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披露创业史上不为人知的细节!刷屏的“放牛娃故事”,李书福改了十遍

浙江新闻

近年来有意“低调”的李书福,昨天用一篇8000余字的长文,袒露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创业历程。记者向吉利有关人士进行了采访,向您揭秘长文出炉始末。


“我是一个放牛娃,上小学时,我利用暑假为生产队放牛,每天0.15元,一个暑假能赚6元-10元人民币……”


昨天,这篇李书福向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的文章,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创业史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


相关阅读:放牛娃的传奇故事!李书福长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李书福是1963年生人,今年55岁。创业31年,造车20年。即便一些和他从台州就开始“并肩作战”的同事,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详细的细节披露。


记者打听得知,李书福本人非常重视这篇稿子,闭门不出,十易其稿,手写了3000多字的初稿后,最后增加至8000余字。“他对改革开放的感情很深,坚持自己来写,不让旁人代笔。”内部人士称。


首次披露大量创业细节


李书福在造车之前,干过好几个行当:开过照相馆、造过冰箱、做过装潢材料厂,直至成为全国第一个生产摩托车的民营企业。在三十五岁那年,李书福开始造车。


根据内部人士透露,李书福长文中首次对外披露的创业细节大致有这些:


1、搬厂房


“因为公司初创,没有土地更没有厂房,我只能租用街道的工房进行产品试制与研究。虽然从理论上设想很好,但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不尽人意,经过近400个日日夜夜的反复失败与总结,我的手掌都被折腾得找不到一块完好的皮肤,见人不敢伸手,浑身疲惫不堪。


研究试生产终于成功了,但人家自己要发展工业,决定收回厂房,我只能转移到其他地方,转移到哪里呢?


真不知道。当然天无绝人之路,在同学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了路桥中学校办工厂并以校办工厂名义生产、销售产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所有机器设备搬迁到了新租用的路中校办厂,刚安顿下来,开始生产不到一个星期,事情又发生了。


这个校办厂的周边是老师宿舍,我们加班加点生产电冰箱零件产生较大噪音,老师们晚上很难入睡,集体罢教,学校要求我们必须立即搬迁,我们又被厂房难住了。


搬到哪里呢?我们在方圆几十里到处托人,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废弃的自来水厂,虽然房子不大,但周边没有居民,我们很高兴,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安身立命的地方,一个继续圆梦的地方。


但这个水厂已经切断电源,必须找供电部门批电,几经周折,与村支书反复协商,终于找到这个村的电管员,请求装一个电表,把村里的电分一些给我们用于生产。


结果祸闯大了,有人举报,说我们工厂没有经过工商局批准私自接电,黄岩县电力公司要求县检察院给我们的厂长监视居住并立案审查,吓得我根本不敢再去那个新的地方,生产又陷入了停顿,这一年我二十二岁。


早期冰箱配件简易厂房


在恐惧、无奈、叫天不应、入地无门的情况下,有一个声音在向我们召唤,家乡的工办主任,为发展乡镇企业,主动找到了我们。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他的协调下,我们租用了一个村庄的生产队仓库,把那些设备搬到这个新租用的仓库里,开始安装生产电冰箱零件。


这些设备的搬运,我们都是用人力手拉车像蜗牛挪动般实现转移。一辆手拉车三到四个人,一共有几十辆手拉车,边推边拉。那几天碰巧老天下了倾盆大雨,虽然汗流浃背,但根本分不清雨水还是汗水,只要能向前挪动一步,就是我们的成功,就是大家的共同追求。


一干就是几十公里,道路泥泞,坑洼窄小,由于这些设备太重,捆绑锁紧难度很大,几个昼夜才能搬运完成,那种艰辛与折磨与我当年牵牛时对牛在耕地时的感受是一样的。


2、坚持开两年照相馆


“我的照相馆的所有设备几乎都是自己设计、制作的,包括大型座机、灯光、道具等等。


当然,那个年代开照相馆也是不容易的,必须要公安局批准。因为照相行业属于特种行业,由于我没有特种营业执照,多次接受教育与处罚,可能是因为我的态度比较好,即便要求关门停业,照相馆仍然坚持了近两年时间。”


吉利高管泪奔,道出更多细节


吉利资深副总裁张爱群转发了长文并在朋友圈发文:读到最后泪奔,伟大出自平凡!


张爱群在汽车界已长达40余年,是吉利元老之一。她告诉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李书福写到的第六次转型进入汽车行业的认识和判断。


“实际上,1997年吉利公开宣布进入轿车行业,媒体不相信、政府不相信、银行不相信、老百姓更不相信。”


1998年第一辆吉利汽车豪情下线


张爱群说,李书福在一片质疑声中开始的造车梦,经历了短暂的尝试用玻璃钢做轿车车身不成之后,重新梳理发展战略,快速确立了“先描红字再写字,先学走路在学跑步,先从低端做起,从零部件做起”的技术路线;在桑塔纳卖20多万元、夏利卖十几万元、奥拓还卖7-8万元的时候,开始批量造车的李书福提出“三五”造车目标——“五万元价格、五升油耗、坐五个人”,促使轿车从“奢侈品”变成了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消费品,提前圆了中国老百姓轿车梦,吉利以低价战略成功跻身轿车行业十强。


到了2007年,李书福提出战略转型,从“低价战略”向“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转型,十年来吉利成功进行了战略转型,彻底抛弃低价战略,打技术战、品牌战、品质战、价值战、企业的道德战,坚决不打价格战。


“吉利2010年收购沃尔沃以后,没有派任何人去经营,而是在全球招聘CEO、CFO,组成新的经营管理团队;组建董事会对沃尔沃经营管理团队的经营发展方向、年度经营计划、年度考核指标和中长短期的激励政策进行明确,让沃尔沃自己管理自己;明确了吉利是大众化品牌、沃尔沃是高档豪华品牌,两个品牌携手参与世界汽车不同层次的市场竞争。”


八年来,吉利与沃尔沃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不仅实现了沃尔沃轿车往日辉煌,也使吉利汽车品牌得以快速提升,吉利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增长最快的企业。


“牵牛论”内部走红


很多吉利员工都像张爱群一样,第一次看到李书福从放牛娃开始谈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是第一次看到李书福在放牛过程中悟出的人生道理,处事之道、为人之道、经营之道和管理之道。


昨天傍晚时分,吉利已推出了一系列“牵牛论”海报。继而吉利员工大量转发。



李书福这样写道——


我从牵牛的实践中悟出一些道理,与牛沟通交流,虽然用弹琴的方式很难奏效,但只要方法得当,态度真诚,就会实现有效沟通。比如白天把牛喂好,晚上还要为牛驱赶蚊子,这都需要有合适的方法才能让牛满意。


小时候的我就是骑在牛背上,一边请牛吃草,一边看书学习,完全可以实现合作多赢。晚上还要在牛棚周边点燃牛烟,把蚊子赶走,让牛好好休息,这样牛也高兴,我也快乐。


我是如何登上牛背的呢?我才八九岁,而且由于营养不良,我个子长得很矮,为了登上牛背,我是想了好久才找到技巧的。先把牛牵到草长势较好的地方,请牛低头进食,然后利用牛的左大腿,在牛行走弯曲时,我一边用手抓住牛的脖子,一边用脚飞快地踩上牛的大腿关节,这样就能很轻松地登上牛背,实现双赢。


人与牛之间都可以合作得很好,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坦诚相处呢?我很愿意做牛,因为只要有草吃,我就会很幸福;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很有价值贡献感;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可以为农民耕地,给农民带来快乐,很有成就感;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很诚实,不忽悠,很受人尊重;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总是有人帮助牵着鼻子,不会走错方向。牵牛的我能有今天的日子,我已经感激不尽。


在此之前,李书福从未在公司内部提到过“牵牛论”,极少人知道李书福和牛之间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


“对于放牛娃这段历史,我们看到他的手书,也就是初稿时,很有触动。他的确对改革开放有着淳朴真挚的感情,一路翻山越岭,初心仍在,不忘本。”



内部人士称,李书福没有架子在公司是人尽皆知的事,早些年还能经常在公司食堂看见他端着个盘子吃饭,和周围的人谈笑风生。因为从台州起家,吉利食堂也有台州风味的餐厅。


记者近几次看见李书福,都是轻车简从,话不多,但只要一讲到有关汽车的话题,便拉开“话匣子”滔滔不绝。


不属牛的李书福,却对牛情有独钟。我们也希望,吉利越来越“牛”。




猜你喜欢


60岁后拿年薪40万!中老年淘宝体验师定了;浙大儿院二期开建 ,新增床位740张|浙江早班车(语音版)


事业单位职工必看!又有好消息了


这不是段子!昨天张学友嘉兴演唱会,又有逃犯落网,第三个了


这户人家30年从不关灯,83岁的丈夫一句话让人泪崩



来源:浙江新闻(记者 陈文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涌金楼 涌金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