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春“迎春”!转型升级,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劲增8.8%

2017-12-07 浙江新闻

“长光卫星”研发生产的无人机。 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12月初,长春的夜,气温已低至零下13℃。晚饭时,经济日报吉林记者站站长李己平来访,他开门见山地问道:“很想知道,两天采访下来,来自浙江的同行,对长春经济发展的印象如何?”

  

长春是东北采访之行的首站,来到这里,就被一组数字所吸引:

  

2016年以来,长春市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在汽车、轨道客车产业增长不理想的情况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100亿元,同比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300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居东北四市之首。预计全年GDP可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

  

身处东北腹地的长春,是一座架在“车轮上的城市”,以汽车工业独大,曾有“一汽打喷嚏,长春就感冒”之说。那么现在,这种经济格局是如何被打破的?

  

“种种迹象表明,长春在东北地区已率先从经济低速增长区间回到了合理增长区间。”长春市发改委副主任宋长者认为,“说明这几年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作用了,长春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加速期。”

  

这是来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春讯”,令当地干部和企业家振奋不已。而我们对长春之“春”的直观印象更来源于老工业基地里的一个个新面孔,来源于清晰的谋划、转型的合力、强烈的信心。

  

长春高新北区,一座占地7800平方米的普通工厂里酝酿着磅礴的生产潜能。“就靠研发了这两款激光器,今年产值预计可达7000多万元。我们还有5个新产品项目在储备,未来3年,预计可产出5亿元至10亿元。”“永利科技”总经理孙尚勇说,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今天,科技型民营企业已迎来春天。

  

同在高新北区,“春”字型的航天信息产业园,格外引人瞩目。“长光卫星”是这里的领军企业。不久前,它又在太原成功发射了3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卫星。“目前在轨卫星8颗,目标是发射138颗。”工作人员韦树波说,作为2014年组建的一家重资产公司,他们今年拿到4亿元订单,实现收支平衡经营。

  

显然,这些新面孔,是长春“迎春”的动能所在。

  

长春市科技局副局长张加才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们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加快培育创新主体,目前已涌现出43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6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7%,其中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3.3%,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这些新面孔,也让从浙江远道而来的我们感到振奋。

  

就在不久前,杭州在保持信息经济连续11个季度增速超20%的基础上,提出要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重点前沿领域探索布局。在长春,也正在建设投资60亿元的航天信息产业园,并已建成全国首个专注于人工智能研发的双创基地。

  

驻站30年来,吉林乃至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兴衰,李己平都看在眼里,记在笔下。在他看来,杭州这座创新活力之城,在中国经济寻求创新增长方式的今天,很多做法值得长春学习借鉴。

  

拥抱创新,正是一座城市的“长春”之道。




来源:浙江日报 (记者 邓国芳 陆海旻 林云龙 钱振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