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生,最终还是得自己成全自己

2018-03-31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CFIC导读:

或许人的生活就像是投资品价值一样,是存在均值回归的。那个均值,就是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冲动,就是当下每一天我在疲惫之余还依然坚持去做的事情。我们想变得好一点,还是得自己成全自己。


1

  考研成绩出来,大学室友告诉我,此前班里一个女生考上了一所很牛的知名大学。刚下班的我很是震惊:终于,我们再也不一样了,哪怕我们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四年,如今我们终究是不一样了。


  一位诗人曾这样写道:金黄色的树林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选择了人迹罕至的一条,这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


  而我选择了短期内很轻松的一条路,从此决定了我和她们完全不同的人生。


  很多人的关系就像这几年同学一样,不过是一段同行一段擦肩就没有了。我们走到后面才会感叹:当时我和她还是老同学呢,只是现在完全不同了。


  有很多学妹问我为什么不考研,我说自己不喜欢枯燥的教科书,只想看所谓的有兴趣的闲书,也想早一点实现经济独立。


  或许很早就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才会早早实习,早早碰壁。自己选择的路,再难我也无法把责任推给任何人。


  偶尔听到别人的成就,我那本来坚定的心也会有一丝丝动摇。面对这份动摇,我只能把每一天的工作做好,多看一点书,多做一点事来缓解焦虑。


  我知道,人最终还是要自己成全自己。


2

  十几年的校园生活里,大家已经活成了不同的样子。


  小时候那段长长的被所有人忽略的透明的日子,我再也不愿去经历。过去的种种,犹如一件湿衣贴在身上,我用指尖轻轻提起来,刚一放手,它又贴了上来,好不舒服,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努力去寻找阳光。

 

  为了被人知道,我需要变得闪闪发光,就必须熬过一个个不为人知的黑夜。


  为了被人在乎,我需要变得很重要,不再被别人随意对待和忽视,卑微到尘埃里。


  高中时看过一部电影,一直记得其中的一句台词:要让爱情成为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厉害更漂亮。每个方面都变得更好,那个人就会自己回头看你。


  他会自己回头看你,其他人也都会看见你,前提是你自己要变得更好。


3

  由于考试出现意外,室友考研失败,和我聊了很久后决定明年继续考。


  复习的那段日子,我和她天天一起去教室,见证了她这一路走来的付出。有人在复习过程中崩溃大哭,说要放弃后又接着背起书来;也有人考前直接放弃,不声不响。可她的状态一直很好,也有一定的信心。


  支持她的同时,也很佩服她。长大后,很多人除了生存,已经忘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而她,既有目标又有强烈的决心,挺好的。


  梦想家只能在月光下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他为此遭受的“惩罚”是比其他人提前看到曙光。


  以前我想要什么从不表现出来,最终也往往不了了之。我不愿去祈求别人,也不愿让别人看见我的狼狈,骨子里有一种假模假样的清高,内心深处还有一种不愿示人的自卑。


  回首白开水一般平淡的二十多年,老老实实,没有无畏地做过什么不该做的事;本本分分,没有什么精彩的青春故事可言;埋头学习,没有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我就是别人口中乖巧听话的女同学,却也没有拔尖的成绩。


  有人住高楼,光芒万丈;而我在深沟,一身锈。


4


  想起毕业前实习的日子,宿舍几个人分散在不同的城市,偶尔聊一聊日常,偶尔说一说自己的烦恼。大家除了言语上互相鼓励以外,好像什么忙也帮不上,所谓的救赎也只有自救。


  记得以前在宿舍里聊天,谈及毕业后要去哪里,我们几个人互相劝说,希望能在同一座城市,甚至是住在一起。后来发现,现实总有太多的不确定,很难做到当初的设想。


  慢慢地,我们也都接受了这一现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苦忙碌着。


  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再也不和另一个人或一群人绑在一起。有时候我会想,自己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样子,究竟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偶尔想随意一点,偶尔也会被别人的光环所吸引,想变得更好。


  或许人的生活就像是投资品价值一样,是存在均值回归的。那个均值,就是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冲动,就是当下每一天我在疲惫之余还依然坚持去做的事情。


  我们想变得好一点,还是得自己成全自己。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延伸

阅读一

成事者: 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农家子弟出身,最终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还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


这个人就是曾国藩。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宋朝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曾国藩的半部家书,也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纵观曾国藩一生经历,曾国藩的做人做事之道,集中体现在这九个字里: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1事不拖:一勤天下无难事


曾国藩说: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大多数人一辈子平庸,只因懒惰。梅兰芳最初也资质平庸,但他不甘于此,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宗师。


庸人败于懒惰,天才却输于狂傲。李自成勇猛有才略,起义称王,却因胜利滋生骄傲,最终惨败。


曾国藩在军中时,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


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


“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他还规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十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曾国藩说: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曾国藩还有个好习惯就是写家书:据说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辈出。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


2话不多: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嘴茬子厉害未必是好事,留起一些话,也是一种境界。


说话需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把自己置于进不可攻,退不可收的境地,一个剑拔弩张、喋喋不休的人,往往是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的人。


曾国藩说: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禁大言以务实。


在生活中,精辟的、有价值的见解才能受人欢迎,泛泛空谈则招人生厌。曾国藩的“戒多言”源于一件小事,当时他刚进入翰林院不久,正春风得意,一次在给父亲过生日时,对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有些得意忘形,结果引起郑小珊反感,拂袖而去。


事后曾国藩后悔万分,他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错。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总结这三点,曾国藩说自己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连《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连语言这一关都过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呢?


曾国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每日言语之失,真是鬼蜮情状!”也经常反问自己“言多谐谑,又不出自心中之诚”,这种言语习惯、个性缺点,“何时能拔此根株?”他不仅对自己有这个“戒多言”的要求,还把它当成家训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内容,尤其是对他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弟弟反复灌输、强调这一点。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俗话说,“祸从口出”,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轻浮和自满,从而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或者为了自我夸耀而撒谎吹牛。因为这样一来可能会给自己招致灾祸,而来也会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最终都难成大事。


3人不作:有智者,方圆有度


不作,就是要把握好“度”。曾国藩家训中有一言,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此举可谓福不可受尽也。


在为人处世中,事事断然不可冒进直击,当拿捏有度。


纵观历史,不乏才华横溢者因“作”而遭贬谪,丢命,比如水浒里面:牛二面对杨志,喊你来砍我啊!结果是一刀毙命!或许,有时一味的直与进看似一种忠贞、一种激昂,但如能审时度势,掂量片刻,就会发现,某些场合下,与其相对的软与退也不失为另一番智慧。


韩信的胯下之辱,苏武的茹毛饮血,是在掂量完小辱与大节后的以退为进;东方朔的机智幽默,春秋晏子的巧言诙谐,是在掂量完直言与婉言后的迂回才能,而魏徵的刚毅纳谏,狄仁杰的清廉直抒,则是在掂量完君心与民意后的激进慷慨。


无论是以退为进、迂回婉转还是激进慷慨,用对时,则为良方,用错时,都是足以致命的武器,而其中平衡的度,则着实需要用者亲自掂量才可拿捏得当。


李密庵在《半半歌》中曾言:“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酒至微醺,花开半朵,是恰到好处的趣味,道破了人生交际处世的真谛。林语堂先生亦评此诗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本文来源:百度文库


延伸

阅读二

所有的舒适,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你亏欠的努力,岁月也会以不同的方式拿回去

小范原来在一家餐饮公司上班,负责企业的文化宣传。


所谓“文化宣传”,就是一季出一张报纸,征集些员工稿件,采编点客人留言,报道一下公司的成长。


报纸常年闲置在公司连锁餐厅的报架上,正儿八经拿它来阅读的人没几个,所以要求也不是很高。平均每三个月,小范只需要花两周时间在这份报纸上就可以了。


餐饮一线全年无休,但小范作为公司唯一的“文化人”,却可以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挺让同事们羡慕的。


工作量小,待遇也不低,小范自己也很享受这份工作,没事就在办公室煲煲韩剧,刷刷微博。


一年前,老板决定停办报纸,改做微信服务号,小范的日子突然就不好过了。


原来做报纸的时候,有点排版失误或者错字都没人在意,做公众号就不同了,内容一推送,老板和同事们就能在手机上看到,什么错误都逃不过大家的眼睛。


更要命的是,小范对运营一窍不通,硬着头皮打理了三个月的公众号,粉丝数不仅没增加,打开率还越来越惨淡。


老板一怒之下把工作转给外面的专业人士当兼职打理。这位小范没见过面的对手一个月就让公众号起死回生。


一周一次的推送,文章从标题到图片都相当精美,每次推送都会有转发点赞送菜品的推广活动,还有后台互动抽奖,公众号粉丝和阅读量火箭般飙升。


小范被调去前厅做了半个月收银就自动离职了。


一个人若是还不能做到别人无可替代,最好不要轻易选择舒适的工作。


舒适,会不知不觉地消磨掉我们的进取心,让我们画地为牢,看不到外界的变化。若想练就一身不被时代抛弃的本事,必定得承受一些痛苦,随时保持学习的热情,才能持续成长。


我们公司原来有个同事优优,心理素质相当强大,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优优负责样品开发,开发环节的时效性比较重要,一旦拖延,就会吃掉批量订单的生产时间,造成生产线上手忙脚乱。


每次优优的样品出不来,后段部门急得跳脚的时候,优优就会飘飘然来一句:慢一点怎么了?慢一点又不会死人。然后,气定神闲地继续她的下午茶,点心配咖啡,水果切小块。


一到下班时间,优优总是第一个冲出办公室,再急的工作都会被她搁置下来,留到第二天处理。她的微信介绍里常年挂着一句话:下班时间请不要和我谈工作。


在优优看来,只要工作不出什么大乱子,都是不会死人的。至于会不会影响到大货交期,会不会给其他的同事造成麻烦,会不会给公司造成损失,这都不属于她操心的范畴。


久而久之,上级不再把重要客人分给优优,优优自己也乐得悠哉,手上负责几个不常下单的小客人,工作量更少了,小日子也过得更惬意了。


只是,同批进来的小伙伴们都挨个升职加薪了,这种福利一直没轮到优优。优优挺不服气的,跟主管抱怨:“凭什么大家都在涨工资,就我没有?”她的主管也挺不客气地回敬:“凭什么大家都努力,就你例外?”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没来由的。如果我们活得随意,就只能过得平庸一些;若想过得精彩一点,就时刻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当我们的能力还配不上舒适的生活时,提前享受安逸就是透支了未来生活里的福利,它只会让我们接下来的路走得越来越艰难。


我曾在网上看过这么一句话,很喜欢: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世上没什么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收获的事情,想吃水就得挖井,想摘果就得种树。


只有你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命运才舍得把美好的事物回馈给你。即使是碰上从天而降的幸运,也一定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你的付出让你有了达成心愿的资格。


失意是什么?失意就是你努力的程度暂时还够不着你想到达的高度。


你想要什么,就得拿出与之相等价的东西去作为交换,想赚钱就得劳心劳力,想成长就得风雨兼程。


在能力与理想相匹配之前,一切的舒适都是绊脚石,它甚至比我们遭遇的困难更为可怕。


遇到困难时,迫于环境的压力,我们尚且还会主动寻求改变;而当我们处于舒适状态时,根本感觉不到周遭的压力,丝毫不会有打破现状的冲动。


在固有的生活模式里待得久了,就会抵制变化,恐惧接受一切新的事物。当所有人都在前进,你一个人在原地喝茶,落后的还能是别人吗?


伏尔泰也说: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


你创造的价值,岁月会以不同的方式回报给你;你亏欠的努力,岁月也会以不同的方式拿回去。


舒适是个奢侈品,享受之前,得先问问自己够不够资格。不然,它轻易就能吃掉我们的未来,连招呼都不会打一声。

本文来源:新华社


延伸

阅读三

人生的两个机会


美国加州有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2003年的冬季大征兵中他依法被征,即将到最艰苦也是最危险的海军陆战队去服役。


这位年轻人自从获悉自己被海军陆战队选中的消息后,便显得忧心忡忡。


在加州大学任教的祖父见到孙子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便开导他说:


“孩子啊,这没什么好担心的。到了海军陆战队,你将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内勤部门,一个是分配到外勤部门。如果你分配到了内勤部门,就完全用不着去担惊受怕了。”


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被分配到了外勤部门呢?”


爷爷说:“那同样会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留在美国本土,另一个是分配到国外的军事基地。如果你被分配在美国本土,那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年轻人问:“那么,若是被分配到了国外的基地呢?”


爷爷说:“那也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被分配到和平而友善的国家,另一个是被分配到维和地区。如果把你分配到和平友善的国家,那也是件值得庆幸的好事。”


年轻人问:“爷爷,那要是我不幸被分配到维和地区呢?”


爷爷说:“那同样还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安全归来,另一个是不幸负伤。如果你能够安全归来,那担心岂不多余。”


年轻人问:“那要是不幸负伤了呢。”


爷爷说:“你同样拥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依然能够保全性命,另一个是完全救治无效。如果尚能保全性命,还担心它干什么呢。”


年轻人再问:“那要是完全救治无效怎么办?”


爷爷说:“还是有两个机会,一个是作为敢于冲锋陷阵的国家英雄而死,一个是唯唯诺诺躲在后面却不幸遇难。你当然会选择前者,既然会成为英雄,有什么好担心的。”


是啊,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样的际遇,都会有两个机会。


一个是好机会,一个是坏机会。


好机会中,藏匿着坏机会,而坏机会中,又隐含着好机会。


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视角去对待它。


如果用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心态去看待,那么坏机会也会成为好机会。


如果用消极颓废、悲观沮丧的心态去对待,那么,好机会也会看成是坏机会。


人生的际遇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机会。


对那些乐观旷达、心态积极的人而言,两个都是好机会。


对那些悲观沮丧、心态消极的人而言,则两个都是坏机会。

本文来源:犹太人商道


延伸

阅读四

梁启超:世上没有平坦的路,只有认真走路的人

一位年轻人迷失在山间,他停下来向一位老人问路。

 

老人给他指了三条路,但每一条年轻人都不满意。年轻人觉得这三条路都不够平坦。

 

老人看着年轻人说:这山上路就如同世间路,没有哪一条是平坦的,只有认真去走的人才能有所收获。

 

人生有好多路,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风景,但没有哪一条是平坦的。

 

你的路虽没有险滩但沼泽遍布,他的路虽没有荆棘但需要越过高山。

 

没有哪一条路称得上真正平坦。不平坦的路恰如一块粗糙的砂布,能把人这块不起眼的原石打磨得璀璨夺目。

 

人生最珍贵状态的不是路上没有石头,而是自信的把路走出没有石头的样子。

 

世上没有平坦的路,成功的秘诀不在于路,而在于人,在于那些认真走路的人。


 

人生没有平坦的路

 

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可循,世间一切都在曲折中前进的,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世上没有绝对平坦的路,也没有绝对平坦的人生,在你看来平坦的人生其实也有起伏波动。

 

正因为没有平坦顺遂的人生,所以我们才会把“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当做最高的祝福。

 

你的人生多坎坷,他的人生亦有磨难。个人有个人的烦恼,每家有每家的故事。

 

无须羡慕别人不经波涛,事事好运,其实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他也正陷入泥淖被生活烦扰。

 

我们回顾梁启超的一生,会发现其实幸福的背后也曾被阴云笼罩。

 

你也许会羡慕他儿女个个成才,但梁思成因车祸受伤腿部残疾,梁思忠二十五岁就英年早逝,这些又是否是你羡慕的对象。

 

你也许会羡慕他家庭和睦,成就斐然,但妻子不足六十就离开人世,自己流亡日本,与父母分隔多年,这些又是否是你羡慕的对象。

 

上天最是公平,想要获得什么就要拿其他东西去换。

 

在看到别人路上的鲜花时,也要看到别人脚上的血泡。在看到别人路上广袤的草原时,也别忘了他刚刚翻过的高山。



认真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再险峻的山也怕认真的登山者,再宽阔的海也怕努力的摆渡人。

 

王安忆在《长恨歌》中说“凡事最怕认真二字”,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你的认真足以移山填海。

 

做人怕认真,做事怕用心。一旦你踏踏实实走下去,不张望,不彷徨,便没有什么能阻挡你前进的脚步。

 

认真是一种态度与习惯。你认真对生活,生活才会回报于你,你总是得过且过,朝秦暮楚,糊弄生活,那生活自然也就会糊弄你。

 

梁启超自然是认真的,他的认真还透着一股执拗。

 

对变法,他是认真的,正因这份认真他才思想几变。

 

对生活,他是认真的,他总是说生活要追求趣味性,人不能只是活着,还要活得高兴。

 

对工作,他是认真的,梁实秋曾这样记录他讲课的情景,“他讲得认真吃力,渴了便喝一口水”

 

如果他不曾认真,不是那个努力学习官话的少年,那就不会有维新之初康梁并称的名号。

 

梁启超在《知命与努力》中说“我们为何需要真正的努力,因为只有真正的努力,才可不厌不倦。”

 

人生路从不平坦,只有认真去走,踏实去做,才是对生命的的珍惜,对自己的尊重。

 

好高骛远,随波逐流要不得,惟认真生活方显生命本色。

本文来源:南师国学精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