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左宗棠: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

2017-12-09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如果说精明是起伏的丘陵,那厚道就是绵延的山脉; 如果说计较是涓涓的溪流,那坦诚就是澎湃的大海; 如果说强势是不毛的荒漠,那和善就是肥沃的平原。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

人生好比一幅巨大的地形图。

如果说精明是起伏的丘陵,那厚道就是绵延的山脉; 如果说计较是涓涓的溪流,那坦诚就是澎湃的大海; 如果说强势是不毛的荒漠,那和善就是肥沃的平原。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 

精明不如厚道 

《老子》中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 

《红楼梦》中宝玉至太虚幻境看见一首形容王熙凤的曲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做人不必太精明,太会算计的人,往往会失去很多东西。 

人不能总想占小便宜,总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当你回归厚道时,反而会比精明得到更多。 

左宗棠大概是晚清重臣中最不“精明”的一个。

49岁创建楚军,官至两江总督。

在清代高薪养廉的政策下,总督每年可获得养廉银2万两。 

钱财与权势声望都握在手中,但左宗棠并没有用钱权为自己家族谋利益,这样看来他确实不够精明,可以说有一股“傻气”。 

他的大部分俸禄都被他拿出来用于资助清王朝公共事业及解决他人困难。 

左宗棠率军出征期间,与将士同吃同住,面对军饷拖欠的情况也会自掏腰包贴补。 

咸丰十一年(1861年),他在家书中说,“自入军以来,非宴客不用海菜,穷冬犹衣缊袍”;

同治二年(1863年),在回复友人来信中说,“上年廉俸并入军用,亦未敢划算。” 

老话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常怀宽厚之心,厚道待人,不要计较一时得失,懂得让利于人,才能收获更好的未来。

计较不如坦诚 

坦诚比一切智谋都好,它是最明智的策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坦荡是一种修养,做人坦坦荡荡,做事老老实实,坦率比虚伪更能收获友谊。 

把心放正、放宽,不要以狭隘与片面的观点待他人、看世界。“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不要背后说人,搬弄是非。 

左宗棠心直口快是出了名的,他做事向来不耐烦弯弯绕绕,追求有话直说。 

在收复失地的准备过程中,左宗棠做了充分的考虑,提出了各种方略。 

在选择将领方面,他认为,“选将核心为:求实心任事之人”,“平素气类相投,而均知大局为 重”,“彼此有话直说,有事实干,庶期于西事有益”。 

左宗棠认为与人相交,贵在坦诚。

曾、左二人绝交后,左宗棠在写给儿子的信中曾说自己与曾国藩间的争论,没有丝毫待人处事寓于心机的意思,更多的是政见上的不同罢了。 

我不赞同你的观点,我把我自己的观点摆出来与你争辩,而不是表面装作赞同,在背后诋毁你,在内心打小算盘。 

人生事情那么多,没必要件件放在心上。

心宽,路才能宽。

凡事斤斤计较,不过是在浪费自己的精力与时间给自己添堵。 

要想人际和谐,就要坦诚相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感情的美好。

强势不如和善 

春秋时期管仲有句名言“善人者,人亦善之”。

和善是最大的武器,无论遇见怎样难缠的人,怎样难解的局面,和善总能释放出神奇的魔力。 

我们常说“水滴石穿”,强势像石,和善则是水,硬碰硬会导致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能不费吹灰之力达到想要的效果。 

做事做人同样是这个道理。

与人相交,不要太过以自我为中心,太过强势,要和善待人。 

说到和善这个词,似乎与左宗棠不太搭调,但其实左宗棠并非一直都是大家印象中那个骄傲自负的形象。 

左宗棠在陶家担任家庭教师期间,就注意到自己的脾气问题。

他那时已经意识到自己骄傲自负的性格,妨碍了自己的交友。

他开始注意弥补这一缺陷,待人做到友好和善。 

虽然此阶段左宗棠的努力并未收到多少成效,但随着左宗棠年龄的增长,强势的脾气也渐渐变的和善起来。 

晚年左宗棠对待下属和颜悦色,对待同僚彬彬有礼,就连对待家里仆人的过错也格外宽容,脾气越来越软。 

生活不是比赛,无需事事争个对错输赢。做一个和善的人,心态平和,懂得退让与示弱。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想与生活,不要试图改变别人的生活,懂得接受别人不同的观点看法,尊重别人的选择。 

人精明能获利一时,有厚道却可安享一世。

计较不过争得蝇头微利,坦诚却能以真心赢得真心。

强势只是治标,和善才能解决人与人间问题的根本。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

本文来源:洞见曾国藩:人才都是熬出来的,本事都是逼出来的

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熬出来的。成功的人懂得熬,所以成功;失败的人只会逃避困难,必然失败。

为什么用熬?因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得承受,普通人需要别人理解安慰励,但你没有,普通人用对抗消极指责来发泄情绪,但你必须看到爱和光,在任何事情上学会转化消化,普通人需要一个肩膀在脆弱的时候靠一靠,而你就是别人依靠的肩膀。

小时候的曾国藩和所有孩子一样,并非天资聪颖,其智力甚至可以说是中下水平。曾国藩与同时代的俊杰比起来也确是差了一大截,小他1岁的左宗棠,14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李鸿章也是17岁即中秀才。比曾、左、李稍晚的梁启超更是一个神童,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

但是,曾国藩的成就却超过很多聪明人,这得益于曾国藩的勤劳和坚持。修养自己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的坚持。可以说,正是不断地坚持、不断地熬,曾国藩才从一个普通人逆袭成了一代完人,一介君子。

曾国藩深谙此道。他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中写道:“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曾国藩给我们指明了做事的方法:不断精进,一步步走,不要急躁,要慢慢熬!

三十一岁那年,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门。且长期坚持。

普通人坚持一天,一周,一个月,很不容易了,一年够长了吧?他坚持了多久,半生!

就曾国藩练习书法来说,他自幼练习书法,一直到老。终其一生,所写的日记、书信及奏稿数以千万字计,均为楷书或行书。这份耐心,这种毅力,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本事多半是逼出来的

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在清末洋务运动中,他因促成并且经理了两件大事而彪炳史册:建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组织了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容闳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曾国藩对容闳抱有极大希望,一力促成其办厂办洋务,然而容闳近年在办事的过程中,深感处处棘手,步步难行,多少次都想甩手不干,但最后还是挺下来了。

有一次,容闳本想向曾国藩吐一肚子苦水,谁知道曾国藩却说,“老夫活了五十多岁,经事不少,知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困难之处,正可看作是激励和逼迫。”容闳便不敢再讲了,硬着头皮把总督交给的担子担起来。

要有所激发和有所逼迫。被击败、被轻视、被羞辱,未必是坏事,反而因此被激发小宇宙,逼出战斗力,往往也能成大事。

著名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曾说,曾国藩的本色是一位词臣、一介文人。他成为一个军事家实际上是被逼出来的。

咸丰二年7月,曾国藩南下江西赴任乡试主考的半途,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他立即改道回家奔丧,就在这时,太平军冲出广西,取道湖南北上,并连克湘北数城,更进而打下了汉阳。朝廷内外一片惊慌。

为协助地方政府维持秩序,咸丰帝决定,采取嘉庆年间大办团练的办法,任命在原籍守制的曾国藩为第一个团练大臣。但他上报朝廷要为母守灵。到12月中旬,当得知武昌被太平军占领,他才不得不出山。这个时候曾国藩的临危受命,既有他接受朝廷命令的职责所在,也有保卫父老乡亲的责任感,更有承担天下重任的使命感。

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困难之处,正可看作是激励和逼迫。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和信念,作为一介书生的曾国藩才能指挥军队,于道德学问之外,成就伟业。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

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

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

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或者合伙人你有没有想过

资本经济时代的股权;

中国股权投资时代已经来临,正是中小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最佳时机!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企业的股权出了问题!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提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

企业的死亡不是死于外部的竞争,而是死于企业内耗。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股权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本文来源: 加入大佬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