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7浙商十大风云事件

2018-02-12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CFIC导读:

丁酉雄鸡昂首去,戊戌金犬喜登场。对商家来说,农历春节才是真正的年关。清收账款、总结表彰、尾牙年会等,一般都在元旦后春节前举行,对过去一年进行盘点总结。我们也在这个时候回望丁酉鸡年浙商背影,看看哪些风云事件让我们难忘!


本文来源:潮评社

延伸

阅读一

历史会怎样记忆鲁冠球和浙商?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4块钱的车费,515路公交车可以穿越钱江三桥,把客人们从杭州汽车东站载到宁围文化中心,全程只需要30分钟。如果自己开车,15分钟也就足够。这段咫尺之间的路程,72年来鲁冠球始终未曾跨越,未曾搬到离杭州更近一步,遑论京沪。 

或许,抛开种种豪言壮语的浮光,我们把鲁冠球的举止归结为政治智慧更加贴切。这个萧山乡下人自有其精明、豪放的一面,以及内心更为深沉的积淀,不为人测。

 

带着结论去追寻,得到的往往只是臆想的原因。时已至此,人们已经无法还原彼时彼刻的细节。然而,从浙江历年风起云涌的浪潮来看,早年的鲁冠球绝非天赋过人,乃是时代所造就。

01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作为第一代登上经济舞台的商人,与鲁冠球并肩的还有禹作敏、吴仁宝、冯根生等,他们在改革开放之前便自行其是。事实上,当年弄潮之辈,绝非寥寥,终因种种原因埋没在历史的尘埃。 

从左至右为冯根生、宗庆后、鲁冠球。2002年7月,杭州市委、市政府颁给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根生、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鲁冠球三位中国企业界泰斗级人物每人三百万人民币的特殊奖励,以表彰他们对杭州经济发展的杰出贡献。

鲁冠球伟大的事业从宁围镇起步,这块由钱塘江围垦而成的土地,唯一留给子民的是贫瘠和忧愁。没人有想到萧山日后的奇迹,同样的裂变还发生在温州、宁波、绍兴、义乌。 

潮起钱江,润泽浙省。 

1945年出生的鲁冠球,第一份工作是到萧山县铁业社当学徒。 

时人或许很难想见鲁冠球当时的绝望,这个发誓不肯种田的人,曾在萧山工厂打铁三年,三年困难时期,则被精简回乡——后来,这个词转变为下岗。 

1960年代,应该是上半期,鲁冠球决定在宁围乡办一个米面加工厂,就跟亲友们东拼西凑了3000元钱,买了一台磨面机和一台米机。这应该算是鲁冠球的第一次创业。生意很红火。

鲁冠球伟大的事业被割了资本主义尾巴,他的黑工厂被关闭,机器被廉价处理。破产后的鲁冠球还债的办法是,出卖祖父留下的三间旧房。 

当时,钱塘江筑起了堤坝,宁围乡也因围垦而扩充,成为一处交通要道。抓住商机的鲁冠球二度创业的办法,就是在钱塘江堤旁搭个小小违章建筑,专事修理自行车。钱江旁边搭上小棚,简易的修车铺承载着他生存的梦想。

02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钱江潮涌历来吸引多少词人骚客登高作赋,可那千堆白雪也曾将多少生灵吞噬。鲁冠球,以及他的修车小棚,也曾多次险遭灭顶之灾,尤其是在夜间,最不为人知的时分。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鲁冠球把一切思绪都隐藏在豪放和粗犷之间,别人已经难以洞察他对往昔苦辛的感怀。或许,对饥饿的恐惧已经超越对生存的珍惜。 

着眼于此,也许我们对于鲁冠球无须过度礼赞。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往事缥杳,模糊了许多记忆,可总有立史作传之流,秉笔直书之辈。 

即使在浙商之中,我们同样可以找出类似痛苦的记忆。当鲁冠球几度捡拾起支离破碎的修车铺之时,南存辉正在订布鞋,王振滔正在做木工,楼忠福正在挑砖头…… 

或许,这些艰辛岁月已成为功成名就的名流们夸耀之资,后世阿谀逢迎之辈更是迫不及待,将此描绘上梦呓般的玫瑰色,仿佛来自远古的浪漫,而不是这几代人共同的泣血伤痕。 

意志和韧性支持鲁冠球走过了那个备受摧残的年代,他屡败屡战,再战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那时,他有6个创业伙伴,4000块启动资金。

7个创业元老之中,有一个是鲁冠球的妻子章金梅。这个育有三女一子的女人,后来一直在车间里做焊接工人,直到退休。原杭州市委书记厉德馨在2001年回忆,有一次鲁冠球陪他到车间参观,在一台机床旁,厉看到一位中年女性在埋头工作,没有同她讲话,鲁冠球也未作介绍。走过后,另一位陪同者告诉厉,她就是鲁冠球的妻子,厂里想照顾她,不让她再在车间干重活,但他(她)们俩人都不同意,只能作罢。 

当时万向有3万套已经销出的产品被发现瑕疵,鲁冠球把他们背回来之后,当场全部砸碎,再以6分钱一斤的价格卖给废品站。 

显然,鲁冠球对于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自得。在2007年的年会上,他再度提到,我们过去为什么放弃镰刀、铁耙这些农机具选择万向节,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万向节是个大市场,交通业的发展是大趋势,实事证明我们当年的选择是对的。

03

 

后来者对前人素质过于苛求,无疑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但事到如今我们回头检讨,不得不警醒,当年产权的不够清晰,仿佛藤条一般的桎梏,时间越长,对万向这棵大树的束缚也就越大。 

没有必要再对鲁冠球后日的辉煌喋喋不休,但我们依然应当心存敬畏地看到,温州八大王一蹶不振,步鑫生、马胜利逝者如斯,年广久、牟其中身败名裂,禹作敏、孙大午锒铛入狱。与那一代人对照,鲁冠球赫然企业界的常青树。放眼中国,至今可以圈点的人物,也仅有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王石等数人而已。而在这些人之中,鲁冠球或许是最不受关注的一个。 

乔治·盖洛普博士说,“人们对历史上有些人物念念不忘,有时并非由于他们的政绩战功如何,而只因为他们的有些性格上的细微特点。”与今日风流人物相比,鲁冠球名声显赫,却又模糊不清,这恰巧又成为他的保护色。

 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

鲁冠球习惯于准点收看新闻联播,热衷于为《求是》之类的刊物撰文。他自称农民企业家,他的公司总部始终矗立在宁围镇。 

万向总部始终盘亘宁围镇的事实,与鲁氏同时起步的汪力成有一次奉劝雄心万丈的浙商:只要企业敢搬迁总部,曾经苦心孤诣扶持它的人会甘心否? 

当鲁冠球决定老老实实做一个企业家时,这棵长袖善舞且不乏韧性和坚持的常青树发现,各种资源和荣誉纷至沓来,“上班首日,区领导送匾贺功臣”的标题经常出现在头版头条。 

鲁冠球给落难浙商陈金义的一张传真,则显露出越人的侠义之风。“陈金义同志:我心痛!事至此,先了结。要多少?来人拿!” 

当柳传志为着自己的梦想而选择先大再强时,当任正非苦行僧般地对待自己和一切时,鲁冠球愈加显得平淡无奇,唯有仔细点检,方才发现他和他的帝国是如此深不可测。“你们老鲁很狡猾”,禹作敏如是评价惺惺相惜的战友。 

将军百战死,功过千秋说。仅仅三十年,我们就已经很难还原先贤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三十年风云激荡,方兴未艾,却又令人陌生和惶惑。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制作:何永欣 

图编:比由 

延伸

阅读二

王永昌:浙商要怀有“上帝之心”——1000万浙商要做仁爱浙商 

本文作者为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政府文史馆馆长、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院长王永昌

建立一个首期捐款一亿元的公益基金并不新奇,但由2万多个中小企业家共同捐赠却是值得称道的。有一个小男孩为救亲人冒雪执着“买上帝”的故事,着实让人感慨万千。浙商是一个在财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时代潮流中不断得到洗礼、升华的先进商群,他们是市场经济的开拓者,也是社会文明的推动者。浙商更应成为我们时代的仁爱浙商。

思   永

录   昌

以下是王永昌院长的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企业家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又一次来参加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举办的年会,我对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是有点感情的。记得前年,我就参加过你们的同学会年会,会上,陈亮会长非常用心地请了两位同学来演唱由我作词的一首歌,这一直让我感动到如今。今天来参加你们的同学会年会,也可以说是来还这个情的。

一、你们这个由2万多人献仁爱之心而建立的公益基金是值得称道的

最近几年,我参加过不少浙商们组织的此类活动,对浙商这个群体也有一定的认识。我感到你们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举办的年会很有特色,感到你们这个群体很有凝聚力,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这10年来走得很精彩,我觉得这和浙江大学通过培养、教育给你们的正能量是分不开的,所以,我建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向在座的浙江大学张浚生老书记、周谷平副书记、罗卫东副校长以及浙江大学所有的老师们表示感谢。


今天你们年会的内容很丰富,其中,你们对校友同学会过去的十年路程进行了总结,专门出版了一本书——《浙十年求是路》。在我看来,你们这10年不仅仅是求是路,而且也是你们的成长路,是你们的发展路,是你们展示情怀的路。《浙十年求是路》的出版是不容易的,它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和心血。人民日报出版社以最快速度出版了《浙十年求是路》,在这里,也让我们对人民日报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与爱同行,是你们这次年会的主题,也是你们校友同学会这10年路程的生动写照。可以说,今天是你们这10年与未来的一个分号,是你们还要开创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远的一个起点。这个“分号”、这个未来起点的标志是什么呢?我觉得除了《浙十年求是路》这本书以外,更重要的标志是你们成立了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的公益基金。


刚才我问陈亮会长,这个基金有多少企业家参加?他说有2万多人。由几万人献爱心组成的基金会,可能创造了我们浙商当中各类公益慈善基金的人数纪录,这也是这个基金会最大的特点和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公益基金当然不能以钱多钱少论英雄。你们参与其中的企业家之多,实在是令人感动的。这意味着你们同学会的几乎所有人都在献出一份爱心了,说明你们人人都有一颗慈善的心、公益的心。


在这里,我想代表社会各界,对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慈善基金的成立,对你们的义举,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慈善组织“狮子会”是怎么诞生的?

谈到公益基金、慈善基金组织,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关于美国一些企业家成立的慈善组织的故事。我在省政协工作的时候,曾接受过一个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就是接待世界上一个慈善组织的负责人来浙江访问。刚开始,我有点纳闷,为什么这种国外的慈善组织,怎么还需要我们党政部门的领导去接待呢?后来一了解,才知道这个慈善组织名叫“狮子会”,全称为“狮子俱乐部国际协会”,是很著名的、与我们比较友好的一个国际性慈善组织,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接见过来访的狮子会负责人。国际狮子会于1917年由MelvinJones(茂文钟士)先生创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公益服务组织,拥有48000个分会及150万个会员,会员分布于世界209个国家。


那么,这个“狮子会”是怎么成立的呢?据说,1913年,已拥有自己保险公司的茂文钟士先生经朋友邀请加入了一个同业聚会的俱乐部,即企业家的聚会圈子。企业圈俱乐部跟当时美国很多其它俱乐部一样,开展的活动都是同业间拍拍肩、握握手,彼此聚聚、拉拉关系,意在寻找商机。茂文钟士加入企业圈后,以其杰出的推销术及天赋的组织能力,使企业圈很快壮大至拥有200名会员。其后,茂文钟士先生开始感到俱乐部的定位应有所改善,他设想一个集合了200位有社会地位、有事业基础的企业家的团体,如果能群策群力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那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一定会相当可观,而全美国有数千个类似这样的俱乐部,假如能把这些俱乐部有序组织起来,共同为社会服务,其力量将会十分强大。茂文钟士的想法得到了他太太的赞同与支持。于是,他发信征求美国各同业俱乐部的意见,他的保险公司也变成了实现他这一理想的办公室,他的太太则成了帮助他处理潮涌而至的文件的得力秘书。1917年6月7日,茂文钟士与来自美国各地27个俱乐部的代表于芝加哥召开了成立大会。国际狮子会的宗旨是“我们服务”,在不涉及政治、宗教、种族和国界的原则下,向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援助。在百年的发展历史中,赢得了相当好的国际声誉和影响。


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公益组织,就在企业家的聚会中诞生了,在他们要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意识中成长了。

三、一个拿着一枚硬币要买“上帝”的小男孩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小男孩救他叔叔的故事。这是我在微信群里看到的故事。且不论是否真实,但它着实令人感动。


故事说的是有一个6、7岁的小男孩,他父母早早双亡,由他的叔叔抚养。有一天,他的叔叔不幸出了非常严重的车祸,需要自己花费巨额费用抢救治疗,而这个叔叔的家庭根本没有经济实力来支付如此昂贵的费用。在他奄奄一息之际,小男孩一直守在叔叔病床边,眼泪汪汪地期待着叔叔站起来,叔叔安慰小侄儿说:“我会没事的,上帝可以救我的。”


这个小男孩听叔叔说上帝能救他,就似懂非懂地问医生哪儿有“上帝”这个药?医生说上帝在很远的地方。于是,这个小男孩冒着风雪,拿着仅有的一枚硬币,跑到城中的商店里跟店主说:“我要买上帝。”几家商店主人或把他当乞丐或把他当作智商、精神有病的孩子,不搭不理,有的则把他赶出了商店。


天渐渐黑下来了,小男孩仍十分执着地走了一家又一家。当他无望地走到一家灯火通明、富丽堂皇的店里时,店老板看见这个疲惫不堪的小男孩,就问他需要什么帮助?小男孩递上一枚硬币,有气无力地说要买“上帝”。店主让小男孩坐下,并十分好奇地问这个小男孩:“小朋友啊,你为什么要买上帝啊?你知道上帝是什么吗?”这个小男孩告诉店主说,买上帝是为了救他叔叔的命,因为叔叔告诉他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个店主听后非常感动,先安排小男孩吃晚饭,并告诉小男孩不要着急,他店里正好有“上帝”,会帮他买好的。接着,店主含泪写了一封信交给这个小男孩,说“上帝”在里面,并派人把小男孩和这封信送到了医院。后来,他的叔叔终于被救了过来。


几十年后,这个小男孩长大并成了某个医疗领域里的顶级专家。而这个店主又刚好得了这种不治之症的病。有一天,他慕名到这家医院找这位医生诊治。住院后的一天,这位老者对医治他的医生叹气说:“医生啊,看来我这个病是没办法治了,也许只有上帝才能救我了。”听了这话,这个医生告诉他:“上帝是有的,我当年就是买了‘上帝’才把我的叔叔治好的”。听到这里,这位老者告诉医生他就是当年的店主。于是,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泪流满面。医生让这位可敬的老者放心,治疗这种病的上帝(药)即将诞生,我们正在全力研制实验中。接着,这位医生带领他的团队更加争分夺秒地投入到了研发之中。


但是,这位老者还是未能等到医生们研发出来的“上帝”,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医生悲痛欲绝,并收到了这位老者的遗书:孩子,我去见上帝了,我身后积累的数十亿资产全部捐献给你们作为研发“上帝”之用。医生看着遗书,又想到当年这位店主为他买的“上帝”(那封写给医院的信,里面写着让医院“尽管救治,所有开支由我来付)。他发誓要尽快找到“上帝”,为实现这位胸怀上帝之心的老者遗愿、造福人类而拼搏。


这样,世界上又一个新的公益基金诞生了。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这个“上帝”不是别的什么,就是故事中的这个店主和这个小男孩的那颗慈善救人之心,就是我们人类的仁爱之心。仁爱之心就是上帝之心。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想说明的是,浙江大学校友企业家同学会公益基金的背后,最重要的是体现和凝聚了你们的慈善之心,仁爱之心,也就是上帝之心。

四、新时代的浙商要做仁爱浙商

浙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排头兵,是干事创业的热土。


回顾历史,一代代的浙商在市场经济的洪流巨浪中创造了无数的成就和奇迹,树立了一座座高高的丰碑,赢得了人们的美赞。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可以说浙商又迎来了一个充满机遇的创新创业期。面向未来,已经走在时代前列的浙商,责任更大,应该有更大的发展和更多的社会担当。跨入新时代的浙商要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在更高的起点上去创造更大的成就,开辟更光明的前景,成为新时代的“执火者”、“冲浪者”。


企业家朋友们,新时代的浙商,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要成为社会新风尚的引领者,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就是说,新时代的浙商,一个重要特质,就是要做慈善浙商、仁爱浙商!


我认为,仁爱浙商或者说浙商的仁爱之心,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新的境界升华。


第一,在赚钱和花钱相统一的财富观上得到升华。


企业当然要按市场规律办,要善经营能赚钱。但钱赚后如何花?的确很有讲究,做有学问,也很体现企业家们的远见胸怀。企业赚来的钱当然首先要用于再投入,维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要用于自己和家庭的消费。此外,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还应回报社会。花钱和用钱是个辩证法,钱花得好,可以增加更多社会财富,也包括增加自己的财富。当然,我们这里讲的花钱,主要是指用于维系社会公平、促进社会进步的钱。今天的浙商,早已不仅仅是会赚钱的浙商,同时也是会合理用钱的浙商。我们的浙商群体在财富观上已经有了重大变革和进步,未来也将会不断得到升华。


第二,在企业发展和服务社会相统一的人生观上得到升华。


对企业家来说,如何看待和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企业家自己的事业追求、企业发展,只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社会发展是企业发展和个人事业进步的舞台或者说是基础。同一切个人一样,社会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而总会有破缺、有问题。


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就是“市场竞争不相信眼泪”,这是对的,否则就没有市场竞争和市场效率了。也就是说,市场竞争过程中是不能有同情眼泪的道德判决的。但是,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企业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在任何时候都有需要帮助的弱者,社会发展和进步不可能只遵循市场竞争一个方面的规则。所以,在市场竞争规则之外,我们要用从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的角度去审视历史观和人生观,坚持处理好得诸社会和还诸社会、小我与大我、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关系,把自己的人生轨迹融入到社会进步的大道之中,在社会进步中去延伸、扩展自己的生命和价值。

第三,在追求仁义和物利相统一的价值观上得到升华。


大家知道,人的言行是直接受自己的价值现支配的。因为人们在所言所行之前,首先总会想一想如此言如此行对自己、对企业、对社会是否有利或有害。所谓的名利得失、善恶好坏,实际上就涉及到价值观的核心问题。


对企业家来说,价值观的焦点集中在物利和仁义关系的处理上。物利就是追求自己(企业)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上,仁义就是追求物利之外的、尤其是社会的公共利益。求物利而不失人文、人品,利己而不损人、害人,被视为正确价值观的最低底线;价值观的中间层次是将物利与仁义、利己与利人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价值观的更高层次是为了仁义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价值观的最高层次是为了公利、仁义而不惜牺牲自己和家庭的生命。


在现实生活中,当然是以前三个层次的价值观为基本准则的。我们的浙商作为一个先进的社会大群体,是努力践行积极向上向善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他们大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实现义利并重并行。正如你们同学会的价值观所宣示的:人可以有自己私心私利,但绝不能损人,更不能缺公德。


我认为,今天浙商们的价值观,早已有了新的进步。有的人认为,我们的浙商仅仅是会赚钱的浙商,这个观点我是不赞成的。浙商们是有博大胸怀的,是有大爱无疆情怀的。你们今天建立亿元公益基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所以,我要为你们的善举,为你们成立的基金会,为你们所做的奉献而热情鼓掌。


企业家朋友们,最后我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我们的浙商不仅仅要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引领者,更要成为创造新时代精神价值财富的新航标。


谢谢大家!


注:关于浙商数量,有说800万、1000万、1200万的。本人曾测算800万,当然这个数字剔除了省内外重复的浙商,现采用1000万居中数,大约每5个浙江人中就有1个经商办企业的,应该说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了。


本文来源:永昌思录

延伸

阅读三

王永昌:浙商要做“四立”的薪火传人

此文是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政府文史馆馆长、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先生,在“历史的印记,精神的力量——走进浙商博物馆”的活动上的讲话。


浙商文化和浙商精神是浸透在浙商群体中的无形力量和穿越时空的宝贵财富。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它是浙商们前行的火炬、阳光。在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的转型路口,浙商文化和浙商精神的内涵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弘扬浙商文化和浙商精神是一个恒久而又常新的课题。


浙商要做“四立”的薪火传人

尊敬的各位企业家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刚才,听了省工商联王建沂主席分别以主席的身份和董事长的身份发表的讲话,还有省工联陈爱莲副主席、“长江浙商”同学会会长陈建华董事长、凯马国际集团柯国宏董事长的演讲,我又一次发现,我们的浙商们真的很厉害。你们的讲话如果不仔细听或者事先不知道你们的身份,会让人以为是领导干部在发表演讲。的确,你们既是企业家,同时又具备领导干部的素养。我以为,这是浙江企业家的一大特质和优势。

适应环境,做“中国的浙商”

我经常参加浙商们的一些活动,有机会常常听到企业家们的演讲。浙商们的言行,给我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你们很有政治头脑,很有家国情怀,你们的讲话内容、风格、语气相当程度上同领导干部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前段时间,在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召开的关于企业家精神的讨论会上,我重点阐述了什么叫企业家精神,什么是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中,浙商要成为中国的企业家,要想把企业做好、做大、做强,那是离不开中国现在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全世界的企业家都有着共通的企业家精神,共同的企业行为,但不同的是,浙商首先是中国的企业家。凡是在中国大地上成功成名的企业家,肯定要适应中国现有的市场和政治环境。所以,浙商的成功是离不开这样或那样适应中国现有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这种适应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素质和能力。

这七、八年来,我经常参加一些浙商活动,也常发表一些感言。前不久,我对这七、八年来参加浙商活动的演讲、感言作了整理,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飞翔吧,浙商》,又以《浙商之歌》为名写了一首很长的诗和一首歌。我本想借此慢慢告别浙商这个舞台,以便集中精力整理其他一些工作经历的材料和研究成果。但是,每一次听到各位浙商的发言,我都非常感动,很受教育,让我舍不得离开这个群体。比如,王建沂、陈爱莲主席讲话中体现的战略高度和家国情怀,以及方才各位浙商演讲中反映出的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都让我深受教育。浙商们除了有把自己企业办好的意愿外,还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刚才,陈建华董事长就再三强调,他办企业不仅要使企业创造财富,还要为社会解决就业、税收等问题,更重要的还要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每每听到、看到浙商们的这些言行,让我更觉得,作为领导干部就应该更多地去理解、支持浙商,为浙商的发展做点贡献。

不断学习,做文化的浙商

文化是无形的、持久的东西。真正的文化,也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活的文化存在于人们的一言一行之中。

浙商作为一个大群体,而且从改革开放开始算起,也有近四十年的时间了,应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文化。我希望,今后的“浙商”,既是一个区域意义上的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范畴,能成为一个既有丰富内涵又有独特文化个性的群体。“文化浙商”,主要指提升浙商的文化素养。浙商文化就体现在你们的一言一行之中。

至于讲到什么是文化,我这里先讲三个小故事。

前不久,有新闻报道了两名中国游客在德国国会大厦前拍照时行纳粹礼的事件,引起广泛的批判和热议。这是中国一些人身上文化趣味的缩影,但这个文化是建立在无知的基础上的。全世界都知道法西斯行为是被严令禁止的,即使是作为发源地的德国也是被法律禁止的。当然,这两位游客被柏林警方逮捕了,并将面临刑事诉讼。在去年,台湾一所中学举办校庆,一个班级的学生竟然穿着“二战”时期法西斯纳粹的军装,举着纳粹旗帜,摆出希特勒姿势参加游行。此事一出,舆论哗然。虽然最终该校校长引咎辞职了,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这次事件背后折射的是台湾当局对历史教育的不当,这是一种畸形的文化。文化应该建立在具备一定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不了解历史,不懂得以史为鉴是行不通的。

我也注意到,浙商博物馆杨轶清馆长刚才在演讲中提到:浙商群体相对来说是一个读书比较少的群体,书读多了就当不成企业家了。这有一定道理。因为,早期创业的浙商们大多不是从大学里出来的。但是,我认为,读书少不等于不读书、少读书,更不等于不学习、少学习。杨轶清馆长是指在学校里读书少、学历低。这对过去来说是历史事实。但不能从中引申出做企业家可以或应该少读书的结论。死读书,当然成不了企业家,也成不了科学家、政治家。就其总体而言,不读书、不学习,是成不了大气候的。其他各行各业也无不如此。况且大学生本身就是一个不太大的群体,过去尤其是这样。再说,多数大学不是以培养企业家为目标的。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浙商与知识、文化的关系问题。我认为,学习知识和文化是浙商成长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过去一代的浙商与现在的浙商在知识、文化要求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我觉得,我们的浙商们是很爱学习的,参加各种培训、讨论很多,也很重视后代培养,这是浙商有活力、有后劲的希望所在。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十四世纪,当时英法两国发生战争,法国的加莱城被英军围攻了整整两年,在弹尽粮绝情况下,最后不得不向英国投降。这个城市提出的投降条件是不要屠杀老百姓。但是英军提出必须有六个人用绳子吊着从城上挂下来(带上城门钥匙)以此来表示真心投降。在这个危难时刻,第一个站出来的竟是这个城市里最富有的商人,而后另外五位主动要求牺牲的也是城里富有的商人。他们为什么慷慨赴死呢?就是为了捍卫家族荣誉,为了维护贵族尊严,当然也为了后代和老百姓而选择了牺牲。这是一种贵族的精神文化品质,它可以转化为无私奉献,甚至能够牺牲自己。这种精神文化是不能用生命和金钱财富来衡量的。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美国。一个黑人出租车司机载了一对白人母子,小孩看到司机是黑人,就向母亲提问:“妈妈,他的皮肤怎么跟我们不一样呢?”母亲告诉孩子说,这是上帝为了让我们这个世界更加丰富精彩,所以才给我们不同颜色的皮肤。到了目的地,司机无论如何不收这对母子的钱,他说:“小时候,我也曾问过母亲同样的问题,但是母亲说我们是黑人,注定低人一等。如果她换成你的回答,今天的我可能是另外的一个我了。”两位母亲的回答,也都体现了不同的文化。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以一定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文化不能建立在文盲的沙漠上。文化包括知识,知识内化为人的认知、意识,然后转化为行为文化。行为文化就是对事物是非善恶的发自内心的自觉的认知认同,是一种对向善向上价值的自觉的认可追求,是不需要提醒的自觉的言谈举止。

我们讲传承和弘扬浙商精神、浙商文化,就是要使积极向上的浙商精神、浙商文化成为浙商群体的自觉追求,并不断地在实践中去丰富、创造、谱写新的浙商精神和浙商文化。

奋斗为本,做拼搏的浙商

现在,浙商的知名度很高,各地都很看重浙商,浙商群体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最成功的群体之一。于是,大家就会问:浙商靠什么成功的?

有人试图拿一些成功人士的个案来说明问题。比如,说武则天证明了成功和性别没关系;特朗普、姜子牙证明了成功和年龄没关系;朱元璋证明了成功和出身没关系;马云证明了成功和长相没关系;李嘉诚、比尔·盖茨证明了成功和文凭没关系;罗斯福证明了成功和身体是否健全没关系,等等。

其实,这样讲,虽有一些道理,但不可绝对化,重要的是要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再说个体案例与群体也是不一样的,很难用一个确切的具体条件去说明问题。浙商作为群体的崛起和成功,它似乎与上述哪一个条件都无关,也似乎与什么都有关。

我认为,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无论是从事科研、政务还是经商办企业的,各行各业,你要成功成名、有大的作为,必然是和努力奋斗有关的。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有付出才有收获。浙商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浙商们的不懈奋斗、追求、拼搏。浙商群体的本质特征、浙商精神的内在核心、浙商文化的独特个性,我始终认为,就是千辛万苦创业,千方百计创新。虽然不同群体,包括所有企业家都要不断创业创新,才能成就事业。但是,浙商这个群体与他人(其他商群)不同的是,他们往往更加吃苦耐劳,往往是别人吃七分苦,他们就吃十分的苦,付出十分的努力,而且是一个区域企业家群体,那么多的人都共同具有的这种“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品行。很多人一听到“千万”两字,就以为只是指“吃苦”精神,其实,如果“千辛万苦”主要指吃苦精神的话,那么,“千方百计”就是知识、智慧、“巧劲”文化了。

总之,浙商同各行各业一样,要想成功就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更多的捷径。如果有什么捷径,那也只是一时的运气,并不能持久。浙商文化的内涵很丰富,但首先要记住艰苦奋斗、拼搏奋斗。大家千万要牢记:唯有“拼搏”两字高高挂,才能把我们前行的路照亮!

我在出版《飞翔吧,浙商》一书时,曾试图提炼概括出浙商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能行稳致远、能高高飞翔的主要路经:

飞翔的浙商——赢在艰苦创业,赢在勇于变革,贏在坚韧创新,赢在超越自我,贏在奉献社会。但其中核心的是不断拼搏奋斗。

四个“立起来”,做浙商精神的薪火传人

刚才,几位企业家讲了如何传承浙商精神,我很受启发。陈爱莲主席重点讲了企业、产业、新一代企业家的传承。陈建华董事长讲了要有远大理想、社会责任。柯国宏董事长更实在,讲了要培育、教育好后代。我把你们的观点作个总结。

中国历史上历来有圣人“三立”的说法,即立功、立德立言。做到“三立”才是圣人,而“圣人”少之甚少,五百年出不了一个。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几千年来只有“二个半圣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半个)。可是,作为“二个半圣人”之一的王阳明先生,却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这是很有道理的,圣人有“大小”,而且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不是从生到死、所言所行都是“圣而又圣”的。凡人即有“圣”的、“天使”的方面,也有“非圣”的、“非天使”的一面。但成名成功者,自然是“圣”的方面更多更强。

企业家、浙商们也是可以成为“圣商”的。讲传承,就是传承浙商身上的“圣商”的财富。我以为,浙商能否成为“圣商”及能传承什么?主要是要做到“四立”:

第一,立功立业。就是企业要做大做强做好,在企业经营事业上有所成就;

第二,立德立爱。就是要有家国情怀,有社会责任,大爱无疆,德行天下,在造福他人、推动社会发展上有所成就;

第三,立言立文。就是要对自己的企业经营、自己的目标追求和所作所为进行总结概括,形成一定思想理念和观点说法,进而影响、教育他人,从而在精神文化上有所成就;

第四,立家立后。就是要教育好后代,传承好家风,在培育子孙后代上有所成就。

这四个方面做好了、“立起来”了,也就成了或大成小的“圣商”了。我们要追求、弘扬、传承的浙商精神、浙商文化,也主要在这四个方面。我们就是要努力做这浙商“四立”的薪火传人。

浙商群体已经创造了辉煌,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今后仍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通过拼搏奋斗来提升浙商的形象和知名度,来传承浙商的精神文化特质。只有拼搏奋斗,浙商群体才能勇立潮头、继往开来,才能行稳致远、翱翔世界。

本文作者:王永昌

本文来源:永昌思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