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5-27

 

CFIC导读:

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票交所”)是经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全国性票据报价交易、托管登记、清算结算、信息查询和票据风险监测平台,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自成立以来,票交所始终聚力前沿科技,以科技创新带动业务创新,以科技进步推动票据市场提质增效,努力推动票据市场更好地发展。





作者: 宋汉光「上海票据交易所董事长」

本文来源:《中国金融》2018年第10期


票据市场是中国发展最早的金融子市场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作为有效连接货币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重要通道,票据市场已成为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票交所”)是经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全国性票据报价交易、托管登记、清算结算、信息查询和票据风险监测平台,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自成立以来,票交所始终聚力前沿科技,以科技创新带动业务创新,以科技进步推动票据市场提质增效,努力推动票据市场更好地发展。


票据业务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行性



区块链是近年来的一项前沿技术,业界普遍认为它为生产要素市场尤其是风控要求很高的金融市场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具有较高安全可信度的解决方案。对此,票交所组织力量研究区块链相关技术,积极探索区块链在票据市场中的应用,推动票据业务创新。


区块链是一种运行在点对点网络上的互联网协议,它采用共识机制和密码学技术,建立了一套可信的、可共享的分布式账本,账本数据按时间有序地记录在去中心的区块链节点上。2008年中本聪在论文中提出了区块链概念,随后区块链技术开始在互联网上正式运用。相较于传统的中心化技术,区块链有其独有的特点:一是区块链采用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区块链网络上的参与者可以进行可信交易,无需担心交易对手伪造信息或身份抵赖;二是区块链通过密码学算法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三是区块链运用多种隐私保护策略,可实现参与者在区块链上的匿名性;四是区块链提供可编程的智能合约,参与者很容易进行查看和发布合约。


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区块链分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三大类。公有链运行在互联网上,用户可任意加入或退出,访问门槛低,交易速度相对较慢。私有链运行在单个机构内部,由单个机构独立运行和维护,自治性较高。联盟链由若干机构共同参与和维护,一般需要许可加入,其运行和维护成本较低,交易速度更快,更适合运用于金融领域。


票据是金融市场中一种重要的金融产品,它具备支付和融资双重功能,具有价值高、承担银行信用或商业信用等特点。票据一经开立,其票面金额、日期等重要信息不得更改。票据还具备流通属性,在特定生命周期内可进行承兑、背书、贴现、转贴现、托收等交易,交易行为一旦完成,交易就不可被撤销。票据在流通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票据流通主要发生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的数量和流通量都较少;二是由各银行独立对票据业务进行授信和风险控制,单个银行的风控结果可能会影响到票据市场交易链条上的其他参与者。


票据的特点决定了其票面信息和交易信息必须具备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与一般的金融交易相比,票据交易金额一般较大,因此安全性要求更高。区块链通过密码学提供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的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票据交易的这些需求,从而有助于在技术层面上防控票据业务风险。


此外,区块链的其他技术特性也可能为票据业务带来新的机遇。如在隐私保护上,当前票据市场中各金融机构间通过信息隔离保护参与者隐私,而区块链技术则是通过隐私保护算法保护参与者隐私,从而提供了一种隐私保护的新思路。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区块链技术特点在票据领域某些关键业务场景下显示出良好的适用性,这使得区块链技术在票据业务中的应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票交所对区块链技术的探索和应用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如何将理论上的可行性转化为实践,使其应用于票据业务场景,给票据市场带来技术上的变革和业务上的创新,是票据领域金融科技的一项重要课题。2016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下,票交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组织中钞信用卡公司和试点商业银行进行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的全生命周期登记流转的研究,当年12月15日实现原型系统并在模拟运行环境上试运行成功。2017年,票交所和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继续牵头,在原型系统上进一步开展工作,积极推动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的研发和投产上线。该系统于2018年1月25日投入生产环境并成功运行。


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使用SDC(Smart Draft Chain,数金链)区块链技术,借助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密码学算法进行隐私保护,通过实用拜占庭容错协议(PBFT)进行共识,采用看穿机制提供数据监测。


实验性生产系统包含票交所、银行、企业和监控四个子系统:票交所子系统负责对区块链进行管理和对数字票据业务进行监测;银行子系统具有数字票据的承兑签收、贴现签收、转贴现、托收清偿等业务功能;企业子系统具有数字票据的出票、承兑、背书、贴现、提示付款等业务功能;监控子系统实时监控区块链状态和业务发生情况(见图1)。



实验性生产系统对前期原型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和完善。


一是结算方式创新。实验性生产系统构建了“链上确认,线下结算”的结算方式,为实现与支付系统的对接做好了准备,探索了区块链系统与中心化系统共同连接应用的可能。


二是业务功能完善。根据票据真实业务需求,实验性生产系统建立了与票据交易系统一致的业务流程,并使数据统计、系统参数等内容与现行管理规则保持一致,为业务功能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系统性能提高。实用拜占庭容错协议的引入,提高了实验性生产系统性能,降低了系统记账损耗,为实现“运行去中心化、监管中心化”奠定了基础。


四是安全防护加强。适应我国金融服务应用高安全性、自主可控密码学算法的要求,实验性生产系统采用SM2(国家密码管理局于2010年12月17日发布的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国密签名算法进行区块链数字签名。票交所为参与银行、企业分别定制了符合业务所需的密码学设备,包括高安全级别的加密机和智能卡,并提供了软件加密模块以提高开发效率。


五是隐私保护优化。通过采用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密码学算法设计,实验性生产系统构建了可同时实现隐私保护和市场监测的看穿机制,强化了票交所的市场监测能力,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监管模式探索了新的实现方式。


六是实时监控管理。实验性生产系统搭建了可视化监控平台,通过可交互的图形化业务展示、信息查询、运行告警、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对区块链系统、业务开展、主机网络等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


七是服务生产应用。实验性生产系统突破节点虚拟、参与者虚拟的模式,通过重塑系统安全防护和网络连接机制,使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全面提升,支持由银行、企业以真实信息和管理需要直接进行系统操作。


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实验性生产系统的成功上线试运行实现了数字票据的突破性进展,对于票据市场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首先,实验性生产系统的成功运行,是区块链技术首次在票据业务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践,证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票据业务场景可行。其次,通过实验性生产系统的建设,票交所积累了区块链开发应用经验,培养了一支专业队伍,为深入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票据市场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次,以实验性生产系统研发为契机,票交所将继续秉承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促服务的精神,结合区块链技术,不断创新服务和产品,推动数字票据业务规范高效开展,为票据市场增加活力。


数字票据的发展前景



尽管实验性生产系统运行平稳上线,但区块链技术在票据交易上的应用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系统稳定性、应用安全性、业务模式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在一些业务场景上的测试还不充分,复杂业务场景的有效应用还不多,区块链的交易吞吐量、资源利用率还有较大优化空间,区块链为监管提供高效服务支持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目前,票交所负责运营的中国票据交易系统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分别提供了集中化管理的纸质票据交易平台和电子票据交易平台;而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则借助区块链技术,搭建一套经过数学证明可信,技术上可分布式部署运行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未来,票交所将本着审慎的原则、进取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持续跟踪研究区块链和其他前沿技术的发展,着力建设和完善更加稳定、高效、安全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技术创新和数字票据业务产品创新。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将更多地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优势,不断优化底层架构,探索系统节点的扩展性以及与中心化系统联通的技术可行性,探索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的创新应用场景,通过数字票据业务,拓展票据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作者: 宋汉光「上海票据交易所董事长」

本文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延伸

阅读一

上海票交所宋汉光:搭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 促票据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票据市场是中国发展最早的金融子市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初创建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探索,票据市场已成为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有效连接货币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重要通道。尽管票据市场规模和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但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制约了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必要加强顶层设计,促进票据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上海票据交易所即是人民银行以问题为导向对票据市场进行顶层设计的重要成果。作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票交所是人民银行指定的提供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和信息服务的机构,同时承担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再贴现操作等政策职能,其建设和发展对于票据市场的发展意义深远。

票交所的成立背景

近年来票据领域的一些风险逐渐暴露,凸显出在多年来自然发展的状态下,票据市场积累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票据市场功能作用的发挥。

一是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和顶层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票据市场在不同地区、不同机构间割裂、透明度低,市场参与者无法充分对接需求,交易成本高,信息严重不对称等问题。割裂的票据市场也使监管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地把握票据市场运行情况,不利于防控风险。

二是部分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存在缺陷,经营理念和绩效评价存在偏差。传统票据是纸质形式,纸质票据实物流转不仅占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市场透明度低,操作风险较大。如果金融机构内控不严,未建立票据相关的岗位制衡、部门制衡机制,或未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不法分子就有可乘之机,加大操作风险。同时,对银行而言,票据承兑属于表外业务,而贴现和转贴现属于表内业务,票据业务易成为金融机构腾挪表内外资产以规避监管的工具。一些金融机构经营理念和绩效评价存在偏差,在利润驱动下,隐匿票据资产、规避信贷规模及资本管理,其交易链条较长、交易结构复杂,致使关联性风险不断累积。

三是票据中介资质良莠不齐,缺乏规范。部分中介违规经营,虚假票据“包装”,牵线搭桥实施监管套利,甚至通过“清单交易”内外勾结套取银行资金,极大地扰乱了票据市场秩序,增加了市场风险隐患。

四是票据市场相关制度体系与票据融资工具属性不相匹配。市场准入、交易、清算、结算等行为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致使“打擦边球”的违规操作持续存在。

票交所的功能作用

2016年12月8日,票交所正式开业运营,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正式建立,标志着全国统一、信息透明、以电子化方式进行业务处理的现代票据市场框架初步建立。作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票交所是人民银行指定的提供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和信息服务的机构,同时承担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再贴现操作等政策职能。根据票据市场发展的需要,票交所制定了规范化的业务模式,并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开展了不少创新。

一是建立规范自律一体化环境。为票据市场提供统一的交易前台和登记托管结算中后台,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票据市场分割,不透明、不规范的弊端。同时,充分吸取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经验和教训,尽最大可能消除市场基础设施割裂带来的摩擦和协调成本,尽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为票据市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实现票据交易主体的多元化。根据《票据交易管理办法》,银行机构、非银机构等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的金融机构均可参与票据交易。票交所针对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制定了准入标准和资格审查,有序扩展票据市场广度,避免市场主体扩充对市场稳定性造成冲击。

三是提供丰富的交易模式。设立意向询价、对话报价、点击成交、请求报价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促进票据市场的对手方发现和价格发现,以票据交易平台生成的标准化电子成交单取代传统的线下纸质成交合同,显著提升了票据交易效率和市场透明度,便于管理部门对票据交易有效监管。

四是建立更为合理的票据交易、授信和定价机制。引入“票据信用主体”的概念,即贴现后票据如参与票据交易,信用主体明确为承兑行、贴现行、保证增信行中信用级别最高的主体。信用主体的唯一性将促进交易员的交易判断和决策,便利票据定价。同时,提供挑票、打包等功能,通过自主标的组合,实现票据交易标的标准化,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

五是实现交易清算机制创新。实行直通式处理(STP)和票款对付(DVP)结算机制,消弭操作风险,防范结算风险,提高结算效率,有助于防范不规范票据中介深度介入票据交易,降低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六是提供更加高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平台。人民银行通过票交所受理金融机构再贴现业务申请或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可以更加安全、高效地实现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最大程度地体现央行货币政策意图。

目前,票交所整体发展情况良好,票据交易系统运行平稳,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系统建设方面,积极推进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迁移、纸电票系统融合、票交所系统功能完善、直连接口开发以及再贴现业务子系统开发等工作。配套制度建设方面,已发布《票据交易规则》、《纸质商业汇票业务操作规程》、《票据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业务规则》,其他市场规则也将陆续发布。市场服务方面,票交所官方网站、公众微信号等移动端宣传平台已正式上线。研究发展方面,邀请市场主体和专家学者,不定期召开票据市场发展座谈会,共同研讨票据市场建设发展。内部建设方面,以党建为引领,稳步推进建章立制、人员招募等工作,已初步搭建了规范化的公司治理架构。

票交所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金融市场化转型,金融监管更加重视风险防范的背景下,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环境面临较大变化。随着相关改革的深入推进,票据将更趋向于成为标准化的短期债务融资工具,票据市场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拓展,并将真正成为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票交所的建设和发展对于票据市场的发展意义深远。

一是有利于规范票据市场业务、防范风险。通过制度统一、规则统一、标准统一和平台统一,消除了信息壁垒和地域限制,有效提升了市场信息和业务行为的透明度,提高了票据流转效率,同时有效抑制票据业务中的不规范行为,有助于风险防控。

二是有利于增强票据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不仅将有效缩减交易中间环节,提高交易效率,而且有助于缩短融资链条,降低企业在票据签发、贴现时的成本和难度,为票据一级市场扩容提供空间。

三是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建设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有助于中央银行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促进中央银行票据管理职责的具体落实,维护金融安全。

四是有利于票据市场制度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机制设计增强票据信用,可进一步消除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票据业务各环节中潜在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信用风险,降低票据市场整体风险。

五是有利于推动票据业务规范创新。发展适应现代企业资金融通与管理,满足监管要求的票据创新产品,规范有序发展票据投资业务、票据资产证券化业务、票据资管业务等创新业务。

票交所的发展方向

票交所作为人民银行推动票据市场规范发展,以问题为导向对票据市场进行顶层设计的重要成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目前,票交所仍处于初创阶段,既需要尽快加强内部建设,不断提升公司的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又需要推动票据市场从无序发展向规范发展转型,重塑票据市场规则、防控票据市场风险。

未来发展建设中,票交所将以防范风险为核心,不断完善制度,全力提升服务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打造综合性的票据市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发挥公司在促进票据市场规范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将票交所建设成为我国票据领域的登记托管中心、交易中心、创新发展中心、风险防控中心、数据信息研究中心。

一是防范风险,促进市场安全稳定运行。促进票据市场规范发展是人民银行创设票交所的初心,更是检验票交所功能作用的关键指标。因此,票交所将秉持初心,通过技术、数据等多种手段,实现对纸质票据、电子票据的统一管理和系统融合。构建环节完整、流程顺畅、权责明晰的运行管理体系,逐步将票据全生命周期纳入票据交易系统管理,防范和化解票据市场各环节风险。

二是完善制度,做好市场培育工作。票交所将积极发挥好培育市场、引领市场、规范市场、发展市场的作用,加强和推进票据市场制度建设,促进票据法律体系的完善,为融资性票据的发展创造条件。逐步完善票据市场合格投资者制度,研究探索建立做市商制度,推动建立评级制度,完善信用增进机制。

三是提升服务,建立票据市场综合服务体系。票交所将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促服务,有序拓宽票据市场内涵和外延,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在做好银行承兑汇票相关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商业承兑汇票市场。研究推动类票据产品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开展规范透明的交易,研究票据衍生品等适应票据市场发展需要的创新产品,研究为投资者提供数据信息、估值等服务,逐步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票据市场综合服务体系。

四是落实货币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票交所将配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建设,以票据交易系统为基础,为再贴现业务等政策手段提供助力,努力实现对小微企业的精准支持,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五是推动行业自律,培育健康市场氛围。推动构建票据市场自律管理机制,通过发布票据业务主协议、业务操作指引、会员管理办法等,形成对行政监管的有效补充。对票据市场参与者开展普及教育,提高参与者业务素质,培育健康的市场氛围。

六是应用科技革新,提升票据市场功能作用。票交所力争站在金融科技发展的潮头,探索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在票据市场中的应用,以科技进步推动票据市场提质增效。

作者:上海票据交易所董事长  宋汉光

本文来源:金融电子化


延伸

阅读二

上海票据交易所简介

上海票据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票据交易所)是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2016年12月8日开业运营。

上海票据交易所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具备票据报价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信息服务等功能,承担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再贴现操作等政策职能,是我国票据领域的登记托管中心、交易中心、创新发展中心、风险防控中心、数据信息研究中心。

上海票据交易所的建设和发展,将大幅度提高票据市场的安全性、透明度和交易效率,激发票据市场活力,更好地防范票据业务风险;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优化货币政策传导,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展望未来,上海票据交易所将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致力推动票据产品和交易方式创新,丰富和增强票据市场功能,促进我国票据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发展增添新动力。


本文来源:上海票据交易所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