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中生有”、“莫名其妙”发展,浙江日报却称这个地方是“浙江新传奇”

2017-07-17 浙江新闻


义乌深化改革,加速朝着“世界小商品之都”目标迈进。

图为义乌国际商贸城。拍友 吴献华 摄


义乌是个传奇。


手摇拨浪鼓叩开致富路,“鸡毛换糖”换出大市场。30多年前破冰市场经济,这个曾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的穷乡僻壤,一路领风气之先、立改革潮头,以沧海桑田的巨变吸引全国目光、站上世界舞台。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指出,义乌的发展是“莫名其妙”的发展、是“无中生有”的发展、是“点石成金”的发展。这是对义乌发展经验最形象的概括、最深刻的总结。


2011年,国家重大战略举措——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花落义乌,义乌又一次扛起改革大旗。随后,多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在义乌这个试验田里酝酿、发酵,产生各种化学反应,结出各种新果实。


2016年,义乌外贸出口占全省八分之一。


如今,义乌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启动第三个实施计划,新一轮改革目标直指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


义乌怎么做?如何变?将往何处去?


记者日前在义乌蹲点采访,看到的是一部“无中生有”的新传奇。


2017年4月29日上午,首趟由英国驶往中国的中欧班列(伦敦-义乌),顺利抵达目的地义乌。

拍友 吕斌 摄


内陆之城驶出国际班列,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支点——

陆港之变


上午9时,一辆标着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的列车徐徐驶出义乌铁路西站,目的地是马德里。


义乌铁路西站,曾经的货运小站如今脱胎换骨,成为浙江唯一的铁路对外开放口岸。


义乌-马德里班列的运营方,是一家叫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的义乌民营企业。


说起“钢铁驼队”首次出行,“天盟”总经理冯旭斌至今刻骨铭心。


在义乌和马德里之间架起国际铁路货运桥梁,是从事物流业多年的冯旭斌孜孜以求的梦想。2014年9月底,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开通义乌和马德里之间的货运班列时,冯旭斌感觉到,历史性的机遇来了。他又一次赶到马德里,走访商户,组织货柜,并且承诺:如果货物损坏、时间延误,一律按两倍赔偿。经过50天紧张筹备,首趟义乌—马德里货运班列顺利西行。


从无到有,加密、增点、拓线、提效,如今,中欧班列(义乌)已实现每周双向对开,共开行至德黑兰、伦敦等8条线路,沿线建立5个物流分拨点、8个海外仓,辐射34个国家,成为全国运行线路最长、途经国家最多、满载率最高的班列。其中义乌至马德里中欧班列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成果”。


铁路西站的变化,是义乌新传奇的一个缩影。人们赫然发现,一个既不沿海也不靠江的内陆之城,已经成为一个集海、陆、空、铁、邮、保税为一体的“义乌大码头”——


向西,中欧班列开辟了一条新的贸易黄金通道。


向东,依托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单日最高车流达两万车次的义乌港整体并入省海港集团,加速和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同时伴随金甬铁路开工建设,义乌正成为一个陆上和海上的交汇点。


向空,义乌航空口岸获批开放,已开通至曼谷、首尔等地的航班,对俄货运包机即将首飞。今年1月至5月,义乌航空货邮吞吐量6164.5吨,同比增长17.6%。


一个立体物流网络、多式联运体系,正撑起一个没有围墙的全球贸易大平台。今年上半年,义乌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发运标箱同比增长181.3%;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一年多来通关总量已达6700万件,居全国第四。


做了多年外贸出口的商人,纷纷做起进口生意——

贸易之变


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进口商品馆面积达10万平方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万种特色产品琳琅满目。


位于进口商品馆101号门的开拓五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献法长期从事小五金出口,如今,他把精力全放在进口贸易,近几年进口额年均增长30%。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去年,义乌的出口总额超过2200亿元,进口总额却不到30亿元。


面对巨大的反差,义乌人千方百计补短板。“我们要从出口一条腿走变成出口、进口两条腿走。”义乌市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如今,越来越多出口贸易干得风生水起的义乌商人,在一系列政策激励下进军进口市场。冯旭斌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指出,未来五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你说这是多大的蛋糕,我们义乌人能不去分一块吗?”


今年以来,围绕如何让进口更便利,义乌人下足了功夫。今年1月至5月,义乌进口总额同比增长51%。


“能不能采用市场采购贸易反向操作模式,推动进口贸易机制创新?能不能建一个集免税、保税、完税功能于一体的进口商品市场?”日前,义乌市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带着新思路又一次赴京汇报。


义乌人推动进口贸易改革的灵感,就来自于之前在出口贸易上大获成功的改革经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2011年,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呱呱落地,但适合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的义乌小商品出口的“衣服”却没有。义乌提出全新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义乌国际小商品城、义乌市区各专业市场和专业街采购出口商品,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采购地办理出口通关手续。


“一个集装箱就是一个小超市”,这一破天荒的贸易方式试行一年多后,得到了商务部等八部委的正式发函同意。改革的红利集中显现:2016年,义乌出口额是2011年的8倍多,其中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额占84%。今年1月至5月,义乌出口额同比增长11.3%。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已经在全国7个城市复制推广。


“旧瓶”源源不断地装进“新酒”——市场之变


今年4月,“创二代”沈鸿翔在新开业的宾王158文创园一区拥有了第一家店,主打自己的独立设计师品牌。


158文创园的所在地,就是中国小商品城第四代市场宾王市场。按照规划,这个占地193亩的老市场将被打造成集创客空间、时尚体验、城市文旅休闲为一体的国际化文化创意产业园。目前,一区已有102家文创企业入驻。


更多的创意设计和时尚元素折射义乌市场的转型,提升市场的品牌。


“互联网+”推动义乌市场革命性的变化。在义乌,实体市场和线上市场,已然经历了“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阶段,正进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线上线下全面融合新常态。


这番变化,义乌市电商办副主任李虹看得真切。她介绍,义乌市场主体中,三分之二以上加入了电商大军,义乌批发网商80%以上商品来自专业市场,义乌的“电商指数”超过全省平均水平4倍。


而以市场带实体,更紧密的贸工联动,则催动义乌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未来五年,时尚、信息、装备和健康四大千亿战略产业将成为义乌新的增长点。如今,依托市场的文创业、会展业、全域旅游方兴未艾,中欧义乌智造园、绿色动力小镇、光源科技小镇、云驿小镇等产业园区绽放活力,投资70亿元的吉利义利动力总成项目、投资72亿元的英伦新能源商务车项目等“大好高”项目相继落户。今年上半年,义乌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9.1%。


各路创业者正闻风而来。义乌对入选“义乌英才”计划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社会事业发展紧缺人才,五年内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2000万元、400万元奖励。


变化,是义乌最大的不变。“吃改革饭长大”的义乌人,勇于适应市场主动变化,敏于对接政策积极变化,更善于“无中生有”推动变化。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了存量土地,“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市场主体提供更优服务,金融改革降低了商户交易成本……持续释放的改革红利,正源源不断汇聚“无中生有”的内生动力。


这就是义乌。


记者手记:

乌人有那么一股劲


文/程为民

1


我的外婆家在义乌。小时候,对那里的印象就是“吃不饱”,一日三餐总有两顿是杂粮,不是汤番薯就是六谷糊。


货郎担和拨浪鼓算是乡村生活里的小小惊喜,总能吸引大人小孩凑成一堆。但其实,农家并没有多少鸡毛——杀鸡是件很稀罕的事情,倒是平时剪下的头发一直小心翼翼地收在那里,能换个针线包或者三五个发夹。


40年前,货郎担并非义乌独有,但小商品市场却令义乌独领风骚。回过头看,没有以谢高华为班长的县委拍板创办第一代小商品市场,义乌的传奇可能要改写。


我采访谢高华时,是1992年,他已到衢州工作多年,先后从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保留着乌溪江引水工程总指挥的职务。初见之下,惊讶于这位体重不过80斤的精瘦老者蕴藏的能量,他有事没事就往工地跑,那辆吉普车里积了厚厚一层灰。各个项目部的负责人对他又敬又怕,因为质量、进度上有什么不到位,根本瞒不过他的眼睛。


在这个解决浙西干旱的“乌引”工程基本建成之际,本报刊发长篇通讯《形憔悴兮神飞扬》,为谢高华写真。面对这位在义乌办成了市场、在衢州建成了水渠的功臣,记者在文末援引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历史证明,那些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人,本身也是幸福的。”


2


2006年是义乌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年。省委、省政府发出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的通知,习近平同志亲自到义乌调研,并在横塘村会议室召开座谈会,要求深入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由此,义乌拉开了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大幕。


义乌发展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必须把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与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确实,观察义乌就能够清晰地发现:创业创新大军在“无形的手”牵引下,使出浑身解数拓展市场版图、创造大量财富;政府部门这只“有形的手”把该管的坚决管住,该放的充分放开,不断打破陈旧的框框,为市场主体劈山开路、遮风挡雨。两只“手”协调互动,相得益彰,把市场办成“在义乌的市场”“开放的市场”,而不是“义乌人的市场”或“义乌政府的市场”。


3

3


2011年,我到兰溪挂职。兰溪人对义乌的感情是复杂的:改革开放之初,兰溪创造了国企改革的经验,一时风光无限。有人戏言:当时兰溪姑娘如果找了义乌小伙做对象,是要被人看不起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背负国企改制的沉重包袱,错过民营经济发展的机遇,兰溪由“标兵”变成“追兵”。两市相邻,百姓常常走动,兰溪人对义乌人的评价:“眼里有活,总能找到事情做;手下出活,总能把事情做成。身上有那么一股劲!”


就在那一年,兰溪提出了“追赶跨越、重振雄风”的目标,一条连接义乌的公路同时开工兴建。


4

60 26180 60 15792 0 0 3318 0 0:00:07 0:00:04 0:00:03 3318section>


义乌一直是媒体和记者眼中的新闻富矿。多年前,本报编辑部一位资深部主任就有一句名言:“没新闻写了吗?去义乌!”


义乌确实不会让人失望:小商品市场的升级换代以及衍生的种种创富传奇,已经让人目不暇接,在其他领域的“第一”和“首创”也一样精彩。比如,与东阳的水权交易,在外来务工者中选举人大代表,工会的社会化维权模式……今年上半年,义乌已迎来1600多人次省级以上媒体的记者,他们现在关注的热词是——“一带一路”、“义新欧”班列、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还有深化改革。


这次在义乌采访数日,听到的几句话印象颇深:


“义乌完全是靠改革开放起家的。”这是市委书记盛秋平讲的,这也是义乌发展的“初心”。所谓“无中生有”的发展,便是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创造的。


“孩子长得快,衣服总不够穿啊!”这是改革办负责人讲的,一句话既道出了发展变化之快,又道出“店小二”的急迫心态。承担着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真是等不起也慢不得。


“父辈靠薄利多销,我的重心是品牌设计。”这是“创二代”沈鸿翔讲的,喻示着小商品打开了增值的空间。据介绍,现在每天有40吨的义乌货,通过联邦快递的货机送往各国。


5


城市竞争榜上,能领一时风骚,已属不易。几十年立于潮头,靠“一招鲜”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有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的韧劲,必须有与时俱进、应势而变的谋略,必须有善抓机遇、善作善成的敏锐。


今天,我们用各种高级形容词来定义成功、介绍义乌,这是它应得的荣耀。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一代代怀揣梦想而又脚踏实地的义乌人,尤其是他们冲关破隘的勇气和担当。


只有读懂了人,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义乌这座城市。



猜你喜欢


权威发布!“6.22”蓝色钱江放火案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浙江新高考录取最火专业出炉!竟然是它;31省份最低工资排名: 上海居首,浙江排名......


重磅!2017浙江新高考首段平行志愿正式投档,速查!浙大最低专业投档线是……(内含普通类第一段平行志愿专业投档线)


杭州史上第二个空军女飞行员诞生!她来自杭高,全国仅招35名,她凭啥这么牛?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程为民 谭伟东 吴妙丽 丁谨之 徐晓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