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陆家嘴绿金专报|我国将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

2018-02-10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要闻回顾

中央财政将奖励180亿元“共抓”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建设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已启动实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奖励政策,到2020年,中央财政拟安排180亿元促进形成共抓大保护格局。

财政部副部长刘伟在重庆举行的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暨推动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工作会议上指出,财政部、环保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谋划提出了支持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的综合性奖补措施,多渠道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奖励政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流域内上下游相邻省份及省域内市县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织牢流域生态安全网络,加快落实相关规划确定的保护和治理任务,促进长江大保护格局加快形成。(2018年02月02日)

我国将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

今年,我国将制定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还要出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在2日至3日在京召开的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李干杰介绍了这一情况。他表示,到2020年,全国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要比2015年降低18%,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这也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2017年,我国圆满实现“大气十条”目标。但我国大气污染依然严重,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29%。

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已经连续三年达标。未来三年作为蓝天保卫战主战场的重点区域为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和汾渭平原等,珠三角已不在其范围内。

李干杰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要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2018年02月04日)

区块链与绿色供应链“双链融合”提高公共管理效率

区块链的本质是一个“分布式公共账本”,其共识、共享及合约机制极大限度地解决了生产关系优化问题。如何吸引绿色供应链上下游各节点的利益相关者乐于加入、主动参与是最核心问题。

将区块链技术与绿色供应链有机结合,利用“双链融合”技术和位于其上的虚拟货币激励机制塑造无形的绿色产业链进入壁垒,并通过沿绿色供应链的供需关系链条逆向选择的形式筛选出优秀供给企业链。

由于这个区块链与供应链融合链条的高清晰度,使得这种溯源反馈机制可以落地于供应链上每一节点,从而实现点对点淘汰具有环境威胁的企业,而小明也可以得到“双链融合”设计者的积分奖励。(2018年02月06日)

三江源生态保护二期工程投入近100亿元当地生态不断趋好

从青海省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获悉,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实施4年来,国家在这一地区的生态治理投入接近100亿元。最新监测结果显示,当地生态状况正不断向好。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及水源涵养地。上世纪末,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致当地生态逐步恶化。2005年,我国启动为期9年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6.5亿元,初步遏制了这一地区的生态退化趋势。2014年1月,投入更高、标准更严格的二期工程接续启动,生态恢复治理面积达到39.5万平方公里。(2018年02月07日)

地方动态

宁夏:“绿色金融”助力生态立区战略

随着生态立区战略不断推进,我区加快“绿色金融”推动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的步伐。

据介绍,“绿色金融”是针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产行业提供的金融服务,是绿色经济的“发动机”。日前,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与自治区环保厅签署绿色金融发展合作备忘录,促进生态立区战略。双方将搭建环保信息共享平台,发展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基金等,支持绿色转型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企业绿色项目、清洁生产等。根据备忘录,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将对环保信用好的企业,扩大授信规模,降低贷款利率。

我区各金融机构也纷纷通过推进“绿色信贷”助力经济绿色发展。国开行宁夏分行去年累计发放新能源贷款413亿元,支持风能、太阳能、“蓝天工程”等绿色项目。

自治区金融局联合邮储银行于近日举办“绿色金融”论坛,与会嘉宾围绕“绿色金融”的政策、机制、实践等,进一步探讨如何用“绿色金融”助推绿色发展,并提出了建议。

河北:张家口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显成效

近年来,人行河北张家口市中支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实践,努力搭建银政企绿色融资平台,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据调查,截至2017年9月末,全市可再生能源贷款余额达151.69亿元,新增投放贷款达31亿元;生态、文体和旅游产业贷款余额达186.88亿元,新增投放贷款达80.99亿元。截至2017年11月末,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千万千瓦大关,可再生能源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新动能。截至2017年10月末,全市完成造林绿化222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65.8%,接待国内外游客5857.61万人次,同比增长19.5%,实现旅游收入585.57亿元,同比增长29.06%。

据了解,人行张家口市中支先后出台《绿色金融支持张家口全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和《金融支持张家口市生态、文体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指导意见(试行)》,为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引。组织开展系列绿色信贷对接活动,为银行和企业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绿色融资引导作用,支持“光伏+”“旅游+”绿色融资模式与绿色融资产品创新;研究设立金融支持绿色产业监测指标体系,为绿色金融精准发力提供决策支持。

内蒙古等8省区公开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情况

8日从环境保护部了解到,第一批接受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的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8省区公开了督察整改情况。截至2017年底,8省区督察整改方案明确的481项整改任务已完成316项,其余165项正在推进中。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16年7月至8月组织对内蒙古等8省区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并于2016年11月完成督察反馈。8省区将督察整改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建立机制、强化措施、积极推进,取得明显的整改成效。通过整改,解决了一批长期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

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8省区督察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专家视角

GPI指数跟踪—PPP强监管冲击水利水务行业景气度

作者:作者:汤维祺、朱勇胜、艾潇潇、鲁政委

2018年2月1日,兴业研究发布了首期(2018年1月期)“兴业绿色景气指数(GPI)”。该指数由兴业研究和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共同开发,基于对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客户调研结果编制,并将于每月1日发布,旨在全面、细致、系统地揭示绿色产业的发展现状、研判产业热点领域和发展趋势、感知绿色产业发展中的痛点,为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对2018年1月期GPI指数的分行业指数进行横向对比,发现水利水务行业景气程度显著低于绿色产业总体水平;即便聚焦到污水处理和水污染治理,产业景气程度也低于清洁能源、大气污染防治、固废与危废处理,以及绿色技术服务等其他绿色产业。本报告拟对此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探究影响水利水务行业景气程度的因素,并为产业未来发展转型提出建议。

一、水污染防治任务紧迫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分两阶段,对2020年与2030年我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城市黑臭水体、饮用水源水质、地下水质,和近岸海域水质等量化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环保部2017年6月发布《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水污染问题依旧突出:全国地表水劣五类占比8.6%,离“水十条”提出的“到2020年沿海省(区、市)入海河流要基本消除劣于V类的水体”的目标有较大差距,水污染治理任务紧迫。

为了切实落实“水十条”目标,发改委和住建部2016年12月发布《“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环保部、发改委和水利部2017年10月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从不同角度细化了水污染防治的目标和推进路径;2017年6月,《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出台,大幅提升水污染防治的执法监管力度。

图表1:全国重点流域水质状况

资料来源:《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兴业研究

在政策目标的引导和配套措施的推动下,水污染防治相关产业获得了可观的发展空间:

生活污水处理的新增市场主要来自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提标改造和农村市场的启动。根据目前可得的最新数据,截至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92%,距离2020年95%处理率目标尚有提升空间,并且由于很多污水处理厂建设较早,设计排污标准偏低,仍有较大的提标改造空间。而与此同时,截至2015年行政村污水处理率仅为11.4%,超过78%的建制村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乡污水基础设施建设差异显著,农村污水处理将集中于污水基础设施建设,是“十三五”时期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废水治理关注工业集聚区的集中处置污水需求的快速释放。随着工业入园率的提升,工业集聚区逐步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未来工业污水治理将逐步向工业集聚区转移。根据“水十条”要求,集聚区内工业污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排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保部也印发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任务推进方案》,强化落实。

按照《“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城镇污水处理十三五投资总需求5644亿、农村污水处理基建投资总需求1.6万亿。《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各类重点项目投资金额包括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匡算投资168亿元、工业污染防治505亿元、农业农村污染防治462亿元、水环境综合治理2704亿元。此外,海绵城市建设所涉的综合管网、水利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也与水污染治理密切相关。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方案》及相关规划,海绵城市“十三五”试点总投资3000亿元。各项合计,水污染防治“十三五”期间年均投资需求有望达到6000亿元。长期来看,水污染防治相关产业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成为我国绿色产业中的重要支柱。

二、PPP严监管对水利水务行业造成冲击

长期发展的巨大空间,并不意味着短期增长的一马平川。2017年前三季度,污水处理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9.6%(Wind统计),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成为环保产业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领域。但2018年1月期“兴业绿色景气指数(GPI)” 显示,水利水务行业景气程度显著低于绿色产业总体水平;即便聚焦到污水处理和水污染治理,产业景气程度也低于清洁能源、大气污染防治、固废与危废处理,以及绿色技术服务等绿色产业的其他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被问及环保产业配套政策落实情况时,有较多的企业表示,政策落实的到位率有所下降。2016年10月,财政部《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符合条件的地区,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领域新建项目“强制”应用PPP模式。因而对于水务和水污染治理行业而言,配套政策的落实情况反映的是PPP项目开发和落地、费用支付,以及相关的配套奖励等。

自2013年以来,PPP模式作为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自2016年财政部第一批示范项目发布以来,截至2017年12月底,财政部PPP项目库总量达14,424个,投资总额18.2万亿元。而各级地方政府也建立了不同层级和范围的PPP示范项目库。在此之中,水利水务行业是较早推广PPP模式的行业。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重大水利工程新建项目;2015年5月,发改委进一步下发《关于开展社会资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黑龙江奋斗水库、浙江舟山大陆引水三期等12个重点工程为国家层面联系的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第一批试点项目,开启了PPP在水利水务领域的应用。在政策的推动下,PPP模式已经成为水利水务行业主要建设模式。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环保类PPP项目中,水务领域PPP项目占比超过80%。

然而,随着PPP模式在全国的全面推广,通过保底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等方式也不断出现,将PPP变为政府变相融资渠道,影响PPP的规范推广,也加大了财政杠杆率,累积隐性债务、隐藏金融风险。为此,2017年年末,我国相关部委连续出台相关政策,规范PPP模式,包括:

2017年5月3日,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重申地方债务风险,限制政府违规举债;

6月2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财预〔2017〕87号),对地方政府以购买政府服务名义的举债行为进行清理整顿;

10月,国资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央企业 PPP 业务财务风险管控的通知》(国资发财管〔2017〕192号),要求央企审慎开展PPP业务,对业务实行总量控制;

11月,财政部印发《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要求各地清理存量PPP项目,遏制隐性债务风险。

上述政策强化了PPP项目“以运营为核心、以绩效为导向”的原则,重申了PPP项目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小于10%、支出与绩效捆绑部分高于30%的标准,并进一步严格入库管理、定期清理出库。受监管趋严影响,2017年四季度财政部PPP项目库投资总额环比增速降为2.25%,较三季度增速下滑近7个百分点。从财政部PPP项目季报披露的数据来看,2017年四季度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项目投资总额环比增速降为5.30%,较三季度增速下滑8.40个百分点。

图表2:财政部PPP项目库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项目投资额

资料来源: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兴业研究

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项目中水利水务行业受影响情况最显著。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中与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项目关系最为密切的三个领域分别为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市政工程(包括供排水、管网建设和垃圾处理等),我们进一步统计了三个子行业近三个季度管理库项目投资总额变化情况,从统计结果来看,跟水利水务行业相关的水利建设和市政工程2017年四季度投资总额增速分别为5.80%、4.57%,较三季度增速分别下滑16.28和9.35个百分点,降幅远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行业。可见,在PPP监管趋严政策影响下,水利水务行业投资受到的影响程度,比其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行业更为显著。

图表3: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三大绿色行业投资总额情况

资料来源: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兴业研究

除了PPP强监管之外,GPI指数显示,水利水务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给企业构成了较大压力。从产业链上看,水利水务行业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建筑材料、输水管道、水电材料和水电设备等,下游主要以政府部门为主,下游需求主要受产业政策影响。2016年发改委联合水利部下发《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水利仍处于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上水平的发展阶段,提出继续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从政策面上看,行业需求仍然比较旺盛。但随着去产能和环保督察等系列政策的影响,2017年12月以来,钢铁和水泥等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利水务行业成本和毛利率情况,进而影响行业景气程度。 

图表4:全国P.O42.5水泥散装平均价走势

资料来源:WIND,兴业研究

图表5:Myspic综合钢价指数

资料来源:WIND,兴业研究

最后,环保督查常态化并且力度持续加大、华北地区冬季采暖季工业限产强化落实,以及春节临近等因素在1月集中出现,导致部分工业企业部分企业开工下降,污水处理量下降,也导致了水务行业短期景气程度的下降。

三、水利水务行业发展模式亟待转型

PPP强监管并非意在限制PPP市场自身的发展,而是要引导更加规范、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对于行业和市场的长期发展将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而对于相关企业而言,则需要对自身的发展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强化经营管理能力。水务和水污染防治PPP项目的结构也将有所调整。

从项目类型的角度看,由于PPP监管政策强化了对财政支出10%上限,以及绩效捆绑30%下限的要求,因此单独的政府购买服务类项目,如黑臭水体等水环境治理,以及与水环境治理相关联的河道护坡、河滨小公园、园林景观、生态湿地、周边道路建设运营等内容将受限,项目数量和规模都将下降。而另一方面,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渐入佳境、“水十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日益紧迫,为确保黑臭水体、流域治理的任务能够切实完成,同时又确保PPP项目开发合法合规,预计将出现更多的水环境治理与水务复合型项目(政府购买服务型与特许经营型项目复合),运营性捆绑项目将增多。

从这个角度看,水务与水污染治理领域PPP项目将由“重建设”向“重运营”转变,对相关企业的综合运营管理能力,以及业务多元化、系统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金数据

2017年22家证券公司承销超300亿元交易所绿色债券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2017年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专项统计显示,2017年全年,22家证券公司作为绿色债券主承销商或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管理人(沪深交易所市场)共承销发行22只产品,合计金额302.09亿元,其中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5只67.94亿元。

绿色债券(含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主承销(或管理人)家数

序号

公司名称

家数

1

海通证券

3.00

2

开源证券

2.00

2

东兴证券

2.00

4

中信建投

1.33

5

首创证券

1.00

5

中投证券

1.00

5

平安证券

1.00

5

长城证券

1.00

5

华福证券

1.00

5

海通资管

1.00

5

西南证券

1.00

5

东吴证券

1.00

5

广发证券

1.00

5

中银国际

1.00

5

国融证券

1.00

16

华泰联合

0.67

17

中泰证券

0.50

17

太平洋证券

0.50

19

中金公司

0.33

19

西部证券

0.33

19

川财证券

0.33

注:若一个债券发行项目由N家证券公司联合主承销,则每家证券公司的主承销家数均按1/N家计。下同。 


绿色债券(含资产证券化产品)已发行金额

序号

公司名称

发行金额(亿元)

1

中信建投

45.00

2

东兴证券

27.50

2

中信证券

27.50

4

平安证券

26.50

5

华泰联合

25.50

6

海通证券

20.35

7

开源证券

20.30

8

川财证券

17.50

9

中投证券

15.00

10

海通资管

13.04

11

首创证券

10.00

12

长城证券

9.00

13

西南证券

8.00

14

广发证券

6.00

14

中金公司

6.00

14

西部证券

6.00

17

东吴证券

5.10

18

国融证券

5.00

19

华福证券

4.80

20

中泰证券

2.10

21

中银国际

1.00

22

太平洋证券

0.90

注:同一项目分期发行的,仅于发行首期计入当年度主承销家数,发行金额按当年实际承销发行金额计。下同。 

绿色债券,是指募集资金最终投向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的债权债务凭证。在国内,由于监管机构和发行主体的不同,绿色债券主要又分为绿色金融债、绿色公司债、绿色企业债等几种主要类型。其中,绿色金融债的监管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具备资格的发行机构包括开发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及其他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绿色公司债的监管机构是证监会,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具体实施监管;绿色企业债的监管机构是发改委。除绿色金融债发行主体必须是金融机构外(含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一般公司主体可以发行绿色公司债和绿色企业债。

据中国金融信息网绿色金融债券数据库显示,2017年,共有60家承销商参与承销中国境内绿色债券(不包括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包括39家券商和21家银行,2016年则为41家(27家券商和14家银行),同比增加46.3%[1]。从承销规模来看,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工商银行分列前三位,承销规模分别为745.4亿元、683.9亿元、643亿元;从承销数量来看,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农业银行位于前三位,承销数量分别为29只、17只、15只。

2016年以来共有71家承销商参与承销绿色债券,其中2017年新增32家首次参与承销绿色债券,包括18家券商和14家银行;28家承销商连续两年参与承销绿色债券,包括21家券商和7家银行。同时仅有13家承销商在2016年首次承销后,2017年并未参与绿色债券承销,分别为7家券商和6家银行。

责任编辑:夏寅   强正量

编辑:郑源   王子清

本文来源: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