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码浙江经济:浙江如何念好“减字经”,轻踏舞步向前行?

2017-08-27 浙江新闻


山越高越难爬,车越快越难开。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中,经济先发省份浙江战法巧妙,灵活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自己引领新常态的“步伐”越走越快。



经济要爬坡过坎、稳步向前,“体重”负荷不能太大,如果过于臃肿不仅跑不快,甚至可能产生新风险。因此,经济犹如人体,也需要“瘦身健体”。浙江经济,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念好“减字经”,打出组合拳,减少办事流程、减免企业税负、减去政策羁绊,激发经济活力,让浙江经济步履轻盈地往前行进。

  

权力做减法:“最多跑一次”助企业快跑


在浙江,“最多跑一次”成为当下最热改革关键词,是服务民众的一趟便民“列车”,更是带动浙江破浪前行的经济“快车”。

  

——“最多跑一次”,它让企业从繁杂的审批程序中解放出来。

  

打不完的电话、盖不尽的公章、一次次地跑,曾是企业到政府部门审批项目的写照。企业在一次次繁杂琐碎的审批流程中,消耗时间、精力,浪费时间成本,甚至错失发展良机。如果企业不能从中解放出来,经济活力如何释放?

  

干一寸胜过说一尺,“最多跑一次”从实处抓起。投资审批领域,浙江率先推进建设、人防、消防施工图审查“多审合一”,一般项目的图审时间从55天压缩到20天以内。

  

半年多来,浙江各地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申办人只需要一个窗口一次性提交登记材料即可领取多张证照。更方便的是,还能快递送达,实现证照“零上门”!

  

有企业主说,现在办一个项目需要盖上百个公章的事没有了,企业去政府办事真的方便了,政府用自己的“痛”换来了我们企业的“顺”!

  

在近日举行的第三次“最多跑一次”改革新闻发布会通报,在市场准入领域,浙江省全面推行外贸企业、餐饮服务等20个领域“证照联办”、12个事项“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改革,预计这些措施将惠及81.34%涉及准入审批的市场主体。

  

——“最多跑一次”,他让以往难办的事变得好办。

  

让企业犯愁的,有时不是跑多次、跑断腿,而是跑了也没用,事情办不成。目前,“最多跑一次”改革把“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作为牛鼻子和主抓手,其背后不是简单的服务集成,而是各部门数据的分享、职能的打通,以及对职责交叉、边界不清问题的解决。企业办事从找“部门”变为找“政府”,从部门“各自为战”变为“协同作战”,部门行政权力变为行政责任。

  

据了解,目前全省59个省级部门、3700多种公共数据已经初步实现共享。不少县市部署了“责任清单”制度,做了“大部制”探索,政务服务的提升,让营商环境改善得到切实突破。

  

在宁波市行政服务中心,以往40个部门分设的158个办事窗口,已经整合成8类“一窗受理”窗口,群众、企业办事只需进行政服务中心“一个门”,到综合窗口“一个窗”。

  

温州市平阳县还采取了“多测合一”、“多方联评”、“联合审查”等创新手段,紧扣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标。

  

税费做减法:负担连降让企业“轻装前行”


近年,实体企业屡屡发出减税减费的呼声,盼望“轻装前行”。国家陆续推出系列结构性减税举措,浙江作为营改增等税改的先行者,为企业降成本频频出招。

  

今年6月,浙江出台《关于深化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的若干意见》,再推35条新举措为企业降成本。政策实施后,预计可减轻企业成本和负担约300亿元,加上去年出台的营改增、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等减免政策的翘尾因素,预计可减轻企业负担和成本500多亿元。这是自去年4月以来,第三次为企业做“减法”。

  

除了减税,还有降费。浙江打出了降费系列“组合拳”,如暂停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实施普遍性降费、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等。据悉,上半年税务部门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超过964亿元。为企业降本减负成为各地政府主抓的一项经济工作。在丽水市青田县,政府协调20多个成员部门成立了“减负办”,建立严密的组织领导网络和工作责任体系。“我们还设立了企业负担监测点,保持经常性与企业沟通,”青田县“减负办”工作人员说道。

  

减负政策的“红利”逐渐渐显。今年年初,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花费6500万元,在北京购买了1200平方米办公场所用于研发,原本需要缴纳640万元税费。营改增后,该税可直接抵扣,转而投入到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之中。

  

嘉兴海宁市新艺机电有限公司负责人倪建明算了笔账,按照最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税前扣除预计将比去年多320余万元,省下近50万元税款可再聘请一位研发人才或添加部分研发设备。

  

“羁绊”做减法:PPP激发民间资本新活力


一直以来,民间投资受到的“羁绊”较多,投资领域受到限制。而这,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间投资的活力,尤其是对浙江这一民营经济大省。

  

如何给这种“羁绊”做减法,激活沉淀的民间资本?“PPP”被认为是一种新常态下投资的新趋势,既能缓解政府基建投资资金不足的困境,又能扩大民间投资的投资领域。

  

浙江先行先试,敞开胸怀“拥抱”PPP。近三年,浙江省建立项目库、咨询机构库、专家库,完善宣传培训机制,鼓励各行业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此外,实施财政综合奖补政策,筹资100亿元设立省基础设施投资(含PPP)基金,着力为PPP试点打好基础、创造环境。

  

浙江省财政厅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浙江纳入国家级PPP示范项目22个,已落地17个,投资额374亿元,落地率达到77.3%,位居全国前列。

  

这种对PPP的重视,正在转化为效用。浙江省统计局公布,2017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完成14935亿元,其中民间投资8565亿元,增长12.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8.3个百分点。

  

浙江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王美福表示,通常把民间投资增长看作民营企业对经济发展信心的表现。民间投资在浙江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一般在60%左右,去年相对较低,占55%,今年上半年为57.4%,“说明企业家的信心可能又回来了。”

  

企业家信心的回归,表现在投资的上升上,也表现在浙商投资的回归和招财引智成果的显现,带回一个个“大、好、高”的投资项目。以嘉兴为例,2017年一季度,收到浙商回归实际资金18.29亿元,完成嘉兴年度目标的27.29%。其中,重大产业项目20个,到位资金共计10.99亿;资本回归项目25个,到位资金7.30亿元。

  

PPP正以其特有的方式,打通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的“最后一公里”。



猜你喜欢


杭州房屋租赁新政要来了!方案细则在这里;刘长春出任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 浙江早班车


执政为民,惟细惟实——浙江省改进社会治理增进民生福祉纪实


中央环保督察组向我省移交第十四批信访件256件


13岁天才少女浙大报到!6岁上小学,7岁上初中……爸妈说学霸是这样养成的


浙江一个死亡隧道经历了可怕的五年后,被“最帅男子偶像天团”守住了平安



来源:新华网(作者: 祝姚玲 徐乐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