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游戏公司纷纷进场动画圈?!游戏IP的动画化到底怎么改?

wuhu小精灵 wuhu动画人空间 2022-12-28

wuhu专题

文 | 季平常


由扳机社制作
根据游戏《赛博朋克2077》改编动画
《赛博朋克:边缘行者》
一经上线就获得了海内外一众好评!
豆瓣评分9.2,烂番茄更是达到了100%!

相关拓展阅读:

《边缘行者》 幕后概念图来了!!!

刚上线就预定今年最强动画?!《边缘行者》 主创访谈和幕后设计公开!


IGN、GameSpot 等游戏媒体纷纷给到了 9/10 的高评价,不吝赞美之词的称它是“夜之城最好的版本”网飞最好的动画之一” 。游戏更是在近期实现了13万人同时在线的热度复刻,一度梦回2020的那个冬天。以至于游戏的任务总监Pawel Sasko在推特上感谢玩家愿意给游戏第二次机会




从改编策略上或者还原度上来说,这是一个优秀的“游改动”案例,也再次印证了游戏IP的魅力,也让“影游联动”这个老生常谈但又难度重重的命题,再度成为了焦点。


游戏类IP改编在影响度和市场选择上都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去年《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的成功,更是展示了游戏动漫影视化的魅力。



游戏相比于其他形态更加独立,做衍生内容往往具有更固定的受众群。内容的加入会让游戏具有更强的代入感;而游戏的设定也反哺了内容的衍生。


这也让诸如腾讯、米哈游、叠纸、鹰角、心动网络等纷纷进场动画圈,他们都一起盯上了这条新赛道!



但到底怎么改

才能让“影游联动发挥

“1+1>2”的效用呢?


一、游戏与其他内容的异同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型RPG游戏有着更加完备的世界观和视觉元素,游戏总时间可能超过300小时,其中系统的设定与编写由一整个团队负责。


这对于一部单靠编剧设定的动漫影视而言,完整性是不可比拟的。所以做内容开发,看重的就是游戏中本有的设定元素与体系,以及它带来的强烈的体验感。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游戏与其他动漫、影视、小说等内容形式有所不同。


游戏是“以自愿和自由为前提、以获得快乐和自足为目的且具有一定规则的行为活动”。游戏和其他内容的本质区别在于受众参与度和互动。


游戏与故事的要素对比


游戏本质上是获得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偏理性层面;故事的本质是获得一种情感情绪的共鸣,偏感性层面。两者都是情感维度的体验,具有互通性,所以需要在内容层面进行打通。


我们可以看到,游戏与其他内容的要素之间既有较大差异,也有相切合的点。做内容横向开发的时候需要统一他们的契合点,确定母题与故事的核心冲突,才能更好开展后面的改编。


二、不同游戏的筛选划分

其次我们要区分的是,这是个什么类型的游戏?要改成什么样?


根据上面的结论,在进行游戏改编策划时,先需要区分一定的游戏类型与玩法:内容优先和机制优先。当然这是一种相对笼统的分法,尤其是在游戏分类日益垂直的今天,很多类型都已经做了融合,不再是单纯的单一类型。


游戏类型的简单划分 


一般来说,内容优先的游戏天然适合做剧情改编,甚至有些优秀的RPG、AVG游戏本身就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现代游戏的发展中就融合了一些优质的戏剧理论;


而对于更有竞技感的机制优先型游戏,并非不能改编,只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无论怎么样,我们的目标都是把奇诡曲折的游戏体验,改成被更多大众接受的故事体验。


三、游戏元素的取舍

可以看到一般在游戏中,行动对应了故事的序列,玩家角色对应了人物,所以在游戏类影视化改编中,最重要的是在设定的基础上,加入人物的动因与故事线。


根据游戏本身的各类要素,我们可以大致分为A剧情章节、B人物元素、C世界观这三个维度,并按可用内容的多少,把目前的案例做了四类型划分。



Ⅰ型改编

原游戏中A剧情章节、B人物元素、C世界观三者基本可用。80%以上的内容都可以直接被用来改成剧情,需要改动的内容较少。相应的,本身合适改编的优质游戏也很少。


相对于机制优先的游戏,剧情更重且章节分明的RPG、AVG类游戏更加适合做故事改编与还原,需要补充的内容也相对少一些,一是由于这些游戏一般有独立连贯的剧情,二是这类头部游戏基本是精品。在剧情的转化上需要选取合适情节、编排合适序列,改编难度较低。



如电影《大侦探皮卡丘》,其改编自任天堂的3DS文字冒险游戏《名侦探皮卡丘》,豆瓣评分6.4,票房6.41亿,剧情、人物、世界观三者基本沿用了游戏IP本有元素,只是把玩家的游戏进程重新编排成了序列事件,更加符合电影节奏。



笔者认为这部作品的改编策略相当讨巧,原作里大叔音的皮卡丘本就自带反差萌,电影里更是请了死侍的扮演者“小贱贱”瑞恩·雷诺兹配音(中文版为雷佳音),放大了角色的魅力,加上平稳的叙事和宝可梦IP的全球影响力,想不火都难。




Ⅱ型改编


原游戏A、B、C三个维度中一般只有两者较为完整,一般是基于同一世界观、人物元素进行游戏改编。


虽然世界观共享,但是需要对人物性格特点做大量补充、基于游戏机制的设定,重新编排剧情,甚至要原创部分剧情情节。比较适合战略游戏或者开放世界,总体而言改编难度中等,空间较大


近年比较成功的案例就是《英雄联盟:双城之战》


它的改编基于LOL完备的人物设定和符文大陆的世界观,整个故事的布局谋篇很符合标准的美剧式二元对立:剧情从皮城与祖安间的双城矛盾开始,塑造了一对性格相反、宿命不同的姐妹——蔚与金克斯,并让她们最终走上了不同的命运道路。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官方幕后纪录片

相关拓展阅读:

最新公开!600P+设定图!!英雄联盟《双城之战》最全幕后概念设定大合集!

《双城之战》幕后分镜首度公开!原来幕后制作的过程是这样的!!


同时这种对立结构也同时出现双线叙事上,上城与下城的矛盾随着海克斯科技的发展而愈演愈烈。最终城市、阶层、技术道路、人物在矛盾冲突中陷入了对立。


这整一季故事,都是通过这对姐妹串联起双城间的矛盾,以及串联了许多游戏中零散的设定,最终形成了完整的英雄联盟的内容宇宙,做到了真正的“影游联动”。


让笔者感到意外的是,《双城之战》的写法似乎根本没有考虑动画受众的接受程度,而是以美剧标准在安排爆炸的单集信息量,对人物内心复杂性的刻画非常细腻。也无怪乎它获得了2022年安妮奖的9项大奖和艾美奖的两项大奖。




Ⅲ型改编

原游戏通常只有一个维度可以利用,一般基于人物/元素/交互机制来改编。


这类游戏通常是没有世界观的,只能保留并挖掘特殊的机制或者标志物件,大量原创故事主线,并与游戏体系自洽。比较适合动作冒险、竞速体育类的游戏,改编幅度比较大,难度偏大。


比如之前《真人快打》《极品飞车》这类动作竞速类游戏。他们只有人物/车型以及游戏的核心玩法(动作对抗/赛车竞速),故事和世界观上基本属于扩展创作,内容上不稳定,观众也基本是冲着情怀而来,会流于对商业类型的盲目追求。


《极品飞车》豆瓣7.3  国内票房2.5亿


尤其是这部耗资2.5亿美元、由温子仁监制《真人快打》,虽然在还原游戏场景和人物技能上颇下功夫,但是鬼扯般的世界观(外星人与人类进行格斗比赛,连赢十届就能占领地球)以及简单粗暴的剧情套路无时无刻不在引人吐槽,也无怪乎华纳在这部片子上亏个底掉。


《真人快打》豆瓣5.2,全球票房8360万美元


Ⅳ型改编:

这一类游戏元素和玩法基本极其简单,几乎没有情节与人物可以利用,需要另外构建整个剧情、人物、世界观等约等于原创故事,且相对而言质量极不稳定,也是比较少见的市场选择。


《像素大战》豆瓣6.3 国内票房1亿



比如多年以前的《像素大战》,除了保留了像素小人的外形外,另外的整个故事都是重新创作,与游戏本身关系不大,属于情怀收割,评价反响一般。


上图为《无敌破坏王》下图为《大金刚》


在笔者看来,与其买版权改编这类游戏,不如用形象授权或者致敬的形式做个联动,开发一个新的故事来的讨巧。比如《无敌破坏王》中就致敬了80年代的街机游戏《大金刚》。



虚构类游戏改编:

这类作品严格意义上不属于改编,它基于某类游戏类型,在架构故事同时虚构还原一个游戏。


如《全职高手》《头号玩家》《失控玩家》等为了剧情故事而设计一款虚构作品,它可以灵活根据剧情的需求,出现夸张的游戏效果,且不用被质疑游戏机制的问题。


《全职高手》腾讯视频全系23亿播放


如在动画《全职高手》中的游戏“荣耀”就是结合了mmorpg的大量游戏特征但又不完全一样,在现实中却又不存在这样一款游戏,这样既可以避免原游戏设定对于情节的掣肘,同时又可以带入游戏的爽感。


四、如何改:用剧的方式捋游戏进程

游戏IP的改编远比想象中要困难的多,不加思考的粗暴“拿来主义”只会事倍功半,只有理清游戏类型、梳理其中可用元素,才能更好地进行内容转化与创作。


最后初步总结剧情创作层面的方法论,以便更全面的开展改编工作。这里依旧主要以《双城之战》为例:


《双城之战》的创剧人之一的Christian为了说服拳头游戏的高层,先是以2000美元做了一套概念图。



在得到肯定之后,又申请要了5000美元来做模式,最后拿到6万5千美元来做了一部测试版动画,终于打动了拳头游戏高层。


可见游戏改编动画是非常需要主创团队的毅力和魄力的。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2015年测试版

游戏动画化要成功就要直视的问题!


1、母题提炼:寻找并设置“戏核”,赋予核心价值,明确中心表达思想主题。比如《双城之战》中构建的“对立关系”的核心冲突,以此营造了多重的人物关系结构,体现了金克斯的觉醒与上下城不可调和的矛盾,表达了冲突的主题。



2、世界观共享:还原游戏中的地形、气候、文明、社会、政治、经济,并且进行美术风格的还原。这一点在《双城之战》中也都有体现,构建了具有游戏特点的区域、城市、建筑等。


当然《魔兽》《天谕》这类开放度很高的游戏IP改编中,对于世界观的还原也是不可缺少的。


3、元素借鉴:挖掘游戏中的特殊元素、技能方式等与剧情相结合。《双城之战》中详细利用了游戏中一笔带过的“海克斯科技”,上城部分的故事走向也基本是由海克斯科技的发展决定的,游戏设定深入参与叙事。


4、完善/修改设定:根据剧情的多少修改增减游戏中的设定,并非所有元素都要塞到故事中。尤其是moba游戏中的5V5的对战模式,由于比较难呈现,暂时就没有出现在剧中。


5、人物再创作:可以选取游戏角色带入故事,也可以另外加入新的人物开始新的冒险。包括金克斯、蔚、杰斯、凯特琳等本来只是松散的游戏角色,但是在重新设定关系羁绊,深化性格之后,人物就变得更加丰满了起来。


6、故事线的重新排列:就算是自带剧情的游戏,也需要按影视的规律重新安排情节。由于LOL是机制优先型游戏,本身没有故事线,只有零散的世界观设定,故此《双城之战》根据主旨,新写故事。



7、戏剧化结尾:给故事一个印象深刻的高潮结局。《双城之战》以姐妹间关系的破裂与金克斯的诞生为结局,相当于为各个人物做了一段前史,也在观众心中深深的烙印,让人期待后期两者命运的转变。



 结语 


游戏IP的改编是一个跨行业的特殊命题,却也是极富魅力的形式之一,毕竟无论是游戏玩家或者是影视观众都无法拒绝一个好故事。


长期以来,行业内缺少对游戏题材的探索以及内容创作的方法论,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目前国内产业环境中,IP的开发现在是遵循N(novel小说)-A(animation动画)-C(comic漫画)-G(game游戏)的链条顺序,游戏更多时候变成了IP最后变现的渠道,热门大IP趁着热度做一批换皮手游圈钱。游戏本有的内容价值被忽视了。


同时国内游戏向IP改编较弱的一点是,市场中的主机游戏较少,手游较多。由于主机游戏rpg、avg、aag居多,且质量普遍较高,适合内容改编;手游大多数是机制优先型的,改编难度本就大,而《双城之战》的珠玉在前,相信《王者荣耀》这类国民moba类手游也将探索出完整的内容衍生方案。


故此在经过以上四大阶段的剖析与思考,我们大致就能够判断一款游戏是否适合改编,并进行基础的项目策划。但对于整个内容市场,“影游联动”这个命题的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



—END—


想了解更多动画资讯与有趣内容?添加wuhu小精灵5号企业微信(17778021721) 发送“动画新势力”即可在不久后被邀请进群。
你一定还感兴趣:
别骗我!这真不是照片?!AI建模PK“人肉照相机”艺术家,谁更强?

出海国游CG卷翻市场?看《火炬之光:无限》如何打造风格化新作品!

年度霸权神番《电锯人》幕后概念图抢先看!OP动画彩蛋大揭秘!!
23岁小哥因创作《电锯人》同人动画火爆出圈!业余爱好变成专业水平的逆袭案例来了!

全世界“审美降级”到连纸片人也变丑了?!


家长视角下的“动画、漫画、游戏”专业,这都已经融入电视剧了!?原来幕后创作团队是他们!

手握世界顶级漫画IP的集英社是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心?

为什么现在运动题材类的动画越来越少了?
想了解更多后续的介绍要锁定wuhu哦,微博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wuhu动画人空间,对了!如果你想看更多动画作品,去b站搜索wuhu动画人空间看看?新加入的小伙伴们请注意!往期精彩内容在平台里的wuhu主页上,可别错过哦!欢迎小伙伴们的投稿!

如果你喜欢,请分享给更多人看到:)欢迎留言和wuhu三侠互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