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让人幸福的25张图!

2018-04-20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CFIC导读: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 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遇到不顺的事,对自己说一声:今天会过去,明天会到来,不要焦虑。

01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感悟:不管什么年龄,都要懂得分享。因为分享越多,人越快乐!

02

学会欣赏,比占有更幸福

感悟:有些东西不一定要占为己有,在远处静静欣赏,更是一种智慧和幸福。

03

退一步,另有蹊径

感悟:人到老年,要懂得退步,懂得拐弯,一切都会有转机。

04

抬头见喜

感悟:不要总是低头看着生活中的悲伤,抬起头来,看看花朵阳光,心情就会豁然开朗。

05

人生如旅,要学会停下来,看看风景

感悟:再忙,也要懂得停下脚步,欣赏路边的风景,真正去享受生活。

06

事业上的机会错过,还有机会

敬老尽孝机会错过,永不再来

感悟:钱再多,也替代不了陪伴。要珍惜亲情,珍惜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

07

机会,总是给那些有所准备的人 

08

吃得好了,健康却少了

  感悟:能吃能喝不健康,会吃会喝才健康,胡吃胡喝要遭殃。

09

门坎门坎,过去是门,过不去是坎。

感悟: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 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遇到不顺的事,对自己说一声:今天会过去,明天会到来,不要焦虑。

10

能收能放,扶摇直上

感悟: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取舍自如,才能有更高的格局,更多的快乐。

11

志高没难事,火大没湿柴。

感悟:年龄再大,也要有理想和目标。当你在为理想奋斗的时候,再大的困难都会被克服。

12

行动就有机会

  感悟:人生,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13

三日不读书,言语无味

感悟:请继续保持阅读的好习惯,它能让你受益无穷。

14

与高手过招,方知自己短处

敢班门弄斧,才懂何处不足

15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感悟:今天才是你人生中最年轻的一天,所以一定要快乐地活在当下!

16

故作坚强,就会坚强 

17

抵住外在干扰,方能有所成就 

18

知识决定人生高度 

19

大胆唱出自己的歌 

20

比山高的是人,比路长的是腿 

21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面是晴空 

感悟:一切都会过去,所以不必担心害怕。

22

同一扇窗户

向上看是风景,向下看是泥土 

23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24

圣人尚有不足,何况吾辈凡夫 

25

世间万物皆两面,换个角度试试看

感悟:任何事物都有两面,要多往好的方面想。

本文来源:国学文化、共产党员

延伸

阅读一

幸福的密码终于被破解!(震惊所有人)

来源:搜狐网,图文网络。

 幸福是什么这个话题总让人捉摸不透,到底什么是幸福呢,有人说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科学界也一直在探索~

1988年4月,24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博士霍华德金森对121名自称非常幸福的人进行调查,得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二十年后,他回访了这121人,结果却让他陷入了深思.....

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

1988年4月,霍华德金森24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博士。他毕业论文的课题是《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为了完成这一课题,他向市民随机派发出了一万份问卷。

卷中,有详细的个人资料登记,还有五个选项:

A、非常幸福。

B、幸福。

C、一般。

D、痛苦。

E、非常痛苦。

历时两个多月,他最终收回了五千二百余张有效问卷。经过统计,仅仅只有121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

接下来,霍华德金森对这121人做了详细的调查分析。他发现,这121人当中有50人是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事业的成功。

而另外的71人,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有的是卖菜的农民,有的是公司里的小职员,还有的甚至是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这些职业平凡生涯黯淡的人,为什么也会拥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

通过与这些人的多次接触交流,霍华德金森发现,这些人虽然职业多样性格迥然,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对物质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很能享受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霍华德金森很受启发。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论文总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

一种是澹泊宁静的平凡人,

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

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过修炼内心、减少欲望来获得幸福。如果你是杰出者,你可以通过进取拼搏,获得事业的成功,进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

他的导师看了他的论文后,十分欣赏,批了一个大大的“优”!

毕业后,霍华德金森留校任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霍华德金森也由当年的意气青年成长为美国一位知名终身教授。

2009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翻出了当年的那篇毕业论文。他很好奇,当年那121名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现在怎么样呢?他们的幸福感还像当年那么强烈吗?

他把那121人的联系方式又找了出来,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对他们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反馈回来了。当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两人去世以外,共收回69份调查表。

这些年来,这69人的生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有的已经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过着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于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们的选项都没变,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

而那50名成功者的选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有9人事业一帆风顺,仍然坚持的当年的选择——非常幸福。23人选择了“一般”。有16人因为事业受挫,或破产或降职,选择了“痛苦”。另有2人选择了“非常痛苦”。

看着这样的调查结果,霍华德金森陷入了深思,一连数日,霍华德金森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

两周后,霍华德金森以《幸福的密码》为题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论文中,霍华德金森详细叙述了这两次问卷调查的过程与结果。

论文结尾,他总结说: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无数读者读了这篇论文之后,都纷纷惊呼:“霍华德金森破译了幸福的密码!”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华盛顿邮报》一天之内六次加印!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霍华德金森一脸愧疚:20多年前,我太过年轻,误解了“幸福”的真正内涵。而且,我还把这种不正确的幸福观传达给了我的许多学生。在此,我真诚地向我的这些学生致歉,向“幸福”致歉!

所有悲惨的事,往往都与钱有关,所有幸福的事,往往都与钱无关!

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本文来源:十点文摘

延伸

阅读二

每天坚持这7件事,运气越来越好!

1、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衣着和外形,是深藏在内心的。

生活因微笑而美丽!原来,你不是在对别人微笑,而是——对你自己!

很多人一生都在自己气自己,自己跟自己较劲。我们真的需要学会微笑,你对着它笑,最后,它也同样会回报你微笑的。

2、不抱怨,处境会越来越顺

看不惯某种东西,那就改变它。如果你无法改变它,那就先改变你自己的态度。

一个人总会遇到不顺,这个时候,如果你一味选择抱怨,只会让生活变得更糟。

抱怨家人不够体贴,抱怨领导无视你的努力,抱怨自己得不到成功。最后,抱怨并不能替你去解决这些问题。

当我们去抱怨现实对我们的不公时,先问一下自己到底是珍珠还是沙子。如果暂时还不是珍珠,那就努力让自己成为珍珠。沙子再多,最终也掩盖不住珍珠的光彩。

不抱怨的人生,自会得到最好的成全。

3、理解,感情会越来越好

人无完人,事无十美。无论在哪一种关系里,你和父母,你和爱人,你和孩子或者你和身边任何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都是分寸感。没有了分寸感,就没有了尊重,会引发彼此的焦虑、矛盾、伤害。

而这份分寸感是什么?

是最大可能的理由。去站在对方的角度多想想:任何一次磨合的痛苦都是为了双方关系的更进一步,不是为了争吵和互相伤害。

理解不是万岁,理解是换位。

4、包容,生活会越来越美

家人,包容越多幸福越多;夫妻间,包容越多感情越浓;乡邻间,包容越多相处越好;朋友间,包容越多友谊越长;同事间,包容越多事业越顺……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心与心之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

人们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认知去评论一个人,其实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5、欣赏,人缘会越来越好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看看你身边这些你从来不曾欣赏过的普通人,他们没有明星名人被放大的耀眼夺目。但他们却仍旧认认真真地生活着,努力地工作着,真诚地与人打着交道。

这些人当中,有你的亲人、朋友、同事和邻居,下雨时,他们会拉你同在一个屋檐下躲雨;刮风了,他们会为你披上一件御寒的风衣。这些人才是你真正应该欣赏的人。

6、善良,世界会越来越净

做人不一定要顶天立地,轰轰烈烈,但一定要善良真诚。你施人温暖,人才会予你阳光,你施人真心,人才会予你和善。

即使没人感激过你的善良,你依然要选择做一个内心善良的人。选择做什么样的人,是为了自己,不是因为别人。

毕竟,世界正在偷偷奖励善良的人。

7、感恩,运气会越来越好

我的初心是,做一个感恩的人。

感恩父母,给予我生命。感恩生活,教会我成长。感恩现实,让我学会坚强。

感恩亲情,温暖入心。感恩爱情,不离不弃。感恩友情,风雨同行。

感恩自己,生活再苦,人生再难,始终咬牙坚持着。

懂得感恩的人,上天也会眷顾,运气一定会越来越好。

本文来源:净空法师

延伸

阅读三

所谓的能力问题,全都是态度问题

职场上有句话,「TA 这是能力问题,工作态度还是好的」。

通常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能力问题」似乎就比较容易得到谅解。

我承认,时代、机缘、天赋、性格、出身、早年教育,等等这些我们无法全然掌控的因素,关系重大,或许将我们的个人「能力」划定在某个范围内。

譬如,身为北京一个普通的职场妈妈,我觉得自己大概率不能为人类飞向火星做出直接贡献了,我也不敢拍胸脯保证自己现在创业能赚大钱或者改变世界。

然而,个人选择的力量,依然是太被唱衰了。

在我们此刻能力的边界,与全然无法突破的极限之间,依然有广阔的、不确定的空间。

我想分享几个身边小伙伴的故事,讲讲为何「能力」由「态度」决定——

过去的态度,决定了现在的能力;现在的态度,决定了未来的能力。

因为「态度」就是,你想把自己「能力」的边界,推到多远。

01

有态度的人,雷达开着

离开麦肯锡后,我做营销。有次内部培训,分享理财用户洞察,我问大家,「如果有个理财产品,银行承诺回报率 8%,你考不考虑?」

座中多数人会回答「考虑」,因为银行背书给人感觉风险极低,而收益率高过一般同等风险等级产品。

然后,我又会问,「还有个理财公司,是我表哥他同学开的,承诺回报率 10%,你考不考虑?」「不考虑。」

「那 12% 呢?」「不考虑。」

「那 15% 呢?」「更不敢考虑了!」

因为,你表哥的同学是谁啊,不太敢相信。

这就是个简单的问答,让参与者代入用户角色,感受一下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这能让培训气氛稍微互动一些。培训嘛,互动一点没那么枯燥。

不久后,我们团队有个小哥们去给人培训,我忙,没参与准备,培训时我电话接入旁听。

我忽然听到他问道,「如果有个金融公司,是我表哥他同学开的,承诺利息 10%,你会考虑投资吗?」

说句实话,我设计的这个互动,真没啥了不起。我欣赏这个年轻的同事,因为他见到一个可能有点效果的方法,就去留心,然后有机会就去试用。

职场上能力比较强的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特别留意「别人是怎么做的,什么方法能帮我做得更好」。

他们的雷达始终开着——留意前沿趋势,琢磨前人经验,敏感更优方式。就好像少年时那些学霸,总关心别的学霸用什么参考书、做什么题库一样。

职场上的技能,包罗万象,动态发展,并没有一本「工具大全」可以让你读完一劳永逸。怎么写清邮件、怎么有效开会、怎么管理时间、怎么活跃气氛……放眼望去,是日常中许多人在给你示范。

这一本本打开的书,看我们是否愿意去阅读、去琢磨、去实践。是在点滴中,我们慢慢地武装自己,变得更高效。

02

有态度的人,擅长自学

每个幼童的妈妈,大约都讨论过孩子吃饭的习惯问题,会有些孩子需要大人满世界追着喂。

当我们成年后,职场上也有「等投喂」和「自己吃」的大人。前者需要一点推动,后者自己买菜、自己点菜、自己搜索菜谱学做菜。

我们营销团队有个女孩是「内容运营」,俗称「小编」。她写作流畅,排版精美,但从来不怎么用 Office 软件。直到有一天,某个项目熬夜赶工一个 PPT,拉她也来帮忙。

我听到项目经理跟她说,「这些图用 PPT 画行吗」,而她回答,「你忙,赶快去吧,我自己搜,不清楚我再来问你」。

最后交出来的 PPT 很专业(当然与她的写作与设计底子有关),只有一张图她不会用 PPT 画,用 Photoshop 先做出来,问大家这样行不行。

有能力的人,对未知的世界,有「我可以」的态度。

感谢互联网,整个世界亦是一本打开的书,我们可以自己在往事搜,可以跟人请教,可以买书上课,可以看帮助文件,可以边试边学……

这世界上肯定有挑战智商极限与情商高度的事儿,但阻挡我们的,往往是「这没意思,这很难吧,我不行吧,以后再说」的状态。

是否能够自己动手、探索新知,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能走得多远,变得多强,过得多好。

03

有态度的人,尽力而为

两年多前,我在前一家创业公司,CEO 提出在陆家嘴地区投放广告。我们选择了某个地铁站厅的广告位,速度签约了。

飞去上海,供应商陪着到现场一看,团队里一个 90 后当场脸色难看。

我悄悄问他,「你是否觉得不行?」

那是比较早的地铁线,站厅较为陈旧昏暗,效果比远程看图片差不少。站厅里乘客行色匆匆,所选区域的视觉冲击力不够。同时投放不同形状的灯箱和立柱,又增加了创意的难度和制作成本。

然而,我这个 CMO 天性犹豫,掂量着档期已定,这时候修改,不知道是否能行。

90 后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改!我去说!可以商量的!来得及!」所幸供应商很配合,帮助我们做出了调整。

后来我把此事写进给 90 后的推荐信,他拿下了 Kellogg、Berkeley、LBS 等若干名校 offer。

实话说,买陆家嘴地区广告是 CEO 的主意,签约这个区域是这个 90 后好几层老板们的决定;事后没人能判定投放原来的位置一定不好;他早就说好两年后申请出国,也没打算跟这家公司生死到老。

也就是说,改位置,他只是给自己「找麻烦」罢了。

只是,优秀的人,有最强的渴望,要把事情做好。并因为此,他们独立思考、反思判断、提出建议、积极推动。

漫漫职场路上,有那种「既然做了,就要做好」的劲头,才有机会去承担更大责任,赢得更多的胜利。

04

有态度的人,细水长流

去年,我忽悠一个电商行业的前同事来我们创业公司做消费金融。干了半年,这哥们觉得自己还是喜欢「消费」,不感冒「金融」,决定重返零售行业。

是我打乱了他职业生涯的节奏,我挺不好意思,就卖力用自己的人脉帮他找机会,最终结果也挺理想。这事儿照理就翻篇儿了。

去新工作报到那一天,他发消息给我,「我今天去 XX 上班,我小窗感谢了你帮忙建立机会的所有朋友,真心谢谢!」同时给我发了对别人表示感谢的聊天记录截屏。

一个多月来,我给他介绍过十多个零售圈的朋友,大多是麦肯锡和沃顿商学院校友。尽管加了微信、留了电话,大部分人本来会与他成为弱关系,从此相忘于江湖。

而他这个小小的举动,

第一,帮助我再次感谢了我俩麻烦过的人;

第二,向我的朋友们强化了「Autumn 推荐的人很懂事」的信息,我以后再推荐人也容易;

第三,把我的人脉变成了他的人脉,都在零售圈,相逢的人还会重相逢。

和这样的人打交道,真是心情舒畅,物超所值,下次还愿意为他付出!

你说,这事儿难吗?确实情商很高,而我知道,他这样做,并非全部出于技巧。

他一向以「靠谱」著称,而他懂得,「靠谱」这个人设,是这样细水长流建立起来的。

人设是这样,品牌是这样,做事也是这样。世间的道理就这么多,看你是否有意愿坚持去做。

05

有态度的人,保持正念

认识一个年轻同事,打过几次交道后,我隐约觉得怪怪的,却说不清问题在哪儿。

有一天,我和他的另一位领导的意见不同;事情不大,我和他领导通了个电话,达成了共识。

当时他站在我身边,长叹一句,「哎,老大们意见不同,我好难做啊」。

就在那一刻,我明白问题是在哪儿。那天,我给他反馈,对他说,「你试试别把这事儿想得多严重」。

他和生活中许多朋友一样,负责、肯干,就是容易流露负面情绪。

接触过一些负能量的人,抱怨一般有两个主题:

一个是「我好倒霉啊」;

另一个是「XX 好差啊」。

开会遇堵车,我好倒霉啊,交通好差啊。

马桶坏掉了,我好倒霉啊,物业好差啊。

老板出差错,我好倒霉啊,老板好差啊。

客户有问题,我好倒霉啊,客户好差啊。

别人误会我,我好倒霉啊,别人好差啊。

……

嗯,是挺倒霉的,环境也可能是挺差的。时不时直抒胸臆「丧」一下,能消气解乏排毒养颜。)但其实这样挺累的,周围人也跟着累。

保持正念,第一不要太过「升华」坏事。

堵车不至于天塌下来,都 21 世纪了抽水马桶迟早能修好,老板意见不同总有办法解决,各种倒霉事儿谁一辈子都要赶上几十几百次,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思绪不要过久停留在不开心的小事上,不让小事侵蚀正面情绪。

其次,不要自觉「无能为力」。

抱怨外界很差、抱怨命运不济,说得诛心一点,潜台词是这事儿我没责任,而且我无力改变。

而正能量的人,可以马上惦记着,怎么去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推动。因为抱怨没啥用啊。

相信自己可以去改变境遇,有这点志气,才能有去行动的能力。

保持正念,尽力而为,细水长流,雷达开着,自学成才。

这五个故事,都很小,对吗?没什么了不起,对吗?

是的,但我生活中有态度的人,让我好喜欢!

哪怕每天早晨买杯星巴克时,某个服务生笑得更灿烂,操作更流畅,有时关心地额外叮嘱一句顾客「当心烫」,我都会被感染到。

哪怕某个同事在讨论中多问几句,促使大家想多一点,我就会不由去企业通讯录看看 ta 是谁,觉得一起工作,与有荣焉。

即使在工作之外,聊起健身、美妆、追剧、旅行、P 图、养多肉植物,总有些人喜欢得厉害,研究得透彻,谈起来眉飞色舞,让周围的人觉得世界丰富又有趣。

遇到他们,我觉得空气里哔哩哔哩绽放着「我很喜欢,我要做好」的蓝色电光小火花,咔嚓咔嚓地给我充电。

这种正念满满、自我驱动的状态,推动我们以或许微不足道的速度成长,由量变达到质变,不断突破自己能力的边界。

这世上,有天赋的局限,有命运的束缚,这世上,有很多我们做不到的事。可是,我们可以试试不用「能力问题」做原宥、逃避的借口。你若不去 push,你又如何知道,自己到底可以走多远呢。

一边是社会经济的层层压力;一边是技术爆炸,迭代飞速,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而在每一个时代,都有人在选择尽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正如达利欧在《原则》中所写:

There is nothing more important than understanding how reality works and how to deal with it. The state of mind you bring to this process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没有什么比「明白现实世界如何运作」并且「如何应对它」更重要的事。而你在这个过程中的心态,决定了所有的差别。

本文来源:活动行 、清醒贪心记

延伸

阅读四

欲成大事者,绝不与烂人烂事纠缠 | 关山远

近读《曾国藩家书》,读到他在纷扰乱世中不断修为,追求慎独大境界,突然想起一句话:

除了变得更好,我们别无选择。

01

确认过眼神,都是帮烂人——在溽热的长沙,白晃晃的钢刀与赤裸裸的辱骂包围之下,曾国藩悲愤交加。

这是曾国藩人生所受的几次巨大侮辱之一,时在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长沙城里的正规军绿营士兵围攻曾国藩,他差点就被乱刀砍伤。

事情源起曾国藩这条鲶鱼,搅乱了湖南官场一潭死水。

太平天国起事后,清军兵败如山倒,正规军眼看着是靠不住了,咸丰皇帝紧急下旨各地办团练,保境安民。咸丰二年底,正在湖南湘乡老家给亡母守孝的曾国藩,就收到了这么一道诏令。

当时的曾国藩,堪称官场骄子,27岁参加会试成功登第,十年时间,从一个进士晋升为正二品的工部左侍郎,可谓春风得意。但从当时曾国藩的书信来看,他在京城过得并不快乐,官场腐败,同僚颟顸,他想做事,却没法做。

机会来了,就是办团练。国家重金养的八旗、绿营,被太平天国军队一路打得稀巴烂,已不可救药。曾国藩想另起炉灶,训练一支未被腐化的新式军队,来救国救民。

其实办团练是咸丰皇帝病急乱投医,他一口气任命了十个省共43位退休或丁忧在家的前官员为团练大臣,这些官员绝大多数都没有打仗经历。按当时官场揽功诿过、敷衍搪塞的习气,大伙儿对皇帝的旨意,也是选择性执行,既然皇帝有旨,好,就在城里挂个牌,设个办公室,劝(逼)土豪富商捐笔钱。大家的心态是:大清这么大,有没有我这支体制外的小部队无所谓,救国,我起不了啥作用,亡国,我也没啥责任,天塌下来了,有皇帝先顶着呢。

但曾国藩不这么想,他甚至想以办团练为切入口,来对湖南官场进行一番刮骨疗毒,下猛药改变政治生态。这显然是犯了大忌。

当时的情形是:太平天国围攻长沙不下,呼啸北去,但湖南民间已被撩拨成了一座活火山,会党并起,群盗如麻,土匪遍地,社会治安不是一般的差。曾国藩决定来一次严打,他以“帮办团练大臣”身份,在自己的公馆开设了“审案局”,对土匪、流氓、会党分子杀无赦。他大名鼎鼎的绰号“曾剃头”,版权所有者不是太平军,而是湖南黑白两道。

铁腕之下,湖南治安好了许多,但官场对曾国藩日渐不满。他们不看曾国藩做了什么,也不看自己没做什么,他们的怨气在于:这本来是咱们的事,关你什么事?你这样搞,是不是打我们的脸,让我们显得很无能?他们什么都不愿意做,却也看不得别人做。他们的逻辑是:大家都混混日子赚赚钱,你好我好大家好,你装什么装?

冲突白热化,在于曾国藩让绿营跟湘勇一起参加会操。这下捅了马蜂窝:绿营的大老爷们打仗不行,享受还差不多。长沙夏天酷热无比,让这些官老爷兵油子到大太阳底下出操,死也不干。带头闹事的,是长沙副将清德。此人很烂,太平军攻城时,他居然吓得换上便装躲到民宅中。但烂人的特点,就是窝里横,明刀明枪上战场不行,私下里煽风点火却是一流功夫,他不仅带头抵制会操,“操演之期,该将从不一至”,而且摇唇鼓舌,四处煽动各军不要受曾国藩的“摆弄”。

曾国藩大怒,给皇帝上折子弹劾清德,并猛烈抨击湖南驻军“将士畏葸,疲玩已成痼习,劝之不听,威之不惧,竟无可以激励之术”。清德有硬伤,咸丰皇帝随即下旨将清德革职拿办。

但如此一来,湖南官场的烂人们给彻底惹毛了:官场潜规则就是“官官相护”,你曾剃头居然剃到我们头上来了?他们的反击阴险而致命:八月某日,绿营士兵寻衅滋事,打伤了湘勇。曾国藩很生气,给清德的上司、湖南提督(相当于湖南军区司令员)鲍起豹发函,要求他严肃处理。鲍起豹正愁没机会呢,于是把几个绿营士兵绑起来,大张旗鼓送到曾国藩公馆,同时散布这几人要被曾剃头砍头的谣言。绿营兵的戾气瞬间被点燃,充分显示了不擅打仗、擅长私斗的特质,包围了曾公馆,群情汹汹,挥刀就向曾国藩砍去。

02

牙齿被人打脱,怎么办?很多人的选择是:还击,你打脱我一颗牙,我打脱你两颗牙。

曾国藩的选择是:“打脱牙和血吞”。欲成大事者,绝不与烂人烂事纠缠——曾国藩是在被烂人烂事纠缠到走投无路时,才明白这个道理的。多么痛的领悟。

堂堂正二品大员,居然被一群兵痞执械围攻,曾国藩怎不清楚背后奥妙?鲍起豹故意挑起士兵闹事,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士兵鼓噪时,长沙城里的大小官员们,个个赶紧关上大门,在屋里窃笑,要看曾国藩栽个大跟斗。曾国藩的公馆与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办公室一墙之隔,绿营兵也照样敢围攻,可见骆秉章也是怂恿者之一。

绿营士兵动刀伤了曾国藩的卫兵,直扑他而来,曾大人一看不妙,顾不上斯文,连忙跑到隔壁骆秉章办公室,敲门求救。巡抚大人正在窃喜呢,见状还装腔作势:哎哟,这是咋的了?

骆秉章这么“化解”了冲突:上前亲自给几个兵痞松梆,连连道歉:兄弟辛苦了,委屈了。绿营士兵兴高采烈,终于在内斗中打了一个大胜仗,他们用鄙视的眼神看着曾国藩,拥着那几个“英雄”走了。剩下骆秉章与曾国藩,骆没有对曾说什么老弟开会了,只抛下一句:将来打仗,还得靠他们哪。说完,扬长而去。

还有比这更打脸的么?曾国藩呆在当场,估计修养再好,湘乡骂人土话亦是在胸口奔涌,一遍遍奔涌。

曾国藩被打脸,长沙城里一帮官员个个感觉脸上有光,当成笑话来讲,恨不得放鞭炮。史载,“司道群官皆窃喜,以谓可惩多事矣”,看你曾剃头还多不多事?曾国藩此时也陷入了一个如何应对的艰难处境。他毕竟也是一个有血性的人,而且做事从无私心,为朝廷也为桑梓考虑,凭什么要遭受如此侮辱?

其实古往今来,多少一心做事者,却往往做不成事,多是因为有人掣肘之故。你想做事,别人偏偏不想做,更不会搭理你的理想、情怀,他们只盯着眼前自己的利益,太平军围城时,从官员到士兵恐惧不已,但是太平军走了,就那么一点点太平时光,他们又患上了健忘症,延续惯性,享受在既定利益格局中自己的那个位置。他们才不考虑“诗和远方”呢,他们就享受眼前的苟且。当然,他们在乎的,还有“面子”。在曾国藩所处的晚清,内忧外患,岌岌可危,就像一艘四处漏水、即将沉没的巨轮,挣扎着想爬出去的人,反而被一堆人扯下来:要死一起死,你想干什么?

曾国藩不想一起沉沦,他还想修补这艘大船。但搞成这个样子,还没跟太平天国作战呢,就差点挨了自己人刀子,怎么办?当时的曾国藩,拥有直接向咸丰皇帝上书的特权。激愤之下,他想参鲍起豹一本,就像之前干掉清德一样,但冷静下来一想:即使干掉了鲍起豹,又能怎么样?在长沙,同僚的敌意会更浓,他的生存环境会更恶劣……

算了,算了,不跟这些烂人纠缠了。

曾国藩去了衡阳。

曾国藩故居

03

树挪死,人挪活。

“衡阳雁去无留意”,在清朝,这里尚属偏远之地,民风淳朴,官场也相对简单,曾国藩一到衡阳,如鱼得水,他与衡阳有不解之缘:他祖籍衡阳,少年时,在衡阳求学,夫人欧阳氏,也是衡阳人。这次从长沙忍辱出走,内心受到一万点伤害,但并不是到衡阳疗伤,而是练兵。事实证明:衡阳成了曾国藩辉煌事业的起点。

他在衡阳只待了5个月,却练出了一支大军,水、陆两师一万人,其中水师10营,前、后、左、右、中为5营,五正营之外又分五副营,分别以褚汝航、夏銮、胡嘉垣、胡作霖、成名标、诸殿元、杨载福、彭玉麟、邹汉章、龙献琛为营官带领,共5000人;陆勇亦5000余人,分成10营,500人为一营。分别由塔齐布、周凤山、朱孙治、储玫躬、林源恩、邹世琦、邹寿璋、杨名声、曾国葆等带领。这支队伍,史称湘军,改变了历史。

于曾国藩而言,这5个月时间,是高效的,没有人掣肘,没有人捣乱,也没有省城官场没完没了的应酬、勾兑、尔虞我诈,更没有一堆烂人给他整出一堆烂事来。相反,这5个月,他确定了自己日后成就不朽事业的班底,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在他的麾下,这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湘军很有特点,血性书生为将,淳朴乡民为兵。著名作家唐浩明在《冷月孤灯·静远楼读史》“治军方略”一章中写道:“曾氏挑选勇丁,不选逃兵散兵,不选城市油滑人,就是因为这些人不朴实。他选勇丁,选农村人,尤其是选山冲里人,选三代务农人家的人,看重的就是这些人的朴实。”曾国藩说过这样的话:“数年来痛恨军营习气,武弁自守备以上无一人不丧尽天良。故决计不用营兵,不用镇将。”长沙那帮绿营兵痞,给他的刺激太大了。

在这支年轻的队伍中,有两个人特别值得说说:

一个是塔齐布,他是满洲镶黄旗人,生性忠勇,武艺高强,原来效力于长沙绿营,在太平军围攻长沙的保卫战中立下战功,引起了那个临阵脱逃的副将清德的嫉恨,多次撺掇鲍起豹对他加以侮辱。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小人擅长制造小鞋,塔齐布在绿营的的日子挺难过的。曾国藩爱才如命,想把塔齐布纳入麾下,他给咸丰皇帝上奏折举荐:“塔齐布可堪大用,如果作战不利,我甘与他同罪。”塔齐布就这么背负着绿营叛徒的身份,也从长沙到了衡阳,加入湘军。

事实证明,曾国藩识人甚准,塔齐布每役冲锋在前,迅速成为一代湘军名将,3年之内,便由正四品的都司,因功升至从一品的提督,升任提督后,他在左臂刺上“忠心报国”四字,他没在绿营那个大酱缸中败坏、沤烂,也是“树挪死、人挪活”的典范。

一个是彭玉麟,他就是衡阳人,曾国藩邀请他出山时,他正落魄潦倒,闲居在家。他应邀创办了湘军水师,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制船制营制章程。水师对湘军最终能够战胜太平军起了巨大作用,太平军起事之初,史载,其战船往往“蔽江而下”,所向披靡。水师成为清军的软肋,在彭玉麟的努力下,湘军水师屡败屡战,愈挫愈强,最终逆转乾坤,控制了长江水道,为攻克天京立下汗马功劳。彭玉麟也因此成为近现代中国海军的创始人,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

彭玉麟人品也非常好,曾六辞高官,因“不要命、不要官、不要钱”而被称为“三不将军”,但国家危难时,又以老病之躯挺身而出,留下诸多传奇。一个落魄书生,最终名满天下,不得不让人感叹当时风云际会、英雄辈出,更感叹曾国藩的凝聚力。

在衡阳5个月后,曾国藩誓师北上,湘军浩浩荡荡,水陆并进,一个属于他的辉煌时代开始了。若干年后,他跟儿子回忆创业阶段的艰辛时说:“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无疑,曾国藩的成功,离不开长沙官场的“激”与“逼”。

曾国藩故居

04

曾国藩再回到长沙城,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湖南巡抚骆秉章亲率省城重要官员,抬着一顶八抬绿呢空轿,恭恭敬敬来到曾国藩住的船边拜访。见到曾国藩,骆秉章那个亲热劲啊,好得两人就像生死契阔的兄弟,假装忘记了半年前自己对曾国藩的傲慢、嘲讽与打击。那个鲍起豹不在这群谄媚的官员行列中,他已经被革职,没有资格了。

这一切变化,建立在湘军大捷的基础上:湘军第一战,虽然曾国藩的水师败于靖港,但塔齐布在湘潭十战十捷、水陆全胜。当时太平军过处,清军无不溃败,清廷太需要这场胜利了,何况是一支体制外的新军取得的大胜利。

前呼后拥,谀辞如潮,坐在八抬绿呢大轿上,长沙城头在望。可以想象,曾国藩此时又怎不对命运巨变颇多感慨:

你不强大,谁会把你当回事?你不强大,游身八卦掌哪能变成热烈鼓掌?

其实,他的磨难远未过去,在接下来的征战中,他有过绝望、差点被俘、一度走投无路……他硬挺了下来,而且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他一生立志做圣贤,始终注意反省与修行。他的朋友越来越多,后人读史,无不为曾国藩人生后期的人缘惊叹:莫逆于心、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生死与共。

这就是人格的力量。

“慎独”,是儒家提倡的修为大境界,曾国藩做到了,穷其一生,恪守一个“诚”字,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欺人欺己。不欺人,不容易;不欺己,更不容易。多少人,活给别人看,沉浸于欺骗自我的“人设”中,入戏太深,无法自拔。

晚清,三千年一大变局,天下糜烂,官场黑暗,局势吊诡,一些政坛明星,刚刚粉墨登场,旋即人头落地,曾国藩立危局而不倒,靠的是大智慧,他在一封家书中这么写道:“祸咎之来,本难预料,然惟不贪财、不巧取、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究可弥缝一二。”这句话,与他的知心好友、另一位湘军大佬胡林翼的名言,相当契合:“人生在世,只有一安心法,安心作一忠义人,则亦无他念矣。”

既有远大志向,又能洁身自好;既有中流砥柱的底气,又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既能上马浴血杀敌,又能下马自省内心……乱世当中,祸福难测,无论曾国藩,还是胡林翼,除了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别无其他选择。

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咸丰时代的权臣肃顺,一直是曾国藩和湘军在朝廷的坚定支持者。咸丰死后,肃顺在政治斗争中惨败于两宫皇太后与恭亲王奕訢组成的同盟,在菜市口刑场给砍了脑袋,随之而来的是对“肃党”的清洗。这时有人阴森森地说:曾国藩肯定是肃党,收拾他。

历史上总不乏这种满怀恶意、伺机一击之人。但肃顺家被抄后发现:此人权倾朝野时,大小官员写给他的私人信件上千封,有阿谀的,有投靠的,有跑官要官的……独独没有曾国藩的一封信。

他不需要人身依附、混“小圈子”。


曾国荃画像

05

小说《曾国藩》有个细节:曾国荃率军攻克天京后,曾国藩来看他,与弟弟独处时,掀起他的上衣,抚摸他的伤疤,十余处,一处处摸着问:老九,何时受伤?还疼不?问得曾国荃先是泪流满面,继而嚎啕大哭。曾国藩说:尽情哭吧,把这些年的辛劳、委屈、痛苦都哭出来。

曾国藩身上没有伤疤,但心头累累皆是,他的辛劳、委屈、痛苦,不比弟弟少。但这些皆是修为,让他变得更好。

本文来源:首发:4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本文作者:关山远(新华每日电讯专栏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