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宁高宁:靠开会搞不出创新,好的经理人是选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

2018-04-26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CFIC导读:

宁高宁认为,好的经理人是选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我越来越发现,培养技能、技巧是可以的,真正从思想品德到革命干劲,到能力,到领导力、创新性,持续不断的进步,70%以上是天生的。你的责任就是把这些人选出来,而不是培养出这些人。”

宁高宁 |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中化集团董事长

“2018中国绿公司年会”在天津举行,中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出席并演讲。

宁高宁认为,好的经理人是选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我越来越发现,培养技能、技巧是可以的,真正从思想品德到革命干劲,到能力,到领导力、创新性,持续不断的进步,70%以上是天生的。你的责任就是把这些人选出来,而不是培养出这些人。”

在谈到国企管理经验时,宁高宁表示,局部创新非常难,产品创新也很难。要想创新就要改变整个组织、流程、文化。“好多人说搞创新,创新部开会,搞研发,研发部开会,最后什么都做不来”。

宁高宁还告诫企业负责人,要给奋斗中的职业经理人多一点时间。“我们往往太急,感觉不太好就换掉了。再来一个人,又做两年,又不满意,又换掉了。结果这个人说,他做的两年跟我做的是一样的,也没有多大进步”。“给他们一点包容,一点时间,让他们去表现”。

以下为演讲实录:

宁高宁:大家好,今天安排我在这儿做一个发言。

为什么管理人的人都不愿意听人力资源管理了呢?因为讲了一上午的AI,告诉你怎么可以不用人了、怎么减少人的工作、不用人最好。想想也是,用了AI,可以每天加班,还不给加班费,绝对忠诚,从来不跳槽,不犯错误、精确计算,不闹情绪、不闹矛盾,也不搞腐败,多好。以后就没有人力资源管理了,因为全变成AI了。

如果真的有了人工智能以后,真有了机器人以后,人力资源部门怎么管机器人,这也是一个问题。马云喜欢前瞻,不知道他研究过这个问题没有?

我今天只能讲最现实的,今天讲人力资源、组织发展。

有一天,我听女儿说北京开了一个很有名的餐厅,应该去试一下。我去那家餐厅吃饭时,发现一个非常好玩的现象。那是一个美国人开的餐厅,生意火得不得了。只有两个穿白衣服的美国服务人员,一个个子很高,戴领带,白头发,在端盘子。一看这个打扮,我猜他肯定不是服务员。

碰巧了,他就真给我端了一个盘子过来,我就问了他一句,这个餐厅是什么时候开的?他看我能说两句英语,很高兴,他说开了几天就突然成功了。这个人和另一个服务员一直在端盘子、擦桌子。我们讲话的时候,他很快蹲下来跟我讲话,讲了很久。讲他四十年前怎么开餐厅的,怎么到中国来的,现在在上海开了一家,在北京开了一家。

我当时就想,如果服务员是个中国人,结果来了一个美国大老板,每天和你一起端盘子、一起来服务,而且见了客户以后,可以蹲下来给客户做讲解,这不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吗?

第一,他把自己的定位定得很清楚。第二,员工很清楚,我是做什么的。第三,对客户来讲,我觉得这个餐厅的管理方法,你可以想象他怎么做服务,怎么做质量,怎么做员工的管理。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文化就是一把手的文化,就看一把手怎么带动。这个人这么做,就和我们党对干部的要求是一样的。能够这么做的老板很少。他这么跟我说,开餐厅最关键的是食材,他强调好几遍食材都是进口的。我说什么材料?他说芝士、土豆、玉米、鱼都是进口的。我当时听了以后感觉,这个老外来中国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他竟然对进口食品很敏感,知道向客户推广什么东西。

为什么对食材这么敏感呢?因为过去我在中粮做食品材料。这段时间材料科学又引起了讨论(新浪财经注:宁高宁提及的是中兴通讯事件)。我们本来好好的,高兴得不得了,觉得前方是一片艳阳,突然之间,竟然有一个人打了把伞遮住了我们。

反过来讲,这和人力资源组织是什么联系,这是一个反思,反思到组织系统、所有制系统、自由产权的保护、体制系统、民族性的问题,专利的保护问题,科研的问题、税收的问题。中国的人力资源政策都是和这个联系的。

今天谈人力资源组织管理,我不能展开讲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我觉的可能和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些一致的,有些可能有点不一致的,我把自己的观察跟大家分享。

第一条,我再次强调,人的组织是要有精神的,有境界的,有格局的。任何组织都是这样,餐馆也是一样,要有精神,要持久。甭管是国企、民企,餐馆也好,阿里巴巴也好,一定要有精神,精神因素确实是由领导人的格局、境界带来的。

第二,所有的组织结构都是柔性的,非政府组织一定要形成,不要组织图画完了,总部几个部门,谁管谁,怎么汇报,就结束了。画来画去、改来改去,都是柔性的,一定会形成他自身柔性的组织。这个柔性组织本身的目标特别是文化是相联系的。柔性组织产生灵活性和教育,越画得官僚越不起作用。

第三,好的经理人是选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我越来越发现,培养技能、技巧是可以的,真正从思想品德到革命干劲,到能力,到领导力、创新性,持续不断的进步,70%以上是天生的。你的责任就是把这些人选出来,而不是培养出这些人。

第四,要创新就要改变组织。我在几个国企做了之后,老想创新做这个,老想创新做那个,最后发现,你想在局部创新是不可能的,局部创新非常难,产品创新也很难。要创新就改变整个组织、整个流程、整个文化才能带来创新。好多人说搞创新,创新部开会,搞研发,研发部开会,最后什么都做不来。这是我的国企经验,可能经营得好的科技型企业,觉得我说的是过时的话,但这是我的体会。

第五,人才内部培养应该是主战略,所谓内部培养就是内部提拔。有几次外部的人进来,内部的人出去,都带来很大的变动。内部培养是公司中的主要途径。

第六,公司的制度是人创造出来的,制度是拿来服务人的,最终制度反过来改造了人,使得人遵循了这个制度以后,这个制度不断产生制度人,又变成一个恶性的循环。怎么用优秀的人不断改变制度,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的要素。

最后,给奋斗中的经理人多一点时间。我们往往太急,感觉不太好就换掉了。再来一个人,又做两年,又不满意,又换掉了。结果这个人说,他做的两年跟我做的是一样的,也没有多大进步。给他们一点包容,一点时间,让他去表现。

这是我的经验、教训、体会。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本文来源: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延伸

阅读一

陈春花:没有这三样东西,企业一定活不久!

编者按:沉淀三十年,中国商界传奇女性陈春花在喜马拉雅FM推出了首档音频课程。通过这门课程,陈春花希望让管理不再是经营者和领导者的特权,而是这个时代人人必备的一项技能。

陈春花集企业家、作家、教授多重身份于一身,是唯一一位连续3年蝉联《财富》“25位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的管理学者。

以下是《听陈春花讲故事·管理常识课》上的第一堂课。在这堂课上,她会告诉我们,企业经营中最常见的三个错误是什么。

企业经营中最常见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经营中很容易忽略顾客 

一开始,你所有的思考可能都是来源于顾客的,但你做了之后就会发现,好像顾客跟你没啥关系了。就像我们很多老师上课,会认为让学生能够学到东西是最重要的,但是你会发现老师做了多年之后他有两个习惯:

  • 第一个,他非常习惯于去告诉你他研究的东西,他并没有琢磨你需要的东西。

  • 第二个,当他讲久了之后,他会比较坚持他的很多判断,他可能比较难倾听别人的不同意见。

其实这是蛮普遍的现象,如果我们经营是按照这个方式去做,可能就会偏离经营的主线。

第二个问题:职位越高的、拥有决策权越高的人离顾客越远

我不担心创业企业的创业者和管理者,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在市场里打出来的。我比较担心的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离顾客非常远,而且通常情况下,职位越高的、拥有决策权越高的人离顾客越远。

第三种:更比较关心公司的规模和盈利

我们知道,经营者一定会关心这两个东西——规模和盈利。而且一旦有资本投给你,你就更加会关心规模、盈利与增长了,然后在这个情况下你就会发现你的思维的关注点也离开了顾客。

我们做经营的人一定要记住,我们其实有一个信仰,这个信仰就是你必须真正去创造顾客的价值,你一定要坚守这个东西。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我们看一个企业能不能可持续,核心要看到三个事情。

第一,是否与顾客共同成长。举例子来讲,我以前从来不肯做视频、不肯录像,原因就是我对自己的颜值没有那么有自信。此外,我比较在意每一件事情、每一句话,因为对自己要求高。可是,如今我不得不接受的原因是,今天的顾客不怎么看书了,有的只看视频、只听声音,你如果不这么去做,顾客就会把你淘汰。

第二,是否促进行业进步。新兴的互联网企业都喜欢用一个词叫“颠覆”,其实应该叫做“推动行业进步”。你用“颠覆”这个概念的时候,会面临两个挑战:第一是教育消费者,教育消费者这件事情代价是非常大的;第二个挑战,是教育整个行业,这两件事情其实都是消耗成本的。

无论是做广告还是做经营,请各位一定要记住:我们没有教育任何人,我们其实是在唤醒、是在说服、是在达成共识。这种区别往往会导致一些企业和另外一些企业的实际差距,这个差距会拉得很开。就像阿里巴巴为什么发展如此之快,普及量这么大,是因为它为你唤醒了一个最简单的东西: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它其实是在唤醒,而不是说要把传统的零售业都颠覆掉。

人家总是问我为什么你去辅导企业后,他们运营企业的效果好像比较好了,可能就是因为我很小心地去处理成本。我们常看到很多有形的成本,却忽略掉无形的成本。


你可以很清晰地记住一句话:经营的核心其实是用成本去竞争,不是拿其他东西去竞争,物美价廉其实是经营永恒的道理,因为这符合人的天性。任何一个消费者都有一个天性,就是我们希望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多最好的东西。

第三,也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就是与员工共同成长。你的员工是不是有学习力的员工?这其实很容易看得出来。此外,他愿不愿意接受公司所有的变化和调整。

不管小企业还是大企业,创造顾客价值必须是经营者的信仰。技术、竞争、运气、领导者的意念都重要,但是真正影响经营可持续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就是以上三个事情。

本文来源:秦朔朋友圈

本文作者:陈春花 

延伸

阅读二

陈春花:管理的未来——赋能与激活人

题记

本文为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在“未来之舞”全球木兰论坛暨2018(第十届)中国商界年会上的发言。

 

当企业在未来所有可标准化、可量化的部分都将被机器人替代,人在组织中的价值还剩下什么?

 

管理者的“管理”工作会不会也被替代?管理未来最大的挑战在哪里?

 

互联网的下半场,企业家如何真正激发出员工的创造力?

 

陈春花老师结合多年管理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为木兰姐妹们、为优秀的女企业家们分享了自己的管理洞见。


以下为演讲精编:

管理未来最大的问题就是赋能,以激活人。为什么?很大的原因是,在未来所有可标准化的、可量化的、可考核的部分都可以被机器人替代,唯一不能被替代的是人的创造力。如果唯一不能被替代的是人的创造力,管理就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怎么让人有意义?如果管理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管理”这个工作也将被拿掉。

管理者能创造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在未来的组织管理当中,管理者最核心的价就是赋能和激活人。

管理中,如何从管控到赋能?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可能会比较关心怎么去做管控,但是管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今天都在讨论“互联网下半场”——互联网下半场从根本上改变了两件事:

一是如何把大量的用户变成顾客。在互联网的上半场,你要拥有大量的用户,在互联网下半场,就要把用户变顾客。

二是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在互联网下半场,核心就是效率,高效率淘汰低效率。因为我们需要更加精准,我们需要更加减低损耗,我们不断提升社会整体的效率。

按照这一逻辑,管理中两个最重要的价值就被确定下来:一个是目标和绩效如何实现,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管理都要讨论的话题;另外一个是如何让人在组织中有意义。组织绩效会有更多的方法来解决,工具、流程、智能,但是人怎么办?因此如何重塑人的价值将是管理遇到的重大挑战。

同时,为了提升管理效率,组织往往南辕北辙,陷入“人浮于事和虚假忙碌”。今天的大部分管理者太忙了,很多“忙”是无用的。为什么?因为如果你的忙不能够真正产生绩效,那么它就毫无意义。

要避免人浮于事和虚假忙碌,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一定要让所有人对责任有认识。我今天就是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上2016级EMBA的收官课程《企业成长与持续发展》,我对这些企业家们说:你们学了接近两年的课程,最后带一个什么样的对知识的认知离开?怎样理解管理?

我说,首先就是带着对责任的认知离开。如果你仅仅带着一堆知识走,我相信你还是没学会。在管理当中要解决人浮于事和虚假忙碌,第一个就是让所有人跟责任相关;第二,要理解权力跟利益是怎么分的。对企业家最大的挑战不是分享利益,分享利益是共识,最难分享的是权力,而如果你不能让大家共享权力,仅仅是共享利益,还是会有人浮于世和虚假忙碌,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为木兰学院提供教学服务,在木兰学院的课堂上我也特别强调这一点:回归以人为本,就要回归到员工如何以顾客为根本,管理者如何以员工为根本,最高的领导者如何以管理者为根本。只有这样的回归,才能做到管理中最重要的事,那就是激活人。

怎么不断地把组织内的人激活,同时又把更优秀的人能够激活到,加盟到我们的组织当中,这非常关键。因为如果没有人加盟就不会有新的能力,如果不把原有的人激活就不能焕发真正的、内在的价值。

按照我前面讲的逻辑,领导者一定要赋能,而不是管控。赋能就是要让整个职场,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到智慧,要有彼此的交互,有彼此的交互,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数字化生存时代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为每一个自治成员创造平台和机会,而不是仅仅给他一个岗位。今天仅仅给一个人岗位已经没有意义了,你必须给他一个平台,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能够真正创造价值,这才有意义。

作为今天的管理或者管理体系,核心是要做五件事情:

1、高管一定要给员工上课,不要只是简单地请老师上课,因为必须通过上课上下达成共识,员工一定要有机会去分享。我参加东方园林年会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有自己员工的分享,不仅有对公司的感恩,他们的优秀员工把所经历的事情跟大家分享,这就是组织的知识积累:一个组织如果要有知识,就必须能够把优秀员工的做法变成大家的做法。

2、让组织系统的信息透明,让授权成为可能。之前的管理之所以能管控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今天则很难把信息封闭掉;信息透明,赋能就可以做到。

3、设更多的岗位,激发更多人的潜能。

4、不同管理层做到有效沟通。

5、真正实现“上下同欲”。

如何让员工从拥有胜任力到拥有创造力?这是人力资源最大的挑战。

今天,人才数据库和公司的岗位数据库可以直接对接,这些可标准化、可量化的事务不再是人力资源的重点。今天人力资源最重要的就是赋予员工能力和职业成长。

企业真正的创造来自于员工的创造力,能在多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是企业之间真正的差距所在。企业之间真正的差距来自于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其他都是可以调整的。这两个是不能调的,人力资源差距和企业文化差距,我称之为核心差距和真正差距。

这个时候组织方式就要变。要把员工的胜任力变成创造力,就要给员工设计角色。互联网企业跟传统企业之间最大的差异是什么?是传统企业不舍得给大家角色,互联网企业就很愿意给,他们编一堆的角色给,这个首席、那个首席,我看过最有意思的是有一个员工说他叫首席员工,他很骄傲地说“我要认识你陈老师”,我说为什么要认识?他说你看看我名片,我看完以后我就决定跟他照个相,你想他是“首席员工”,你知道吗?当他有这个头衔的时候绝对不会想着当管理者,绝对不想干别的事情,一定一心一意守住首席员工,不让其他员工超过,这个时候他的成就感和他的努力是非常非常用心的,所以我们可不可以为更多人设计新的角色参与进来?如果没有这个角色给他,他就没有机会成长,人是在角色之中成长的,不是在其他地方成长的。教他,他成长不了;培训他,他也成长不了;只有给他一个具体的角色和责任,他才会成长起来。

领导者就应该成为一个无为的管理者。我最近花很长时间看《道德经》,明白为什么《道德经》适合领导者去学习,因为无为而治最核心的就是必须保证领导者无为,从而跟大家连接起来,让大家真实地感受到。

要真正发挥集合智慧,就必须做到三件事:

1、组织内所有人有共同的目标。

2、协同彼此的行为。无论听众怎么希望我延长(演讲时间),我要尊重这个会议后边的安排和时间,我一定会在一分钟内结束演讲,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讲,不管我的讲话对大家的意义多大,我要遵守这个游戏规则,这样我才是组织成员,这是协同性的体现。

3、组织成员要有共同的语言。比如在木兰学院,有一种说法叫雌雄同体,这个词告诉我们要担当、要克服女性的弱势、发挥女性美的优势,或许就会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有了共同语言,才能让组织里的人有意义,才能让管理在未来有价值;不回答“如何让人有意义”的问题,年轻人不会跟你在一起,也不会有更多的人才跟我们在一起。

我相信在未来、在管理当中,激活人这件事情还会生发出更多的、好的东西,也会有更多的企业家实践给我们带来帮助。不管我们怎么努力,有一件事情我希望大家一定要理解,就是我们不断地交流、开放彼此的合作,会让我们找到更多的机会。

本文来源:北大国发院

本文作者:陈春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