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从这里出发——寻访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2017-12-04 浙江新闻

“一个灵魂,一个孤魂,一个幽魂,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破陋的柴房里,用板凳、铺板支起的临时写字台边,一位身着蓝色长褂的文弱青年,拿着纸笔自言自语。忘我间,青年拿起母亲送来的粽子蘸着墨汁吃了下去,“甜,很甜!”


参观者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前合影留念。(资料照片) 


11月27日,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演的这一幕,将在场观众带回97年前。1920年冬天,浙江义乌青年陈望道废寝忘食,翻译完成《共产党宣言》全文,在神州大地吹响共产主义的号角,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

  

这一堂主题为《忠诚与信仰》的情景党课,是去年以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联合本地媒体单位对继承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作出的探索。“我们希望能够在党诞生的地方,将红色基因的故事讲得更好、更加触动人心。”情景党课的策划者之一、上海新闻广播副总监陈逸洁说,党的十九大以后,脚本由之前的五幕增加到了七幕。巧合的是,增加的两幕充满“浙江元素”——分别是义乌人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以及宁波人张人亚父子保护1920年9月版《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之后,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再次兴起“红色浪潮”:据统计,截至11月23日下午3时,基本陈列展览《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自去年7月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已接待100万名参观者;截至11月底,今年纪念馆参观人数已突破71万人次,其中,11月的参观人数超过1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02%。为保障正常运行,纪念馆除一线接待人员全员上岗外,全馆党员还组成党员突击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轮流在旧址、展厅引导观众。

  

纪念馆宣誓厅成为最热门的地方,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党员在这里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来自杭州的程云在结束瞻仰后,特意在纪念馆里买了一本党章,并排队请工作人员盖上纪念章。“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来这里接受精神洗礼,让我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程云说道。

  

“我们,从这里出发”,每一位参观者都在纪念馆感受到了理想与信仰的力量。在纪念馆留言处电子屏上,记者看到来自河南郑州的闫套成写下“幸福感谢共产党”;一条署名嘉兴市三水湾中学全体党员的留言,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这让我们倍感振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张黎明介绍, 近年来,一大会址纪念馆不断创新展示手段,在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增加了不少文物、文献,通过动态多媒体等方式,更好地突出主题,提升展览的可看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正如总书记所言,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中国共产党人梦开始的地方,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更多的人愿意来到这里感受信仰的力量,汲取再出发的动力。” 张黎明说。


浙江日报评论

勇当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排头兵

在这一主题采访活动中,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写出时代的旋律,写出人民的心声,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书写新时代,踏歌新征程。11月27日,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主题采访活动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启动。浙江日报作为参与这次主题报道的两家省级党报之一,派出了以采编骨干为主的采访组,奔赴全国各地和省内基层采访,全面反映兄弟省区市和全省干部群众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勇当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排头兵。


做深刻领悟十九大精神的排头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要准确领会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尤其是要把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来,准确把握其鲜明的继承性、创新性、时代性与指导性。


做深入“走转改”的排头兵。开展这一主题采访活动,目的就是进一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走进基层群众、凝聚党心民心、扩大社会共识。


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大力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生动反映基层干部群众的典型事迹和精神风貌,展示他们绚丽多彩的创新创造。


做创新传播话语的排头兵。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从基层群众的质朴语言中汲取智慧营养,不断创新表达方式、话语方式,要多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不断提高面对不同口味受众的“烹饪水平”,不断增强新闻传播的“自塑能力”,让新闻作品更有“时代温度”。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我们要牢记48字职责使命。记者笔下有个人的命运,也有时代的洪流;镜头里有浓缩的世界,也有历史的变迁。在这一主题采访活动中,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写出时代的旋律,写出人民的心声,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来源:浙江日报(何苏鸣 裘一佼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