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披甲饮马,再战河梁:23位顶级投资大佬的巅峰对话

借东风 格隆汇APP 2021-06-14
作者 | 借东风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度小满金融&格隆汇
2021投资理财大势专业机构访谈(上)




 

编者按:


中国与世界经历了史无前例的2020年。一边是疫情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席卷全球;另一边是全球“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多类资产价格狂飙。于是形成了一幅分化的场景:一边是疫情给经济和就业带来冲击,另一边却是全球金融市场迭创新高。

2020年,中国在经历了全民抗疫防疫攻坚战后,成为全球唯一GDP正增长经济体。2021,外界环境依然充满不确定。

2021年疫苗能否帮助全球控制住疫情的蔓延?经济能否有效复苏?货币政策是否依然宽松?金融资产能否延续上涨?通货膨胀是否真的只是温和抬头?

作为普通投资人,我们应该怎样配置自己的资产?保护自己的财富?

为此,度小满金融携手格隆汇,特邀23家专业金融机构,针对2021年宏观趋势、大类资产配置方向进行专业访谈,受邀对象包括头部券商,如中金公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申万宏源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长江证券、方正证券、开源证券等,公募基金代表,如华夏基金、长城基金、前海开源基金、太平基金、南方东英基金等,私募基金代表,如上善若水资产、保银投资等,以及厦门国际银行,第三方研究机构苏宁金融研究院、明源地产研究院、凯龙的后浪财经等。

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此次采访调研所涉及领域之全、覆盖机构之广,堪称2021年初市场最大的盛举!而开展此次采访调研的目的,正是为广大投资者理清2021年的大类资产配置逻辑,使之能够在纷繁芜杂、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找到进攻之矛与防守之盾,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文章分为宏观策略、股票市场、基金投资、房地产市场、大宗商品、以及理财等6个专题,分为上下两期。本文为第一期。





中国与世界,刚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2020年。

 

所谓“史无前例”,是来自两个层面的。

 

第一层面是突如其来的疫情。从2020年1月1日发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疫情病例至今,389天的时间里,全球确诊人数已经1亿。

 

 

不久前,去年11月的时候,欧洲的新增在放缓,美国也疑似出现拐点;然而寒冬季节,叠加“病毒变异”的发生,全球疫情仍难言拐点。目前疫苗的大规模应用成为这场全球“抗疫”最大的希望所在。

 

2021年全年,疫情会是一个什么走势,恐怕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第二个层面,是为了对抗疫情多国政府所采取的货币宽松政策,金融市场“万物暴涨”,也是史无前例的。不妨简单看几个数据。

 

首先,比疫情更令人吃惊的是美股的涨幅。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的涨幅,在2020年达到历史第三高,仅次于1999年与2003年。甚至超过2007、2017这种大牛市!同时,标普500、道琼斯这些指数,在2020年的涨幅也可以排得进史上前十。

 


更夸张的是特斯拉,去年1月底的时候股价冲击900美元;而年中8月份经历了一拆五,到今年1月底,股价又接近900美元了!等于说1年翻了5倍!

 

 

同样的事情也在A股发生。贵州茅台从2018年10月底跌到510的低位之后,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面,迅速飙涨到2175点,翻4倍。


 

最夸张的是比特币,从疫情期间的局部低点(4857美元),不到1年里狂奔到超过4万美元,年内涨幅接近9倍。目前回调到30000美元左右。


 

2021年开年至今,寒冬下国内疫情不容放松,资本市场中,美股已经出现调整,国内货币政策转向预期纷争不断。而国内居民理财市场,互联网存款理财下架,新基金销售火爆,90后基民跑步入市。

 

这些大背景下,我们提出灵魂深处的拷问:

 

2021年资产配置,应该如何做?

 

 


1


2021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资产配置,首先看经济和货币。经济是一切的供给,而货币是一切的需求。经济与货币的关系,是一切资产配置逻辑的基础。

 

所以,对于2021年宏观经济而言,要牢牢把握这句话:经济与货币的赛跑,生死时速。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2020年,世界各国为了应对疫情,货币宽松政策操作空间已经逼近极限。2021年,货币政策在维持宽松与转向收紧之间摇摆,而经济则在复苏与继续深陷泥潭之间徘徊。于是,经济与货币的关系,就决定了2021年资产价格走势的基本旋律。

 

对于中国,货币政策继续加码宽松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而维持当前流动性以及收紧之间,此次专业机构调研的结论是,不会突然收紧,但会慢慢转向收紧。

 

1. 货币的角度

 

度小满金融理财团队认为,2021年全球各国货币政策很难同步;各国按照自己的经济状况来制定货币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将逐步恢复正常,而国外仍是坚持宽松。

 

考虑到国内经济的复苏态势,2021年1月的国务院会议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从中可以感受到,央行并不会采取过度宽松的政策,而是逐步转为正常,但会控制转的节奏,这也是货币政策“不急转弯”的背后含义。

 

但是,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大趋势下,局部可能出现反复。1月26日央行官员马骏发表讲话,提到“资产泡沫”的问题,敲打市场。市场流动性旋即开始捉急,同业拆借利率迅猛飙升。市场传言央行将上调SLF利率并要求提前申请,A股三大指数盘中跳水,但1月29日央行紧急辟谣。

 

 

海外方面,首先看货币政策,结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表态和美联储投票委员的轮换计划,美联储2021年预计仍将维持宽松基调,如果要收紧的话,预计美联储也会充分提示。美联储的超常规宽松政策是2020年美股、黄金创记录的重要因素,那么从美联储坚持宽松的立场这一点考虑,是对海外大类资产的价格都会形成一定支撑。

 

2. 经济的角度

 

全球经济来看,2021年的主题词是“复苏”与“反弹”。

 

国内而言,2021将延续2020年修复的节奏,去年中国GDP逆势同比增长2.3%,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一支独秀。进入2021年,虽然进出口数据较难维持去年的高增长,但国家层面将通过刺激消费以及推动基建和高端制造业等措施推动经济继续复苏。

 

整体看,通胀压力有限,央行官方表态认为,2021年的物价大概率会保持温和上涨,亦表明经济处于修复阶段,但通过去年底金融数据等先行指标来看,修复的速度可能逐步放缓,预计拐点可能会落在第二或第三季度,但整体仍有支撑。

 

太平基金固收部甘源认为,在海外疫情控制之后,经济复苏力度或有所减弱,一方面政策去杠杆的力度可能加大,影响地产和基建,另一方面海外生产恢复或将影响国内出口。

 

南方东英基金量化投资部主管王毅表示,考虑经济与货币的互动关系,经济向好则需要货币收紧,否则就会导致经济过热。有些指标已经表明经济过热在初露苗头。

 

长城基金基金经理鲁衡军看来,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如此之快速恢复,也展示了中国具有强大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和互联网新科技应用的能力。

 

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结构性失衡。一是资本市场自身的结构性分化,二是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如何让货币政策真正支持中小微与科技创新型企业,而并非是流入到资本市场或楼市,形成泡沫,这需要政策创新。2019年央行推出了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也是出于此目的。但结构性失衡仍然是存在的,维持当前的总杠杆率不变,而去引导杠杆在不同经济部门之间转移,是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

 

对此,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赵伟表示,从内需来看,政策重心已逐步回到“调结构”,从“加”杠杆到“稳”杠杆的过程,自然会带来信用“收缩”。

 

但信用“收缩”带来的影响,与2018年会有本质不同。2018年信用“收缩”对各行业普遍有明显影响,而2021的信用“收缩”过程中,结构分化会格外明显。传统模式依赖度高的区域、行业,受到的冲击更大;而代表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传统行业中已基本完成出清过程的行业龙头,受到的冲击会非常小。

 

近年来由于外部原因和中国政府自身政策目标,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向高质量方向转型,一大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正逐渐成长为世界级的龙头。

 

整体看来,信用“收缩”背景下,货币流动性环境不宜收紧,甚至可能需要阶段性采取适度宽松的对冲措施。经济仍在修复通道、通胀预期逐步升温,使得货币流动性短期不具备松的条件;但也不适合进一步收紧,最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需要,科学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2


2021年,股票市场怎么看?


 

 

有了对经济和货币的基本判断,结合格隆汇股市四象限图,便能够对2021年股票市场有一个基本不出大错的判断。



正如前文提到,2021年,货币政策会在维持宽松与转向收紧之间摇摆,而经济则在复苏与继续深陷泥潭之间徘徊。那么,经济与货币互相调整的关系也决定了,2021年股市会在二四两个象限之间摆动——

 

经济好一点,货币收紧,结构性分化

经济差一点,货币宽松,群魔乱舞

 

从时间轴去分析,由于目前全球疫情又有抬头迹象,而疫苗的有效性仍有待检验,所以目前全球流动性宽松的格局大概率会维持;随着时间的发展,疫苗的研制,疫情最终会得到控制,而经济将迎来反弹,届时全球各国流动性收紧将转为大概率事件。

 

因此,2021年越往前越能享受估值溢价,而随着经济反弹和货币收紧,下半年或接近年尾,市场会在流动性收紧的预期下向核心资产靠拢。

 

太平基金基金经理林开盛看来,2021年大概率会类似2017年。一方面,经过疫情洗礼的中国新经济核心资产将进一步获得盈利增速和估值的双提升;另一方面,分化也将持续加剧,不符合未来发展方向、没有强劲基本面支撑的个股将为市场所遗忘和抛弃。

 

上半年全球的货币宽松仍将持续,但下半年很可能释放出收紧信号,从股票投资时点来看,上半年或优于下半年。

 

但是,2021与2017虽然相似,但还是有几点不同。

 

首先,2017年是全球普紧、风声鹤唳,全年美国加息4次,中国也实施金融去杠杆,多少有点被迫跟随的意味。而2021年不同,一方面中国的经济率先复苏,因而货币政策有很大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港股与内地互联互通机制作为外资进出中国的渠道作用更加重要,这样海外溢出的流动性会进入香港(港币持续维持7.75强方兑换保证),进而借道北向资金进入A股。

 

雷根基金总经理李金龙也认为,港股通机制弥补了国内货币收紧带来的流动性不足。

 

 

其次,2017年的资金抱团是围绕在白马蓝筹股,而2021年的抱团对象仍然维持科技、医药、消费三大领域。这是无疑是这几年A股改革的结果。2017年由于没有优质的科技标的,所以资金不得不集中在银行地产,而2021年,科创板已经推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也落地,A股投资者对科技创新的偏好明显加强。

 

最后,投资者画像也明显不同。这几年机构投资者的比例明显提高。所以,2021年即便是复刻2017,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更高水平上的螺旋前进。

 

度小满金融理财团队判断,2021年的市场机会更多的仍是结构性的,机构抱团不会轻易结束,因为抱团的股票基本涵盖了A股最好的资产,而且普遍属于消费、医疗、科技、高端制造等长期赛道,可能会在估值偏高时出现调整,但长期持有的确定性强,不过板块轮动速度会加快。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秦培景对于2021年的投资主线分析,认为机会存在于聚焦国家总体安全观下的优质核心赛道,重点关注的包括科技、能源、粮食、国防、资源五大领域。

 

尽管2019和2020年A股经历了较大涨幅,核心板块估值较高,但招商证券首席分析师谢亚轩认为,仍然看好2021年的权益市场;其中顺周期和低估值板块的投资价值高。

 

 


3


全民买“基”,仍将继续?

 

 

为什么2020年能够成为基金大年?“全民买基金”的趋势未来能否延续?

 

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过去几年,基金通过专业操作,整体上超过了市场收益,跑赢了大多数投资者,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因此吸引了很多投资者买基金。

 

当然背后也有A股投资者画像的变迁。目前90后已经成为投资的主力军,而90后与他们父辈的投资理念有所不同。90后股民(基民)普遍接受“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理念,与其在股市里面不知深浅被“割韭菜”,还不如交给专业的基金经理去打理。

 

格隆汇创始人格隆博士认为,居民通过基金参与股市投资是大势所趋,散户应该尽早扭转思维。“机构化、以及基金化,是全球所有成熟故事的趋势,中国不会例外。对于普通居民而言,越早改变思维,假机构之手投资,受益会越大。”

 

当然,如果散户一定要亲自下场炒股票,上善若水投资创始人侯安扬则提议,最简单的是买指数基金。侯安扬说:投资是个极度专业的事,不管找基金还是找股票都需要专业知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通过指数基金获得市场平均回报是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散户买基金,必然形成的一个结果就是A股“机构化”,这正是人们长期以来赋予A股市场的期待。

 

事实上,A股机构化过程在2016年后持续加速。方正证券首席分析师胡国鹏表示:外资、险资、公募等占比抬升,未来将逐渐呈现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基金投资最重要的是 定投,长期投资,分散投资的原则,选择投研能力强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

 

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表示,近年来中国居民的股票资产配置,一定程度上是来自对房地产投资的分流。

 

轩伟引用了一组数据:在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居民资产配置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家庭资产构成中,房地产占比由2018年底的78%,下降为2019年底的66%左右。

 

与机构化几乎同一个语境的概念叫做“国际化”。事实上,这些年,A股市场在向“机构化”发展的同时,也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等等机制的建立,使得中国居民可以参与全球配置,也使得境外资金可以参与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与开放,保银投资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博士表示,中国此前长期实施比较严格的外汇管制与资本管制,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以及中国居民海外投资的渠道有限。而险资这个趋势正在扭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大趋势同时得到加强。

 

目前,中国已经增加了对海外股市、以及港股的投资,未来对全球的资产配置比例有望逐渐增加。今年来看,港股可能是中国居民比较青睐的一类资产。

 

对于港股的机会,格隆博士也深以为然。他说:A股(尤其科技板块)的(高)估值摆在那里。随着中国绝大多数最优秀的科技股在香港聚首,考虑在A股和港股之间做怎样一个资产分配,会比考虑A股还有多少上行空间,把握更大,也更具现实意义和操作性。

 

截至2019年底,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构成中,金融资产占比约20%,与美国等发达国家40%以上的占比相差甚远。而这其中,银行定期存款、银行理财、资管产品和信托合计占比49%;股票和基金合计占比不足10%。

 

考虑到居民大类资产配置的意识有所增强,叠加银行理财保本保收益、刚性兑付等条款面临整顿,且近年来收益率呈现波动下行趋势,以及“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居民资产配置方向有望逐步向权益市场倾斜。

 

但是,如何选择基金,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基金销售平台会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个人投资者,通过技术能力帮助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产品。

 

结合对基金产品、基金经理、基金管理公司的综合评估,度小满理财(原“百度理财”)旗下基金销售平台度小满基金上线了“小满优选”栏目,针对中低风险偏好、推出“稳中进取”专栏,对风险偏好较高、追求资质增值和超额收益、愿意长期持有的个人投资者,推出“追求收益”专栏。

 


在权益类基金中,度小满基金还优选每个行业超额收益能力的基金经理,推出了“行业大师优选”组合,在有效跟踪沪深300大盘指数的前提下,帮助投资者通过优选行业基金获取超额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度小满基金还为投资者推出“满易计划”基金定投组合,精选优质基金,通过定投平摊风险,并提前设置好明确收益目标,达到目标可以一键赎回。这类产品非常适合刚入门的基金投资者,将基金定投和目标收益率相结合,有效管理基金投资风险。

 

当前市场已经有过热的趋势,度小满金融理财团队提醒,希望投资者在进行理财投资的时候,注意风险,分散资产配置,基金投资为长期价值投资,切勿盲目追高,选择适合自己的绩优基金,长期持有最合适。

 






度小满基金为持牌基金销售机构,在售基金超5000只,通过建立专业、多元化的基金组合策略提供销售增值服务,满足不同家庭的基金投资需求。





————

点赞、在看、转发——送人“三连”,股票涨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