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买3700亿,年轻人迷上彩票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你是否幻想过一夜暴富?
肯定很多人都想过,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
我刚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就经常躺在床上幻想,如果余额宝突然多两个0,要怎么花?
我要买一台最顶配的电脑,打造一个电竞房,装上各种炫酷设备。
然后继续幻想,要是再多个0,要怎么花?
不行了,想不出来,要不去多买两套房子?
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只能无奈从梦里醒来……
那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
现在,就业环境比当年恶劣得多。
很多应届生,要不找不到工作,要不单位开的工资,驴看了都摇头。
想必,做着天降横财梦的年轻人,比当年多得多。
而在现实中,普通家庭出身的小年轻,怎么才可能暴富?
要么,家里突然拆迁;要么,就走狗屎运,中了彩票大奖。
彩票,是穷人的税金。
什么税?幻想税。
01
沉迷彩票的年轻人,都在想啥?
2023年,彩票突然又爆火了。
据财政部数据,今年8月,全国共销售529.57亿元彩票,同比增53.6%;1-8月,全国彩票销售额3757.61亿元,同比增51.6%。
对于彩票的销售数据,之前还真没怎么关注过。
这一关注,就震惊了。
不论是8个月3700多亿的销售额,还是50%以上的增长率,都太夸张。
而在数据之外,还出现了一个奇葩现象。
一说起买彩票,大家脑海中难免会浮现出一种刻板印象:小镇已婚中年,收入中等,学历不高。
事实是:买彩票的人群,已经呈现年轻化。
越来越多90后、00后,正在把彩票站围得水泄不通。
从海南到黑龙江,从山东到新疆,到处都有低头刮彩,莫名其妙惊叫的年轻人。
而且,这并不是今年才兴起的潮流。
据我的观察,至少在三年前,小区对面的彩票站里,年轻人趴在柜台上刮刮乐的情况,就有很多了。
我一直觉得,他们就像百多年前去美国淘金的探险家。
刮刮乐,顾名思义,刮着刮着就乐了。
这是福利彩票的一种,面值1-50元不等。优点是反馈即时,中奖几率很大,金额一般都很小。
有一次,我跟着一个朋友进了彩票店,看见不少年轻人都撅着屁股趴在柜台上刮刮刮。
朋友很快加入他们的阵型,买卡、一张张刮去涂层,然后突然惊叫。
我以为他中了什么大奖。
一看,10块钱。
我不能理解,这图的什么?
这能发财?这不纯纯浪费时间吗?
朋友说,不为赚钱,就图个甜头。当然,要是真中了大奖,当然更爽了。
买10块钱刮刮乐中了10块,事实上是不赚不赔。
但在精神层面,部分人会下意识欺骗自己,觉得真的赚了10块钱。而且这十块钱,比上班赚一百块,更让人高兴。
阿Q精神,其实一直存在。
我本来是不信的。
直到,我也拿了几张来刮。说实话,是有点上头。
刮刮乐的本质,其实和盲盒是一样的。
都是在出现结果的一瞬间,带来让未知变化为已知的心理刺激感。
而且,它还更进一步。
盲盒太复杂了,比如泡泡玛特,它的正反馈是“开出自己想要的娃娃”。
刮刮乐就简单了,正反馈只有一种——刮出奖金。
前者,随着同一系列的盲盒越卖越多,所谓的稀有娃娃就越来越少。
而后者是不变的,你每一次刮出钱,5块、10块甚至几万,都是正反馈。
刮刮乐在上瘾程度上,完全能跟盲盒这类新消费碰一碰。
所以,作为旁观者,请不要单方面地去批判,说这代年轻人不求上进,沉迷赌博、成天想着不劳而获啊之类的。
你必须清楚,刮刮乐确实是一门很好的生意。
它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诉求,火起来是理所当然的。
年轻人的诉求是什么?渴望财富,获得社会认同。
但很可惜,想通过买彩票改变人生,这种念头一旦生出,就是从内心否定了自己。
否定了自己的人,不仅改变不了人生。
你买彩票,也绝对不会中奖……
02
薛定谔的彩票
按照上面所讲,刮刮乐的刺激之处在于,把不确定转变为确定的那一瞬间。
这其实有点像薛定谔的猫。
在你刮开前,这张彩票是既中奖又不中奖的混沌状态;你刮开后,观测到结果的那一瞬间,它就会立刻变成中奖或不中奖,其中之一的确定状态。
按照量子力学在宏观世界的猜想,是意识决定物质,这也被称作吸引力法则。
也就是说,如果你自己给自己洗脑,打心底里认为我就是一个运气爆表的人,我一定会中奖。
那你中奖的概率,就真比一般人高。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刮刮乐的回本率是50%,运气稍好一点的都能达到70%。
但这产生了一个悖论,仅针对部分幻想靠彩票致富的年轻人:
如果你运气爆棚,怎么会生活不如意呢?如果你生活如意,也不会来买彩票了。
你买彩票的初衷,是因为对现状不满,那肯定就是运气不好。这个时候,无论你怎么自我洗脑,都不可能真心认为自己运气爆棚。
你其实下意识认为,自己是个倒霉鬼。
比如那些边烧香边刮彩票的,你觉得他们能刮出大奖吗……
这个听起来挺玄乎的。
但观察身边的人,其实大差不差。
只把彩票当成游戏的,想起来才玩一玩,往往都能赚钱,起码不会亏。
愁眉苦脸或精神亢奋的,每天拿本书研究玄学规律的,基本都是亏钱的。
当然,肯定没有炒A股亏得多。
所以,能改变年轻人现状的,不是彩票,是他们的自信心。
没有自信心,他们宁愿把本就没多少的钱,拿去买彩票,也不会去提振消费,更不要说结婚生娃什么的。
自信心从何而来?
至少在当下的社会中,是金钱。没有足够的财富、增量的财富,人很难有自信心。
但今年的就业环境,对刚出社会的小孩太苛刻了。
在如今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艰难求生存,所有公司、个人都在拼命保饭碗,哪有金钱和精力去培养新人?
实在人手不够,才顶多抛几个打杂的岗位,给个黑奴价,招招应届生。
现在取消了青年失业率统计,我们看不到确切数据。
但翻翻最近的新闻,大批优秀的小镇做题家们,毕业后发现只能找到客服和销售工作,工资一个月三千块。
而大学食堂的阿姨每个月都有五千多,还包吃。
客观来讲,现在的基础人才数量确实是供大于需,不需要那么多人坐办公室。
现在社会缺的是蓝领。
归根结底,生态已经饱和,敢想敢拼就能成功的年代,已经是过去式,上升通道基本关闭。
这种现象,已经与韩国有些类似。
很多人都知道,韩国民间流传着“汤匙阶级论”。这套理论的背后,是严重的阶级固化现状。
自从经济高速增长期停止,中产不断减少,贫困人群持续扩大,财富分化急速加剧。
想翻身,一年比一年难。
这也是为什么,韩国年轻人们如此醉心于投资虚拟货币和股票。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概率实现财富飞跃,摆脱“土汤匙”阶层。
就像爱《鱿鱼游戏》里,所有参赛者都拿命在赌,希冀自己能成为最终的哪个幸运儿。
而在中国,投资虚拟货币是违规的,A股市场又太坑。
想做其他投资,比如今年火热的倒金,那都是要本钱的。
还是白身的年轻人能选择什么投资渠道?在他们的认知中,似乎只有彩票。
虽然这个暴富的概率约等于0,但总归能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
对长期饥饿的人来说,乌托邦是一个遍地美食的地方。生活的意义就是填饱肚子,哲学、爱、自由,此刻都是无用的奢侈品。
03
尾声
其实,上文写得过于沉重。
大部分年轻人买刮刮乐,就像我那位朋友,确实就图一乐。
只不过他们娱乐的方式,让上了年纪的你有些难以理解:
暴富的朝圣路,社畜的解压术。
回首青年消遣处,彩票站外人环顾。
玩的就是心跳游戏、幸运博弈,狂奏命运交响曲。
但也有这么一个故事。
话说当年乾隆微服私访下江南,路上遇见一个乞丐,看着可怜,就让随从赏他一锭银子。
和珅立马跳出来阻拦,说:万岁爷宅心仁厚,但您这不是救他,是害他。
乾隆是个聪明人,立刻反应过来,于是把银子收回,重新赏了乞丐几文钱。
原来,一锭银子无法彻底改变乞丐的人生。他没有能力继续获得财富,等钱花完,终将回归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甚至,天降横财,只会让他在乞丐圈子里显得格格不入,受到仇视。
故事引申到现实,乾隆的那锭银子,就是彩票大奖。
道理虽然还是那个道理,但谁真的能拒绝暴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