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光明网热评:最是改革铸繁华

2017-10-13 浙江新闻


2005年6月13日,习近平在舟山岱山大衢岛调研海洋经济,察看鼠浪湖港区规划。

最是改革铸繁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系列评论之七】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北宋词人柳永的感叹,千年之后的今天读起来,依然贴切。


钱塘两岸历经千年不衰的秘密在哪里?就在于这里世代生活着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奋进的人们,这片土地,流淌着改革的精神,滋养着创新的意识。


2002年,习近平同志履新浙江省委书记,短短数年时光里,便以高屋建瓴的规划、脚踏实地的工作,谱写了浙江改革的新篇章,并将这种改革的精神和方法论,带到了中央,带向了全国。


作为不断深化改革的领头羊、排头兵,浙江也正是全国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回首近四十年来的历程,中国从一个世界经济总量占比1.8%,绝对贫困人口占四分之一的贫困国家,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以一代人可感可见的经历,走完了许多国家要花几个世纪的现代化进程。这其中的最大的红利,正是来自于改革放开。


“山越高越难爬,车越快越难开。”习近平总书记初到浙江感受到的情况,和十八大以来中国所面临的种种挑战颇有几分相似之处。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保持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的态度,发扬“日新”精神,通过发现问题、正视问题来聆听时代的声音,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这是浙江乃至于中国保持发展活力的要诀。

时代提问,改革回答

15年前浙江面临的许多问题,在今天中国的许多地方依然存在,那就是生态环境压力、资源要素制约、内外市场竞争等一系列突出问题,而根子,则由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各地经济发展中遭遇的要素紧张,根子在粗放增长方式。”他主政浙江之后,以卓越的眼光提出“八八战略”,全面系统地总结浙江省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在推进浙江跨越发展的同时,也为今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供了经验支撑。

改革有法,改无定法


浙江改革的区域经验和试点成果有多少,恐怕浙江人自己也很难数过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此外还有“义乌经验”“温州模式”,发轫于瑞安的“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改革试点……各有特长,却没有哪一个模式可以包打天下。


而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浙江改革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在各有特色的地方模式中总结归纳出了改革的方法论,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两只手’推进,全面深化市场取向改革”、“让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得益彰”、“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从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改起”、“开辟‘最先一公里’,更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抓住这些不变的道理,改革就有了主心骨,工作就有了指南针。

取之与民,用之于民

“藏富于民”,是国人对于浙江发展的普遍感受,也是对浙江发展的极大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这一点非常重要。”让人民群众有切身的获得感,才能激发出人民巨大的改革创新活力,改革才能获得雄厚的群众基础,才能吸取深邃的群众智慧。从浙江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这个道理正在被更广阔的实践证明。



猜你喜欢


永远的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党建篇


改革巨擘绘宏图——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改革篇


凝魂聚气铸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文化篇


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共享篇


钱江奔涌向大洋——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开放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绿色篇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协调篇


挺立潮头开新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创新篇


来源:光明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