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陆家嘴绿金专报 | 风电、太阳能发电弃电量、弃电率实现“双降”

2018-01-20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CFIC导读:

为做好排污费改税政策衔接工作,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停征排污费和海洋工程污水排污费。

要闻回顾

六家试点单位建言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

1月11日,中英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组第一次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参会人士积极看好试点工作前景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去年12月中旬,第九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形成一系列共识,其中包括支持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组织两国金融机构参照气候相关金融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建议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试点。目前,自愿加入这项试点的中方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湖州银行、华夏基金和易方达基金。

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中方负责人、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向绿色产业配置资产的重要基础,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是倒逼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动力。他说,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是今年中英绿色金融工作小组工作的重头戏。(2018年01月13日)

环保部通报两起干扰环境监测典型案例

环境保护部14日通报了两起干扰环境监测数据的案例,分别是江西省新余市飞宇、河南省信阳市南湾水厂两个国控空气环境自动监测站点采样平台及周边环境受到喷淋干扰。

环保部监测司负责人介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近期例行检查时发现,江西省新余市飞宇国控站点受到喷淋干扰。经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因考核压力大,安排雾炮车在国控站点附近开展喷雾作业。

检查发现,河南省信阳市南湾水厂国控站点受到喷淋干扰,为环卫作业车辆驾驶员对道路旁树木冲洗时所致,不知树后有国控站点。

两地经调查核实,已依纪依法分别给予直接责任人和分管责任人辞退、行政记过、行政警告、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行政处分。(2018年01月15日)

全国范围内统一停征排污费和海洋工程污水排污费

从财政部了解到,为做好排污费改税政策衔接工作,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停征排污费和海洋工程污水排污费。

其中,排污费包括:污水排污费、废气排污费、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排污费、噪声超标排污费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海洋工程污水排污费包括:生产污水与机舱污水排污费、钻井泥浆与钻屑排污费、生活污水排污费和生活垃圾排污费。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要求,各执收部门要继续做好2018年1月1日前排污费和海洋工程污水排污费征收工作,抓紧开展相关清算、追缴,确保应收尽收。排污费和海洋工程污水排污费的清欠收入,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渠道全额上缴中央和地方国库。

2018年1月1日起,我国首个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绿色税种——环境保护税正式施行,以此取代了施行近40年的排污收费制度。(2017年01月17日)

国家电网:风电、太阳能发电弃电量、弃电率实现“双降”

16日从国家电网公司获悉,2017年,我国新能源消纳显著改善。截至12月末,国家电网经营范围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2.4亿千瓦、同比增长33%;发电量3333亿千瓦时、增长39.8%。风电、太阳能发电弃电量、弃电率实现“双降”。

电网是新能源消纳的重要环节。据国家电网专职新闻发言人王延芳介绍,2017年,国家电网多措并举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将更多的电量空间留给新能源发电。目前,甘肃、青海、新疆已取消火电机组计划电量,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减少年度计划电量950亿千瓦时。(2018年01月17日)

地方动态

甘肃:出台规划推进绿色发展 促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甘肃省正在汲取祁连山生态问题教训,强力推动绿色发展崛起,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正成为甘肃发展的主攻方向。11日,甘肃省出台了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规划,提出将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等十大重点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地处西北的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严酷,但长期以来,甘肃省产业结构中原材料工业占比高,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多个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扭转。

2017年,中办、国办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此后,甘肃省通过多种方式对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坚决整改。此次甘肃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就是汲取相关生态环境问题教训,调整发展思路。

据了解,甘肃省将培育壮大的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包括了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数据信息、军民融合和先进制造产业。在发展布局上,将按照不同区域特点,建设中部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区、河西走廊和陇东南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带。

福建省:签约首单林业碳汇交易

近日,福建省永安市与浙江华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成功签约金额为50万元的国际核证碳汇减排标准(VCS)林业碳汇减排量,为福建省首单林业碳汇交易。此次碳汇交易的成功落地,标志着福建省林业碳汇工作步入实际性阶段,是林业生态产品市场化、货币化的具体体现。

据了解,该项目实施期限为20年,开发面积共11万亩,加入项目的森林地块相对连片,单片面积达100亩以上。项目实施期内,林权所有人须按照森林经营方案和项目设计的要求,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并积极参与森林管护工作,预计该项目每年可产生碳减排量约5.2万吨。

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成色更足

赣江新区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获批半年多来,形成“产业+金融”创新平衡发展模式,绿色金融要素逐渐集聚,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稳步构筑,支持产业发展的金融成色更足。

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发展路径。《江西省“十三五”建设绿色金融体系规划》《关于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赣江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密集出台,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初步构建起赣江新区绿色金融发展“四梁八柱”政策框架。

江西省抢抓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这一重大改革机遇,大胆先行先试。支持省股交中心设立绿色板块、发行绿色私募可转债等,江西江南香米业公司成功备案发行5000万元绿色私募可转债,这是全省也是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备案发行的首单绿色私募可转债。探索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设立赣江新区绿色保险创新试验区,大力发展绿色保险,支持保险资金投资绿色环保项目。建立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和项目库。

赣江新区内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的形式越来越丰富。“绿色金融示范街”内,中国银行、江西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已入驻,九江银行已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全国首家专业人才服务银行——江西人才服务银行也率先入驻赣江新区。北京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17家商业银行正在筹建设立新区分支机构。

宁夏:将建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绿色产业

1月1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与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签署了《关于加强环保信息共享协作推动区域绿色金融发展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合作备忘录》),将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以企业绿色信用体系建设为载体,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通过发展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基金等,大力支持通过升级改造有望实现绿色转型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企业绿色项目、清洁生产等。

“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是环境管理的难点,是蓝天保卫战的重点,我们坚持既要监管又要帮扶的思路,在采取推进落后产能淘汰,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严厉打击企业超标排放行为等措施的同时,通过绿色金融这个有效的引擎和杠杆,加快推动工业园区整合、银川都市圈建设、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努力促进‘生态立区’目标实现。”自治区环境保护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根据《合作备忘录》,将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运用环保共享信息,建立符合绿色企业和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和绿色评价机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环保信用良好的企业,适当扩大授信规模,降低贷款利率,放宽贷款担保条件,加大对绿色企业和项目支持力度。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定向用于支持绿色产业项目。此外,对推动绿色信贷业务、绿色债券发展较好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形成支持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

国际视角

特朗普:美国可能重返《巴黎协定》

10日,在与挪威首相索尔贝格共同主持的白宫记者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说,美国有可能重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但前提是必须按美国意愿重新达成公平的协议。

特朗普说,他对气候协定本身并无异议,退出《巴黎协定》是因为它的签订过程对美国不公平,给美国严重惩罚,伤害美国商业,是一份“很坏的协议”。尽管他和他的官员们深切感受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美国商界需要竞争力。

特朗普说,美国有可能重返《巴黎协定》,但它“确实会剥夺我们的竞争优势,我们不会让这种事发生”。特朗普此前表示,协定将使美国损失30亿美元,并且丢失6500万个工作岗位。

特朗普的最新表态与去年6月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时并无实质区别。当时他表示,美国可以重新谈判以达成一个“更公平”的气候协议,但能否达成新协议无关紧要。特朗普曾称气候变化是骗局。他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招致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他重新协商《巴黎协定》的提议遭到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拒绝。

《巴黎协定》于2015年达成,2016年11月生效,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美国前气候法律顾问SueBiniaz表示,他并不认为《巴黎协定》需要修改或重新商议,尽管没有法律因素决定其不能被修改。

丹麦风力发电占比再创历史新高

据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丹麦风力发电量占该国全部电力消耗量的43.4%,这一比例超过2015年的42%,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丹麦能源部11日发布消息称,当前丹麦风力发电占全部用电量的比例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两倍多。

由丹麦政府、丹麦工业联合会、丹麦能源协会等共同成立的合作项目丹麦“绿色国度”此前援引国家电网公司数据称,2017年,丹麦风力发电量为14700吉瓦时,也创下该国风力发电量新高。

丹麦能源大臣拉尔斯·克里斯蒂安·利勒霍尔特表示,这一新纪录再次证明,丹麦在提供大量风电及其他绿色能源的同时,也能保证能源供给的安全性。

专家认为,今后几年,随着新的海上风电设施不断建成并投入使用,丹麦风力发电量将继续提高。

丹麦政府计划2020年风力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50%;同时,政府计划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耗一半的目标,利勒霍尔特说,这一宏伟目标将在绿色经济领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丹麦是欧洲主要电力市场之一,其电网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富余风能大多出售给挪威、瑞典和德国,同时也从挪威进口水电,从德国进口太阳能电力。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丹麦风电装机容量达5.3吉瓦,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一倍。

专家视角

马骏:推进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

作者:马骏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是现代化的一个主要目标。对金融业来说,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十九大报告中虽然关于金融工作的论述只有简短的几句话,但却特别提到了发展绿色金融。作为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金融机构如何开展环境风险分析值得关注。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共35条,包含了各种对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如央行的再贷款、地方政府贴息和担保、绿色基金等。这些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指导意见》同时包含一系列市场机制和能力建设的内容,其中就包括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环境风险分析等。

环境风险分析是我们希望金融机构在内部开展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如果开展得好,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在不用财政资源的条件下,起到引导更多金融资源进入绿色领域和抑制金融资源进入污染和高碳行业的作用,推动经济向绿色化转型。这一点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特别重要,因为这些国家的财政能力相对较弱,政府没有太多的钱来补贴绿色产业。二是帮助金融机构识别、量化和规避各类与环境相关的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进而提升金融系统的稳健性。

环境风险分析的另一个国际背景是2017年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提出的关于鼓励全球金融机构开展环境风险分析的倡议。2016年,在中国担任主席国期间,G20把绿色金融纳入了财经渠道的议题,并发起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共同主持。2016年,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提出的七项倡议,都写进了G20杭州峰会领导人宣言,其中一项内容是推动环境风险分析议题的国际交流。2017年,在德国担任G20主席国期间,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正式把环境风险分析和环境数据可获得性作为两个主要研究内容。2017年的G20汉堡峰会刚刚结束,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提出的关于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风险分析和改善公共环境数据可获得性和可用性的倡议写入了《G20汉堡行动计划》。

环境风险分析的内容、方法和用途

什么是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可以分成两大类: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第一类是物理风险,其中包括各种与气候相关的自然灾害和事件,如旱灾、森林火灾、水灾、飓风、海平面上升等。随着碳排放的加剧和全球气候变暖,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会上升,有些甚至会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污染,如水污染、土壤污染事故也属于物理风险。在中国,每年有500多起突发性污染事故。除此之外,过度消费、气候变化和污染等原因导致的水资源缺乏也是一个典型的物理风险。中国北方、印度、中亚、中东、北非等许多地区都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匮乏的问题,而且还会不断加剧。水资源缺乏就导致水价格上升,未来有些地方的水价可能会有几倍、十几倍的上升。

第二类环境风险是转型风险。这类风险一般是由于政府政策和技术等人为因素导致的与环境相关的变化。比如,现在各个国家都在推出支持清洁能源的政策,如果清洁能源发展得很快,包括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需求和盈利就会下降,甚至一些煤炭、石油、火电企业最终会被迫退出市场。这对煤炭、石油、火电行业来讲是危机,而对新能源来讲则是发展的机遇,这些都是政策导致的对相关行业的下行或上行风险。另外,碳交易也是由政策引起的一个重要变化。比如,2017年年底前,中国建立起了统一的全国碳交易市场,未来可能会覆盖40%的中国碳排放量,几年之后中国就可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碳市场形成以后,政府确定的碳额总量就基本决定了碳排放价格的水平。碳价格如果上升几倍,对于火电、钢铁、水泥、化工、建材等高碳行业来说无疑是很大的下行风险,但对低碳行业和减排努力的企业来讲则是一个福音。按世界银行的估算,碳价格可能会在未来十几年增长十倍以上。

环境风险如何转化成金融机构的风险

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机构,也可能面临环境气候变化导致的风险,如估值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业务风险等。什么是与环境相关的估值风险?根据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如果碳价格上升十倍,一些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所持有的高碳行业的股票价格就有可能下跌70%~80%。这就是典型的估值风险。什么是与环境相关的信用风险?工商银行的压力测试表明,由于未来环境政策和执法力度的变化,钢铁、水泥、火电等高污染风险行业的不良资产率或者贷款违约率会上升。什么是与环境相关的法律风险?如果发生环境事故,受害者会起诉企业和背后的投资者等。在美国,有100多个银行由于参与了与土壤污染相关的融资而被起诉。什么是业务风险?如果出现与环境相关的自然灾害(水灾、地震、飓风等),导致公司运行突然中断,就是典型的业务风险。另外,对保险公司的负债端来说,如果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巨灾的频率上升,而保险公司提供的巨灾保险的保费却没有充分反映这个概率,就会出现业务损失。这类风险或许可称为“负债端风险”。

目前我们已经看到的主要是金融机构层面做的环境分析,包括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机构投资者对环境因素如何转化成自身风险的分析。但是,也有若干公共部门的机构,包括英格兰银行和几家欧洲的监管机构已经开始关注气候和环境因素是否构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虽然由于定量分析还不够,因此还没有定论,但从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可以感觉到,在保险行业,气候变化有可能成为一个系统性风险因素;而对机构投资者和银行来说,在高污染和高碳行业过度集中进行资产配置可能会导致较大的潜在风险;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由于未来这些地区的企业可能出现大规模倒闭,当地银行的环境风险敞口也值得特别关注。

在2017年《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中,我们提出要鼓励公共部门开展环境风险分析。这里的“公共部门”,指的是包括国家的央行、金融监管部门、财政部,负责金融稳定问题的国际组织(如BIS、IMF),一些大的国家主权基金和养老基金等。我们认为,不光是私营部门应该开展环境风险分析,公共部门也有义务更多地关注这个问题,并给私营部门一个积极引导的信号。

有不少专家问,金融监管部门是否应该对与环境相关的金融风险作出反应?我认为,目前已经有一些反应,未来可能更多。英格兰银行行长马克•卡尼已经公开呼吁要重视气候因素,并把它作为金融风险的一个来源。法国的《能源转型法》也已要求金融机构披露与环境相关的信息。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在关于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支持银行和机构投资者开展环境压力测试,要求建立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之后七部委下发的关于落实《指导意见》的分工方案要求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方法研究》报告,并在业界推广。未来,如果在金融机构层面的分析以及各类汇总信息显示,确实在整个金融体系,或者在某些金融子行业、某些地区,气候和环境因素可能导致较大的金融风险,监管部门就可能加大对环境风险敞口的监测、评估和管理的力度,对环境信息披露及与环境相关的金融风险的披露要求也会加强,对各类控制环境风险敞口措施的讨论也会得到关注。

分析和估算环境风险的方法

从分析方法来看,各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已经提出了十几种不同的办法,包括压力测试方面的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财务角度的PD、DCF、VAR、精算等。许多方法和工具的目的都是在给定一些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情景(如碳价格、水价格大幅上升;自然灾害概率上升;气温变化不超过2℃导致的能源需求变化等)的前提下,来估算金融机构所持有资产的估值变化、投资回报率变化,或者测算这些资产的违约概率的变化。也有一些方法是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环境因素变化如何影响这些企业的成本、利润、资本金和商业可持续性。

环境风险分析的运用和效果

如何运用环境风险分析的结果?这些运用会有什么效果?笔者举三个例子说明。

对银行来讲是比较直观的,主要就是“绿化”其信贷结构。如果银行发现,在环境高风险领域中贷款不良率会上升,这个结果自然就会影响银行的信贷政策,银行会对环境高风险领域的贷款提高利率,以覆盖未来额外发生的信用成本。银行如此运用环境风险分析结果的内在动机是防范自身面临的信用风险,提升本机构的稳健性,但从宏观角度来看,实际上达到了减少对污染行业的贷款、增加对绿色行业贷款的目的,推动了经济向绿色化转型。

对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资管业务来讲,环境风险分析的一个典型用途就是影响其投资配置。如果一家公司投资了许多污染性和高碳行业的资产,通过压力测试发现,这些投资的估值未来可能会下降百分之几十,那就应该尽早开始减少对这些高风险行业的投资,将更多资产配置到低碳、绿色的行业。许多实证研究表明,投资于绿色指数产品的长期回报率好于主流指数,主要原因就是绿色“筛选”(或环境风险分析)帮助投资者减少了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下行风险。从微观上讲,环境风险分析所推动的资产配置变化保护了这些资管公司;从宏观意义上来讲,它也达到了加速投资结构和经济结构向绿色的转型的效果。

对保险公司的负债端来说,加强环境风险分析可以帮助其较为准确地设定与环境相关的保险产品的保费,如各类巨灾保险、农业保险、财产保险和环境污染责任险的保费,以保护公司的财务可持续性。如果保险公司低估了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各类自然灾害的概率和各类污染事故的概率,就可能出现保费过低而无法覆盖未来赔付支出所带来的损失。从保险公司自身来看,环境风险分析可以让其少受损失,增强其稳健性;从对投保企业的影响来看,合理设定与环境相关的保险产品的保费,会给投保企业一个关于未来发生环境和污染事件概率的警示,就可能改变这些企业的行为,降低其过度参与环境高风险的经济活动的冲动。

克服环境风险分析面临的挑战

一是许多金融机构对环境风险分析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目前中国关注环境风险分析的金融机构还不多。据笔者所知,工商银行就这个问题已经研究了两年多,兴业银行正在启动这项工作,还有几家银行也表示有兴趣。但中国有20多家大型银行和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我国小的银行业机构,包括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共有几千家,大部分还没有听说过环境风险分析。所以说,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在资产管理公司方面,我国有包括华夏基金在内的几家公司开始参与环境风险分析压力测试,但是我国有至少100多家公募基金,几万家私募基金,绝大多数还没有关注和参与这件事情。从国际上来讲,情况也不是特别乐观。欧美不少大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关注这件事了,但是大量中小金融机构也还没有进入到这个圈子里面。对许多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机构来说,环境风险分析还是个新的概念。

二是方法和工具还不太成熟。当前各种研讨会介绍过很多工具和方法,但有些只是初步的结果,在很多方面还需要细化和完善,提升其可用性。有些工具的学术性比较强,不够用户友好,金融机构应用起来比较困难。

三是不同机构的研究缺乏可比性。许多机构都自己搞一套情景假设、压力测试的条件,对结果的表述也都有自己的方法,在情景假设和表述等方面缺乏可比性。银行和银行没法比,专家与专家没法比,企业和企业没法比。这方面也需要改善。

四是数据可获得性的欠缺。我们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还不完善,下一步我们在国内要推行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的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在国际上要推广TCFD(FSB下设气候相关金融信息披露工作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自愿原则。在公共环境数据方面,我们并不是完全没有数据,很多数据在那儿,但是没有把它利用好,搜寻成本太高,可用性也比较差。这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五是公共部门的缺席。如果央行等监管部门都能参与进来,并且在系统、行业和地区层面进行环境风险分析,可以对私营部门产生很好的引导作用。中国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作为一个有官方背景的业界学术组织,也在试图推动公共部门对环境风险分析的关注。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也在推动各国公共部门关注这个问题。

六是缺乏国内国际的交流、研讨。环境风险分析的方法、工具、数据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公共产品。全世界有几万家银行,并不需要每家都研究一套压力测试办法,这样做成本高而且没有必要。建议研究出几套办法来让全球业界共享,这需要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合作。

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国际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在政府和监管层面,要给金融机构发出更为明确的信号,鼓励和支持它们开展环境风险分析。在金融机构层面,需要提升意识、投入资源(财力和人力)、提升能力。G20和相关国际组织应该出面组织更多的国际研讨会分享经验,支持对方法论的研究和传播。NGO等社会组织也应该在能力建设方面给金融机构以支持,并积极参与宣传和推广。

本文来源: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夏寅   强正量

编        辑:郑源   王子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