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5-27

 

CFIC导读:

今天离举世瞩目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还有164天。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是今年我国四大主场外交活动的压轴戏。这样一个展览放在上海,充分说明中央对上海的信任,另一方面,上海也承担了巨大的责任,这个项目必须成功、精彩,不能逊色,更不能失败。


 

一个世博人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思考

季路德

(2018年5月24日)

今天离举世瞩目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本文简称为“中博会”)开幕还有164天。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是今年我国四大主场外交活动的压轴戏。这样一个展览放在上海,充分说明中央对上海的信任,另一方面,上海也承担了巨大的责任,这个项目必须成功、精彩,不能逊色,更不能失败。

我首次接触这个项目,是去年6月,那时中博会在哪个城市举办,还没有确定。我所在的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在去年6月份举办了一次国际会展行业CEO峰会。在这个峰会上,“上海会展业国际顾问”等国际会展行业的著名人士,就“如何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议题进行座谈。中央决定上海作为中博会的举办城市之后,市商务委会展业处、国家会展中心的朋友曾和我联系,询问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若干做法。因为上海曾经成功举办了世博会,这是迄今为止上海举办过的最大规模的国际盛会,其经验教训理应为以后上海举办的大型国际盛会借鉴。于是,我开始关注中博会,并有意识地把世博会和中博会进行比较。目前,中博会正在紧锣密鼓、争分夺秒地筹备,从中央到地方,很多人为此殚精竭虑、日夜难眠。我的思考,是希望能为这个项目添一小块瓦。我相信,很多参与过上海世博会的人,都有类似的想法。

 

一、两大博览会比较

总体上讲,这两大博览会,相似点都是国际级别的重大项目,涉及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机构多,社会民众动员面广,工作条块系统复杂,常规管理和应急管理交错。不同点也很多,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上海世博会从申办到举办,酝酿、策划、筹备期长达11年,而中博会从宣布到开幕,只有18个月,基本上就是边思考边策划边操作。这种情况下,借鉴上海世博会的经验教训,避免中博会走弯路,极为重要。

两大博览会的具体比较如下:

1、相似点

第一,定位功能

两大博览会都是重要的公共外交平台。上海世博会的各参与国,都没有简单地把这个项目当成老百姓玩玩的嘉年华;同样,参加中博会的各国政府也不会单纯地依据经济动机来到中国。世博会、中博会的举办和参与,都是国家决策的结果,都意味着在经济、文化交流的背后,表达国家意志,传递外交信息,明确本国在国际社会的姿态。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我们确实把举办上海世博会当作一件大事来办,因为这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了解世界。习近平主席在今年4月10日的博鳌论坛上指出,这不是一般性的会展,而是我们主动开放市场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动。

第二,运作机制

两大博览会都是政府背景下的企业运作。上海世博会和中博会都是重大国际盛事,都需要大量资源,包括行政资源(含外交资源)和财力资源。由于其明确的政府背景,所以一定是政府主导,由政府来依托现有的管理规则,进行社会资源的动员和组织。但另一方面,项目运作必须考虑价值规律,要市场化运作,不能由政府无限制投入财政资金,因此必须有一个能承担有限责任的工商法律主体,要成立专司项目的企业。

例如,上海世博会由上海世博局具体操作。根据政府项目市场化运作的要求,经国务院财政部批复同意,专门为上海世博局制定实施了上海世博会会计核算办法,根据这个核算办法,上海世博局能够开展世博会项目运营,做好经济合同的审核和资金的支付,能够对赞助收入、门票收入进行现金管理。

第三,组织体制

两大博览会都是由地方提供保障的国家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国家级的,都是中央政府向国际社会的表态,包括邀请、承诺;而项目发生地都在上海。因此都是在中央政府领导下,由地方政府配合实施。

上海世博会的工作机制是:国务院层面成立了世博会组委会,上海市层面成立了世博会执委会,上海市组建了承担具体筹办、举办业务的上海世博局。

中博会也是这样,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有相应的领导决策层、工作操作层。

因此,两个项目都要解决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机构、行政机构和具体承办者两类主体的职责分工问题。

2、不同点

第一,项目周期

世博会是一次性项目,组织机构是临时性的;中博会是长期机构,需要长期化、机制化。世博的一次性使得很多工作环节特事特办,对正常的企业和政府机构来说,就是挑战规则和程序。中博会是长期存在,因此要在合理范围内,按照各条线办事程序的规则来开展工作,如果有创新,就要机制化、常态化。

第二,项目内容

世博会主要是文化交流,参加者多为普通民众,中博会主要是经济贸易交流,参加者多为商人;因此世博会的社会动员面更广,更平民化,而中博会更强调专业。要明确中博会存在目的,是政治意志指导下的经济行为,有硬性规定的经济指标。

第三,项目国际化的动因

虽然两者都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项目,但是世博会有明确的国际规则,就组织者而言,属于“被动的国际化”,而中博会是“主动的国际化”,正因为如此,中博会需要更加重视与各参展方的沟通,防止在无意识中,把我们的想法强加给对方。


二、如何理解“保障”工作

中博会的主办单位是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为此,上海市政府已于2017年11月成立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城市保障领导小组”。大致来说,商务部负责招商、招展、论坛,上海市政府负责保障工作。

这个分工,总体上应该符合现实需求。但“保障”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如果对“保障”工作的理解不到位,机制不合理,就可能出现“保障工作”和“保障对象”两张皮的现象,“保障”者不清楚具体需求,“被保障”者迟迟得不到保障。

说到保障,首先想到的是“辅助业务”对“核心业务”的保障。比如,招展是中博会的核心业务,为了提高招展效果,必须要开展社会推介,营造有利于中博会的舆论氛围,提高知晓度。这里,宣传就是一种保障。又比如,招展之后要布展,现场施工就需要许许多多辅助类工作。展览开始之后,几万人、几十万人的“吃、住、行、游、购、娱”,需要得到满足。因此,保障,首先是指辅助业务与核心业务的关系。核心业务和辅助业务必须紧密结合。

所有的业务都需要消耗资源,于是,出现了第二层意义的“保障”,即资源保障。中博会在上海举行,大量的工作人员,大量志愿者,要由上海来提供;大量的物质耗材,要在上海就地解决;大量的科技需求,要在上海探索、试验、装备。资源的提供方和使用方,也必须紧密结合。

当越来越多的人、财、物,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集中在一起时,就产生了第三种“保障”,即制度保障。这是统筹所有资源,确保信息畅通,按期落实计划的体制安排。上海世博会在举办时,2700多名专职人员,统一在世博局的领导下,全市许多部门、单位对世博会的支撑,统一在一个指挥部的指挥下。

为了科学分工,为了理顺关系,为了有更加合理的顶层设计,就需要有第四种保障,即智力保障。应该有一个“冷班子”,不承担具体任务,但密切关注工作进展,关注形势发展,随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显然,不能孤立地来看“保障”。保障应该和其他工作板块连成一体,服从同一个逻辑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最终需求。否则,保障工作本身也得不到保障,遑论核心业务?

当然,在讨论如何提供有效保障时,要看到两个博览会的一个有趣区别:世博会是一次性的项目,如果错了,就没有纠正机会;而中博会是长期的,今年如果有不足之处,只要不是致命的,今年得60分,及格,然后继续探索,明年70分、80分,逐步趋于完善。

 

三、中博会与上海会展行业发展

1、中博会是上海会展行业发展的历史契机。在上海举办中博会,既是对上海会展行业综合实力的肯定,更是对上海会展行业发展的巨大推动。

上海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会展行业,所谓展览,除了商店橱窗布置之外,就是个别的政府展览。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完善,会展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上海世博会之后,上海的会展行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到十二五规划结束时,上海顺势提出了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目标。

2、上海会展行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国际会展之都”目标的设立,首先要国际对标。与国际上著名的会展城市比较,上海会展行业的统计、标准制定及实施、公共信息平台、政府一门式服务、人才培训及水平认证、企业综合实力等等,都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国际会展之都”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展行业发展的规律不断被探索,会展企业和人才不断聚集、壮大,会展标准不断完善,会展品牌不断被培育。在一般的自然历史条件下,这些过程比较缓慢,而在中博会的筹备过程中,深层次的矛盾得到暴露,会展行业发展的机制被摆上议事日程,于是过程加快了。

3、抓两头,加快这个过程。上海建设国际会展之都,是政府和企业互动的过程。所谓抓两头,就是在政府和企业这两方面努力。

政府不能直接管企业,所谓政府的努力,体现在“展览行业推进机制”。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15号文件,指出“近年来,我国展览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之后一两年里,上海市和全国各地一样,都颁布了落实国务院15号文件精神的指导意见,都建立了推动地方展览行业发展的联席会议制度。但是这个制度建立以后,似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现在能不能在为中博会提供保障的同时,激活这个制度,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讨论、研究、解决。

在企业方面,一是尽快提高单个企业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完善企业的生态结构,提高会展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官方的说法是,中博会相当于世博会加广交会加博鳌论坛。显然,中博会需要大量的会展服务,除了场地之外,从策划到搭建,从物流到商业,从礼宾接待到多语种翻译,从一般信息技术到大数据服务,这需要最大限度动员和组织会展资源。这样,就能满足中博会的即期需要的同时,锤炼出上海会展行业的长远发展基础。

本文来源:记博

延伸

阅读一

一图读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本文来源:人民网、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公众微信号

延伸

阅读二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进入实战,李强再赴现场抓落实

全力推进落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各项筹备工作,努力办成高水平的国际一流博览会,不辜负中央的信任和重托。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5月9日上午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现场指挥部调研时强调,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实战阶段,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全力推进落实各项筹备工作,努力办成高水平的国际一流博览会,不辜负中央的信任和重托。

调研期间,李强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现场指挥部揭牌,并同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市领导周波、吴清察看了指挥部机构设置及日常运行情况。来自商务部、进口博览局和市商务委“推进办”等各方面相关工作人员40余人已先期集体进驻,集中办公,各项沟通协调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开展。工作间墙上,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相关制度和推进任务书一目了然。李强说,现场指挥部是前方总指挥,是筹备工作的中枢,要着力提高办事效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协调,共同努力更好推动问题解决。

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李强听取现场指挥部相关工作汇报,并就关心的问题同大家一起分析讨论,明确下一步工作要求。他指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上海必须举全市之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

李强指出,要靠前指挥、强化协调。上海的同志要加强同各相关国家部委的沟通协调,及时主动请示汇报,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在前头。现场指挥部要主动对接上海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上海城市保障领导小组17个工作组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通力配合现场指挥部,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李强指出,要倒排时间、后墙不倒。各项任务已经明确,要挂图作战,排出任务书、进度表,每周有目标、每天有安排,通盘考虑各种因素,确保筹备任务按期顺利完成。重点工程项目要咬住目标节点,保进度、保质量,充分体现上海文化、江南特色、中国元素、国际气派;薄弱瓶颈环节要抓牢不放松,持续用力往前推;容易疏忽的问题要抓紧制定预案,提早模拟演练,及时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李强强调,要高效运转、狠抓督查。现场指挥部要进一步落实责任,根据时间表、任务书、责任人,密切跟踪督办任务落实情况,加强现场督促检查。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可能暴露出来的问题情况,与有关部门及时衔接,做好周密安排。要加强过程管理,坚持统一指挥、整体部署、分级管理、各自负责。要聚焦重点工作,确保各类信息有效对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各项任务万无一失。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作者:谈燕

摄影:陈正宝

延伸

阅读三

决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两百天,李强要求抓好这件大事

4月17日上午,决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0天全市动员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强调,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上海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要进一步提高站位、认清使命、突出重点,聚焦主场外交做好外事保障,聚焦展会服务做好客商保障,聚焦论坛活动做好智力保障。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举全市之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主持会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上海市政协主席董云虎、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出席。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作工作部署,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通报上海市决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0天行动计划,上海市委常委翁祖亮、诸葛宇杰出席。

李强指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今年我国的四大主场外交活动之一。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举办进口博览会的重大意义、重大使命、重大机遇。举办进口博览会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做好各项组织筹备保障工作,不辜负中央对上海的信任和重托。举办进口博览会是全面提升上海新一轮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载体,要结合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放大进口博览会带动和溢出效应,把上海打造成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集散地。举办进口博览会是全面提升上海城市整体形象的重大契机,各区、各部门要结合大调研活动,主动查问题、找差距、出实招,推动城市整体品质有更大提升,向全世界展示上海更加开放、文明的卓越形象。

李强指出,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聚焦三个重点,强化三项保障。聚焦主场外交,严格按照外事活动要求,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各项外事保障任务,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以细节展现上海追求卓越的特殊品质和城市形象。聚焦展会服务,展前要抓好展品人员便利通关;展中要抓好展会平稳运行,努力打造“智慧博览会”样板,搭建好新技术、新产品的首发平台,切实做好采购交易服务工作;展后要抓好投资贸易对接,积极为境外客商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多模式、多渠道精准对接服务。聚焦论坛活动,汇聚顶尖研究力量,努力把虹桥论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实效,办成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引领世界经贸发展的思想库、全球工商界人士交流的盛会。

李强指出,举办进口博览会是全市的大事,各区、各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对综合性、跨部门、交叉性工作要主动跨前一步,做到无缝衔接。要强化对标意识,学习借鉴世界顶级展会的成功经验,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城市会展”模式,努力办成国际一流博览会。要强化服务管理,聚焦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标准和水平,为境内外客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强化与长三角联动,联手办好进口博览会,放大对长三角地区的辐射效应。

李强强调,要排出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把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各项筹备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倒排时间节点,按照进度表挂图督战,抓早、抓细、抓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实战演练和模拟预演,主动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可能出现的状况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做到防患于未然。

上海市商务委、青浦区委在会上作交流发言。商务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全市各部委办局、各区、工青妇等人民团体、部分中央在沪单位负责同志,重点企业、各窗口服务行业代表,共500余人出席动员大会。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摄影:陈正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