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牛市,也可能是大坑

万连山 格隆汇APP
2024-12-14

作者 | 万连山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贵金属实在是太猛了。

上次聊了黄金,其实我们更看好白银。

从今年2月底行情启动至今,银价涨幅接近55%,比黄金的表现还要强出一截。

前期多单底仓有多煎熬,现在就有多舒适。

巴适得很。

不过,连续3天回调,还是让人有点慌。

后市到底怎么看?

还是那句话:十年才有一次的行情,会那么容易结束吗?

或者换句话说:推动白银上涨的真实动力是什么?这股动力真的释放完了吗?


01

宝贵的时间差


长期以来,白银都被称作黄金的“跟屁虫”。

白银的货币属性,丧失得比黄金更彻底。其交易逻辑,从来不在白银本身。

所以讨论白银价格,必须要先引入一个概念:金银比。

即同等重量黄金和白银的价格比。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概念,是因为当金价增长过快时,作为黄金廉价替代品的白银,会被投资者和消费者大量购买,价格跟随黄金上涨。

从黄金上涨带动白银上涨,这其中的时间差,往往就是个很好的套利机会。

反之亦然。

比如本轮行情。

黄金结束震荡、启动上涨的起点,是2023年10月初;而白银行情的启动点,却是今年2月底。

时间差足足有4个多月。

所以一旦看到黄金大涨,有经验的投资者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要不要买黄金。而是要知道,白银的行情也不远了。

这个基本逻辑,也催生了一个多次验证的规律:自从1996年以来,金银比的均值在60左右。每当金银比达到40/70,意味着白银相对比黄金高估/低估,应该做空/做多白银、做多/做空黄金。

简单来说,金银比如果太高,要么黄金跌下去,要么白银涨上去。

仅以这一点来看,只要黄金还处于上涨中,那么未来中短期白银上涨就还是大概率事件。

但这个规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还是看最近的一次。

黄金牛市开始于2018年,到2020年的涨幅超过50%;但这两年间,白银并没有进入牛市,金银比一路飙升到129。

所以前两年,很多机构和投资人开始质疑、乃至唾弃金银比,认为规律开始失效。

这种情况,其实并非第一次发生。

2008年,也就是上一轮黄金牛市期间,金银比同样一度冲高回落。

与金银比冲高回落高度相关的因素是什么?现在回过头来看,是恐惧与贪婪指数VIX。

如下图所示。

当年,VIX指数一路从20以下冲高到130,金银比也罕见地突破80。前者不停,后者不停。

2010年,VIX指数回落到20附近,金银比也最低回落到32。

仔细观察,VIX指数总是领先一步。

那么,本轮白银牛市、同时也是金银比回落的起点,2020年的情况又如何?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金银比再次紧随VIX指数冲至新高129,又紧随VIX指数迅速下滑。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上一次金银比从80回落至32,幅度为60%。

如果按照这个剧本,129回落60%是52。

2020年金价的最高点是2000美元,对应的白银价格应该是多少?

大约是38.46美元。

但回过头看,当时的白银确实经历了一波疯牛行情,4个多月涨幅超过140%,但并没有突破30美元。

金银比的最低点,依然在60上方。

一定程度上来说,2020年的那波,并没有完全释放白银的价值。

这说明,在VIX指数回落的同时,金银比的回落收到了干扰。

干扰因素是什么?

作为分子的金价,陷入震荡。

正如上面所说,黄金的震荡期持续至2023年10月初,白银跟随震荡至今年2月底。

时间再回到现在,黄金已经突破2750美元,白银也一度触摸到35美元。

此时的金银比大约是78.57,会是本轮行情金银比的最低点吗?

不太可能。

这个数值,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下行空间。

也就是说,白银相比黄金,还有增值的空间。

与此同时,黄金的行情能持续多久?

至少在短期内,包括花旗、瑞银等机构已经将明年的目标价上调至3000美元,还有至少10%的空间。

再结合上面所说的,白银行情与黄金行情存在时间差。

由此我们可以大胆得出结论,中、短期看,白银的行情不会熄火。

但金银比下探的空间有多大呢?

或者说,长期怎么看?

02

长期的深层逻辑


我们之前讨论过,黄金虽然经历了三波牛市,以美元计价总体涨了数十倍。

但在信用货币无限膨胀、购买力越来越低的大背景中,金价实际上仍然是长期被人为低估的。

那么白银呢?

比黄金更惨。

我们今天认知中的金银比,到底是怎么来的?

在白银还是货币的时代,西方曾有这么个理论:黄金代表太阳,白银代表月亮。月亮绕过黄道带比太阳快13.3倍,所以黄金的价值应该是白银的13.3倍。

也就是说,金银比应当为13.3。

东方不一样,历来都是金矿多、银矿少,“金贱银贵”才是普遍现象。

在中原,金银比长期维持在5-7之间。

直到大航海时代,美洲多个银矿被开采,国际金银比才上升到15左右,黄金进入史无前例的大牛市、白银则相反。

而没有主动参与这波历史巨变的东方,金银比并没有多大变化。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欧洲人才有巨大的动力,远赴万里跑到东亚贸易。

倒卖茶叶、瓷器、丝绸本身就是一本万里的生意,而比这个生意更赚的,是用越来越泛滥、越来越不值钱的白银,套利交换中国和印度的黄金。

当然,这是个互利互惠的过程。

对于东方人而言,同样用相对便宜的黄金、换取了相对昂贵的白银。

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东西方分别形成银本位、金本位货币体系。

全球银矿分布
问题就在于,近代的世界格局、全球贸易体系,是由欧洲人主导。当东西方的市场,从交流转变到融合,黄金的货币价值自然而然对白银造成降维打击。

全球大多数经济体,都选择加大储备黄金力度,同时加速抛售白银,导致金银比史无前例地飙升。

到上个世纪初,金银比已经达到40左右。

1935年,随着最后一个银本位大国——中国放弃银本位,白银彻底失去货币属性,价值继续下跌。

同时,在世界大战的背景中,金银比迅速飙升到97,一个当时人难以想象的高度。

某种程度上,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史,也是白银被做空的历史。

拉长时间线看,金银比总体上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重要的时间节点还是在1973年。

随着美元与黄金正式脱钩,黄金也失去了货币属性,世界正式进入信用货币时代。

尽管在1974-1980年经历了短暂的价值回归,但随后黄金就进入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熊市。

在此期间,世界经济飞速增长,但黄金价格纹丝不动,金银比也几乎不变。

也就是说,黄金的真实购买力在不断下降,黄金与白银的相对价值也几乎不变。

原因显而易见,两者均不具备货币属性、与经济脱钩,谁也不比谁优秀。

但为什么近20年,黄金突然就出现了两波大牛市?

正如我们之前所讨论的,很大程度上是信用货币本身,开始坠落的体现。

信用货币过度超发,破坏了自身的信用,使得“货币”这个属性,回归了小部分到黄金身上。

尽管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呈扩大趋势。

各国央行越来越积极囤积黄金,就是最好的体现。

这种现象,与我们上面所说的,在金本位越来越强的那个时期,各国集体抢购黄金、抛售白银的表现,是不是有相似之处?

那么这与白银有什么关系?

白银很早就彻底失去了货币属性,黄金稍晚一些。

世界范围内,对黄金的认可度也远远高于白银。

所以,如果信用货币将少许货币属性还给黄金,后者就是实实在在地重获了真实价值。

而白银,还是工业品和投机品。

否则,同样是出于牛市中,为什么各国只囤金、不囤银?

区别就在这。

按照这种逻辑,金银比会彻底改变1980-2006年的稳定局面,重新回归到放弃金本位前的上涨区间。

看最近20年的走势,也验证了这种说法。

尽管波动很大,但金银比的总体趋势,确实是向上的。

再回顾一下,2010年金银比的最低点是32,2020年金银比的最低点是60。

那么,本轮金银比的最低点是多少?或许是65?或许是70?

至少比60要高。

如此一来,白银虽然仍可以跟随黄金走牛,但上涨的区间就小很多了。

不过,这是大的底层逻辑。

白银在失去货币属性的同时,另一种属性却被加强了。


03

另一种可能


白银彻底失去货币地位后,全球银矿大量关闭,陡然变得人嫌鬼憎。

这就导致,市面上流通的白银,变得非常有限。

1973-1979年,美国亨特兄弟疯狂贷款抄底,共吃下2亿盎司白银,几乎掌握了整个市场的话语权。

在他们的刻意炒作下,硬是在1980年初,把银价推高到50美元/盎司的历史最高水平,导致白银走私案席卷全球。

但转瞬即崩盘,同样害得无数人倾家荡产。

这件事,使得全世界更清晰认识到:失去货币属性的白银,除了具备些许工业属性,更多的是投机属性。

而这种投机性质,也是看白银长期逻辑的一个隐患。

2008年,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成为最大的做空卖家。

但众所周知,2008-2011年,白银随着黄金不断上涨,历史上第二次突破50美元/盎司。

眼看着其他空头坠入深渊,摩根大通则开始疯狂囤积实物白银,持续了很多年。

据贵金属研究机构推算,时至今日,摩根大通几乎拥有纽约商品交易所白银一半以上的库存量,平均成本大约为23美元/盎司。

这就是其高明的地方。

因为拥有巨大的实物库存,所以当摩根大通想要操纵银价下跌时,少有机构能阻挡;当价格足够低后,又能进一步充实库存,加大了下次做空的砝码。

这是一个滚雪球式的优势累积手法,也是真正的完美犯罪。

上一个拥有如此天量白银库存的,就是亨特兄弟。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历史会不会重演?

白银在低位沉寂了十余年。即便是2020年那波大牛,也是连续冲击了4次,才堪堪突破30美元的牛熊分界线。

而今年这一次,银价如此轻易就突破了30美元,意味着下方的空头头寸止损被打掉,增加了买方的力量。

多头积蓄了这么多年,真的能忍住不去主动加大力度,仅仅只是老实地当黄金的“跟屁虫”吗?

如果那一刻真的到来,请谨记历史教训。(全文完)
格隆汇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沟通建议或商务合作:18126281778(微信同号)
▍往期回顾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购买前请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请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格隆汇APP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