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姚余栋:建议考虑货币市场基金纳入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范围

2018-04-22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CFIC导读:

4月20日下午,在“2018中国外贸信托投资策略会-时•机•方向”上,央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姚余栋先生建议考虑将货币市场基金纳入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范围,这既可以降低触发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也可以更好的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还可以促使利率市场化顺利转轨。

4月20日下午,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联合《财经》杂志举办的“2018中国外贸信托投资策略会-时•机•方向”上,央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先生提出能否考虑将货币市场基金纳入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范围。

央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 姚余栋

姚余栋先生指出货币市场基金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产物,它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货币市场基金是普惠金融,为老百姓提供了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的金融工具。目前对货币基金的监管已非常完善,但是光靠行为监管,难以规避货币市场基金隐含的系统性风险。建议考虑将货币市场基金纳入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范围,这既可以降低触发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也可以更好的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还可以促使利率市场化顺利转轨。

以下为发言实录:

姚余栋:谢谢主持人,各位大咖,还有主办方的各位,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汇报一个新的观点,就是“货币市场基金纳入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范围”,这是个建议,也不代表我所在的公司,只是我作为一个经济学工作者的一点粗浅的想法。应该说货币市场基金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产物,它是阶段性的,不是与生俱来的、一直存在的。货币市场基金主要带有货币功能,目前监管已非常完善,但是光靠行为监管,难以规避系统性风险。货币市场基金作为最规范的影子银行之一,隐含着系统风险。这个系统风险怎么处理?建议在证监会、基金业协会一系列的监管,和公募基金行业良好自律的前提情况下,自愿纳入央行的一级交易商,根本目的是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是想跟大家汇报的主要观点。

我们看一下货币基金伴随着利率市场化而出现,大家看看央行实际上是20多年前就开始启动利率市场化的工作,然后放开了银行1996年农业拆借利率,之后又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放开贷款利率的管制,然后到2015年不再设存款利率的上限。历史上完成了没有,我觉得还没有完成,走了一半,今年4月11日,易刚行长在博鳌论坛上表示,基准利率未来可能主要由市场决定,中国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双轨将合并成一个市场化利率。存款管上限,贷款管下限,这是利率放开。市场利率更多的属于债券市场利率。所以中间有一个并轨的过程,它实际上是双轨制。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过程,即不可能并得特别快,因为银行也在转轨,银行业做得相当不容易,也很不错,我们中国银行业是全面实施了巴塞尔III的规定,资本金充足,坏账率得到有效控制,4000多家中小银行整体是健康的。在并轨过程中你得保护它,适当地有一点息差,让它在线修复,补充资本金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所以这也是个过程,大家想想利率市场化还是一个过程,需要几年时间。所以利率并轨双轨制需要时间,之后我觉得货币基金的规模会有一个自然的下行。

大家看美国,美国的货币基金图,它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到了上世纪90年代就完成了,所以大家看到逐渐达到高峰之后规模就平稳了。美国的公募基金中,货币基金占比16%左右。而我们现在的货币基金大约快接近7万多亿了,所以我们预计随着利率市场化,它有一个冲高回落的过程,未来两三年要突破10万亿,如果利率市场化继续进行就逐渐稳定了,将来在整个公募行业中就下降了。所以货币市场基金是利率市场化和双轨制的一个阶段性产物,要对它有容忍。利率市场化没走完,就有货币基金的存在,当然以后也会存在,但是一定要有市场容忍过渡期。前期中国的货币基金市场增速比较快,2017年末开放的公募基金达到1.7万亿,占到居民存款余额达到10%,较年初增加3.1万亿。比重从47%上升到64%,美国是16%,我们是64%,占比不断上升,可能还要继续上升。

大家也知道使用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的净值基本上保持1,如果出现偏离,还要有一个风险准备金,甚至公司还要动用资本金,它要保护摊余成本,这事实上隐含着一个刚性兑付。货币市场基金是一个普惠金融产品。货币基金这个特点表现为投资门槛低,申购赎回便利,有的可以在电商平台也可以实现T+0。较高的投资回报率,风险较低。目前货币基金7日折算的收益率基本在4%左后,标准差是很低的。货币基金收益明显高于银行的活期存款,能够让老百姓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

大家看看,这是存款,下面这个是人民币的存款基本利率,一年期,这个蓝的。理财型的,一年期的货币基金差不多。理财半年、三个月,货币基金T+0、T+1允许,所以这个获得感,每天有点收益,这就是一个普惠金融。算了一下货币基金给老百姓带来的收益,2017年货币基金平均规模10.4万亿,平均收益率3.9%,个人持有者大概占了50%,还有一些是机构持有的。货币基金为个人投资者创造的收益比较高,这是很强的普惠金融,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强劲,刚刚曹老师也说了,我们的经济增长6.5,闭着眼睛没问题,所以通过货币市场基金分享经济繁荣的回报。但是2010年穆迪公司统计的数据表明,普惠金融曾经出现危机,反思以后是不是要打破刚兑。欧美总结这么多年都没有打破,所以美国的货币基金管理是2008年,当时是对货币基金提供支持,财政部,美联储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它很快反思,2010年的时候,美国ICC修订了对货币基金的监管规则,要求缩短久期,增强流动性。如果出现重大的要暂停赎回。2014年增加了针对挤兑性质大额赎回费用和赎回价值。

我国的货币基金监管已达到国际水平。2016年2月份,实际上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规定,2A级以上平均久期120天,偏离度25BP,流动性要求设立一系列的管理。2017年7月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拟要求不得超过该理财办法进入。2017年10月份,公开募集开放式基金的投资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说要对全程进行风险调控,投资者集中度管理,流动性受限的资产限制,控制规模,严格流动性指标管理,风险准备金上限,实际上公募基金整个管理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落实证监会的要求,史上最严格。2017年2月份进一步征求意见,所以证监会2018年第八章专门对它进行规范。现在市场上久期明显缩短。

第四次调整,用非银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货币基金的份额,大约是个人和机构一半一半,现在个人更多了,超出机构持有份额。这里还面临一个问题,我们的货币基金量大,它会出现风险,但是毕竟公募基金行业是轻资本金,重人才的行业,人才的要求很高,但也有资本金的要求,它毕竟是一个规范的影子银行。大家看看,证监会的一系列观察,国际上比较起来非常严格,行业内就我了解落实也是非常好的,大家其实在做压力测试,防止负偏离,一旦出现负偏离,基金经理都睡不着觉,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但是我们想想,是不是还是有隐性的系统性风险,你事实上全球都没有打破切实存在的刚性兑付,为什么我们要试水?这点要谨慎。普惠金融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多挣点钱。所以这就是银行的进一步的转轨,和对银行发展支持共存在的,这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平衡点的问题,它是一个阶段性的,而阶段性的时候一旦注意这有外部的支持,现在是央行,这是跟央行比较熟悉的机构。48家公布了,又有新的,四进四出,主要以银行为主,银行有七大类的考核指标,很严格,也比较公正。国外也包括了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日本央行25家,其中19家银行还有其他类金融机构,我们是48家,主要是银行还有一些政策公司。

非金融机构参与的更多的是方便央行了解市场信息,我们看到市场化的过程,看到一个基准利率的共建过程,我们看到收益期限从隔夜一直到一年期,哪怕到6个月,这都需要货币基金进行操作,进行完备,他们是非常活跃的。所以我想危机之后,全球都在探讨货币基金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结论是没有打破事实上存在的刚性兑付。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承诺,央行怎么做。大家看看IMF也做了很多研究,要赎回,给了很多的赎回费这样的问题。目前党中央明确指出要结构性去杠杆,主要是企业部门去杠杆,就是敢于应对灰犀牛,不怕黑天鹅,这是我们的态度。所以中国经济才能够成为一个没有系统性危机的经济体系,能不能做一点创新,在利率市场化没有全部完成的时候,允许公募基金行业纳入一级交易商范围。我想如果央行纳入了,或者至少有这样的信号,就可以不废一兵一卒,大大降低市场风险。我想恳请各位专家大佬们考虑一下,这可能是一个推断性的、过渡性的措施,在全球目前也没有说是完全明晰的,平时防患于未然,采取特色的创新办法,我们就有可能平平稳稳让利率市场化顺利走完,同时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的普惠金融的成果,让公募基金行业更健康的发展,公募基金行业也是直接融资中一个很重要的一块,这样能得到一个多赢的结果。

本文来源:《财经》

延伸

阅读一

姚余栋:供给侧改革让中国经济强势回暖


2017年12月23日,由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MBA项目(FMBA)与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7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峰会在清华大学伟伦楼报告厅举行。本次峰会邀请了众多业界权威、商界领袖、学界专家,以“新时代新金融”为主题,共同解读金融行业的新趋势和新方向,探讨新时代下的金融发展新机遇,全面助力金融领域创新与发展。

大成基金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原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姚余栋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这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证明,供给端可以提高供给质量,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可以适当的控制产能,可以去库存,可以进行“三去一降一补”。从价格角度讲一下供给侧改革的作用,供给侧改革影响了PPI。长期以来从货币政策角度,只关注CPI,长期盯CPI是不够的,是不完整的。从PPI开始入手这样会导致CPI即使不动的话,GDP平减指数提高,提高以后增加消费的预期,稳定最终需求。稳定最终需求以后最终会拉动PPI,PPI会拉动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带动消费,消费拉动CPI。


姚余栋表示,中国经济确实好,今年的实际增长,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说经济已经回升了。2018年经济不少人预测6.5%,明年会达到7%的增长速度,十年国债收益率在4.0%左右振荡,短期利率也会比较高,在3%左右。

姚余栋表示,供给侧改革是伟大的创新与实践,使我们在没有大量“放水”的情况下,没有拼命加杠杆的情况下,并及时防范化解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让中国经济强势回暖,保持一个比较好的高质量发展态势。所以今天的新时代是一个超长景气的时代,不是新周期,是新周期的前夜,景气周期是比较长的。

以下为大成基金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发言实录:

尊敬的广宇院长、贾康首席、永利董事长、刘院长、各位嘉宾、各位院友,我也是经管学院毕业的,似乎把我给漏了,我是经管学院92级入学,95年毕业第一批的数量经济学的硕士。后来一直对母院非常有感情的,这次是清华大学和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联合主办,我也有参与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的学术研究,这次回来,是多重的回馈和报恩的。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的时代,中国经济将再次震撼世界,而它靠什么,这次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这次总结并且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我觉得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要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而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多方面的,内容很丰富的,我只是就一点谈点儿学习体会,跟大家汇报一下,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在多个场合说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的,很多当下对中国经济有一些误判。为什么呢?长期以来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亚当·斯密是自由市场经济,凯恩斯主义说是提供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关键是刺激,不是财政刺激,就是货币政策刺激。今天发展到极致是QE的操作。但是它忽略了资产负债表,凯恩斯的时候统计学里还没有资产负债表,今天我们看到了有企业部门,有居民部门,有金融部门,有政府部门,还有央行的负债表。当不断进行财政刺激的时候,使得政府负债累累,终究有一天会出现明斯基时刻,比如说欧债危机。当不断进行货币政策刺激的时候,促使企业部门加杠杆,所以会触发企业部门的杠杆过高,也会触发“明斯基时刻”。

金融如果不加强监管,也是要出问题的。居民部门过度加杠杆,终究会出现像美国一样次债危机的。加杠杆,负债经营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交易经济学的结论。长期以来忽视了货币的交易属性,交易属性表明,新的货币需求理论,创造1块增加值需要2块钱货币,所以这个杠杆总是要加上去的,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部门,还是政府部门,但是加上去以后终究有一天会出现“黑天鹅事件”,即“明斯基时刻”,所以人类往往从不断加杠杆约70年,后来明斯基时刻危机,然后再加杠杆再危机的反复。而这基本是凯恩斯思路,忽略了供给端。长期以来似乎供给端没有什么作为。而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特别这几年实践证明,实际上供给端可以提高供给质量,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可以适当的控制产能,可以去库存,可以进行“三去一降一补”。从价格角度讲一下供给侧改革的作用,仅一孔之见,供给侧改革影响了PPI。因为长期以来从货币政策角度,只关注CPI,长期盯CPI是不够的,是不完整的,因为大家想想,如果PPI作为生产者价格长期的处于通缩状态,名义GDP的平减指数处于低迷状态,当它处于低迷状态的时候老百姓怎么敢花钱?老百姓不敢花钱怎么有CPI的提高呢?大家想想逻辑是在这里的。是在挑战现有的货币政策理论。大家想想日本20年的停滞,从来走不出来,到今天为止日央行QQE已经基本成功,但是还是达不到日本央行CPI盯住2%的水平,日本经济复苏还是不错的,失业率已经跌到了较低的地步,2%左右。它的关键是没有考虑到PPI。韩国也一样,美国也一样,如果不考虑PPI的话,只考虑CPI,刺激需求导致的结果最终就是只能动用QE操作,一旦出现“明斯基时刻”就会出现债务越多价格通缩,通缩以后债务越多,唯一的办法进行QE操作,让CPI起来,起来的唯一办法就是利率前瞻性指导下的QE操作,所以利率的前瞻性指导和QE操作是 “双子星座”,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只有进行QE操作的时候,才能相信CPI在升高,而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个代价非常大的过程,是一个“心脏外科手术”。为什么要采取极度宽松的QE操作?而不能从供给端入手?从PPI开始入手呢?从PPI开始入手这样会导致CPI即使不动的话,GDP平减指数提高,提高以后增加消费的预期,稳定最终需求。稳定最终需求以后最终会拉动PPI,PPI会拉动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带动消费,消费拉动CPI。

中国经济为什么今天这么好?今天宏观经济判断为什么分歧这么大?因为我们只看到了投资,投资是边际下行的。企业部门去杠杆怎么能让它加杠杆呢?但是经济好不好?消费好不好?我观察到伟伦楼今天喝咖啡排队都超出我以前十年以来的情况。大家看细节,我们现在观测到了投资,但是经济中的三分之二是消费,不被观测到。投资在下行,但如果消费在上行怎么办?这样就会出现判断误差,以为经济不行,实际经济好的很。

为什么?你看到投资边际下行,关键消费强劲。大家感受一下,我们没有充分的统计数据,我们的消费,支出法的消费,今年的消费到明年下半年才知道,我们习惯于生产法比,GDP多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三架马车,只知道进出口,只知道投资,消费并不被准确知道,你是猜测的。如果猜测错了怎么办?出现投资下行,实际上消费在上行。大家看到利率市场没有?利率市场国债收益率前一段时间的振荡上行,大家看看国开行的债券收益率,在短期内从4.5%到5%,震撼上升。凡是买债的往往很多机构都出现了浮亏,怎么解释?没有理解中国经济为什么这么好。主要是消费强劲,大家看中央经金融工会议已经明确指出消费的基础作用。三分之二的消费,而观测不到消费,社零消费准吗?只是一般的篮子,没有那么多的服务业,有教育吗?有旅游吗?有服务吗?不在篮子里,社零消费在下降,核心CPI在上升,奇不奇怪?很奇怪。核心CPI至少有很多服务业,这说明我们观测消费出现了失误,而大部分的经济学家更多的还只限于观测投资。


而中国经济确实好,今年的实际增长,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说经济已经回升了。2018年经济不少人预测6.5%,明年怎么样的,恰恰搞反了。7%的增长速度,十年国债收益率在4.0%左右振荡,不排除到4.2%,短期利率也会比较高,3%左右。中国经济整个CPI属于温和,名义GDP在9%以上的增速,这么高。今天我们的统计需要用我们的细节观察,用我们的实际感受去体验。


为什么这么好?仅从价格角度讲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中了要害,切中了PPI。没有直接动CPI,先从PPI入手,“三去一降一补”一下子PPI起来了,老百姓敢于消费,对未来更乐观。消费买什么?PPI起来名义收入高了。所以为什么大家看看供给侧结构改革切入了PPI,先从供给侧入手,然后价格就起来了,起来以后名义GDP就起来了,老百姓觉得收入未来前景好了就敢于消费,消费买茅台,买格力空调,买房子,这样就去库存了,去库存以后会怎么样?企业家预期往往跟不上形势,被逼着补库存。今天出来状况,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销售下降,但是库存减少,造成房地产投资商库存没有,销售下降,建还是不建?说明销售有误判的形势。所以这就是一个悖论。中国经济由于供给侧改革从价格角度真正切入了要害,走入一个另辟蹊径的,出奇制胜的,一反凯恩斯主义多年以来形成思维惯式的形式,才出现情况这么好。油价为什么恢复到60美元,谁拉动的?中国经济拉动的。在2020年之前,名义GDP都在9%以上,名义GDP这么高,不能光看实际GDP。我们现在经常出现的是只看实际GDP,不看名义GDP,这是不对的,国际货币政策研究有个学术思潮,就是认为将来主要应该盯的不是CPI,或者是还要盯名义GDP。中国名义GDP在9%以下,意味着我们经济将在2020年的时候达到100万亿,按汇率折算14万亿美元,相当于欧盟的20多个国家。如果继续前行,即将在2029年之前超越美国经济,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什么是新时代?新时代是一个结果,在我们这一代人中能够经历着、亲眼见证着中国经济崛起。坦白的说,中国经济1820年开始跌落,1820年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从此把我们甩下了。到今天已经将近200年了。所以200年后,中国经济即将再次崛起,成为最大的经济体,我觉得这是大概率事件了,问题在于能不能长期保持世界经济体老大的地位,这需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以上是向大家汇报的,因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供给侧改革是伟大的创新与实践,使我们在没有大量“放水”的情况下,没有拼命加杠杆的情况下,并及时防范化解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让中国经济强势回暖,保持一个比较好的高质量发展态势。所以我们今天的新时代是一个超长景气的时代,不是新周期,是新周期的前夜,景气周期是比较长的。在这样的新时代,我跟大家一样,作为经管学院的院友,我们的时代芳华就是有幸亲历并见证中国经济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宝座上失落的200年之后再次重回世界之巅。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作者:姚余栋

延伸

阅读二

姚余栋:向大零售转型 用腾笼换鸟方式支持小微

主持人:孙行长讲话感受到天津银行在砥砺奋进道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涂教授第一个分享北京基本上所有金融业的指数上都是位居前列的,但是我们看中央给北京的定位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还有科技创新中心,没有经济和金融的字眼,所以北京现在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不知道金融是不是首都的核心功能,如果被疏解的话无疑天津将会是承接和转移非常好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更加看好天津银行,包括天津金融业的发展,我们也期待着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京津冀协调统一发展,能够为这个地区的民众带来更多的好处和实惠。


我们继续关注银行业的话题,最近银行业的零售转型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现象,大零售银行转型和小银行结合是非常有意思,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央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姚余栋演讲,题目是大零售转型用“腾笼换鸟”的方式支持小微。掌声有请!


姚余栋:孙行长、涂行长、各位嘉宾很高兴参加今天中小银行论坛,今天跟大家汇报稍微有点不同,就是本来想说腾笼换鸟,归公100万以下的强制换成零售,最近反复说,有点审美疲劳,所以今天想给大家说一个新的,提高LCR的合用门槛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我觉得今天这个论坛从早晨我也是认真学习,也听到今天,核心还是要解决我们现在的大家已经认识到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招有点实的效果,精准一点,妙一点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单、风险溢价上升、担保体系建设、抵押品不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是社会共识,这成为共同的话题,怎么办?比如风险溢价上升到什么程度了,大家想想国债十年期是接近4%,国开债前段时间达到了5%,AAA级的企业债接近6%了,AA+在6%左右了,AA的在7,A在9-10,BBB已经在10以上,我们现在风险溢价上升。小微企业能不能评到BBB呢?大部分是评不到的。整个加上所有的贷款拿到手的可能风险溢价在10%以上,多少企业能还得起,贷10%以上除非高科技,有独门绝活的企业,怎么能还得起10%的商业利率呢?商业银行面临一个困境,如果以低于10%的来借给小微企业,生意上不可持续,至少看债券市场的定价。如果以10%以上的借出去了,良心不可持续,让商业银行怎么办,也很难,所以得想招,想实招,我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努力这个领域做一点研究,首先对创业型中小企业努力拓展互联网股权融资,特别是股权众筹。


第二小微企业很难找到这个模式,国外的模式不可信。老老实实的把100万以下的对公强制转零售,这个是降低坏账,而且真正支持到小微企业。降低LCR的门槛,适用银行由原来的2000亿拓展到5000亿总资产,LCR是巴塞尔三的核心,巴塞尔三说终于有巴塞尔三了,比巴塞尔二多了什么呢?主要多了LCR,除了核心资本充足率还有一些算法上有了改进以外主要多了LCR。公布巴塞尔三要求各国逐渐进入,我们看到不要完全迷信巴塞尔三,他LCR也没有实践过。初衷是什么呢?要防控流动性风险,人民银行已经建立较为完备的流动性补充体系,以前我在货证司负责公开市场业务,这几年越来越完备了,有公开市场操作,而且以前是每周二和每周四,现在改成每天操作,有短期流动性工具,有常备的借贷便利“酸辣粉”,有长期借贷便利“麻辣粉”,这都很重要,这是工具篮子。工具多了,什么时候干活不累,每个工具都有针对性的。抵押补充贷款,PSL还有抵押品管理框架,还有预期管理,“央妈”又专业又敬业,还有创新,公开市场操作已经是每天操作了。而且比较灵活,14天的,28天的都有,进行这种日常操作。流动性短期工具实际上也有的时候在出于使用,2016年投放一些,主要是短期波动,特别春节期间的。这可以短期内主要是7天以内。


常备借贷便利,三个月中小银行可以到人民银行分支银行去寻求帮助,以抵押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这也是个重要的创新,“麻辣粉”大家可能比较熟知了,现在也在用它来滚动。基础货币的提供方式,这是一个主要的方式,现在更多的使用,带有一个一年之内的。


抵押补充贷款也不错,有些是支持了长期稳定的棚户区改造,这个也很有效果。这是很重要的创新。


抵押品框架“央妈”也努力建立,1998年以来当时是国债、央票,2013年创设期建立以后高等级信贷,2014年经央行逐渐是扩展的,央行在评价这种信用的时候能力是逐渐增强的。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央行抵押品框架。


预期管理也是通过不同的手段进行管理、沟通。所以当前工具是较为完备的,是创新的。流动性补充主要以“麻辣粉”为主,其他工具为辅。我们看整个的余额一直在上去,红的是“麻辣粉”。在7万亿左右,操作是灵活的,长枪短炮都是很齐全的,有短的,有稍微长一点的,每个功能都不一样。这说明人民银行在这上面做了很多努力,补充的基本完备,体系比较完备。


而巴塞尔三LCR的标准,今年7月份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了关于巴塞尔的评价。我们国家是最严格的,基本是欧洲只是大致上遵守了。中国、美国还算可以,欧洲基本没有遵守的。巴塞尔三中了LCR标准,这个很重要,现在怎么支持小微企业,还是要有点技术细节的。这个是HQLA的介入,我们比他们严一点,总体比美国严,比欧洲严,欧洲基本没遵守。


国内的情况是什么情况呢?我们现在总共资产主要考核的标准是LCR标准,2016年年末,这12加的均值为120,巴塞尔三要求100,70家覆盖的大约是90%的资产规模,我们要求的是比较广泛的,而过渡期是要求2000亿以上的商业银行。如果低于2000亿不适用于它,只是作为监测,2016年末90%,LCR覆盖监管的范围达到整个银行资产的90%,而大部分的平均值是120。2017年三季度的数据,股份制的LCR普遍低于100%,部分仅略高于80%。五大行压力较小,城商行分化较大,部分银行LCR逼近监管红线。2017年年末达到90%,而部分仅高于80%,商业银行需要提高90%,明年达到100%,每家银行是不一样的。说明什么呢?说明商业银行也是挺进容易的。


LCR的核心是什么呢?核心是要有充足的流动性资产,这个资产要跟你未来30天内预计的现金净流出,要大于现金净流出,备足资产,30天卖高流动性资产覆盖可以。这个包括了现金、超额准备金等。这会有什么问题呢?我们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会不会出现长期需要银行要备着30天以内的钱,然后可能流出也正常流出,我觉得这个是要讨论的,LCR的合理性是要讨论的。现在央行已经把同业的额度进行同业按三分之一来核算的额度提高到5000亿,5000亿以上的大行才实施类似你的同业不要超过三分之一,MPA考核。而银行业协会公布的资料,我们在全国100家银行中资产在5000亿以上的共有35家,27家规模小于2000亿,规模介于2000亿到5000亿至今有38家。我们能不能提高LCR的标准,从2000亿到5000亿,因为5000亿也是央行进行MPA考核的标准。对于5000亿以下的,从2000亿到5000亿有38家做监测,不要要求LCR的限额,国际上也没要求我们,相当于我们自己定的,我们以前定的,五年前定的标准。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银行这么多,越来越多的银行会跨越2000亿这个大关。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流动性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不改变LCR的监管指标,不讨论这个问题,LCR我们认可,但是能不能提高适用门槛,美国是纳入LCR的标准是500亿美元。相当于3000亿、4000亿的银行,国内流动性补充完善,能够防备流动性风险,不仅有国有大行基金充分的补充,更有“央妈”的体系作为坚强后盾,所以我们有两道防线,首先是大行,最后是“央妈”,大家看“央妈”的体系、武器很健全,大行也很出色,工农中建表现也很出色,包括政策性银行。


在中小银行上能不能适当放松,把标准提高一些,因为让他们达到是比较难的,他们要想抵押了那么多的债券,为了防止流出,势必提高他们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大家想想,我这个钱是不动的,要买30天的债券、那头才能满足要求,如果我这个钱就贷给中小微企业不就好了嘛。有30多家,如果提高一下,我猜测可能多出钱来在1万亿。这个钱干每天都压在这呢?能不能用中小微贷款,正是雪中送炭的时候,中小银行的使命主要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对当地更了解。结果如果我们标准整的太严格,就会使很多的中小银行为了满足监管标准,持有大量的债券,而不能够把这个钱、资产用在中小微企业上。而真正什么时候出现流动性的问题呢,我们国家至少两道防线,你为什么不感冒天天吃药,大家评价一下我们遵守这规定,但是这个门槛适当的调一调,谁也没有想到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银行破1000亿是常理,难道那么多银行都需要抵押品吗?能不能在5000亿以上做抵押品?我想这是我跟大家汇报的。不要小瞧这样一个监管的举措。一个可能的改变,能够释放未来可能在1万亿。不是不要这个标准,还继续监测,可能只是说不一定完全在5000亿以下的小行达到100,我们达到80也可以。还有大行救助,还有“央妈”出手,怕什么?关键是这个时候中国经济在整个的宏观经济这么好,但是中小微企业这么艰难的时候,需要中小银行出手,而给他们以救助,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而如果中小微企业得到更多救助,更多贷款他们就成长起来了,整个实体经济就好了,反而就减少了风险。所以这是第三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对创新型的中小微企业加速推动股权众筹。第二个建议是100万以下的对公贷款,强制性的转为零售。这是给所有的银行基数降低,第三个建议就是国际的一监管标准我们在探讨,对国内我们有充分的自信,能够处理任何流动性的,大的情况都没有问题,有几道防线,能力已经足够增强了,而今天的迫切主要困难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服务他们的主要是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如果在监管上面,因为本来就受到了MPA考核的限制,所以对宏观的审视是没有问题的。在上面能不能门槛稍微提高一点,让他们有更多的余钱支持中小微,支持三农。我想供大家讨论。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作者:姚余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