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叶小文:诊治“诚信缺失症”非常重要!

2018-02-13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CFIC导读:

2018年1月31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论坛杂志社、国家治理周刊、人民智库共同主办的中国诚信建设高峰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发表了题目为《诊治“诚信缺失症”》的演讲。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为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2018年1月31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论坛杂志社、国家治理周刊、人民智库共同主办的中国诚信建设高峰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以下为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的致辞。


大家上午好!我的发言题目是《诊治“诚信缺失症”》。


中国共产党是最守诚信的政党。在我看来,中国共产党的诚信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华民族是最守诚信的民族,孔夫子对子贡说,信是最重要的,民无信不立嘛,这说明中国古代有守诚信的传统。但是,我们今天不能不沉痛地看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存在着“诚信缺失症“”。诚信缺失症在细胞中滋生,诚信缺失症在肌体中蔓延,诚信缺失症使器官腐败,诚信缺失症让大家疯狂。

致富是大家共同的期盼,改革开放极大根治了中国的穷病。但是不能富的丢了魂,穷的只剩下钱,不能搞得大家都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心高气盛欲壑难填。市场经济当然是个好东西,但市场经济毕竟是一种个人对自身利益追求作为基础的交换共同体,每一个经济的个体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每一个真实的个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当追求利润、利益最大化过分了以后,市场经济自身的二律背反就显现出来,对两个“最大化”无限度追求,可能成为市场经济的严重阻力和破坏力。


除了市场经济自身的二律背反,市场经济对道德也存在着二律背反。一方面资本追逐利润,个人追求物质利益,导致排斥道德的拜金主义。另一方面,社会追求公平,市场要遵守规则,这就要求重视道德的自律作用。


市场经济的第三个二律背反是个人“生命的安立”与对执政党的威胁之间的二律背反。安身立命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现代化和市场经济不断放大、满足着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但也难免刺激、放任个体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有些权力的拥有者不断洗刷甚至消解追求幸福的集体约定和未来约定,反而在促进生活提高、人类进步的现代化浪潮中泛起沉渣,甚至产生对执政党的威胁。


毛主席在建国之初就警告我们要警惕糖衣炮弹。邓小平说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的人不是少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习近平说从近期揭露出来的一些国企中发生的腐败案件看,问题触目惊心!有的案件涉及的金额不是几十万、几百万,而是几千万、几个亿、十几个亿!党的十九大报告说,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要求全党要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


党面临的市场经济的考验,比当年解放后接管城市、接管工商业复杂得多。党的各级组织、广大党员既要全面参与市场经济,而又要防止市场经济负面的诱惑和腐蚀。这面临着两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如何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说:钱是冷冰冰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这种危险难道在市场经济中没有吗?如何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又不被金钱所诱惑?如何在大力推进市场经济的同时又不被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所腐蚀?如何在严格要求的同时有效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今天的官员要带领大家发财实现共同富裕,自己也要有安于清贫的精神,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公与私的考验非常直接、经常和严峻。


第二个难题,如何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尤其是把支配资本的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不受制约的权力难免腐败,绝对不受制约的权力有可能绝对腐败。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需要诊治“诚信缺失症”,需要综合治党、法治、规治、德治、心治、教化、综治、长治等等。这之中治党最为重要,执政党要风清气正才能换得风清气正、朗朗乾坤,党风不正一切都歪了。德治也非常重要。要把崇高的信仰和每个人对现实的利益,把集体主义和个人追求对接起来,把先进性和包容性统一起来,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让道德成为市场经济的正能量。此外,信用缺失症还需要综治,把自律、互律、他律结合起来,加大政府自身的改革、提升法的公正性、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将法律强制力、市场规则、政府倡导的公正正义行为与道德要求结合形成“合力”,最终使所弘扬的道德内化为行为主体的一种自主、自愿、自觉的活动。最后要长治。“诚信缺失症”有长效药吗?有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和现代市场体系以及相应的社会结构更加紧密契合,对症下药,对症施治。要对准思想共鸣点、群众利益交汇点,要增强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成为人们自觉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要成为人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总开关,要成为“诚信缺失症”的良药。


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强起来,就需要有动力、有活力、有耐力、有定力、还要有硬实力、软实力、思想穿透力、社会凝聚力等等。但如果我们的社会仍然存在“诚信缺失症”,是无法形成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的。所以,诊治“诚信缺失症”非常重要,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望海楼札记

延伸

阅读一

信用分如何算的? 大数据风控模型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近日,智慧金融研究院科学顾问Joseph Milana博士发表了“风险信用模型的历史和展望”的专题演讲。

Milana博士是大数据风险决策领域的世界级领军人物。拥有超过20年的分析、建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的经验。早年作为核心建模成员,他开发了美国费埃哲(FICO)的Falcon反欺诈系统(目前在北美市场接近100%占有率)。

Milana博士拥有美国费埃哲12年履职经历,曾历任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领导了年销量超过1亿美元的反欺诈类产品线的研发和产品化);首席科学家(领导费埃哲研发部,推动基于数据模型进行决策管理的新兴领域创新,建立了费埃哲的核心知识产权库)等核心职位,并在信用风险、反欺诈、营销、数据传输等领域拥有超过20项核心技术专利。


智慧金融研究院特别全文刊载Milana博士演说内容以飨读者,以下是演讲原文。


我今天来讲信用风险建模的故事,如果没有信用风险建模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做借贷了。我们看美国过去的十五年借贷情况,最大的一块就是抵押贷款。另外,信用卡的份额已经达到了一万亿美金,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信用风险已经回到了09年大萧条之前的水平,尤其是在美国发生的大萧条。那个时候的逾期贷款比例非常高,当然我们并没有风险建模,那个时候有很多风险评估原则都被大家放弃了,因此当时有大量的不良贷款产生,这就是我们说的逆向选择,这里面有一些固有原因。关于金融架构有很多书,比如说《大空头》(The Big Short),讲了大萧条背后的很多原因。幸运的是我们之后有了好的风险评估机制,不良贷款又回到可管控的水平

2009年美国各类贷款产品90天以上的违约率


讲到美国的信用风险以及其他国家的信用风险,我们必须要介绍一下FICO公司的历史。FICO在1956年创立的时候只是一个咨询公司,那个时候专门做运营研究,创始人之前在SRI工作。


在1958年,FICO发明了信用评分。在七十年代,美国国会推出了公平信用评分法案,法规要求进行贷款评估的时候必须确保信息是准确的;此外,如果贷款申请遭到拒绝,这个结果必须能被解释。


1974年,平等信用机会法案正式出台,法案要求信贷必须要根据能力评估,不能根据性别或者说种族来评估。1975年,FICO开发了第一个系统来预测现有客户的信用风险。基于他们现在的行为,比如说使用信用卡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信用风险做出评估。


1987年FICO公司上市。他们想创建一种商业解决方案,利用神经网络或者说大脑的工作机制来帮助解决问题。1989年,FICO推出了自己的信用评分机制,现在这个机制已成为消费者贷款的通用评分机制。



再说跟FICO密切相关的HNC。1992年HNC推出了自己的“猎鹰”(Falcon)软件,通过对每笔交易进行评估来探测信用卡违约的可能。由于解决方案推广的很快,行业很快便普遍使用。


1995年,HNC上市,随后在1997年推出“PMAX”软件,通过交易触发机制来对每个信用卡账户进行信用评估。在此之前,FICO提供了一种月度监控机制的解决方案。在1997年的解决方案里,每次和客户接触时都会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估。


2001年,myFico.com网站上线。这是一个面向消费者的网站,让每个用户了解自己的FICO分数是多少,提供了信用分数的透明性,帮助消费者很好地管理自己的信用分数。



FICO 分数组成


2002年,FICO收购了HNC。2003年FACTA法案通过,强制让消费者可以了解信用部门提供的信用分数,有了更强的信用透明性,让消费者可以看到自己的信用评分。2009年,FICO改成了现在的名字。目前,全球有25亿信用卡受到了FICO评级的保护。


MyFico可以让消费者很好地了解模型里面讲的是什么,输入的是什么,信用分数是基于什么的,比如说基于信用历史。这里提供一个个性化的分数,评估本人的信用分数,让借款人有机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数,消费者就可以更好地评估风险。


透明性能够让消费者了解信用提供方是怎么样做决策,也影响了使用模型的类型。比如说七十年代通过的法案,不管什么时候想要做拒绝的决定,必须要做出解释才行。对FCRA法案来说,首先建立一个线性模型,通过这种线性模式解释如何做出一个负面信用决策。



还有一个法案叫做ECOA法案,不能使用某些信息,比如性别、种族以及宗教信息等等。这些因素不能植入模型里面,必须全部刨除出去,但可以使用邮局邮编信息,并将其他维度纳入模型。


下面很快解释一下负面评分决策,人们通常关注模型是如何运作的。一开始,FICO设立了一个非常清楚的方法,解释之前说的线性模型,里面有输入的变量,还有相关的概率值,所以必须要把这个函数和概率链接起来。


在建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逻辑回归和概率的关系。一个人分数为什么不高,必须要看这里面变量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样的变量或者因素会贡献负的变量,或者说得分比较低的变量。


首先去掉这个尺度,因为这是一个线性的模型,但对神经网络是非常重要的,接着减去平均值,然后重新评估你的评分。分析哪个变量给线性模型贡献的变量最大,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变量有相互关系,比如收入、成本两个变量,你就知道你的利润等于收入减成本;如果只看收入或者只看成本,评估结果可能非常不全面。


神经网络形成


解决方案就是你把有意义、可以解释的变量都放入子集里,根据子集的总量对总模型贡献来进行排序。要构建一个有意义的或者可解释的子集,这是一个关于线性模式的解释。


对于刚才的非线性模型,神经网络怎么做,方法就和线性模型不太一样。神经网络并不依赖于线性模型,隐藏节点也未必很多层,可以是单层的。在这里面输出模型,必须决定输入量是什么。


有两种方法来决定:第一种就是把每个子集的变量全部设置为平均值,如果所有都是平均值的话,新的量要怎么处理,要把新的变量和平均值进行比较,这样的子集会对总分产生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可以根据总分变化来排名,这是我们今天用得比较多的模型。


此外也可用单独的模型,一次可以删除一个子集,然后构建一个单独的模型,再根据单独的模型进行评分。接着再看子集里面哪个变量会产生对模型变量最大的贡献,然后对此进行分析。


我们之前讲了信用风险,最早是在保险方面用得最多。在七八十年代分析客户风险,你可以知道保险公司对此有许多应用,有一本书《醉汉走路》(The Drunkard's Walk) 非常好地描述了风险应用。


再比如说电信网络方面,怎么样减少风险、评估风险,电信网络会不会有一些故障等。根据一些标签很少的数据集,我们用无监督的学习方法来评估里面的风险,当中必须构建比较好的模型。


我们现在也用人工智能去解决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比如黑客攻击,必须要做一些渗透测试以及怎么从网络中提取信息,这些都是我们从事风险建模时可做非常多贡献的地方。


技术问题非常有意思,有时候数据没有做标签,你不知道网络是否被入侵了,我们要做平衡,有标签和无标签,有监督和无监督必须要平衡。


我们一直讲深度学习,有一个朋友领导了一个团队,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很有名,他们用深度学习机制来识别网上的视频、图像中隐含的色情、暴力内容。他们建立了这样一个数据库,数据库里面都是不健康的上传内容,利用数据库来对人工智能进行训练。

延伸阅读一来源:智慧金融研究院

延伸

阅读二

叶小文:又一盏心灯依旧

2月6日,一代通儒饶宗颐仙逝。饶宗颐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是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谨以此文缅怀先生。

  百岁老人、学术泰斗饶宗颐先生走了。海内外学界黯然失色,一片唏嘘。我对饶先生一向高山仰止,但人分两地,直接请益的机会难得。中国学界向有“北季南饶”之说,“北季”季羡林先生在世时,我可以常去向他请教;但要见“南饶”饶宗颐先生一面,还真是难啊。十四年仅见过一面,竟成永别。

  “北季南饶”,一前一后相继走了。

  记得在季羡林先生走的当天夜里,我泪眼朦胧,脑海空空,只有一句话在回响:有你在,灯亮着。为什么是这句话呢?据说,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间,季羡林先生清晨4点即起,季家的灯光经常是北大清晨的第一盏明灯。而今,哲人已萎,一灯如豆。走过未名湖畔,走过燕园那个素朴的小院,人们是否记得:此间曾亮着星星之火。当时,我夜不能寐,就写了一篇文章《你走了,心灯依旧》,当天发给《人民日报》,第二天便见报了。

  此刻,饶先生又走了,我又一次泪眼朦胧,脑海空空,同样只有一句话在闪烁:有他在,灯亮着。他走了,又一盏心灯依旧……

  饶宗颐先生是当代绝无仅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国学大师,其煌煌巨著《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全套共十四卷二十大册。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我想,远在东方明珠香港的饶先生书斋里那一盏明灯,怕是通宵达旦都亮着的吧。而今,又是哲人已萎,一灯如豆。人们一片唏嘘之后却不断点赞,此间曾亮着的星星之火,早已汇成当代中华文化的煌煌巨著、滚滚潮流。

  说“他走了,又一盏心灯依旧”,因为饶先生给世人留有一句诗:“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饶先生说,“我是弹古琴的。有一次,我和学生在海上弹琴,作了这两句诗。万古不磨,就是中国人讲的不朽,中国人讲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而这个‘自在’,是佛教的话。我写《心经》简介,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自在,就要像观世音一样。中流,在水的中央,说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有六个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佛教认为行者到达彼岸的无上法门,就是要保持一种自在的心,这是一种境界。”香港大屿山上,饶先生手书的巨幅《心经》至今还在。他说,“《心经》中的‘心无罣碍,究竟涅槃’,罣碍,是指自己造出来的障碍。现在的人太困于物欲,其实是他们自己造出来的。”

  的确,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现代的人们拥挤在高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动,没有片刻安宁。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抛弃。大家好像得了一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人,如果比比皆是为钱,就会搞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心为物役只知道钱,心高气盛欲壑难填。哀,莫大于心已死;死,莫悲于钻钱眼。所以,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告诫全党:“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能够称为强大吗?”我们中华民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心无罣碍,究竟涅槃”的境界,需要全民族精神的安定、充实、高尚与振奋,需要“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说“他走了,又一盏心灯依旧”,也因饶先生给世人留过一个念:“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踏上一个‘文艺复兴’的时代”。

  饶先生说,“一百多年来,出土的东西非常多,这些出土的东西,很多是汉代的竹简、帛书,使我们可以接触到汉代当时的思想精华。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因为很多老写本、希腊的思想精华,保留在阿拉伯的写本里。这些写本,我在法国看了很多,古希腊的很多东西本来存在的,从那些阿拉伯老写本找回来。欧洲的文艺复兴就起于这些老的写本。也就是说,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对古典的新发掘与认识,从古代文明的研究,为人类知识带来极大的启迪。现在我们情况也一样。所以我们要趁这个机会,把‘经’做一个新的整理。当然,我们对古代文献不是一字不加地不予批判,而是要推陈出新,与现代接轨,把保留在历史记忆中的前人生命点滴宝贵经历的膏腴,给以新的诠释。”

  我常想,为什么讲新的“文艺复兴”将从中国发生?什么是“保留在历史记忆中的前人生命点滴宝贵经历的膏腴”?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文明古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能否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众所周知,数百年前西欧历史上发生了一场持续200余年的文艺复兴,带领西欧走出中世纪的蒙昧和黑暗,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的作用空前放大了,可以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转化基因,试管造人……但其后却发生了异变,解放了的“人”过度膨胀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人”对自然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破坏;“人”对社会为所欲为,单边主义和恐怖主义的争斗越演越烈;“人”对“人”损人利己、尔虞我诈。

  如果说文艺复兴使“人”从神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之后人又被神化、异化,走向自身的反动,甚至成为“病毒”,时代就呼唤着一场新的文艺复兴,必须把过度膨胀的人还原为一个“和谐”的人,必须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新的“和谐世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因应着这个时代要求。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什么“独特思维方法”?是天人合一,允执厥中,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众缘和合。

  饶先生说,“我们今天世界上的麻烦,就是‘天人互害’。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可以说是‘伤天害理’,你把整个环境都改变了,破坏了,以致现在需要‘环保’,这是人做出来的一个恶果,很坏的结果。我们对不住宇宙,这就是因为我们不懂‘天人互益’,所以就‘互害’了。所以我提倡‘天人互益’,天同人互相补足,要从益人而不损人的原则出发,并以此为归宿。这是从古本上得到的启示,也可见古本的可贵。”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肩负着新的时代使命。迎接这场并不逊色于历史上文艺复兴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中国应该有所作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香远益清(国画) 饶宗颐作

  说“他走了,又一盏心灯依旧”,还因我与饶先生见过一次面,畅谈的正是“心”,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2004年8月,为广泛发动香港佛教界及学术界积极参与创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时任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的我,专程到香港理工大学与饶宗颐以及觉光、杨钊、潘宗光、刘长乐、王国华等香港高僧、企业家和学者专家、媒体负责人茶叙。在讨论中饶先生提出,“和谐世界”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需要各种文明、各种宗教都来发挥积极作用。对佛教而言,“从心开始”就是途径、方法。佛教认为,实现“和谐世界”需要内外兼修,内有不和之因,外结不和之果。问题在于人们的心灵被无明所遮蔽,不能看清自我和世界的本质。而心灵是转换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枢纽。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从个体到众生再到世界,人们只有从心开始,心净、心安、心平,以平常心、欢喜心、无量心去沉思,去祈盼,心无罣碍,才能无有恐怖,远离颠倒妄想,才能以内心的和平与安宁来带动外界的和谐与安定。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正是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借由“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进而实现“新六和”的愿景:一愿培植善心,发乎善行,则人心和善。二愿亲情稳固,爱心充满,则家庭和乐。三愿真诚沟通,平等互助,则人际和顺。四愿各得其所,相安无事,则社会和睦。五愿彼此欣赏,尊重包容,则文明和谐。六愿将心比心,化怨为友,则世界和平。这个“新六和”的愿景,继承和弘扬着佛教“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的慈心悲愿。

  说“他走了,又一盏心灯依旧”,是因为哲人其萎,灭不了的是“心灯”,说不完的心里话。

  在我们中华民族创造新的文化繁荣,推动新的“文艺复兴”、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有过“北季南饶”两颗巨星照耀过我们,至今还闪闪发光。虽然他们一前一后,相继走了,但一盏一盏,心灯依旧。

延伸阅读二作者: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叶小文

延伸阅读二来源:文艺菜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