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召开的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一个明确信号……

2017-12-25 浙江新闻

12月25日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透露出一个明确信号:淡化一些总量指标,注重劳动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和科技贡献率,更强调质量结构效益和分配,既积极有为,又留有余地。


会议指出,要把握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度”,浙江发展到今天,固然还需要一定的速度和规模,但千万不要看得太重,关键是发展要实、质量要高,我们要的是有质量的速度和规模。各地要科学制定工作目标和举措,把工作做实,把数字搞实,坚决杜绝数据造假、统计掺水。要结合当地实际和财政状况,既积极有为、又量力而行,不能好高骛远、搞“大跃进”,承诺不要太满、调子不能太高,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


处理好“五对关系”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一是稳和进的关系。


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稳是主基调、是大局,进是方向、是目的,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该稳的要稳,该进的要进,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


二是破和立的关系。


破不易,立更难。要抓住形势向好的有利时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坚决打破“坛坛罐罐”、打击“假冒伪劣”,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又坚决打赢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硬仗,大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动能,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三是实体和虚拟的关系。


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同时促进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是即期和长远的关系。


既要抓好即期的投资、消费、出口,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同时要把“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重大战略、重大改革、重大项目谋划好,打牢长远发展基础。


五是发展和惠民的关系。


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浙商们正在认真研读材料。记者 梁臻 摄


具体抓好七个方面:



一是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全面突破,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


二是统筹实施质量提升大行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


三是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四是“四大”建设要扎实起步、高质量推进。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是一盘大棋,必须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完善机制,举全省之力建设好。


五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六是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为统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自由贸易港创建为龙头,构筑全面开放新格局。


七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高质量发展上成为排头兵


省委经济工作指出,浙江要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排头兵。要全面抓好高质量发展各项要求的落实,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大变革促进大提高,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具体是着力推动“五个转换”:


一是理念转换。


这是前提和基础。要坚决摒弃唯GDP论英雄的理念,更加关注速度背后的质量效益,更加关注增长背后的生态环境。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进一步树立正确政绩观、资源观、生态观,通过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确保经济发展不出现大的起落。


二是动能转换。


这是根本路径。要坚决摆脱依赖低成本竞争、依赖资源大量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以改革开放激发活力,以强化创新增添动力。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修复传统动能,增添新兴动能,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三是结构转换。


这是主攻方向。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瞄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领域,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以需求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以供给变革不断催生新的需求。不断优化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优化城乡区域结构,让协调成为内生特点。


四是效率转换。


这是关键所在。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资源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和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


五是环境转换。


这是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着力营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和舆论环境,持续激发和释放微观主体活力。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涌金楼(ID:yjl_zjdaily),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