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5-24

CFIC导读:

人的一生,短短数十年,多则百年。求的,无非是个闲适安逸;图的,无非是个殷实快乐;最能安身立命的,无非是个清静沉着。但闲暇、快乐,却又最是难得。偶尔得来了,心里又不安,怕要失去。心的清静,也最是难修。

修好自己的一颗心,即使泰山崩于前也静如止水。

人的一生,短短数十年,多则百年。

求的,无非是个闲适安逸;图的,无非是个殷实快乐;最能安身立命的,无非是个清静沉着。

但闲暇、快乐,却又最是难得。

偶尔得来了,心里又不安,怕要失去。

心的清静,也最是难修。

所以老话说,闲,要从勤中去得来;静,要从动中去修来;乐,要从苦中去享来。

01

  • 闲,要从勤中得来。

《格言联璧》曾道:“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闲字,然闲字要从勤中得来。”

世间最让人受用的,是闲暇,是可以或坐或卧,或行或歌,没什么事等着你做。

但这闲适,却要从勤勉中得来。

《格言联璧》中也说,“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

人活着,必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事。

若不勤着去做,哪里来的闲?

只怕是偷来的“闲”,是懒,是拖延,是怠惰。

书中又道,“若一懈怠,诸事都废,方寸中定有许多牵挂,何处讨个闲来?”

只要人懒了、心懈怠了,必定许多事没去做,或没做完、没做成。

即使身子舒适地窝在沙发里,心里也不免挂着。

身体再闲,心若不闲,哪里是闲?

是“困”才是。

而且,人若太闲了,容易产生种种妄念。

我们常说“闲得发慌”,就是这个意思。

《菜根谭》中说,“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

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做,便很无聊;

无聊得久了,心就空荡荡的;

心空荡久了,就会发慌,会胡思乱想。

人一旦胡思乱想,就极易被自己的念头纠缠。

星云大师曾在书中提到,有位企业家曾说:

“以我现有的财产,即使我一天用十万元,我活过一百年,也用不完。我有很多钱,可是我还在工作,我是贪得无厌吗?不是的,我是以做事业来打发时间。”

星云大师说:

“他这段话,使我们了解,人唯有在工作里,生命才有办法安住,人活得才有意义。没有工作是很无聊也很乏味的。”

闲,虽然难得,但是勤恳奋斗中得来的闲,才真正令人安心、充实,真正有意义。

而一身疲惫后的恣意、松弛,也往往更加滋味悠长,让人分外闲适,格外知足。

02

  • 静,要从动中修来。

《菜根谭》中说:“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

心学大师王阳明,便十分强调静。

他要求弟子静坐,以修心、静心。

又说,“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

但是,即使这样强调“静”的王阳明,也极为反对一味好静。

《传习录》中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工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

他告诫弟子,修静,要“到事上去练”,否则就是“坐枯禅”,遇到点事就乱了。

身旁无人,眼前无事时,要静,容易,许多人都能做到。

但在人群之中、临事之时,内心还能保持着清静、冷静,才是真正的静。

明朝的理学大师吴与弼,每天早晨很早起床,不停劳作。

他告诉弟子,上天赐人一副躯体,是用来实践的,不是坐在那里空想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每时,都要面对和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

若修静只是坐在那里庄敬持守,甚至受不住一丁点热闹场、纷扰境,是不可行的。

修静,应当修到“动时的心,就是静时的心”,时时清静沉着,临事不乱。

03

  •  乐,要从苦中享来。

《菜根谭》中说:“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快乐,谁不喜欢?

来世上走一遭,都为着取个乐子。

但我们似乎,应当时常停下来,想一想,当下的“乐”,是不是稳妥,是不是长久,会不会持续下去?

声色犬马,今朝有酒今朝醉,都不是快乐,不过是享乐,瞬间即逝。

梁启超先生曾在《最苦与最乐》中说: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苦中得来的乐,是在困苦中磨砺出珍珠。

它坚实、牢固,谁也拿不走,什么也打不碎;它晶莹、璀璨,是从心底生出的喜悦,熠熠闪光。

而且,我们小时候,可能喝一口汽水、吃一块面包,就十分满足。

而如今,不论多美味的果汁,多精致烘焙的蛋糕,吃了却也是寻常,没了那时的幸福感。

只因乐得多了,就寻常了,食之无味。

但在苦中得到一丝的乐,都会感到十分的甜。

所以,乐虽好,却似乎也不能过多,不可尽情享乐。

否则,原本能带给我们极大快乐的东西,也会失去它的魔力了。

当然,更不可只要乐,而不要任何的苦。

甚至于,为增加快乐的强度,不妨逼着自己吃些小苦头。

譬如早起,譬如节制饮食。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也曾说,“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

有苦有乐,从苦中享来快乐,才是让人安宁的,才是最为快活的,才给人最为浓郁而长久的喜悦。

人生,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麻烦。

不怕苦,不怕劳,奋力去做,便能得到真正的闲适和快乐。

修好自己的一颗心,即使泰山崩于前也静如止水,这“静”中,就自有四两拨千斤的力量。

如此,便能不惧麻烦,不畏辛苦,笑看前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本文作者:洞见

本文来源:洞见出品

延伸

阅读一

一个人靠不靠谱,看这5件小事

如果在生活中,让你用一个词高度总结评价一个人,你想到的会是什么?

很可能是诸如“善良”、“可爱”和“勇敢”这些词,但是在职场上,越来越多的用来评价一个人的词语是——“靠谱”。

靠谱,正在变成一个人职场生存的首要优点,因为靠谱这个词高度总结了能力、人品和协作度等职场基本要素。

什么是靠谱?

有人说靠谱就是三件事,“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说是三件事,其实就是一件事,叫做闭环

闭环简单说就是凡事有开头,就必有结尾。这做起来并不容易,不信你问问自己。

在工作中, 你能确保每件事都不会半途而废吗?答应别人的事情,不论结果如何,你一定都会给答复吗?即便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给答复,之后你会找机会解释一下上次未能及时回复的原因吗?

这当然不容易,那究竟要怎样才能被称作靠谱?

1

千万别把“没问题”

当口头禅

许多人,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一旦他人有事相求,立马拍胸脯,信誓旦旦,“放心,交给我没问题”,把这练成了口头禅。

我有个朋友是一家装修公司老板,平时总是一副热情、友善而且性格豪放的样子,“在外靠朋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总挂嘴边,看似真的很靠谱。

15年,我家新房要装修,自然想到了他,并且和他签订了装修合同。因为他的一句“咱们这么熟了,所有的事我都会帮你搞定,尽管提要求,保证所有的东西物美价廉。”我毅然选择了全包。

可是真正到施工的时候,设计、选材和工期都未能按照承诺交付,直到最后装手扶栏杆,连水平线都未对齐,我反复要求更换,他都好生答应没问题,可是迟迟拖延处理,导致工期严重推迟,最后,我忍无可忍,拒绝了支付尾款。

这种现象很常见,事先未对事情难易程度进行合理评估,事中发现工作很难推进,一边抹不开面子,一边不好意思说办不成。所以事情就一拖再拖,直至杳无音信。

类似事情一旦多次发生,一定会给人留下“事事没问题,事事办不成”的印象,这就叫不靠谱。

事实上,什么事都能办那不是靠谱,那是神仙。

靠谱并不完全关乎于能力,而是要让他人知道你的能力边界在哪里。

2

凡事做好计划

别一做事就头大

评判一项工作是否做得好,不仅要看质量,还要看时间和成本。

因此,如果要保证一项工作高水平的完成,没有一个严格计划是很难去应对变化的。

在日常工作中,我会让团队自行制定周密的计划,在制定计划的环节,我给的空间很大,只要团队一致通过即可,但是计划一旦形成,我会极其严苛进行对标。

计划必须摆脱形式,不需要华丽的词藻。

简单、清楚、可操作是制定工作计划的基本要求。

前不久,我在省社保局报销生育险,在提交材料阶段,就跑了三趟,原因是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并不是一次性把所需要的材料说清楚,而是每次提交时都检查漏了什么。

提交材料之后,工作人员就只给了一个字答复——“等”。两个月之后,我拨通了客服热线,问还需要多久,我收到的答复居然是:“等半年的都有,你急什么?”

这种工作态度尚且不谈,可想而知,工作缺乏计划,何来靠谱之说?

3

及时沟通

做好阶段性反馈

进度条是电脑操作系统的一个重大发明,由于一项任务在计算机内部如何运行,对用户来说是一个黑盒。

而当有个进度条可以显示5%、20%、50%,就相当于计算机告诉用户,虽然我还没做完,但是我在很努力的推进,那用户心理就会踏实很多。

请想想,我们在执行他人交给我们的工作时,自己也是一个黑盒。

我们很难也没有必要去告诉别人,我们工作具体是怎么做的,但是如果有一个进度条,交给你工作的人就会踏实很多。

那具体怎么做呢?

这个很简单,按照既定时间计划,或者约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反馈工作进展,比如每隔一周反馈一下工作进展情况。

我有位同事,工龄长、工作能力也不差,还是一个海归,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就是不受领导待见。加入我的团队后,我发现他有个bug,就是交办给他工作,他从来都不反馈进度,直至事情末尾,总反馈诸如工作出问题了或者失败了之类的坏消息,着实让人头疼。

如果没有进度反馈,工作的结果将出现极大的不可预测性,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在很多工作中并不成立。长此以往,等待你的很可能是晴天霹雳。

在职场中,你没有办法保证你每项工作都按预期完成,但是你可以轻而易举的对所有工作做到阶段性反馈。

4

一次失联

可能会永久失信

你有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就是在与某位朋友手机聊天时,他告诉你如果突然联系不上,就是手机没电了,并且告知预计多少时间才能充上电,不要担心之类的,然后到了预计时间,这位朋友就准时回复了。

这种朋友不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差不到哪去,因为这是一个靠谱的人。

在与他人协同进行一项工作时,尤其是紧急的任务,最忌讳的就是突然联系上不,找不到人。

如果你处在一个随时准备待命的工作岗位上,先不论工作做得怎么样,7*24小时,只要发生突发事件就能联系上,就是最大的靠谱。

我这辈子目前只有过一次打120的经历,那是在半夜2点钟,家人被玻璃意外划伤大出血,可是拨通120后,根本无人接听,最后还是自己叫出租车到的医院急诊。

想想一个人一生会有几次打120、110等紧急电话?

越是重要的岗位,只要有过一次失联的经历,那就会彻底的给它打上不靠谱的烙印。

有天在电梯里遇到一位同事,闲聊之下说到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关过手机,因为关机睡不踏实。虽然晚上也极少接到电话,但是由于处于核心系统维护的工作岗位上,一旦晚上有事,就是重大事故。

我想,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随时都能联系得到,就是最大的靠谱。

5

隐藏风险

就等于埋雷

现在的工作协同网络越来越复杂,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给协作伙伴带来风险,简单的说,就是不能掉链子,否则可能由于自己的工作失误,导致全盘皆输。

在我的职场生涯中,遇到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就是出于一位专家人士的“小失误”。

2017年9月,我所负责的一个千万级项目上线前4天,万事俱备。可是就在当天晚上,突然出现了极端天气,电闪雷鸣,暴风骤雨,新机房断电,服务器全部瘫痪,核心数据面临丢失风险。

这种问题按理不应该出现,因为机房所有的设备都有灾备,经项目组排查,问题定位在一位有20多年从业经验的高级系统工程师身上。

由于新系统还未正式上线,所以他并未及时给新系统加应急电,而且也抱着侥幸心理没有更换机房的老化开关。

但他万万没想到会出现如此极端天气。后来,项目组动员上百人团队连夜进行系统和数据修复,才避免了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有些人能力很强,越是这样越是顾及面子,怕别人觉得自己负责的事情办不成,所以遇到风险不告知,遇到危机不求助,直到小事变大事,甚至最后无法收场。

要知道,规避风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风险公开,让团队共同诊断提出预防举措。

6

结语

靠谱,是当今社会对一个人的高度评价,而靠谱只需要做到一点,就是凡事有开头,则必有结尾,也就是闭环。

闭环,则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需要从能力边界、工作计划,进度反馈,保持连接和规避风险等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靠谱与能力大小无直接关系,它是一个行为习惯,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确定性的协作网络节点,必将获得更大的价值。

本文作者:小十一爹(插坐学院专栏作者)

本文来源:插坐学院(ID:chazuomba)

延伸

阅读二

养成11个好习惯,幸福过生活

01 

不带手机上床

带着手机上床,往往会将正常的睡觉时间推迟。另外,坐在床上玩手机对眼睛和颈椎的伤害都很大。        

睡觉前远离手机,上床后可以看会儿书,按时睡觉,保证足够的睡眠。

02 

要吃早餐

一定要吃早餐,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毕竟,早上起来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已经有一晚没有进食了,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补充,很容易把身体拖垮。      

 一天之计在于晨,吃一顿保质保量的早餐,给自己的身体充满电。

03 

凡事提前10分钟

做任何事,最好都给自己留点余地。

凡事提前10分钟,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不会让自己总是处在一种非常急迫的状态。   

提前10分钟起床,提前10分钟出门……你会发现,一整天都变得从容很多。

04 

事分轻重缓急

每天开始工作前,不要急急忙忙抓到什么做什么。先静下心来理一理思路,将事情分个轻重缓急,先做紧急的、重要的,再做不急的、次要的。

当日事当日毕。这样既能保证工作高效,又能合理利用时间。

05 

学会拒绝

有一句经典台词:你每次找我帮忙我都欣然接受,如果有一次我不能帮你,你就会对我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厌恶感。我才不要自讨苦吃。

适时学会拒绝,不要让被帮助的人对你产生依赖感。

06 

学会换位思考

不到万不得已,尽量少开口求人。

开口前要试着互换位置,问问自己如果遇到这样的求助,是帮还是不帮。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自己再想其它办法吧。 

很多事情都同理,设身处地地多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你会发现处事方式真的很重要。

07 

耐心听别人讲话

首先,耐心听别人讲话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是待人接物最基本的礼貌。

其次,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我们有心,总能从别人的言行中收获自己想要的东西。

因此,耐心听别人讲话,也是吸收智慧的一个重要途径。

08 

坚持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要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

不管去健身房还是在小区楼下跑跑步、在房间里跳跳操,都可以;另外,上下班骑车或步行也是不错的选择。

09 

学会理财

见过很多赚得不少但依然月光的人,大家似乎都有一个通病,自己都不知道钱花到哪里去了,每一分钱都花得很随性,完全没有理财的观念。有句话叫: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理财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会理财才能积攒财富。不求大富大贵,但求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应急。

10 

远离抱怨,反省自己

遇到问题,不要忙着抱怨。抱怨换不来成功,只会伤害感情。

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问问自己还有什么做得不够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如果大家都能有这样的觉悟,那么离下一次成功也就不远了。

11 

控制情绪,做一个温柔的人

人都有脾气,都有任性的时候,但要学会自己排解情绪,别把气撒在别人身上。

坏脾气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

当你越是变得成熟、温柔,你就越能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善意。

本文来源:儒风大家

延伸

阅读三

陈春花:快乐的根本,是学会让心健康

文/陈春花

安静的时候,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不仅仅是窗外挺拔峻峭的山、湍急流淌的河、悠闲漫步的马,那些在自己成长中的美好也涌现了出来。开放的心情和心智就如贝多芬的交响曲,昂扬并富有生命的张力。我随身带了马彬送给我的一本小书——《我的心是一朵莲花》,这本书是林徽因的诗与文。她如此介绍自己:

每当一个作品纯粹是我对生活的热爱的产物的时候,我就会写得最好。它必须是从我的心坎里爆发出来的,不论是喜还是悲。必须是由于我迫切需要表现它才写的,是我所发觉或者熟知的,要么是我经过思考才了解到的,而我又十分认真、诚恳地想把它传达给旁人的。对我来说,「读者」,不是「公众」,而是比亲友更能了解我,和我具有同感的;他们很渴望听我的诉说,并且在听了之后,会喜、会悲。

我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她文字中表现出来的「诚恳」和「真实」,我是被她的文字打动之后,才知道这是一个极其传奇的女子,而她留在我心中最深的印象是,在极其颠沛流离的年代,依然保持纯真、热情和克服一切困难,内心无比强大的形象。

快乐来源于内在的力量,这需要「真诚」,为什么这么多人无法快乐,与生活在一个缺少真诚的环境中有关。在这个环境中,虚假几乎充斥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甚至在人们的行为习惯中。一次和朋友喝茶聊天,正是清明前后的时节,大家就打算选西湖龙井,从杭州来的朋友说,如果选龙井,就用我自己带来的吧。他马上回到酒店去取茶,我们笑话他太挑剔,也太讲究。他却认真地说,如果不是他自己知道这个茶的整个生产过程,他不相信这个茶是完全安全和无害的。听他说完大家竟然都有同感,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我一直都很喜欢林徽因的诗歌,她的诗非常的美,并且能从它们的美中获得力量。她在《莲灯》中写道: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只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

就是这样一个柔美的女子,透过文字表达着自已真的情感,以及自我呈现的能力。在另一篇短诗《「九一八」闲走》中,她又写道:

但我不信热血不仍在沸腾;

思想不仍铺在街上多少层;

甘心让来往的车马狠命地轧压,

待从地面开花,另来一种完整。

这是多大的力量和能量,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为什么林徽因却能够沿着自己所设定的方向前行?因为她有着强大的定力,由自己的心指引,去做自己满心喜欢的事情,并相信这一切。在今天这样一个需要真诚的环境中,这样强大的内心力量尤为珍贵。

学会让心健康,不受外在的影响,这是一个人能够获得快乐的根本所在。你可以把最寻常的空间,变成温馨美好的地方,你可以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喜悦而快乐地接触你自己,学会让心与美好联结在一起。你更需要在一个缺少真诚的环境中,听从自己内心的指引,去做满心喜欢的事情,去积蓄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

明白了这个道理,任何方式都可以让我们安静下来,打坐和闭关自是其中一种;让自己与大自然融合也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记得 4 月的一个周末,我到日本去看樱花,因为到的时间并不是樱花盛开的最好时节,所以并没有看到漫山遍野樱花盛开的灿烂景象。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我的心情,因为在奈良的一个夜晚,甘茜说酒店附近有一处著名的寺院,刚好在夜晚有两个小时的开放时间,不妨去欣赏一下对于这个寺院我并没有任何的了解,也不知道一个夜晚的庭院会带给我什么。

顺着昏暗的灯光,踩着石板路,沿着路牌指示,来到了寺院,望见长长的石阶掩映在丰裕的花木丛中,灯贴伏在地面,发出微光,茶花在夜空下忘情地盛放,青竹刺破夜色的拢围,高高地向着那轮新月簇拥过去。庭院里的水面极静、极亮、极透,水边的树都舒展着枝条,向水中看去,都在向水的更深处聚扎,仿佛树是从水里生出来的,枝条变成了根系,好在其中一棵早开的粉樱也在欣赏自己的倒影,时不时还飘落花瓣,舒缓一下你的心,让你知道时光还没有凝固到无法呼吸与意想,世界也没有真的被颠倒过来。

那个时候,站在水旁边的我完全忘了自己的存在,只想能与这一切融合在一起,我的心也被无限充盈起来,扩展到浩瀚的太虚,让这不可思议的虚空在心里投映出一片纯净的天空。我只敢小心翼翼地站在水边,让自己的心与这静谧的水色融合在一起,与静籁的空气融合在一起,忘掉了自己在哪里,也忘记了自己要做什么,此时看到什么和想到什么已经没什么要紧的,拥有什么和失去什么也已经没有意义。是啊,什么也比不上,让心安静下来,专注。我总记得这份独特的感受,使得我对即使没有看到樱花盛开的樱花季充满感激,这番空和无的认识,也让我感受到生命内在的力量和安然。

其实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发现美,都可以感受到快乐和满足,都可以让自己的心安然,并让心与美好联结在一起。你会有不同的信仰和追求,你会信赖自己所认定的信仰和追求。让心健康的努力同样是你需要做的事情,这和你的信仰无关,而和你自己有关。想到这里,林徽因优美的诗句涌了出来: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本文作者:陈春花

本文来源:春暖花开  

延伸

阅读四

生活本就不易,你要学会止损

最近在重温《琅琊榜》,梅长苏有一句台词印象很深刻,他说:“要让皇帝认错谈何容易?"不容易。花了10几年的时间,步步为营、周密策划、铲除各个势力;最后在皇帝寿宴上,当众举发当年赤焰军一案有冤情,让皇帝骑虎难下,不得不重审此案。

为什么皇帝认错要如此大费周章呢?——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都要具备。少一样,局面都会不同。毕竟,天子认错是让皇家的颜面扫地,皇帝的尊严受损。事实上,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很讨厌认错,讨厌失败。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敢于承认失败?虽然我们总是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可真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失误时,我们会选择逃避、不愿意承认;这又是为什么呢?

《黑匣子思维》这本书提出“认知失调”这一说法:我们的信仰受到挑战时内心感受到不安。我们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理智而聪明的。我们觉得自己善于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会认为自己容易上当受骗。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皇帝听到赤焰军一案判断失误时,会恼羞成怒,整个人失去理智。

在与梅长苏见面时,皇帝不愿意看证据,宁愿说:“自己是受小人蒙蔽的。”我们每一个人犯错时,找替罪羊是本能。在内心深处认为失败是非常消极的经历、是自身的耻辱,会遭到他人的抨击。所以宁愿粉饰证据、忽视证据,这样还可以安慰自己一直是对的。没有骗,哪来的证据证明我错了?我们倾向于自我防卫,不愿意相信自己是多么的无能或愚蠢。

《黑匣子思维》里提到医疗和航空两个不同行业,对待失败是截然不同的,医疗行业虽然也在吸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但是比起航空行业要差很多。航空业对待失败的态度是鲜明而坚决的,每架飞机都装有两个几乎无法被破坏的黑匣子。一个记录着发往机上电子系统的操作指令,另一个记录者驾驶舱内的对话与声音。一旦事故发生,黑匣子将被打开,记录的数据将被分析,事故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这样做保证了操作规程会得到修正,避免重蹈覆辙。

1978年12月28日,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173号班机是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起飞,前往俄勒冈州波特兰国际机场的定期航班。当天天气晴朗,飞行条件近乎100%完美,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飞机在即将降落波特兰国际机场时,在起落架放下后代表鼻轮及主起落架的三盏绿灯只有两盏亮起。正副机长在排除故障时,盘旋于波特兰周边地区,一小时后燃料耗尽,坠毁在了城市边缘。造成机上189人中10人遇难、24人重伤,事故发生时距波特兰国际机场仅11公里。

事后,航空公司从黑匣子里发现了两个关键信息:机长在专注于一个起落架的故障排查,忘了时间。而其他两名机组人员则没有能把关键信息完全传达给机长。可以说,机组成员都失去了时间观。这是第一个关键信息。

第二个关键信息,在反复听保存的对话录音时,发现其中一位机组成员一直在提醒机长油量的问题,但是他无法直接对领导发起质疑。因为社会等级对个体自信的压抑,面对权威人士或者比自己高一级的领导,我们会采取委婉的措施。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委婉的语气失去了力量,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由此可见,即使接近完美、不会失败的情况下,依然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

各行各业,无论前期准备多充分,演练了多少遍,我们都无法拍着胸脯说:绝对没问题。绝对的完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在面对错误、失败时,对自己,伙伴们只能以类似“我们已经尽力了”这样苍白无力的话来对自己实际上的失败聊以自慰。

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会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分别为:闭路循环和开路循环。

闭路循环:关于错误和缺点的信息被人为曲解或忽视,导致失败发生后无法进步;

开路循环:指向进步,因为有关错误的反馈信息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错误种吸取教训,毕竟你没有千年龟那么长寿,不可能自己把所有错误都犯一遍。我们要学会止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错误的陷阱了。就像书中写到:无论失败以何种方式出现,它总是代表与期望的背离。失败告诉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世界与我们想象中并不相同。

那么在面对失败时,我们因为如何更理性地犯错呢?

《黑匣子思维》提出了3条建议:


01

做一个主动型思维的人

在面对失败的时候,人会呈现两种思维模式。分别为:固定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自己的智力、天赋等基本特质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强烈同意这样的说法:“你具备一定程度的智力,而你无法通过努力让智力提高。”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你努力有什么用,拼得过人家富二代吗?

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相信,他们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的。他们固然认为先天的智力很重要,但更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投入变得更加聪明。在他们眼里,困难不是放弃的理由,而是学习的机会,他们更愿意主动挑战,也深信“错误是我们的朋友”这样的话。

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直接决定了对待失败所采取的行动反应:一个漫不经心,一个理性重视。所以你想要让失败发挥最大价值,你首先要是一个主动型思维的人,不会因为某种不许或者失败感到羞耻或者恐惧;要愿意直接面对它。


02

营造”容许失败发生“的氛围

你可以追求完美,但你要能容许失败的发生。无论哪种行业,还是学习某项技能,不要从一开始就设置一个很高的期望,而是要允许失败的发生;当然,自己也可以设定一个可以接受的容错率。

在奥运会上,当中国运动员没有拿到冠军,会在网上出现铺天盖地的责骂声。一大群键盘侠指责他们:为什么不拿冠军,太丢脸了,对得起我们观众吗?回国后,得到冠军的运动员,大家热情的欢送;而没有的到金牌的人,他们只能像过街的老鼠一样,灰溜溜地回国。

不拿金牌是否就意味着对不起国家、不值得尊重吗;不拿金牌就代表失败、活该被人责骂吗?有没有思考过,这种道德绑架是否合理呢?即使运动员每天都勤勤恳恳的训练,但是比赛如战场,没有谁能确保一定能得金牌。没有得到金牌那又如何,难以想象不允许人失败是什么样的心态。

可以肯定,没有人愿意体验失败。无论你是企业家、运动员、政治家、科学家等等,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可以道德绑架,觉得做任何事情都要高标准、高期望,零失败。如果按照这样的心态做事的话,整个社会就是以暴制暴,人类发展也只能止步于此了。

所以,只有当我们坦然承认错误并从中学习,营造出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容许失败发生“的氛围,才会取得成功。


03

学会复盘,学会止损

《万达工作法》这本书写到万达集团对于复盘的态度:它认为,“敢于自揭伤疤”这才是万达能持续发展、高速运转的最核心秘密。

当一个项目完成时,万达集团最高领导人王健林用笔写复盘报告。他认为:复盘既是研究创新,也是管理推动。希望今后每年至少选三到五个项目复盘总结。总结时,分管规划或商管的副总裁至少一人参加,以示重视。

从项目一开始,就是奔着要复盘的心,所以项目一开始,就建立起过程中点点滴滴的记录。如果人人有复盘思维,过程就会留痕,阶段就回做总结,过程中就会留存。

小目标“先赚1个亿”的王健林都会对复盘如此重视,作为普通人的你,怎么可以不重视?无论这个项目是是失败还是成功,你都要总结经验教训,展开调查,并从中学习和复盘。

你只有学会复盘自己的得与失,才能学会止损。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赌徒控制不住欲望,会一直赌。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持闭路循环的心态:只盯着利润,想象自己能获得多少利润。所以一旦出现亏损,他们会把期望寄托在下一把上,觉得下一把一定会翻身。如此反复,最终损失无数。如果玩了几局就能发现自己不是这块料而且立马停手,结果自然不会一样。

“从失败中学习”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我们很多人仍旧不愿意承认失败,飞蛾扑火般的一味往前冲;这无异于自取灭亡。在此奉劝一句:生活本就不易,你要学会止损。

本文作者:迪迪

本文来源:谢小迪(xiexiaodiread)

延伸

阅读五

刘震云:种树要种松树,做人要做刘麻子

我们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

笨人和聪明人是世界上两种不同的动物。笨和聪明,首先不是在做具体的事的时候,而是在选择道路的时候。

北大毕业典礼上,我对下面的师弟师妹说:

千万不要相信世界上没有近路可走,是有的;你千万别相信事情不可以投机,是可以投机的。世界上成功的人,80%走的都是近路和投机的路。

然而,我们常常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为什么?因为他走的是近路,他太聪明了。而我们这个民族需要目光长远的人,那些有远见的人一定走的是笨路。

我去欧洲,他们的下水道有的是19世纪修的,为什么暴雨天他们的城市不淹?而我们的城市大部分一下雨就淹了?我们的路走得太近了,我们修的路,第二年要拉开再看一看,那也是因为这个路第一年修的时候没充分考虑过。

我特别不喜欢聪明人,就是那种特别爱占便宜的聪明人。占便宜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便宜,一种是精神的便宜。

我在《一句顶一万句》的开头写过两个人:一个是做豆腐的老杨,一个是赶大车的老马,老杨是个笨人,老马是个聪明人。

老杨认为他跟老马是好朋友,但老马从心里并不认为老杨是他的好朋友,但是遇到事呢,他也找老杨帮忙。老杨刚给他帮完忙,他背后又说了好多老杨不三不四的话。

老杨知道以后有些伤感:如果我比你聪明,你利用我情有可原;你比我聪明,你还利用我这个笨人,情何以堪?

我联想到生活中,你那么有钱,那么有地位,你是聪明人,还总是利用朴实的劳动人民,我只能祝这些聪明人一路走好。

我是一个笨人,我是个老实人,我不愿意跟聪明人做朋友,因为我也常常上聪明人的当啊。

这个民族需要目光长远的人,他们一定走的是笨路。

我的母校是北大,北大是什么人?

这里产生了严复、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和鲁迅。蔡先生办学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些人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高矮胖瘦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是民族的先驱者。

什么是先驱者?

当几万万同胞生活在当下时,他们在思考民族的未来。为了自己的理想、不切实际的理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黑暗中没有火炬,我只有燃烧了我自己。我以我血荐轩辕。哪怕他们知道几万万同胞会蘸着他的血来吃馒头。这就牵涉到知识分子存在的必要性。

为什么人类需要知识分子?他除了要考虑这个民族的过去、当下,最重要的是未来。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眼睛应该像一盏探照灯,更多的知识分子像更多的探照灯聚焦一样,照亮我们民族的未来。

如果这些探照灯全部都熄灭了,这个民族的前方是黑暗的。用孙中山先生的话说,这个民族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应该是我们北大人这个民族生命的所在。大家应该知道我们的母校是谁,我们的老师是谁。大家毕业以后是从一所大学到达了另一所大学,从一本书到另外一本书。大家最需要知道的是这个民族最缺失什么。

这个民族不缺人,不缺钱。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最有钱。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最欺负人的。如果14个人有10块钱,另外2个人有9块钱,用我们国发院现代金融学的理论来衡量,到底谁有钱?我们的马路头一年修,第二年要拉开看一看;我们的大桥,寿命不会超过30年;一下雨,我们的城市就淹了。

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缺远见。

远见,对于这个民族,如大旱之望云霓,如雾霾之望大风。

投机分子走近路成功的人起码占80%。但主要的区别是,他们得到的利益只是针对他们自己。你做的这些事情是只对自己有利还是你促进了这些事情的发展。

我们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

我在北大有很多特别好的导师,我在另外一个学校也有两个特别好的导师。

一个是我的外祖母,我外祖母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她不识字,她1900年出生,1995年去世,活了95年。她在方圆几十里都是个明星,如果她要演电影就是安吉丽娜·朱莉,如果踢足球就是梅西,如果打篮球就是杜兰特,如果跑百米就是博尔特。

但是她一辈子都在这里。她的个子只有一米五六。我们黄河边三里路长的麦趟子,她割麦子是速度最快的,当她把麦子从这头割到那头的时候,一米七八的大汉也比不过她。

当她晚年的时候,我跟她有一次炉边谈话。

我说,你为什么割的比别人快?她说我割的不比任何人快,只是三里路长的麦堂子,我只要扎下腰,我从来不直腰,因为你想直一次腰的时候,你就会想直第十次、第两百次,我无非是在别人直腰的时候割的比别人更快一点。

另一个是我的舅舅,他是个木匠,小时候得过天花,脸上有麻子,大家叫他刘麻子。刘麻子做的箱子柜在周围四十里卖得最好。渐渐周边就没有木匠了。跟他聊天 ,他说:我能成为好木匠,是因为别人打一个箱子花三天时间,我花六天时间。

接着他又说:你只花六天时间也不是好木匠,我与别的木匠的区别是,我打心眼里喜欢做木匠。我特别喜欢做木匠活刨出的刨子花的味道;你只是喜欢做木匠活,你也当不好。

我当木匠会有恍忽的时候,比如我看到一棵树,如果是松木、柏木、楠木,哪家的闺女出嫁的时候打个箱子柜该多好;如果是棵杨树,杨树是最不成材的,只能打个小板凳。他已经达到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境界。他虽然不是北大哲学系的,但已经达到了哲学系毕业的水平。

有时候,我开车路过我们咱们的马路,马路两边基本上全是杨树,因为杨树长得快。但你去像欧洲、北美那些国家,会发现路两旁全是松树、椴树、楠树、橡树、白蜡。树的质量对比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心态。

所以我送大家两句话:种树要种松树,做人要做刘麻子;举起你们手里的探照灯,照亮我外祖母没工夫直腰的麦田。

本文作者:刘震云

本文来源:全球知行读书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