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政治大趋(系列三)

2017-01-11 恒丰资本研究院
中国政治大趋势(“为民务实清廉”系列三)——高级干部及企业领导人必读内参


原创作者:

国务院国有企业监事会刘顺达主席,现任恒丰资本研究院专家顾问委员会的委员


为民务实清廉(11)——聚焦确认


为民务实清廉必须聚焦项目,因为离开项目,一切充其量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纸上谈兵而已。

而项目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从“关键链”的角度进一步加深理解,例如,产业链、产品链、供应链、技术链、服务链、价值链,等等。在这里,项目作为一个系统解决方案,小大由之,既可以是全链条,也可以是任意关键环节或关键路径。这说明可分性、相对性是问题的本质,也是项目的本质。不拘泥,不局限,是聚焦项目的关键。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大小多少,解决问题就是好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才是本质聚焦。

项目,因其动态,往往时过境迁,故把握时点至关重要,所谓抓住机遇,实质就是在工作节奏上把握好关键时点。

项目,因其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故流程优化至关重要,所谓系统协同,实质就是在工作配合上处理好内聚耦合。

之所以特别强调,聚焦项目必须聚焦确认,是因为确认,是把握项目关键时点、处理内聚耦合的一把钥匙。


根据ISO9000的定义,确认指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显然,这里强调的是事后认定。事实上,在“关键链”的全程或任意环节,都应该也必须实施确认,否则,缺少过程控制,无法真正聚焦项目。

在这里,确认是沟通的桥梁,是基础的夯实,是从此岸到彼岸,从自信到信他并可回归自信,从主观到客观亦可再返回主观,或承认事实,或确认原则。确认,本质上是基于客观的主观,意味着真正的信服。

而信服才是聚焦的真正基准。

所谓预期与要求,实质就是目标,所谓得到满足,实质剑指效果。故确认目标,确认问题,确认对策,确认效果,确认责任,兑现奖惩,包含了聚焦项目、聚焦确认的主要流程,值得我们认真考量。

为了真正聚焦好项目,我们必须认真聚焦五项确一兑现。尽管这亦是老调重弹,但火炼方显真金!


为民务实清廉(12)——确认目标


彼得·德鲁克(1909.11.19——2005.11.11)之所以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与“当代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早在半个多世纪前(1954年)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MBO作为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其貌不扬,却早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至于每一个步入管理实践大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对德鲁克肃然起敬,感谢他帮我们理清了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


自助者天助。MBO的主要贡献,在于使人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这意味着更高的成就目标和更广阔的眼界,从而可以聚集最大可能的正能量。

MBO的神奇,就在于于平淡之中揭示了管理学的真谛:使命决定愿景,愿景决定结构。管理实践要解决的问题,90%是共性的,即应用和技术问题,不同的只有10%。但这10%却必须从组织的实际出发,适应特定组织特定的使命、特定的文化和特定语言。因此,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或者一个卓越的组织,其出色就在于善于聚焦这不同的10%,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我认为可以作两种解读:其一,形容末路艰辛,即最后的胜利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百米冲刺是成功的一半。其二,形容开局的决定性意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倾向于后一种解读。

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谓良好的开端,就是下大力气正确处理好这不同的10%。在一切管理实践中,正确处理好这不同的10%,首先就在于正确完成目标的具体确认,即所谓的顶层设计与路线图。

例如,党的十八大之所以十分成功,之所以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结底在于十八大进一步确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及具体工作部署,使全党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工作动力与压力。“两个百年”既鼓舞人心,又催人奋进,因为人们坚信,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

目标是凝聚人心的旗帜,解决问题的路子,检验成败的尺子。在为民务实清廉活动中,下大力气确认好其具体目标,将直接决定活动的成败。

确认目标,实质就是在充分研究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确认最大限度地满足需要。换言之,为民首先要问需于民,务实首要承诺需要满足程度,并确保得到人民的高满意度。

其实,同世界上大多数事情一样,确认目标,并非什么新鲜事。但是,从过去的实践来看,真正做得好的却并不多,更遑论建立长效机制。究其原因,在于功夫下得不够,深层次原因则在于鲜有人将其作为必经程序和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敷衍塞责的多,走过场的多,认真的少。这,是问题的关键,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确认目标并不难,困难在于自上而下,真正重视确认目标。


为民务实清廉(13)——确认问题


蒋建国发声:增强问题意识,善用底线思维。他援引马克思的话,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并强调,改革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的过程。建国比我小几岁,我在湖南挂职锻炼时,他已是湘潭市市长,年轻有为。


确认目标离不开确认问题,确认问题实质是进一步确认目标。目标与问题,根本上就是如影随形。目标小问题亦小,目标大问题亦大。如无任何追求,表面看起来,亦似乎无任何问题,事实上潜藏着最大的问题,例如庸懒散。不过,这已经属于另类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目标与问题,归根结底是由需求及满足需求的主客观条件决定的。没有需求及满足需要的条件约束,也就无所谓目标与问题。确认目标、确认问题,乃至进一步确认对策,实质上就是一个如何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的系统优化过程,也是一个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目标与问题相互定义,相辅相成,认识这一点,是把握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关键。换言之,目标与问题,都是有机的,不能孤立、静止、平面、僵化地把握。


顶层设计和路线图是什么关系?简单地理解,就是目标、问题、对策的联动,明确了目标,就意味着同时确立了问题(任务),解决了具体问题(完成了任务),同样意味着将实现相关目标。至少从逻辑上判断,应该是这样互应的关系。


有人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能起指导作用的往往不是工作目标,而是工作实质。并指出,该两者的区别在于,工作实质不仅重视工作目标,更重视工作起点是处在什么一个状态,即工作实质是将工作目标与现实进行比较之后,梳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罗列出具体的操作内容。


这个分析有一定道理,即任何工作,不能满足于抽象的原则和一般性号召,而必须具体,必须深入,必须接力以环环相扣,必须一以贯之以一抓到底。否则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而水中月镜中花是无法真正确认的!但话说回来,目标其实也是实质的一部分,而且是核心的一部分。从确认目标到确认问题,应该是一个有机的互动过程,不可机械割裂。我们总不能说最后一口饭饱了肚子,前面的饭就不须吃!正如我们强调执行力重要,丝毫也不应该抹杀领导力,特别是思想力的极端重要性!


目标与问题的关系,动态看是正反合关系,静态看是微积分关系,整体看是求真务实,即此岸与彼岸,出发点与落脚点关系。为民务实清廉是一项永久性的实践活动,共产党执政一天,就必须实践一天,否则,就是违背党章及党的宗旨,就会丧失党执政的合法性。而在推进为民务实清廉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坚持一手抓确认目标,一手抓确认问题,既胸怀远大理想,又真正脚踏实地,唯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求真务实,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并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总之,需求、目标、问题,三位一体,共同构成项目之源。在现实生活中,需求往往林林总总,问题更是五花八门,唯有限的目标和项目,才真正具体,便于狠抓落实。有限的目标和项目是从无限的需求和问题中精心“设计”出来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质”。而确认目标,确认问题,正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中从无限到有限,从无序到有序,从无效到有效,从无数到有数中最重要的环节。顶层设计与路线图,说到底,就是要向需求、目标、问题要项目,向项目要为民务实清廉。


为民务实清廉(14)——确认对策:谋划与实施


所谓对策,即根据目标(针对问题)制定的,用于指导特定时期内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实现目标(解决问题)的系列措施的总称。对策一般具有预见性、多重性、针对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因此,有关目标(问题)的确认,只有当对策确认后,才真正从抽象到具体,具有实践价值。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往往用于对一种社会不正之风的针砭。其实,作为现实生活中一种人的本能反应,其存在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其形成的主客观原因错综复杂,在此不予深入剖析。


值得强调的是,决策者在谋篇布局时,应该假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可避免。在此前提下,确认对策,重心应放在确认上。即通过充分沟通协调,使上下尽可能协同一致,主客观情况尽可能相互吻合,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尽可能强,把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降至最低限度。


一般而论,确认对策,应分两大阶段:谋划阶段与实施阶段。


谋划阶段,侧重于对策与目标和问题之间的对话。实施阶段,侧重于对策与责任和效果之间的对话。

谋划阶段的最终成果,在于完成顶层设计,提供路线图,以及实现目标(解决问题)的一揽子最佳解决方案,这一切不是别的,就是项目。因为,只有项目,才富有生命,真正具有可实践性。一切政策、对策,均可以视为项目。换言之,谋划阶段就是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在“新产品”研制中属实验室阶段,在“心想事成”中属从想到到说到阶段。显然,这是为民务实清廉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一个最值得重视最应该认真也最易被忽视的阶段。


实施阶段,最佳状态就是心想事成,从想到到做到的距离最短。


求真务实是一个有机整体,求真需要务实,务实需要求真,求真就是务实,务实就是求真。谋划就是求真,实施就是务实。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讲的就是求真务实,谋定而后动的道理。


从基本国情到基本国策,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到问需、问计、问政于民,从谋划到实施,确认对策任重道远。



为民务实清廉(15)——用人导向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调研期间强调指出:改进作风,最终要落实到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身上。各级党委要把作风要求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监督全过程。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使那些对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那些说话办事有灼见、有效率的干部,那些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的干部,那些清正廉洁、公众形象好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那些享乐思想严重、热衷于形式主义、严重脱离群众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党心民心。

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自信,既体现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上,更体现在选什么人、用什么人上。为民务实清廉,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至关重要。


总书记围绕为民务实清廉提出了褒奖重用干部的四条标准,其中,第一条侧重为民,第二、三条侧重务实,第四条侧重清廉。建立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上述四条标准的用人导向。


立场决定观点和方法。对群众缺乏真挚感情的人,不可能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也不可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群众是在用心看世界。或许,他们可能受蒙蔽于一时,但不可能受蒙蔽于永久。社会风气,归根结底决定于党风,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否风清气正,群众心里永远有一本明白账。为民务实清廉,是党密切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举措,因此,把重用对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放在用人导向的第一条,无疑十分重要。


为民,不仅需要勤政,而且需要善政,需要切切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切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切切实实地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说话办事有灼见、有效率的干部具有勤政、善政的本事,而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的干部则具有勤政、善政的德性,重用有思路、无私心,德才兼备的负责任有担当的干部,是为民务实的根本。从我国干部队伍的现状来看,相对而言,实实在在、不玩需招的干部,更加难得,特别是对主要领导干部而言,心胸越宽广,思路越宏大,越能担当重任,这正是我党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因。


清廉,是为民务实的底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的地方,群众必然不满意,享乐主义必然滋生,这是一个基本的社会规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阶段性及行业属性无关,毫无特色可言。没有廉政,勤政、善政不可能纯洁,更不可能持久。因此,重用清正廉洁、公众形象好的干部是一个极端重要的用人导向。


导向,无论是需求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乃至于舆论导向等,在为民务实清廉中皆至关重要,而重中之重,则无疑是正确的用人导向。


                                                                                                                         

声明:本文言论不代表恒丰资本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读者仅做参考。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