不断扩展深化,微信支付、供应链金融、京东白条、消费金融、主题众筹等,金融与电商或实体经济融为一体,这些都是以场景化的金融来体现,日益丰富多样。第五,金融脱媒渐成规模,传统金融机构在逐渐调整自己的中介角色定位,将更多地去从事投资咨询、资产配置、产品销售等业务。花旗银行研究报告预计,未来十年,商业银行体系的雇员将因为这些变化减少30%,银行业务逐步转型,将更多转向咨询业务、顾问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利润也将部分转移至金融科技公司。

万建华介绍了金融科技企业群体的创立与发展前景。第一,第三方支付体系的形成。支付曾是商业银行的专属业务,第三方支付首先将支付业务从银行分离出来,发展成独立的互联网支付业态,尤其是移动支付。中国有支付宝、财付通等200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成为支付业务的重要力量和科技金融的第一批弄潮儿。当前,第三方支付产业正在转型为金融基础设施和科技金融平台。

第二,网络消费信贷机构体系。互联网开辟了网络消费信贷的新模式,目前已经分出P2P、网络小贷、网络助贷、供应链融资等多种类型。P2P方面,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7月底,全国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2090家。真正做得好的P2P,在于坚守金融信息中介的地位、角色,自己不做金融,不承担金融风险,只做一个典型的金融科技服务企业。

第三,金融科技企业群体正在崛起。目前金融科技服务正在深入到金融机构不同的业务流程当中。比如杭州的同盾科技为80%的商业银行提供后台专业风控服务,有的企业以信用卡帐单管理起家,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延伸各种业务,现在形成了信用卡服务的一个小生态。此外,还有阿里金融云、恒生电子、金证科技等提供数据运营、数据系统外包服务的企业。

第四,财富管理,最典型的是余额宝、还有美国嘉信理财、东方财富、诺亚财富等,很多是线下起家的,现在都搬到了线上。华泰证券作为一个传统的证券公司,2013年推出“涨乐财富通”手机财富管理APP,经纪业务市场份额由2013年的3.88%迅速提升到2016年的8.85%,并带动了资管客户等全产业链价值的迅速增长。国泰君安也设立了网络金融部,推出君弘APP,通过网络方式来进行一站式投资理财服务。

第五,一批定位于金融服务的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创业企业已经诞生,正在努力研发产品和探索商业模式。可以相信会有一批佼佼者会在不远的将来脱颖而出,成为独角兽企业。从美国看,代表性企业有Stripe、Ripple、Circle、Betterment、Qplum;从国内看,有恒生电子、金证科技、阿里云等。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可以归结为六个趋势。第一是金融网络化趋势,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以支付宝、余额宝、拍拍贷等为代表的创新金融,其实更主要的是商业银行业务的互联网化,体现为当前正在进行的银行业务由线下向线上的快速迁移。

第二是金融业务技术化趋势,无所不在:金融业务已经系统性迁移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办理;金融业务、产品和服务都需要技术研发、测试和上线,这都是技术活的,不是以前的金融活;金融风险通过信息系统加以监测、管理和控制;技术反客为主,进行金融创新都得靠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都是当前和未来金融的发展方向;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科技类员工的比重迅速提升。

第三是金融服务的集中化趋势,这也是科技带来的,主要表现为:物理网点减少,直接带来业务远程办理的集中化,总部的业务处理中心可以满足各类网上金融业务的需求。根据毕马威预测,未来五年商业银行88%的个人客户将采用手机银行办理业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未来十年50%的银行网点将消失。此外,网络金融具有服务空间无线延伸和智能化业务处理能力的可扩展性,专业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强者恒强,赢家通吃,呈现出金融服务向具有金融科技竞争优势机构集中的趋势。

第四是金融业务的社会化趋势。一方面,金融科技改变了传统金融商业逻辑,开拓了新的商业空间,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资管公司等原本自成一体的封闭业务生态,被科技解构、细分之后走向开放式的业务生态。许多业务流程节点可以实施社会化专业分工,一个机构多项业务环节可以由多个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外包服务。另一方面,科技金融企业创新金融服务,P2P、网络贷款、虚拟帐户透支、电子钱包、供应链融资、区块链金融等,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业务分流出传统金融机构。

第五是智能化趋势。未来科技创新最主要的是人工智能领域,因此智能化生存是未来最突出的社会现象。金融智能化也已经开始,大数据风控、精准营销、智能化信贷决策、智能化客户识别、智能投顾、远程智能财富管理,商业银行智能化ERP、CRM等模块化、系统化管理等等,金融的智能化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在路上。

第六是商业银行大额金融业务投行化趋势。由于小额业务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智能化自动办理,大额业务就向金融服务综合方案、融资结构安排更专业、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体现为大额业务的投行化趋势。

主流金融机构如何应对这些科技对金融的影响和变化?传统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多少持有复杂矛盾的心理:竞争,防御还是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的银行对金融科技持合作态度。IDC和SAP联合报告显示,全球60%的银行已将金融科技公司视为合作者,25%的银行对金融科技公司有收购意向。

万建华表示,商业银行要积极投身金融科技创新变革:一,商业银行应当主动变革转型,提高各项业务的科技能力;二,要主动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借助电商或金融科技企业的流量导入,在网络获客和大数据风控等业务上合作分享;三,部分非核心业务可以尝试接受外包服务,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金融与科技的关系中,金融是本,科技是推动金融创新变革的基本力量。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经历了科技驱动的变革历程,当前这一变革历程仍然在快速推进中。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大数据金融、人工智能金融、区块链金融等等,都应当是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金融时代的到来。

现场观众提问环节:

【现场观众】: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在“2017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凡是搞金融要持牌经营,纳入监管,要实现监管全复盖。这个政策出来以后,对金融科技这块会不会有些什么影响?

【万建华】:我觉得易行长说得非常对,没有这一条,不把这个门槛建起来,那些伪互联网金融就会混进这个领域,搞出金融风险,反而把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名声败坏了。如果一开始就持牌经营,科技金融就不会乱,一开始就能健康发展,所以确实是有必要的。

【现场观众】:您刚才讲到解构、分流,我们知道银行也有相对的对策。我的问题是,您预测互联网金融企业和银行将来会在什么点取得一个平衡?

【万建华】:现在很难说。如果传统金融机构积极转型变革,会有很多竞争优势,但金融科技企业的特点在于体制机制灵活、充满创新活力。将来的市场格局,我觉得大家都有各自的一席之地吧。

【现场观众】:您提到美国63%年轻人不用信用卡,中国是不是也是这样?

【万建华】: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很严,审批流程长,互联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便捷。90后不用信用卡,是因为网络借贷更方便快捷。中国的情况还要看,重要的是如何有效管理风险。

现场图集: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副书记罗绮

上海国际集团党委副书记丁晓云

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秘书长郝相君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白焕耀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副巡视员江锡洲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秘书长赵海

 上海市各地在沪企业(商会)联合会秘书长黄耀

上海市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刘志彪

国泰君安债务融资部总经理黄宝毅

资邦控股集团董事长陶蕾

翼勋金融副董事长沈弘刚

有鱼金融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冒高峰

华为金融行业解决方案总监方泽宇

Vanguard中国区财务总监曹圣粱

 中泰证券执行董事周晗

JadeValue金融科技孵化器负责人唐明君

主持人: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刘令仪

本文来源: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文字:顾舒徐

摄影/图片:王秋原

统筹:刘晓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