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王文涛任黑龙江省代省长

2018-03-26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CFIC导读:

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3月26日决定,接受陆昊辞去黑龙江省省长职务的请求,任命王文涛为黑龙江省副省长、代理省长。



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3月26日决定,接受陆昊辞去黑龙江省省长职务的请求,任命王文涛为黑龙江省副省长、代理省长。


本文来源:新华社

延伸

阅读一

王文涛简历

王文涛

王文涛,男,汉族,1964年5月生,江苏南通人,复旦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副教授。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

先后在上海航天职工大学团委、学生科工作。

1992.06 历任上海航天职工大学学历教育科科长、复印机销售部副总经理,上海航天职工大学校长助理、复印机销售部总经理,上海航天职工大学副校长,上海市松江区发展计划委主任

2002.01 上海市松江区副区长

2005.01 云南省昆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

2007.06 上海市黄浦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区长

2008.02 上海市黄浦区委书记、区长

2008.06 上海市黄浦区委书记

2011.04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

2015.03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

2017.03 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

2017.04 山东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济南市委书记

2018.03 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省长、代省长

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云南省八届省委委员,江西省十三届省委委员,山东省十届省委委员。

(人民网资料 截至2018年3月)

本文来源:人民网

延伸

阅读二

王文涛到任后强调了哪两件群众关心的事

王文涛到任后强调了哪两件群众关心的事


23日下午,黑龙江省委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部署两类突出问题:一是抓住群众反映集中问题立行立改彻底整治;二是坚决打好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



张庆伟强调,要增强政治觉悟、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要求上来,列出整改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做到彻底整治、全面整改。要下决心彻底整治机动车特殊号牌问题,谁主管谁负责,集中精力做好提示告知、底数清查、政策宣传、强制回收等工作,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协同配合,坚决实现4月15日基本完成、4月30日全部完成的工作目标,并建立长效机制,坚决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王文涛指出,省委高度重视两类突出问题整改,体现了责任担当和从严治党的决心。



对借用机动车号牌要坚决清理收缴,下决心取消特殊号牌,对拒不交回借用号牌的要从严依纪处理。今后军车、警车、公车号牌要严格按规定使用,不能搞特权。要举一反三,后台锁死生成违章记录。


服务窗口问题突出反映的是营商环境的好坏,要建立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结合“放管服”改革,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最多跑一次”试点。对窗口单位到岗率、专注率全程视频监控。加强对窗口即时评价,把评价权交给老百姓,对服务质量开展群众、舆论、监察部门“三层监督”。要选好配强窗口服务人员,树立好典型。

(附王文涛接棒陆昊

来不及告别在高铁上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同事们:

我已踏上北上的征途,匆匆的来不及和大家一一道别,深表歉意!此时此刻我内心满满的不舍难以言表!

我于2015年3月27日来山东、来济南工作,一晃已经整整3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也由一个“新济南人”变成了永远的泉城人。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在这道别之际,我想说三句心里话。

第一句,向大家道一声衷心感谢。这三年,对济南来说,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的三年,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干事创业的三年,是增强省会意识、体现省会担当,各项事业赶超发展的三年,是城市美誉度、影响力、自豪感快速提升的三年,是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的三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厚爱和省直部门、中央驻济部门的大力支持,更要归功于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情怀和共同努力,归功于700多万济南人民的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今天的幸福,是全市人民“撸起  袖子加油干”奋斗出来的。对我个人来讲,能有幸赶上了这个时代,与大家并肩奋斗,共同创造和见证济南这座千年古城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感到非常荣幸、非常自豪、非常感激。我感谢中央派我来山东工作的信任和关怀,感谢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感谢700多万济南人民和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给予我的极大信任、鼎力支持和无私帮助,衷心地向大家道一声感谢。同时,由于受能力水平和客观因素的限制,有一些想做却未能做好的事情,也有许多遗憾和不足,在此表示诚挚的歉意,希望大家给予谅解。

第二句,三年时光让我倍加珍惜。能够来山东工作三年,是一种缘分,也是宝贵的人生阅历。在这里的三年时间,必将成为我人生中非常难忘、弥足珍贵的时光。三年来,泉城济南已经成为我深深眷恋的家。大明湖的波光、趵突泉的涌动、千佛山的灵秀,明府城的怀旧,还有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街巷中的美好记忆,都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保存在我人生的底片中。三年来,我与大家朝夕相处,风雨同舟,一起并肩作战、奋勇拼搏,从“三个维度”看差距、找问题、查不足,谋划济南发展,确定了“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奋斗,使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了好同志、好同事和好朋友。三年来,我们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不断明晰城市前进的路径,从2016年的“433”,到2017年的“453”,再到2018年的“1+454”;从“四个中心”建设的各自为战,到有机融合、协同推进;从科学划定城市边界,形成“原子结构”的城市空间组团式发展,到以“中疏支撑北跨,北跨带动中疏”的“携河发展”……这些都是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经过思考和实践后做出的正确选择。大家欣喜地感受到,济南的境界高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开始领跑全省,四个中心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和治霾治堵脱贫攻坚三大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济南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善,蓝天白云渐成常态,成立了南部山区管委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有效地保护了泉城的“水塔”和“绿肺”;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大胆设计并付诸实践自己的美好梦想,迈出了从“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的坚定脚步。济南的干劲足了,“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蔚然成风,让广大干部既想干事、又敢干事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反对“自以为是”、反对“撸起  袖子不干活”的摆拍式干部和“撸起  袖子加油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成共识。济南的机遇多了,大数据、数创公社、量子通信、济南工研院等开启了“弯道超车,变道换向”的超越之路、创新之路;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撬动了“千年一跨”的“千年机遇”,破解了“中疏”和“北跨”的空间制约。济南的速度快了,“两横三纵”快速路闭环成网,“两环十二射”高快一体路网呼之欲出,轨道交通加快建设,即将圆了泉城人民的“地铁梦”。济南的城市更温暖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精细化管理,打造“生命至上、公平正义、共建共享、关爱包容”的有温度的城市。无论是“拆违拆临”中的“先政府后个人,先党员后群众”,还是棚改旧改中的“不与民争利、阳光征收和群众工作方法”;无论是应对极端天气的“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还是道路施工的“少挡一天是一天,少挡一米是一米”的绣花式管理,都是为民情怀的释放,都让这座城市更加温暖。正是因为济南市民的信任、支持和奉献,才支撑我们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感受到了“全国文明城市”二十年梦圆的喜悦,创造了鞭炮禁放的成功样板。这些都将成为我今后干好工作的宝贵财富,始终给予我鞭策和激励。

第三句,衷心祝愿济南的明天更加美好。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在什么工作岗位上,我的齐鲁情怀永存心间,我的泉城情结永远不变。我将永远珍惜这段美好的回忆,永远珍惜和大家结下的情谊。我坚定相信济南的明天更加美好。济南好,大家好。这是我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我永远的企盼和祝愿。

我亲吻济南地图,这近8000平方公里的济南版图,就像一张拉满弦的弓,充满了蓄势待发的无穷力量,又展现着义无反顾的执着追求。这就像我们在过去几年谋发展、抓落实一样,只要方向正确,就要坚持走下去。济南近年来紧紧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按照“一年有势头,两年有看头,三年有突破”的既定部署,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推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已经成为了全市上下的共识和共为。开弓没有回头箭。我相信,只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济南一定能够汇聚像泉群喷涌一样的磅礴力量,创造更大的辉煌。

最后,衷心祝福各位同事:家庭幸福、工作顺利,祝福泉城人民幸福安康,祝福济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王文涛

2018年3月21日于G208高铁上

本文来源:魅力克东

延伸

阅读三

一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的“招商引资29条军规”,超实用!

招商引资,是全国各地各单位的一个“硬任务”,多少领导干部为此“东奔西跑”,只为能顺利完成分配给他们的“任务”。

如何搞好招商引资?说实在的,这个与地理区位优势、配套资源、经商环境、官场风气等有关,招商是一门技术活,同时还要有点运气。

今天,小编推荐大伙看看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的“招商引资29条军规”,也许能让你找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

1、让好的企业有好的资源,得到好的发展

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土地资源。同样的资源,我们给了好的企业,产出就会更高。举个例子,像美的这样好的企业到高新区来,土地得到了保证,企业加大投入,可能生产的是一个产品,带动的却是一个产业。

再如我在昆明工作时引进的光电子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初期投资就有14个亿,随着不断的投入,产出可能达到100亿以上。当初经开区已经有很多有意向的项目了,但只有450亩土地,我就对经开区的负责同志讲,一定要留住这450亩地,留给好的企业、好的项目,现在我们也给“长城”项目留了地。

我们就是要把这些好的资源给好的企业,让他得到好的发展。这就体现了政府的引导,也体现了我们对好企业扶优扶强。自然,对中小企业同样也要重视,国际市场80%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就业这些问题都是中小企业创造的。所以,我们要一手抓扶优扶强,一手抓中小企业的扶持,必须要作出承诺,我们才能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和好的资源。

2、树立“吃亏是福”的观念

我们一定要想明白,现在面临的是市场经济,可能这些企业进来,要价比较高,条件比较苛刻,但我们要看到,不给他条件,他就走了,不到这里来了。

所以,得给他们一些优惠政策。可能吃亏了,但这并不是我们要吃亏,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那么多外资企业来中国发展,就是占了我们廉价劳动力和税收优惠的便宜。如果我们老是想到“吃亏”,那就放不开了。

特别是现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不给这些条件,人家就到越南或马来西亚去投资了。我专门研究过越南的招商引资条件,比我们国家的还优惠。资本都是逐利的,这些企业当然是冲着优惠而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光看自己口袋里怎么样,要看到周边的行情,大家都这么干、都优惠,门槛高了,商务成本高了,这些企业就不一定到来了。但我们也不要怕,人家是捧着钱来的,钱扔到这里,我们绝对不会吃亏。

3、讲求“三个平衡”

尽管“吃亏是福”,但我们要会算大账。对有些项目,局部不能平衡的,整体来平衡;短期不能平衡的,长期来平衡;静态不能平衡的,动态来平衡。作为地方政府,我们是可以做到平衡的。

凡是投入都有产出,在这个投入上我们给企业的条件好一点,可能这个项目不能平衡、局部不能平衡、静态不能平衡,但放在长期、放在动态、放在全局肯定能够平衡。比如美的项目,我们给了一些优惠,但如果以此把我们的产业带动起来,把配套项目或产业带动起来了,那么我们在美的上的优惠条件就可以从其他配套企业寻找回来。所以,应把这些放在一个更高更广阔的平台来算大账。

我以前曾经做过一个项目,总投资100亿美元,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当时我们给的条件非常优惠。但由于投资者是业界的领袖,他来以后,配套企业都跟着来了,其他外围企业和相关企业跟着来了,产业链就形成了,产业快速集聚,改变了当时上海与江苏在芯片产业中的格局,甚至对全国的格局都产生了影响。通俗地讲,这也就是“放水养鱼”。

4、政府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是不同的

企业一般以追求利润为最大目标,政府则要考虑税收和就业。东川再就业特区,就是实行零税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就业。企业赚了利润才是对社会作了最大的贡献,赚不到利润,解决就业也是不长久的,就业和税收是政府考虑的事。我们就是要把企业能够赚到利润、能够生存下去,作为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最近,市委常委会讨论加大对北部五县区的扶持力度,其中有一条力度很大,就是对新增的地方税收实得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地方几乎相当于没有税收。之所以制定这样的政策,是考虑到,如果不给投资者税收优惠,人家就不会来,不来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的扶持和发展也就无法落到实处。投资者来了,当前我们可以解决就业,几年以后税收也就来了。 

5、克服“肥水不外流”

“肥水不外流”是保护落后,甚至会滋生腐败。我们应该让市场来配置资源,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对外来企业应该一视同仁。很多暗箱操作,都是打着“肥水不外流”的旗号,甚至可能制造腐败。把事情给自己的企业做, 但企业没好好做。就像小孩成长一样,在温室里面是长不成才的,企业没有在市场经济中搏击、冲击,也是不行的。

我们的招商引资为什么上不去,就是因为很多好的项目舍不得拿出来,觉得我们自己可以干,想自己来干。这不行,应该都拿出来,自己可以干,别人也可以干,到底由谁干,让市场说了算,让实力说了算。这样我们的市场才开放。

不要非要保护我们自己的企业, 其实保护他们更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最后还是要由政府来收拾烂摊子。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企业发展得好,但是企业不在市场风浪里搏击,永远是长不大的。

6、坚持 “两个一定要”

对投资项目,凡是能够进入市场的、能够市场化运作的,一定要坚持市场化;凡是有两个以上竞争者的,一定要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这样我们市场的开放程度才会大。

要做到“两个一定要”,关键是要尽快把项目信息披露和发布出去。这一点,我们做得很不够。有外地的投资者专门给我写信,反映网络上找不到我们的投资信息,市信息办要抓紧做好项目信息的网上发布工作。同时,我们还要定期和一些企业召开座谈会,及时发布有关投资项目信息。 

7、出价最高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我们在招商引资中、在经营城市中,是经营城市,而不是出卖城市,不能认为把城市的地叫得越高越好。我们得把拥有好的资源、好的品牌、有实力的企业引进来,特别是房地产企业。我们要建设成一个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需要一些好的企业来打造。政府出规划,但建设还是要靠企业。从某种意义上,企业拿出什么样的产品,就决定着什么样的城市面貌。

因此,在招商引资中,我们不能光听企业自己的宣传,要通过网络、银行等多种渠道,了解和查验企业的真实情况,弄清企业真正的资质、水平和实力。要讲求机会成本,让最好、最适合的企业来开发建设我们的城市,这样,我们的城市 建设和发展才会更快更好。

8、让人赚钱的地方就是投资环境好的地方

我们一直强调要改善投资环境,怎么来衡量,就是要让人能够赚钱,心情愉快,而不是投机取巧,这就是最好的投资环境。能够让企业赚 钱,才会有更多的人来投资,才会有人气,才会有财气。

比如在台湾机电公会评选的大陆最值得投资的地区中,浙江萧山连续两年蝉联榜首。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因为投资企业在萧山的盈利分值最高。企业家来了都是为了赚钱,不是来做慈善的。创造一个能够盈利的投资环境,才是对投资者最大的吸引。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一点,真正地解放思想,努力使我们这里成为企业家最能赚钱的地方。

9、敢于和企业家交朋友

我们要让企业家放心来投资,关键是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很多企业家来考察,都希望和市里的领导见见面。因为只要见到领导,他们就会感到安心和放心,心里也就踏实了。如果我们连朋友都不敢跟他们交,他们是不敢把钱投在这里的。我们不要怕,要敢于和企业家交朋友,不跟企业家交朋友,不跟他们交谈,生意怎么来? 生意就是谈出来的。

我们的政策是根据需求制定的,需求来源于企业,很多需求就是在交谈的时候反馈出来的。通过交朋友,可以沟通信息,根据企业家的需求调整我们的政策。当然,大家可能觉得跟企业家交往容易犯错误。但我们有党的标尺,只要我们坚决守住 “红线”和“高压线”,这样就可以了。具体来说,就是要“抓两头、放中间”。“抓两头”,就是要抓好招商接待、抓好落地推进。“放中间”,就是项目的操作实施,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通过市场来进行,这样就可以避免犯错误了。

10、政治永远是和经济结合的

企业要跟着政府走,政府带着企业走。有些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代表团和商务代表团,都是合在一起出访的。我们的老朋友瑞士苏黎世前市长瓦格纳先生, 每次来都向我们推荐他们的企业。我在许多场合,也经常抓住机会,推荐我们的产品,比如云烟、云药、花卉、精油等等。我就觉得,作为企业责任推荐我们自己企业的产品。

昆明搞新城开发时,本地的企业敏感度不大,但浙江、广东等地的很多企业非常敏感,规划公示后,立即赶到昆明,洽谈投资意向。我希望在呈贡新城建设、空港经济区建设和东川特区建设中,我们的企业跟着政府的发展思路走,这样,就会有最大的利润,最小的风险。

11、非禁即入

去年我们跟随省党政代表团到温州考察,温 州就讲到了 “非禁即入”的观点。我们的所有市场都要开放,只要没有禁止的都可以进入。有些事情本来就难办,请示后反而更难办了。只要符合 “三个有利于”,只要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就可以做。我们研究政策,不要只研究什么不可以做,还要倒过来研究,除了不可以做的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做。

12、少琢磨人,多琢磨事,做到外圆内方

市场经济外部需要“圆”,但我们内部必须“正”。要跟企业交朋友,要非禁即入,要解放思想,这些都要求少琢磨人,多琢磨事,有些问题不 要议论、不准议论。但实际上,现在有些同志对很多东西还没有看明白,就开始议论。

比如某位干部跟企业家交朋友,马上就有 人说他傍大款,这样一扣帽子、一议论,干部就不敢动了,还怎么招商引资。其实,傍大款换个名词不也可以叫做“扶优扶强”吗? 因此,对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大家要少议论,要真正把发展放在第一位,想发展、促发展,不要老是去议论。

13、不能急功近利,要细水长流

人们常说,做人比做事重要,招商引资中也应该这样,做朋友比做生意更重要,要多交一些朋友,广交一些朋友,不能急功近利。光靠招待几顿饭,企业是不会轻易来投资的。

企业考察之后,我们应该把工作做得再细致一些,建立一个客户档案,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声,逢年过节发个贺卡,生日的时候还可以发贺信等等。要跟企业家交朋友, 让他们了解我们,了解我们的干部,了解我们的人品,觉得我们可信可靠。

有些工作还要做得更细致一些。要加强跟踪,我们现 在就是缺少跟踪,特别是没有后期跟踪,企业家来了就是请吃饭,每次都没有新的进展。市投资促进局和各县 (市)区要建立外商投资客户档案,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不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有些工作是很专业细致、又讲艺术性的,比如接待,必须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14、明确优势,准确定位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首先要有正确的定位和方向,搞清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才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想要高科技,那不现实,都想要大企业,也不现实。到我 这里来投资的,很多就是看中了我们的优势。各县 (市)区的发展,都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吸引外商投资,让外商来得有理由。

比如东川招商引资,就要突出铜的优势,凡是跟铜相关的、由铜衍生的、用铜加工的,发展起来就比较快。但如果想搞信息产业, 就可能会慢一些。所以,招商引资要有针对性,明确主题,正确定位后再去招商。如我们对美的集团后续招商项目,就是看中了他们的产业链和配套企业。现在很多企业来云南和昆明投资,就是看中了云南生物资源丰富,这是我们的优势。

15、永远不说“不”

沿海地区有一个经验,就是永远不许对企业说“不”,我认为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最简单的是说“不”,最无能的也是说“不”。尤其是招商引资的前置部门,更不能对企业轻易说“不”。工作人员轻轻的一个“不”字,就可能把一个企业挡在了外面,也就把就业和税收挡在了外面。

在实际工作中,要仔细分析企业的要求。多想有没有其他变通的方法可以解决,可以先把企业的要求接下来,然后多想办法、多研究,看看政策以外有没有其他好的办法。

就好像一个成功的营业员,如果没有顾客需要的商品,他会竭力向顾客推荐其他的商品。有句话说得好,“资源有限,创意无限”。比如以前我们谁都没有想到会有出口加工区,现在却越来越发达了,还有物流保税区,区港联动,每年都会出新东西。

16、“三个集中”

以前所说的“三个集中”,就是在发展中, 要注意工业向园区集中,特别向国家级、省级园区集中,不能走“村村冒烟”的路;农业要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住宅要向城镇集中。现在提出了新的“三个集中”,就是工业要集中,产业要集聚,土地要集约。 

17、端正对企业的态度

政府对企业是四句话:你发展我鼓励,你困难我解决,你发财我高兴,你破产我惋惜。政府不要过多地直接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关键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搭建一个宽松的平台。

18、只求所在,不求所有

对我们政府来讲,不管是国资、外资,还是国营、民营,都是一样的,只要在我们这里纳税,就是我们自己的企业。我们所有的政策都是一视同仁的,所有的市场都是开放的,所有的竞争都是公平的。

19、发展是有成本的

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引进项目的产出可能比以后治理这个项目的成本会少得多。最近我在松华坝调研时就提出,每一次的污染都是以发展和致富的良好愿望开始的, 但发展是有成本的,我们不能不计发展成本。在没有能力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时,保护就是第一要务。

当然,最好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但毕竟保护和发展是一对矛盾,在不可调和的时候,说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松华坝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保护好水源,保护就要控制,控制就要限制。因此,我们要牢记发展是有成本的,是有代价的, 在引进项目时首先要算笔账,充分考虑将来治理可能要花的成本,不要在将来后悔。

20、不是没有土地,只是没有好的项目

中央宏观调控采取冷热兼治的原则,对西部地区是有倾斜的。只要我有好的项目, 就一定可以落得下来,关键是项目要好、要过硬。这里我强调, 一定要让好的项目在我市落下来,各部门必须予以全力保证。

21、招商引资如何突破? 

从我们自身来看,无论是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还是补齐外向型经济和县域经济等短板,最根本的是要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而增加投资的重要途径就是招商引资。

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生命线的观念,以改革思维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改革思维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要着力在招商引资的体制、机制、政策、考核上实现突破。

22、招商引资体制怎么办?

在体制上,要按照 “专业机构、专业队伍、力量集中、上下统一、权力下放”的思路,推进招商引资体制改革,研究建立市级和县区上下一致的专门招商机构, 让专业招商部门集中力量抓招商引资,切实解决对内对外招商机构分设、县区机构不一等问题。

23、招商引资机制怎么办? 

在机制上,要积极探索创新,选择部分园区试点“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招商引资新机制,探索实行招商人员收入与招商业绩挂钩,充分调动基层招商人员的招商引资积极性。

24、招商引资政策怎么办? 

在政策上,要建立涉及好项目、大项目的市级决策机制,研究建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确保土地指标、资金扶持等向好项目、大项目聚焦,推动重大项目的落地发展。

25、招商引资考核怎么办? 

在考核上,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征收拆迁中的表现作为锻炼干部、考察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26、招商引资怎么应对竞争? 

推动招商引资工作难免会遇到同质化竞争。要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避免招商引资恶性竞争,鼓励不同区域发展特色经济。要研究完善产业用地政策,充分保障实体经济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要建立招商引资信息报送和上下联动机制,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大项目、好项目留得住、落得下。 

27、招商引资队伍怎么建? 

按照“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管理”的模式,选调一批优秀干部,选聘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制定市场化的绩效激励政策,集中人财物力专攻招商。

要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地抓大项目、好项 目。要理性对待企业的合理流动,进一步完善税源合理流动补偿 机制,避免项目建设的同质化竞争。坚持“抓两头、放中间”, 所谓抓两头就是一方面要走出去把企业请进来,另一方面要服务好已落地的企业;放中间就是放开谈判过程,项目用地、优惠政策等交给专业人士、专业部门去洽谈,按照规定程序办事,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28、招商引资怎么做好产业链招商?

要围绕龙头企业以商招商,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做大产业集群。要实行产业链招商,对重点产业进行细分,研判在其产业链当中,哪一段是国际上正在转移的,哪一段是国内先进地区正在转移的,哪一段又是适合本地发展的,以此来寻找产业链上的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领先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小分队、敲门式招商。

要让经济 更高更快地发展,招商引资的作用不言而喻。与全国先进城市相比,我们发展规模还不够大、大企业还不够多、产业集群聚集度还不够高。对此,要加强产业链招商、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29、经济铁三角:项目导向、招商引资、环境营造

通过项目导向、招商引资、环境营造实施开放战略、融合战略、聚焦战略。抓好三大战略,就要合理谋划实施途径,具体说有三个途径,即项目导向、招商引资、环境营造。

项目导向,就是把抓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搞好项目引进、项目推进和后续服务,使项目落地、投产、见效。项目导向还必须落实到考核上,要坚持项目建设观摩活动,当场打分、当场公布、当场传导压力,将打分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依据。招商引资,就是要把 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的生命线贯穿始终,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转变招商方式、改变招商方法、加强招商力量,激励招商部门和人员发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精神,在招商引资上实现大的突破。

环境营造,就是要抓好法治、人文、政策、生态环境。要进一步简政放权,重点建立完善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三个清单”;要有“舍得”的境界,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增强对投资创 业的政策吸引力;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坚持“显山露水” 的理念,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生活居住环境。要加强 对项目引进、征地拆迁、招商引资的考核,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挂钩。

瞄准国内外制造业,面向全国各地的开发区、招商机构和招商人员,发布最新的招商信息;帮助国内外投资商论证、考察、选址、签约、建设,开展第三方监督,打造全新的第三方招商引资平台。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加盟我们,一起创业、发展!

本文来源:北京山东同乡沙龙

延伸

阅读四

王文涛:唤醒济南人的“海派”官员

如今的济南,重新唤醒了许久未有的激情。唤醒济南人的是新任市委书记王文涛。


“看不到危机才是最大的危机。如果我们再不知耻后勇,恐怕济南现在的地位也岌岌可危。”“要拿出猛药去疴的勇气,坚决清除‘自以为是’顽疾。”上任一年多来,王文涛的“语录”时常“刷爆”当地朋友圈,“济南到了该奋发图强、大干快上的时候了,王书记唤醒了济南人。”


1964年出生的王文涛,仕途成长于上海,曾先后主政昆明、南昌,如今又到东部经济大省山东的省会济南,这样的政坛经历似乎少有。这些地方对他的评价也几乎一致,认为其“很有魄力,抓经济搞建设是他的强项”,而这正是当下济南人最为需要的。


身材高大、声音洪亮的王文涛,被认为具有浓厚的“海派”色彩。虽然他曾说“我个人不喜欢被贴上什么标签”,但每每在重要的全市大会上,他经常会拿在上海的经历来阐述他的执政理念。王文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海派”官员?他抓经济又有怎样的秘诀?




雷厉风行


前任市委书记王敏的落马给济南蒙上了一层阴影。2015年3月底,51岁的王文涛空降济南出任市委书记,济南人对他充满了期待。然而,王文涛要面对的远非清除腐败遗毒这么简单。


作为经济总量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省会,济南面临“大省小省会”的尴尬局面,其多数指标仅排在15个副省级城市的第12或13位,经济总量在山东也仅排在第3位,“进出口总值相对于深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外资到账不到青岛的一个区”。


更尴尬的是,发展滞后的济南却头戴两顶帽子:空气质量全国倒数第一,交通拥堵全国第一。昔日“一城山色半城湖”,现在却是“一城雾霾半城堵”。当地媒体甚至罕见地刊发专题报道:《新书记王文涛遇到什么样的济南?》,文中给新书记列出了一系列发展难题,包括雾霾、堵车、城市发展空间、县域经济落后等等,文章在当地流传甚广。



2015年6月10日至12日,王文涛主持召开“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深刻分析了济南市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全省、全国、世界维度找准定位,“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治市方略。


在完成调研走访之后,2015年6月,王文涛召开了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专门用两天半的时间直面问题。会上,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济南面临的严峻形势,同时对当地干部的保守和不思进取进行了痛批,“多少年没有听到这么刺耳的话了,有被扎了一针的刺痛感”。


与此同时,王文涛提出了施政纲领和路线图,即“打造四个中心、现代泉城”。“这绝不是‘图虚名、做样子’的空洞口号,而是要依靠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进行精确统计、精准考量。”围绕“四个中心”,济南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并且签订“军令状”,铁腕推进、强力突破,确保“一年有势头、两年有看头、三年有突破”。


“如果我们错过一个时期,整个城市发展将错过一个时代。”只争朝夕、雷厉风行,这是王文涛一贯的执政风格。此前,他在主政南昌时,同样提出类似的“三年强攻计划”。


“实施聚焦战略,坚持产业聚焦、区域聚焦、政策聚焦、资源聚焦,集中力量办大事,以聚焦促进集聚、以集聚推动跨越式发展。”聚焦战略是王文涛抓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王文涛主政南昌时,力主打造的红谷滩新区,是不是很有范儿?有人说,比起上海的外滩(下图),也差不了多少!



上海外滩的夜景


在南昌,王文涛把红谷滩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这是南昌的新城区和金融中心。而在济南,王文涛则聚焦在了中央商务区,“一直以来,济南缺少一个能够代表经济大省省会形象的标志性区域,缺少一个能承载经济中心定位的平台。要举全市之力高标准打造中央商务区,建设集金融、商务、总部等新兴业态在内的生态圈,使之真正成为反映山东发展实力、代表省会形象、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标志性区域。”


“招商局长”


王文涛抓经济的另一个最重要“秘诀”就是招商引资。“经济工作千转万转,背后的核心就是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从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到中西部昆明、南昌,再到济南,王文涛一路走来,一路都在强力推动招商引资。


在他看来,各级领导在招商引资中要率先垂范,冲在一线。特别是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当一名合格的“招商局长”,主动走出去,亲自抓招商。而王文涛自己就是最好的“招商局长”。



8月26日,济南政府、历城区政府与万达集团签约,总投资620亿元的万达文体旅游项目正式落户济南。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副省长季缃绮,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出席签约仪式。



万达文体旅游城是万达在全国投资的超大型项目中唯一一个加入体育元素的项目,王健林对此寄予厚望。


2001年,王文涛在任上海市松江区副区长时,他被当地评价干得最漂亮、付出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让台积电投资总额高达100亿美元的项目落户松江。


当时,台积电要落户内地,董事长张忠谋四处考察合适的城市,共有9个城市在争,其他城市提出“S+1”战略,即在上海的优惠条件上面再加一个优惠条件。“上海要成功,必须要拿出真情打动张忠谋”,王文涛把他的传记用一个晚上看完,根据他的喜好,挑选松江产的刺绣,把他们夫妻两人名字用藏头诗作一幅画,绣在刺绣上当作礼品送给他。


“用餐则按照他的经历和习惯准备饭菜。另外,还帮他找到了出生地并带他去看。”用执着与真情,王文涛的招商团队终于打动了张忠谋。时至今日,电子信息业仍是松江区的工业支柱,占全区工业总产值四成以上。


台积电招商成功也让王文涛在经济方面的才能崭露头角。2004年,他即被调往云南,成为主政一方的昆明市长。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王文涛更加强调招商引资的重要性,并且总结出“招商引资的20个观念”,诸如“让好的企业有好的资源”、“吃亏是福”、“讲求‘三个平衡’”、“克服‘肥水不外流’观念”、“发展是有成本的”等等。


这些观点和论断在当时颇为超前新颖,“读后令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多有茅塞顿开之感”。这20条“军规”成为很多地方招商引资的培训教材。时至今日,仍然在南昌和济南两地广为流传。



4月29日,济南召开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王文涛给各级干部上了一堂精彩的招商引资课。


王文涛特别强调招商的专业与韧劲。“当前,很多高科技的技术和项目,我们不懂人家的产业,服务就会跟不上。”王文涛在南昌的时候,引进了几家大企业,企业老总很感叹,用歌词来表达感情,说企业进来要“读你”,读完以后要“懂你”,只有读你懂你,最后才会“爱你”,“对于客商的要求,有些你敢答应,有些你不答应,都很专业地告诉他们,人家就会觉得靠谱,才能赢得企业的信赖。”


“招商引资不是‘闪婚’,不能一蹴而就,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在上海松江时,王文涛就曾联系华侨城项目,到南昌后,他一直追着华侨城,前后追了10多年,直到他离开南昌前半个月,投资200亿元的华侨城项目最终拍板定下。


“从济南来看,无论是推动产业发展,还是补齐外向型经济和县域经济等短板,最重要途径就是招商引资。”王文涛在动员大会上说,招商引资是个“苦活”,“我们一起咬紧牙关,苦干几年,通过招商引资把开放型经济特别是产业搞上去”。


“海派”经验


在南昌时,王文涛的办公室里正对办公桌的墙壁上,挂了一幅巨大的外滩夜景图。见到上海客人,王文涛就会从外滩一字排开的建筑中随手指一座,“我考考你,这是什么地方?”这位黄浦区原区委书记,对辖区的熟悉程度,可以将一幅风景图当成政区图来看。


在上海工作多年的王文涛,不仅深受“海派”文化熏陶,上海的发展经验也是他最重要的执政理念来源。


2007年,王文涛从昆明调回上海任黄浦区长,后任区委书记。此时的黄浦区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黄浦区处于‘世博会’会场区,拆迁任务很重,有很多棚户区,不用说消防车进不去,连担架都走不进去。但这是历史使命,轮到我们了,就只有背水一战。”


拆迁是天下第一难,尤其是在中心城区。“既要快速发展,又要和谐稳定,很难,地方政府压力很大,有时还真是夜不能寐。”王文涛创造了“和谐拆迁”模式,广为人称道。即以“和谐有序”为中心,“不与民争利”,该给老百姓的一定要给;“阳光动迁”,能公开的信息全部上墙公开;“用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做动迁工作”,从源头上化解矛盾。



王文涛多次带队查看济南CBD拆迁工作。


主政南昌时,王文涛也将上海经验带到了南昌。征地拆迁是城市发展的“先手棋”。2011年,王文涛到南昌后不到半年即启动湾里旧城改造项目,涉及近2000户,是当时南昌规模最大的一次旧城改造。从开始动员,到最后一户签约,仅仅用两个多月,而且是在不声不响、不吵不闹中顺利完成,南昌人称其创造了“湾里速度”。当地舆论称赞,“让利于民是拆迁的大智慧”。


王文涛到济南后着力打造中央商务区,在这方面同样带有上海经验。在上海工作多年的王文涛,对打造金融中心颇有心得。他主政黄浦区期间,就曾积极推进黄浦金融集聚带建设,重塑“远东华尔街”。



奥体文博片区已成为济南新的城市中心,聚焦战略效应凸显。


“当时我在黄浦的时候,遇到很多压力:老中心城区,行政区域小,面临政治、经济的转移,没有标志性区域、没有明确的定位。”王文涛拿出了两个办法:一是打造楼宇,发展楼宇经济;二是提出“错位互补、协同发展”,着重发展新金融、类金融、中介服务、航运和信息等产业,“形成了自己的明确定位,后来经济就开始逐步上去了”。


在济南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上,王文涛特地举了上海的例子,“黄浦经济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楼宇经济,现在济南也有20多栋亿元楼了。对于楼宇经济,很多领导有一个烦恼,怎么亿元楼里的企业说搬就搬呢?直到企业办工商、税务转移关系时,有关部门才过来报告,‘书记不得了,他要走了’。那时再上门做工作,就如同法院判决一样,‘感情确已破裂,婚姻无法挽回’。”



上海外滩的另一边,就是王文涛曾主政的黄浦区,现在这里也是一个高端金融、类金融行业聚集区。据说,亿元楼、十亿元楼比比皆是。


王文涛在黄浦区探索出了一个预警机制。在他看来,大楼物业是个很好的渠道,企业如果要走,肯定会提前几个月通知物业不续租了,这样有了预警,就可以上门做工作挽留。


“健康人”


除了长于抓经济,作为复旦大学的“高材生”,王文涛被认为“政策理论水平较高,思想解放,视野开阔”,他的文章经常见于《人民日报》。


王文涛学的是哲学,他擅长归纳总结。他在昆明工作时,曾生动地总结了八种不落实型官员,分别是:“无所谓”、“自以为”、“差不多”、“支花篮”、“乱弹琴”、“提问者”、“梦游者”和“投机者”。


其中,他给“提问者”下的定义是:一项工作布置下来,不是想着怎么干、怎么解决问题,反过来给领导提一大堆条件,出一大堆难题,要领导帮他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好了,他才去做。“支花篮”是昆明方言,意思是设圈套,“把好做的事做了,把困难和问题留给别人,还不报告,给别人设陷阱、设套子。”


今年7月27日,在济南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体会上,王文涛专门就“反对自以为是”发表重要讲话。他将济南一些干部身上的不良风气总结为“自以为是”:一是自我封闭,二是自我陶醉,三是自我中心。在济南人看来,这样的描述可谓一针见血。


工作之余,王文涛喜欢一个人骑自行车走街串巷,“我感觉在城市大街小巷里走的时候,好像在毛细血管里游走,能够感受城市的脉动。我很享受这样的感觉。当然也不一定是骑自行车,各种方式都有,更多的可能是步行。”


在上任讲话中,王文涛表示,他将做“明白人、带头人、清白人、健康人”。其中“健康人”的意思是,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这个“健康人”令很多济南人印象深刻,“很少在领导的讲话中听到关于个人这样的表态,这个新书记挺接地气。”


随后不久,济南人便发现他所说“健康人”的一些特点。网友发现,王文涛喜欢看电影,尤其是美国大片。一个周末,独自跑去看电影的王文涛偶遇网友,遭遇偷拍,随即传遍微信圈,“相比一些官员被‘偶遇’坐公交、扫马路,王文涛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偶遇。本地官方媒体无一报道此事。”


王文涛还有一个特点是爱玩手机微信。在一次调研中,王文涛扫码关注了一位水果摊主的微信,双方互加了朋友圈,“这两天,我经常给书记发一些关于水果的常识,书记也经常在朋友圈里发他工作的情况,感觉很亲切。”


敢“担当”


就在昨天下午,济南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防错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加上此前已经颁布实施的《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建立党员干部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济南已经形成了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防错并重的一体化工作机制,“为敢于担当者而担当”在济南有了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


干事创业,需要大批冲锋陷阵、敢于亮剑、勇于改革、无私忘我的担当者。党委、政府能否为这些担当者“兜底”,不仅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也体现了主政者的担当精神。在这方面,王文涛无论在南昌还是在济南,都讲得透、做得到,为他们遮风挡雨、共担风险,为他们撑腰打气、加油助威。 


早在主政南昌时,王文涛就曾连续在三次市委全会上提到“担当”的问题。


  • 2013年8月,在南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他说:“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就是要继续倡导和践行真抓实干、深入一线、锐意创新、负责担当、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六种作风’,让这‘六种作风’在实际工作中蔚然成风。”


  • 在八次全会上,他又提到,“每一个人都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是改革的当事者,都要主动担当、勇于实践,不当看客当主人,不做配角做主角。” 


  • 在九次全会上,他直接以《大兴敢于担当之风》为题,专门就“担当”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提出:敢于担当,必须直面问题,做到不犹豫、不摇摆、不退缩;敢于担当,必须营造担当可贵、担当光荣的良好氛围;敢于担当,还必须褒奖实干家、探路人、先行者。同时要求,要有硬的措施、铁的制度,努力惩恶扬善、弘扬正能量,为各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人民日报》还在“声音”专栏上予以刊发。


从水城南昌到泉城济南,王文涛“敢于担当”和“为担当者而担当”的作风一直没变,而且不断深化。




2015年12月,空降泉城8个多月后,已经对济南经济发展和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了如指掌的王文涛,在市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上作总结讲话时,又专门讲了担当问题,“为敢于担当者而担当”的声音振聋发聩,瞬间刷遍济南人的朋友圈。而这篇讲话,也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声音专栏。同一人、同一主题的两篇文章,连续登上中央机关报的同一个栏目,实属罕见。


在这次会议上,他不仅讲了“为什么要为敢于担当者而担当”、“为什么样的人而担当”,还着重谈了“怎样为敢于担当者而担当”,提出“市委、市政府将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做敢于担当者的坚强后盾”。这是其“担当”思想的延续和深化。


随后,我们看到,容错免责、纠错、防错三个机制在济南相继建立。




“我们可以宽容犯错,但必须严惩犯法。”在勇于“为担当者而担当”的同时,王文涛还不忘打“预防针”,提出了“三个区分开来”的观念:


要把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造成的后果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之失与图谋不轨的有意之为区分开来,把对担当者采取的“宽松、宽厚、宽容”的善意之举与对违法违纪者实施的“护短、包庇、纵容”的恶劣行径区分开来。


这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干部工作要做到“一个结合起来”“三个区分开来”不谋而合。


本文来源:青年史学家

延伸

阅读五

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让实干者实惠

在近日举行的中共济南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说,要重点从政治、生活、精神和经济四个方面完善激励政策,派发“激励红包”,释放“激励效应”,鼓励党员干部想干事、干成事,让真心实意为民服务、改革创新敢于碰硬、扑下身子冲在一线的实干者实惠。

为什么让实干者实惠?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住想干事、敢干事这两个关键点,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促进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实现美好的蓝图,只有通过实干才能完成;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只有通过实干才能破解;事业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实干才能铸就。

去年,我们围绕“敢干事”,建立形成了“四位一体”的保障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济南“四个中心”建设实现了“一年有势头”的良好开局,要实现“两年有看头、三年有突破”的目标,必须靠实实在在的项目来支撑,靠脚踏实地的作风来推动,靠聚精会神的工作来保障。

全国各地的发展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形势逼人,形势催人,形势不等人。我们要想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赶超跨越、争先进位,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对济南来说,不快发展就是最大的风险。我们要切实增强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舍我其谁、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咬住目标不放松,一茬接着一茬干,靠实干应对危机,靠实干推动发展,靠实干担当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为担当者担当”和“让实干者实惠”,是我们推进发展、提升能力、转变作风的“姊妹篇”。去年的“为担当者担当”是“上篇”;今年的“让实干者实惠”是“下篇”。只有想干才能敢干,只有敢干才肯实干。“让实干者实惠”的激励机制与“为担当者担当”的保障机制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促进干部“想干事、敢干事”的制度体系。

要让实干精神蔚然成风,必先大力倡导“让实干者实惠”之风。“实干”是一种行动、一种精神,具备这种行动和精神的“实干者”,是确保我们事业不断前进的中流砥柱;“让实干者实惠”,是一种鼓舞、一种激励,是推动形成浓厚实干氛围的催化剂。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既有主观思想问题,也有体制机制不完善的原因。必须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坚决摒弃论资排辈,彻底打破“平均主义”,让付出得到回报,让耕耘得到收获,激发广大干部实在实干、想为愿为的内生动力。我们唯有拿出“让实干者实惠”的具体举措,才能使实干成为风尚,才能让流血流汗的实干者不流泪,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实干、实干光荣的浓厚氛围。

让什么样的实干者实惠?

实干,不是指手画脚,更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脚踏实地、默默无闻,不为私心所扰、不为流言所惑的埋头苦干,是始终保持一颗初心,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担当实干。我们就应该让这样的实干者实惠。

一是让真心实意为民服务的实干者实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执政兴国的根本立场,更是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思想源泉和奋斗坐标。看一个干部是不是实干,关键看是不是为民服务、为民实干。为民服务者,就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在群众遇到需求和困难时,敢于“为民请命、为民担当”的实干者。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民,我们所有的实干都是服务人民,我们全部的目标就是让人民满意。因此,只有让真心实意为民服务的实干者实惠,才能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是让改革创新敢于碰硬的实干者实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三者互为关联、互为支撑。开放是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开放才能看到差距,找到不足,找准定位。改革是开放的必然途径,要消除差距、补齐短板,唯有依靠改革。创新是改革的必然选择,改革依靠创新实现突破,当我们发现老办法不管用了,就需要敢于“拿来”,善于“吸收”,精于“升华”,大胆突破积累式创新,探索颠覆性创新,让创新为改革激发活力。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创新驱动,就要让实干者打头阵、立军功、得实惠。

勇于改革创新者,就是遇到困难不绕行,敢于直奔问题去的开路者,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敢啃“硬骨头”、蹚“地雷阵”、涉“深水险滩”的实干者。敢于碰硬者,面对问题矛盾往往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千方百计攻坚克难、寻求突破,改革中可能会打破一些既得利益、触及一些人的“地盘”、动了一些人的“奶酪”,要不计毁誉、不算得失、不惜羽毛。这就需要为他们撑腰打气、壮胆助威,让他们拥有更多更大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各方的支持,增强勇往直前的勇气。

三是让扑下身子冲在一线的实干者实惠。撸起袖子、扑下身子,是干事创业的必备条件。扑下身子冲在一线者,就是那些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的忙碌者,用心尽力、不求回报的实在人,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务实派,就是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关键时刻、危机关头能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的“拼命三郎”。他们是将千头万绪的改革发展任务,千方百计“穿针引线”落实到位的中坚力量、中流砥柱。正是这样的实干者,以自己的艰辛努力支撑起加快发展的基石,以自己的拼搏付出铸造了各项事业的辉煌。扑下身子的人任劳任怨,冲在一线的人皆为英雄。他们坚持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矛盾在一线化解,往往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体力精力,也经常会遭受到不理解的抱怨、指责甚至谩骂等委屈,这就需要我们为他们提供精神休整的“避风港”和物质充足的“补给站”,让他们没有顾虑、更加大胆地冲在一线、放手一搏。

怎样让实干者实惠?

近期,我们要研究探索制定出台正向激励机制,重点从政治、生活、精神和经济四个方面完善激励政策,派发“激励红包”,释放“激励效应”,鼓励党员干部想干事、干成事,让实干者实惠。

把实干者选出来、用起来,就是政治上最大最好的关注。我们要坚持“四看一听”的选任机制,树立“实在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针对实干者制定政治上优先考虑的机制、提拔上破格任用的办法,让他们在工作中不仅“抱着热罐子”、又能“尝到真甜头”,大力营造“绝不让老实人吃亏”的良好环境。

要破格提拔“出彩型”干部。这里的“出彩”,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做出彩济南人的“出彩”。“出彩型”干部是在一个地区单位、一个行业领域的优秀者,是业务精良、独当一面的佼佼者。我们就是要坚持奖罚分明,始终坚持20字好干部标准,敢于打破身份、年龄、学历、地域等界限,敢于摒弃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敢于破格提拔特别优秀、事业急需的干部。

要挖掘提拔“地平线”干部。针对工作任务重的部门单位和基层一线特点,积极探索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区、跨系统调剂使用干部编制,让那些担子重、任务多、责任大的部门,进入挖掘提拔的视野,成为提拔重用的优先选择。

着眼今后5到10年乃至更长时期事业发展需要,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全市干部工作的“一号工程”,对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大胆放手、早压担子,尽早给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搬掉政治进步的“隐形台阶”,使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真正得到褒奖和重用。

要在生活上关心实干者,就是要关心他们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让具有人情味的组织关怀,成为实干者的心灵依托。研究推进县级机关同职同待遇,在工资津贴补贴项目设立、发放范围和发放标准等方面,逐步实现县域间统一,提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多帮助解决干部生活中的难题,探索制定干部重大变故慰问和帮扶机制,解除实干者的生活牵挂。

要精神上鼓舞实干者。对于取得佳绩的实干者,要大声喝彩、大力鼓劲、大张旗鼓地表彰,不断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改革精神,让他们更有干劲地继续攀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出现失误的实干者,要多理解、多包容、多鼓励,要敢于为他们撑腰壮胆、鼓劲打气,激励实干者发扬百折不挠的精神继续前行。对于遇到困难的实干者,要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激发干事创业的斗志,鼓励他们困难面前不退缩,面对失败不气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以精神的源动力激发创造力、催生战斗力、增强凝聚力。

要经济上奖励实干者。实干者通过自身和团队的努力,为部门单位或者行业区域赢得了效益、创造了财富、推动了发展,我们就应该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奖励。要建立完善干部奖励制度,重点向基层一线和业绩突出人员倾斜,不搞普惠奖励或平衡照顾。要打破利益分配“大锅饭”,将贡献大小与薪酬高低联系起来,把干多干少与分配多少联系起来,把工作环境优劣情况与补贴补助实际需要情况联系起来,确保让吃苦耐劳的基层一线干部实现付出与收入相对应。要敢于为实干者“开小灶”,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让想干事、干成事的人劳有所得、功有所奖。同时,必须要把握好政策红线,严禁超范围发放奖金和实物,反对把经济奖励变成违规谋利的“挡箭牌”。

本文来源:新华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