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后导演创作出了中国内地第一部参展圣丹斯电影节的VR动画!

2018-01-21 wuhu wuhu动画人空间


近几年,在国内VR和AR炒得火热,这一种全新的观看方式给内容创作者展开了非常多想象的空间,前不久,wuhu君还刚报导了国内的Pintastudio动画团队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选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VR动画《拾梦老人》来了!),最近又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中国内地的第一部参展圣丹斯的VR动画出现了!他就是《微观巨兽》


在圣丹斯展映名单上


鸟吃虫


七星瓢虫交配


豆大的水滴滴入树叶上


蜘蛛的毒液侵入昆虫的体内



不得不感叹,这些细节刻画的太细腻了......而且,真的就算是平时这些细节发现在眼前,我们都不敢去观察,更何况是那些如细腻的细节,主创们居然都刻画出来了,而且还有想象的部分,可想而知主创团队对生活的观察真是厉害了!


预告片展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5186z1k0n&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因为播放平台的设置,可能不能完全直观的感受到VR版)


《微观巨兽(Micro Giants)》是一部完全由数字王国大中华区团队原创的VR动画作品,该影片以生动的细节、精巧的设计讲述了微观生态圈中动植物的一段精彩故事。故事向我们展现了现实中无法窥探的微观场景,引导观众对森林中、草丛下的隐秘世界进行探索。全片由电影引擎完成,采用全CG、4K双眼标准,影片饱含大量特写镜头。


作品入选了2018 年圣丹斯国际电影节 “New Frontier”的单元展映。


纵观这几年圣丹斯New Frontier单元展映,从最初的360视频,VR版MV,到去年的VR动画叙事和艺术体验装置霸屏。再到今年,VR技术更多地用于试验艺术装置和更多的场景叙事作品。




圣丹斯电影节是?




圣丹斯电影节即“日舞影展”,专门为独立电影人而设,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独立制片电影节。美国圣丹斯电影展由罗伯特·雷德福于1984年一手创办,由圣丹斯研究所举办,研究所由25个成员组成。圣丹斯电影节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国犹他州的帕克城举行,为期11天


经过这些年的积累,这个美国本土的小电影节已成为独立制片业的重要精神支柱,许多好莱坞的新锐导演都视其为执导主流商业大片的跳板。而好莱坞大制片公司要找新秀,“圣丹斯电影节”又是不容错过的人力资源库。



这两年几乎被VR/AR和混合现实“包场”的New Frontier。今年参加这个单元展示的作品明显技术含量更高、体量更大同时创作逻辑更颠覆了。


因为很多优秀电影通过圣丹斯电影节的展映而一炮而红,所以越来越多的优质电影资源选择投向圣丹斯电影节的怀抱。圣丹斯电影节于2007年创立“New Frontier”单元,意在展示更独特、更具开创性的电影讲述方式。




《微观巨兽》自然主义的叙事节奏和精致的视效




通常我们在提及一部VR影视作品时,往往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叙事


《微观巨兽》是一部3D动画,体验者进入的是一个昆虫世界,以生动的科普方式,讲述了自然界真实的食物链和生存法则。一切都按照自然的形态和节奏发生,进入花草丛中的观众如同置身巨树参天的森林,以仿若昆虫的视角观察身边发生的一切。个体能够看到什么和忽略什么,都正常合理。


导演周逸夫是昆虫爱好者,在研究过大量自然纪录片的基础上,把昆虫世界的各种具有典型色彩的生态,按照“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古老线索,串联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左右滑动,观看《微观巨兽》故事板)

来自同为南加州大学动画系的原画概念师顾迪



短片全长6分多钟,作品中出现的种类繁多的花鸟草虫,都有着诸多被放大的细节。


这些细节不仅是写实基础上的视效重塑,同时也要遵循自然科学的真相。影片中既可以看到银背蜘蛛被小姬蜂寄生后,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如何以特效的方式表达,同时也能以第一人称的昆虫视角、体会到被彩虹蜂虎鸟扑食的“惊悚”瞬间。



来看看模型上的细节:



姬蜂是作品中的重要角色





幕后创作团队是?




数字王国成立于 1993 年,创始人之一是《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过去的 20 多年里,数字王国的特效业务为大众所熟悉,除此之外,VR作为数字王国的另一项重要业务线,带给了我们更大的惊喜。


作为公司团队的产品,制作《Micro Giants 微型巨兽所花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在数字王国整个大中华区团队,一共 有200 到 300 人,这次制作《Micro Giants 微型巨兽就用到了 50 到 60 个人。这样的重视程度源于数字王国的新策略。



《微观巨兽》制作团队工作照




导演是90后?




「微型巨兽」(Micro Giants)总导演,数字王国大中华区的创意总监周逸夫



对于四岁学画,从懂事起就与画笔相伴的的周逸夫而言,从事艺术创作是毫无疑问的事。以美术特长生身份考入南开中学,再一路杀进清华美院和美国南加州大学,再到毕业后加入数字王国担任创意总监,他所走的每一步都带着行业顶尖平台的光环。


在清华大学时期,周逸夫主修景观设计,不过当他大三前往俄勒冈大学交流学习后,发现“能将所有奇妙构想无拘无束地化为现实画面”的影视动画专业领域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在申请研究生时,他将专业由景观设计转为了动画,从此与特效和动画结缘。

 

决定做电影之后,去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读硕士。就读期间又觉得特效这个专业很值得一试,于是又去进修了特效。


在南加大就读第一年暑假,周逸夫就得到了进入数字王国实习的机会,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迪士尼电影《沉睡魔咒》。2014年,他开始与漫威创始人斯坦·李先生共同创作超级英雄题材内容,开发多个原创IP,为数字王国的IP库积累了丰富内容。

 

周逸夫与漫威创始人斯坦·李


基于数字王国大中华区的战略业务拓展,2015年周逸夫回到中国,开始涉足VR领域,并逐渐组建起一支实力VR团队。


除了《微观巨兽》,逸夫及团队还曾参与创作:TFBoys《大梦想家》VR版MV,由黄晓明、马思纯主演的中国首部VR虚拟现实剧情短片《黑童话》,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VR特效直播等。最新VR作品《山与海》正处于制作阶段,预计于2018年暑期档上线。



这一期,wuhu君还给小伙伴们带来独家幕后主创专访!



专访环节



——wuhu专访第147期




《微观巨兽》主创团队


 


wuhu君:大家好,那我发问了哦,请问你们与《微观巨兽》(Micro Giants)项目和导演周逸夫结缘的原因?起初知道这个设定的时候第一想法是什么?

 


王腾:加入这个团队的原因,应该是逸夫长太帅了吧(笑),一开始拿到这个案子,实话说我觉得逸夫疯了,这个体量和周期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也是我的第一个VR项目,对于团队、时间周期、费用预算上都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整个行业内也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一开始我内心是没底的。然而逸夫同学说,没事,VR和你原来做电影差不多,很简单的。Fine,那就开干吧!后来事实证明相信他的我实在是太天真了。


乔淑毅:逸夫描述了一个生物链的概念,大家都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很兴奋地开始做。而且写实风格对特效从业者算是轻车熟路了,从这个方向起手我们都比较有信心。


张佳:很兴奋,因为一直以来我都很热衷于参与生物角色的制作,看到微观世界这个主题,我满脑子涌现的都是它的色彩斑斓和丰富的细节,我知道它最后呈现的画面一定会很漂亮。

 


wuhu君:在《微观巨兽》(Micro Giants)的创作中你们加入了什么自己的创意?主角形象的灵感和参考来源在哪?


 

赵小虎:我们有5大主角:蚜虫、瓢虫、蜘蛛、姬蜂、蜂鸟。我找了很多纪录片,实验室的微观镜头基本看了个遍。我现在通晓瓢虫吃蚜虫的一百种方法,知道蜘蛛的五十种姿势,感觉转行成昆虫学家指日可待。

 

开勇:在设计蜘蛛这个角色的设定的时候,开始我们想到了《霍比特人》里的大蜘蛛,但是它的粘液和丝在VR这种视觉冲击特别大的载体中,会让人有不适观感,于是决定在写实的基础上尽量避免这种不适感,最后做的时候觉得还是挺漂亮的,喜欢《异形》的朋友应该能get到这个点。


 

乔淑毅:其实我在合成的部分还加了一些群众演员——蚊子,虽然戏份不多也请不要忽略它们……

 

王腾:作为制片人我最多的想法是:你们这些想法花的时间太长了!这个镜头太贵了!按照我们的周期是做不完的,所以请换一个创意!当然,倔强的逸夫从不妥协。

 

 


wuhu君:VR和传统影视CG制作有很大不同,制作《微观巨兽》(Micro Giants)的技术难点和沟通难点在哪?又是怎么解决的?

 

赵小虎:对我来说是镜头语言。


传统电影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的镜头语言非常成熟,镜头的连接和转场都有一套固定模式,比方说大家熟悉的蒙太奇。而VR到现在为止都没有特别成熟的镜头语言,至少我在市面上没有见到非常成熟且完善的讲故事方式,这是当时比较困扰我的一点。


没有成型的路子,我们就只能拓荒了,自己体验自己尝试,也吸收了业内提出的“视觉引导”这个概念,站在观众的角度自己思考研究,怎么让观众在正确的时候看正确的方向,一点点把它推导出来,最后呈现的效果很自然流畅。可以说在镜头语言上《Micro Giants》对于我们未来VR影片的制作是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的,团队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张佳:在这个项目中我主要负责灯光部分,这个片子陆续出现的生物角色有5个,镜头运动也很大,从树枝掉进灌木中,从花丛中穿梭到开阔的木桩上,我们就需要考虑到每一个角色在画面中足够亮眼可以抓住人的眼球,对于灯光部门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传统CG制作中我们会根据镜头使用很多补光来修饰角色的结构,通过灯光去帮助塑造角色性格使角色更佳生动,会巧妙的通过灯光去体现环境的深度。


但是这一些补光的方法在VR里面都需要让它合理性,因为VR环境里没有死角,场景中发生的一些都逃不过观看者的眼睛,也就是说如果我要加一盏灯光在场景里我需要解释清楚光源从哪里来,在主要照明来自太阳和天空的室外的环境里想要保证每一个镜头都漂亮就需要用一些取巧的手法,例如模拟树叶里渗进来的光斑做一些光源的影响使角色更生动。

 

乔淑毅:其他人做的都是有实体的东西,而我就负责调动气氛,兼顾色彩构图和空间、视觉感受,让画面丰富起来。这里面难点主要在对视觉效果的判断,因为在做VR的时候就,以前的经验都不管用了,2D影片中,你可以加很多光效来丰富画面的构图和色彩,可是你发觉你到了VR里面同样的事情你不敢做了,很受限制。又或者我们片子里第一个镜头的构图着重表现,可是摄像机一离开那个空间,整个画面的构图又不那么完美了。当然这些最后都是可以怼出来的,实际上,我们不同的环节都在开发自己的技术方面的东西,找一些非常规的解决方法。

 

韩晓宇:贴图体量太大了。以前做电影的时候,我们只是针对镜头来做场景,镜头以外的东西不用负责。但是一旦涉及到VR,就必须兼顾360度的面,工作量首先就翻了几倍。而且为了VR的视觉冲击效果,我们经常会设计一些贴着观众脸飞过去的物体,那么这个物体所有面的精度都得按照这个最近的视角的精度去做,工作量又是一次几何指数的增长。



具体到这个项目,就更夸张一点。第一个场景蚜虫所站的那片叶子,我开始预设了一个挺高的精度,可后来真正把蚜虫放上去的时候,发现居然不够用。因为蚜虫和树叶的比例,相当于一个芝麻放在巴掌上。剧情设置一个水滴把蚜虫打落,它就一定得站在叶子的边角,这只蚜虫和它站的那一小片区域几乎充斥了整个画面。在这个比例关系下,蚜虫就像一个人,而叶子就如同一条大街。想当初逸夫跟我说“晓宇哥你帮我做片叶子吧”,我觉得没问题,easy,就来了。结果经历了每天铺大街的洗礼后……现在他们叫我“佛系贴图师”。

 


开勇:模型也一样,比方说最后一个镜头,先是一个延时摄影的拆网过程,然后蜘蛛茧里破出来一个小小的蜂,然后它有飞下去的动,镜头越推越近,就像从太空推镜头推到地面一样,推到眼前的时候你就发现之前做的细节都不够用了,这个树桩简直是森林的体量。而且这个过程中由于文件体量巨大,一些画面效果只有等渲染出来后我才能知道。我就得不断估算,虫子飞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大概还差多少东西,还要往里面种多少植物,处在一个边猜边做的状态,来回折腾修改,特别考验耐性。

 

韩晓宇:所以这种复杂,不光是贴图材质一个环节的事,它还牵涉到与其他环节的沟通。比如小虎这边是控制机位的,他贴得越近,我就需要画的越多越细。所以他得尽可能去想如何减低我的工作量。他的机位稍微偏一两度,对我来说就会通向生与死、天堂与地狱,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赵小虎:但是要保证视觉上好看,还是得采取折中的方案。最早把那片叶子设计得离摄影机比较远,和逸夫沟通后觉得不够微观。要把蚜虫看清,如果把蚜虫放大,比例会失调,所以就只能往里推镜头,然后推到一定程度就发现贴图模型那边有很大的问题,他们的制作进度和时间成本就都太夸张了。所以就取一个稍微折中一点的方式,既不影响视觉的整体呈现,又减轻了大家的工作量。

 



韩晓宇:这就是这个团队好的地方,像这样的问题你自己不用去说,他们会替你考虑周全。

 

张佳:对就是团队凝聚力比较强,大家都很积极的主动分担工作,积极的沟通做出预判尽量避免返工或者给下游组带来不便。

 

乔淑毅:我们是一个成熟专业的团队。

 

王腾:……所以,那些跟导演和制片撕「哔」的美好回忆你们都忘了吗?

 


wuhu君:《微观巨兽》(Micro Giants)制作中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数字”?

 

开勇:两只瓢虫交配时趴着的那朵花,其实是由很多个小花头组成的大花簇,单个花头的文件量就有1.2个G了,整个片子6分多钟,做下来得有好几十个T的文件量吧,至于模型量……根本无法计算。

 


张佳:影片中第一个长镜头,有3800多帧,这个镜头包括了大量的植物茂密的花朵,由于是超近景我们使用的都是高精度的模型和贴图导致渲染很吃力,在一开始的测试中单帧渲染时间超过了40个小时,为了控制渲染预算我们每一个镜头渲染次数不能超过三次,作为灯光师真的是压力山大啊。我们精减了每一个资产,反复做了测试去提高渲染速度,尽力做到低失误又要保证镜头效果。

 

乔淑毅:我这里最复杂的一个镜头,每一帧调用的文件有60多G,这是个电脑配置跟不上就干不了活儿的行业。

 

王腾:数字,印象最深的是渲染时间吧。对于我这个制片人来说,项目费用还是比较好把控的,但是在渲染这件事上,你是没有办法和机器讲道理的。最后我们这个项目渲染总共花费了超过1300个小时,太可怕了

 

韩晓宇一只瓢虫的一个通道就有50多张8K贴图平均下来每个角色大概有超过300张的8K贴图。其实现有的VR眼镜还承载不了这样的精度,有时候大家会有点怀疑,有做这么细的必要吗?后来想想,电子设备是更新换代是很快的,何况优秀的电影作品隔二十年看都不会觉得落伍,作为内容创作者,还是要有点超前意识,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顺应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吧。



wuhu君:圣丹斯电影节今年1月18日-28日在美国犹他州的帕克城举办,你们团队的作品也是中国内地第一部参展圣丹斯电影节的作品,感谢你们为国争光,也期待你们更多的好作品,在电影节上的感悟到时候再来wuhu动画人空间分享哦!



大家:嗯嗯,一定会的,感谢wuhu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



好啦,这一期就到这里啦,想了解更多后续的介绍要锁定wuhu哦,微博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wuhu动画人空间,对了!如果你想看更多动画作品,去b站搜索wuhu动画人空间看看?


新加入的小伙伴们请注意!往期精彩内容在平台里的wuhu主页上,可别错过哦!欢迎小伙伴们的投稿!


如果你喜欢,请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欢迎留言和wuhu三侠互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