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川普的成长秘辛:家庭和大学如何塑造一位“坚刚不可夺其志”的总统
常德悲剧:让谴责无差别杀戮之声更加响亮一点
2024【公共营养师】培训报名通道已开启,不限学历,23岁及以上可报!还能领2000补贴
【惊】"以为要写遗书"! 飞温哥华航班遇炸弹气旋 华人崩溃大哭 连空姐都吐了; 客机颠簸盘旋3小时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7月7日 上午 12:00
7月7日 下午 12:30
7月8日 上午 12:40
7月8日 下午 12:50
7月9日 上午 1:00
7月9日 下午 1:10
7月10日 上午 1:20
7月10日 下午 1:21
7月11日 上午 1:30
7月11日 下午 1:40
7月12日 上午 1:50
7月12日 下午 2:00
7月13日 上午 2:10
7月13日 下午 2:20
7月14日 上午 2:30
7月14日 下午 2:40
7月15日 上午 2:50
7月15日 下午 3:00
7月16日 上午 3:10
7月16日 下午 3:20
7月17日 上午 3:30
7月17日 下午 3:40
查看原文
其他
工业去库存并未结束,去库存过程还很漫长,切莫被同比蒙蔽了双眼
Original
竹杖芒鞋观烟雨
丹江湖上钓鱼翁
2024-07-06
撰写于2023年11月29日,是当时为了反驳卖方同行写的。过去几个月的数据已经证明我是对的,现在依然是对的。2024年1、2月PPI只有-2.5%,-2.7%。但1-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高达7%,如果这数据是真的,那就说明工业企业一边在开足马力生产,一边在主动降价去库存,显得企业家们不太聪明。并且等2024年3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国有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后,我们应该会看到存货在继续积累,尤其是实际存货。
核心观点: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存货、产成品存货数据,计算出2023年样本企业的名义、实际存货。发现2023年7-9月存货同比增速反弹,只是2022年同期PPI基数下降造成的假象。工业存货实际同比依然在下降。所谓的“库存去化已经结束、新库存周期启动”,只是一个幻想。从绝对量(水平值)看,工业企业存货量、产成品存货量并未下降,只是走平。由于目前缺乏像2016-2017年那样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工业增加值和消费增速又较低,因此库存去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望新库存周期启动、给周期股带来大的投资机会,是不现实的。
一、工业存货、产成品存货同比回踩?
11月27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其中2023年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累计同比是0.3%,与我在10月底预测的0.2%相差不大;1-10月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累计同比是-7.8%,与我10月底预测的一样
。因此对这两个指标不再赘述。
市场还普遍关注工业存货同比、工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依据它们来判断库存周期所处的阶段。这两个指标都是名义量的存量同比。从2022年5月至2023年7月,它们持续下降,2023年7月已经跌至历史较低水平。2023年8、9月,它们连续两个月略微反弹(图1),加上当时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单月同比转正,因此有卖方同行开始喊“去库存已经结束,新库存周期启动”了。
图1 名义工业存货同比、产成品存货同比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但是2023年11月27日上午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这两个同比都略微下降(图1),于是有人又开始喊“库存周期短期回踩”,并且寻找原因。
注意:这种研究方法是不对的。一是从方法论上说,应该先用一套逻辑对宏观经济指标或市场做出预测,然后等着数据或市场印证自己的判断。如果最终结果与自己的预测不一致,那么应该反思自己的逻辑框架,而不是简单地修正观点、强行解释。二是宏观研究应该看大趋势,不应该纠结于单月数据的细微波动。不过目前金融机构研究产能过剩,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不奇怪。
对于去库存已经结束的观点,我不能苟同。我认为,去库存阶段尚未结束,新库存周期遥遥无期。下面是具体的分析。
二、对工业存货的分析:去库存尚未结束
(一)以2023年样本企业为基础构造可比口径的存货实际值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存货、工业存货同比数据有两个特点:一是工业存货同比是可比口径的,但工业存货水平值是非可比口径的。
二是它们是名义数据。很多人会直接用名义工业存货同比减去PPI同比,把所得结果叫做实际工业存货同比,严格来说这是不对的(具体见下)。
在表1中,第2列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名义工业存货(非可比口径);第3列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名义工业存货同比(可比口径)。由于第2列是非可比口径,用它计算同比,所得结果与第3列是不一样的。
我们
把名义工业企业存货转换为可比口径的实际值。
第一步:定义第4列为“名义工业企业存货(2023年样本)”。它2023年2-10月的数据(深绿色区域)就等于统计局发布的第2列数据。然后用第3列2023年2-10月的同比,计算出第4列2022年2-10月的数据(粉红色区域)。
第二步:在第5列,用2022年2-10月第4列数据,除以2022年2-10月第2列的数据。所得的比例其实就是2023年样本企业(如果2022年都在样本中的话)在2022年的库存。不难发现,2022年6-10月(黄色区域)的比例非常接近,均值是1.005197。用第2列2022年11月、12月的数据,乘以该比例,得到第4列的相应数据(深红色区域)。
第三步:用第4列2022年的数据,与第3列的同比,计算出第4列此前若干年的数据。这样就得到2023年样本在此前若干年的数据。第4列的同比,就等于第3列。
这样,我们通过上述步骤构造了一个全新的名义工业存货序列,它以2023年的样本企业为基础,它2023年的数据与统计局发布的第2列相同,它的同比则完全等于统计局发布的第3列可比口径同比(体现为图2中红线、绿线是重合的)。但是这个序列的1月份是缺失的。
第四步:把第4列的存货同比拆解成单月值。其中每年2月的数据减去去年12月的数据,得到当年1-2月库存增量。然后用第7列的工作日折算系数
,分摊在1、2月,这样得到第8列,即名义工业存货(2023年样本)的单月增量。然后把第8列再转换成存量,得到第9列。
第五步:构造一个PPI定基指数(2011.01=1),然后用第9列数据除以该定基指数,得到第11列,即实际工业企业存货(2023年样本)。这才是计算实际值的恰当方法。
表1 把名义工业企业存货转换为可比口径实际值的办法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自己制作
图2展示了这样构造得到的2023年样本名义工业存货同比(红线)、实际工业存货同比(蓝线),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名义工业存货可比口径同比(绿线)。其中红线和绿线是重合的,但红线补齐了1月数据。
图2 2023年样本名义同比、实际同比与统计局可比口径名义同比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自己计算
(二)去库存过程并未结束
图3展示了构造得到的2023年样本名义工业存货同比、实际同比和PPI。不难发现:
【1】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黑色方框),存货名义同比快速下降,主要是PPI同比下降导致的,期间实际存货同比是上升的。从实际情况看,这段时间我国经历了严格的疫情封控,存货数量当然是上升的,名义存货同比下降显然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事实上,2022年的疫情封控对经济的打击一直影响至今。
【2】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PPI、名义同比、实际同比都在下降。
【3】由于2022年7-9月PPI基数快速下降,2023年7-9月PPI同比有所反弹,导致存货名义同比小幅反弹,但实际同比依然在下降。换言之,很多同行以为的“去库存结束、新库存周期启动”,其实是PPI基数降低造成的假象。所谓的10月库存周期回踩更是无稽之谈。
图3 工业存货(2023年样本)名义同比、实际同比与PPI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自己计算
三、对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的分析:去库存尚未结束
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非可比口径)进行相似的处理,得到以2023年样本企业为基础的工业产成品存货。图4展示了得到的名义同比、实际同比和PPI。显然,基本情况与前文类似,2023年7-9月PPI反弹导致产成品库存同比反弹,但实际库存同比依然在下降。即从产成品角度看,去库存过程依然没有结束。
图4 工业产成品存货(2023年样本)名义同比、实际同比与PPI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自己计算
四、去库存是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以2011年2月=100,把2023年样本企业的产成品存货量折算成定基指数,然后进行简单的季节调整,结果见图5。图5中,名义存货、实际存货量曲线与工业增加值曲线趋势之间的差距,可以用于衡量去库存的效果(如果用工业存货数据,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
从图5可以看出:
【1】在2013年至2015年经济下滑阶段,产成品存货积累;
【2】2015年底中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2016年开始通过严格环保要求、行政手段关停并转等去库存,这一过程持续到2018年结束。
【3】2022年上半年疫情风控导致存货快速积累,从2023年初开始,存货量走平。
图5 产成品存货指数与工业增加值
资料来源:自己计算
注意,图4显示,2022年10月之后,产成品存货的名义同比、实际同比都是下降的。但是图5显示这期间存货量并未下降,至多是走平。换言之,图4显示的2022年10月以来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只是存货累积的速度下降了而已,存货的绝对量并未下降。
我们知道,要想消化掉现有的存货量,需要工业生产增速和消费速度快于存货积累速度。2016-2017年采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去库存,加上那两年工业增加值每月同比平均值是6.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是10.3%,才完成了去库存。目前虽然库存得累积速度下降了,但工业增加值已经降到了4-5%之间,消费增速降到了7%以下。换言之,现在既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又无较高的工业和消费增速,库存去化必然更为漫长。
展望2024年,中国GDP增速很可能回落至4.7%左右,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将回落,在这种情况下,去库存过程将被拉长。即便2024年PPI同比因为低基数而缓慢反弹,导致统计局发布的名义工业存货同比、名义产成品存货同比回升,也只是个数字游戏而已,回升幅度将很小,更可能在较低的水平上横盘,并且存货量难以下降,企业不会主动累库。
反过来说,在巨大的存货压力下,PPI的反弹幅度也会非常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期望新一轮库存周期重启,企业主动补库存,给股市上的周期性行业带来大的投资机会,显然是不现实的。除非出现强有力的刺激政策(概率为0)。
图6 产成品存货与固定资产投资(FAI)单月增速
资料来源:自己计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丹江湖上钓鱼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