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叫声像鸭子、爱吃杨梅……开化野生珍贵黑熊追踪过程揭秘,堪比BBC拍纪录片!

2018-04-12 浙江新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615a2f0vs&width=500&height=375&auto=0


“熊,是熊!”曹铭昌盯着屏幕,又翻来覆去看了几遍,这个发现让他很兴奋。


去年9月底,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曹铭昌带着团队,连续四天,在浙江开化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


今年年初,在取回的红外相机记录中,他欣喜地发现了黑熊的身影。


这是2011年以来,第二次在浙江发现野外黑熊踪迹,上一次是在开化古田山,距此次发现地南华山仅数十公里。


三四月份,是黑熊结束冬眠出洞的时间。


近日天气转暖,曹铭昌开始筹划进一步科研工作。


4月10日,记者跟随科考团队,上山,追熊。


护林员说曾见过黑熊一家


4月9日,进山前一天,曹铭昌做着最后的准备。他专心调试摆在茶几上的二十一架红外相机。“这次追熊,主要靠它。”


红外相机绑设在树林,一旦动物路过,相机将立刻进行拍摄,并录制一段10秒的视频。“多半是鼠类、鸟类、野猪等一些普通的动物照片。”


去年10至12月间,曹铭昌正是从这大量照片和视频中,4次发现了黑熊的身影。


这次的调查地点,定在开化县杨林镇王山山区,此处距上次黑熊的现身地不到十公里。


“附近有不少村民说,曾在山里见过黑熊。”曹铭昌计划分两天,从东西两侧上山,对整个王山进行布点监控。


10日一大早,团队与当地向导及护林员在川南新村汇合。村子后面就是此行的目的地——王山。


清晨下,层峦叠嶂,远山如黛,而黑熊正隐匿在这两省三县(江西德兴市、江西玉山县、浙江开化县)交界的广袤山林中。


水库上游的护林站边,一座由三块原木搭建的简陋小桥,是此次考察的起点。护林员听说我们要上山找熊,连连比划着说:“我亲眼见过两大一小三只黑熊。”


这让我们信心倍增,向导们换上迷彩工装,别上柴刀,追熊开始。


白颈长尾雉

11公里的山路走了8个小时


山路极不好走,除了山脚的一小段有采菇人辟出的山路,再往上就只有猎户、护林员才能识别的小径。


近45度的坡度,一路都是去年冬天大雪压垮的枝桠,走出不远,记者的手臂已被划出不少伤痕,随行的南华山护林员李良友却告诉记者,“这已经是最好走的路了。”


随着海拔的增高,调查团队第一次与野生动物擦身而过。“看,有东西。”顺着向导的手臂,茂密的灌木丛里响起一阵窸窣声。这是一片板栗树与山竹林,李良友说,过去在板栗成熟的季节,有人在这听到黑熊的叫声。“像鸭子一样,叫声不大。”


愈深入山林,野猪的足迹、蹭痕等生物的活动迹象逐渐增多。在海拔800多米处,调查团队有了新的发现。走在最前的向导忽然停下了脚步,在几棵桦树下,零星散落着不少羽毛,“有只山雉在这儿被吃了。”这一事实让团队感到有些兴奋,是黑熊吃的吗?“可能是蛇雕。”由于没有发现尸体,队员没有办法做出更深入的判断,但大家觉得是黑熊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没有发现黑熊的踪迹,但其他情况突发不断。“有情况。”循着向导的声音,一具野猪的尸体出现在视线。“尸体还没完全腐烂,估计死亡时间也就一周。”这是一头刚刚成年的小野猪。“踩了猎户放的吊(一种用绳索、树干等制成的,捕获野生动物的陷阱)。”护林员说,野猪的后腿被吊住,在挣扎中越套越紧,最终受困死亡。


山情复杂,11公里的山路,花了近8个小时。


回程途中,整个调查团队几近迷路,体力消耗之下记者数度趔趄。


白鹇

红外相机布控师的门道


王山山势起伏,沿着山脊,调查团队穿行在海拔1019米的深林中,追寻熊踪。这次的主要目标,是要在黑熊可能出现的场所安装红外相机。


在这两万多亩的山林中,要寻找黑熊无异大海捞针。在哪儿才能拍到熊呢?


汪树龙之前是当地的猎户,经过专业的培训后,他成了古田山护林员。


与其他护林员不同,他有一个特殊身份——红外相机布控师。哪里可能是野兽活动频繁的地方,什么样的野兽会有怎样的兽径,他门儿清。


“野兽出没多的地方主要有几类:采食地、水源地和兽径。”实际上,上次拍摄到黑熊的红外相机,正是他布设的。


“当天有大雾,下午三四点的时候能见度极低。”还剩下的两台相机已来不及布设,他凭经验赶紧布下了一台相机。


“当时觉得机会不大,毕竟三百米外就是一片荒林,有不少人常去砍伐。”但就是这台最后的相机,于去年10月22日,10月28日,11月3日和12月21日四次拍到了黑熊的身影。


事后汪树龙再回到事发地,他发现,直到11月林子里仍挂着不少猕猴桃。”从拍摄的画面中可以看到,这头刚成年的黑熊毛色发亮,身型壮硕,他判断那家伙肯定在这饱餐了好几顿。


这次,汪树龙的布点以山脊的鞍部为主。“野兽在翻山越岭的时候,为了节省体力,往往会选择山岗坡度更平缓的凹处,黑熊、豹子等大型野兽,更是喜欢在山岗的大道上移动。”汪树龙一边介绍,一边砍去妨碍视线的低矮灌木,开始在视野开阔处绑设相机。相机通体迷彩,离地约30公分,为保证拍摄的画面尽量清晰完整,他审慎地站在树干后,不停地挪动相机调整角度。


近三年来,50岁的汪树龙几乎爬遍了浙、皖、赣边界的大山,每年架设300多台红外相机。“最难的不是架设相机,而是记住所有相机的方位,方便后续取卡、换电池等作业。”他说。


中华鬣羚

拍到黑熊为何让人兴奋


去年10月,布设了23台相机,只有最后一台,拍到了黑熊。这是曹铭昌没有想到的。


上次调查,专家在南华山地区还发现了白颈长尾雉、黑麂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黑熊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何发现黑熊的意义如此重大?曹铭昌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制订于1989年,跟现在野生动物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


“1999年,浙江省自然博物馆退休教师蔡春抹对浙江省黑熊情况做过调查,黑熊数量尚余60只左右。这次南华山生物多样性调查,是首次在非保护区发现野外黑熊活动(此前发现黑熊的古田山属于保护区以内)。这在人口稠密的浙江乃至华东都极为罕见。”曹铭昌说,过去由于生存地的破坏与食物的减少,导致大型兽类数量锐减。此外,路网建设割裂了动物生存空间更是让它们境况不佳。“大型兽类等食物链顶端物种,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现在发现了黑熊,说明近年来,开化等地的生态环境正在改善。”


这次追熊,是为了进一步摸清开化南华山黑熊的种群规模与分布范围。“当地村民说在这看到黑熊不算稀奇,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我们这次拍摄应该会有所收获。”曹铭昌说,6月杨梅即将成熟,届时馋食的黑熊一定会频繁出没。


一旦掌握了更多黑熊活动的影像资料,后续将会组织相关方面专家,对南华山附近地区的动植物、生态环境及珍稀濒危物种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以衡量是否有必要设立自然保护区,对当地生态进行专项保护和管理。





猜你喜欢


厉害了,浙江科学家!286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降水、降温和大风!浙江今起迎来大范围降雨


只知道杭州有个西湖?快把这条微信甩过去,告诉他们杭州除了西湖,还有这些……统统美炸了!


十四届浙江省委第三轮巡视全面展开 各巡视组公布联系方式


绍兴市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何加顺受贿案一审开庭审理


六级没过成绩一般,浙江“普通学生”凭啥逆袭考上北大研究生?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俞任飞),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