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口气爬10层楼!小手机一响,这群人立马行动,限时5分钟!

浙江新闻 2018-08-09

这里,没有诊室的喧嚣吵闹;这里,是跨越生死的最后一道屏障。重症监护室里, 一群白衣天使为了生命的延续,做着简单却并不普通的工作。


浙大一院ICU


7月25日早上7点30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门外,一位中年女子正靠墙蹲在一旁小声抽泣,两个年轻女孩安静地站在她的身旁劝慰……


她们的故事,或许我们无从得知,唯能想见的是,这样的画面几乎每天都会在此出现。


ICU,是一处平日里一般人极少可能造访的地方;然而,无论是60万包机跨越2000多公里抢救昏迷少年,还是保住53岁重症肺炎孕妇母子……这些我们曾在新闻里听过的传奇故事均发生在浙大一院的ICU里。


作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内最早成立、全省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重症医学科,浙大一院ICU是浙江省90%县级以上医院ICU骨干人才进修培训的大本营。


如果说,以医界譬武林,那么,浙大一院ICU主任方强便是ICU门派中当仁不让的掌门人。


当天,我们便随这位在浙大一院ICU工作30余年的掌门,一同走进浙大一院ICU,揭开这个门派的“神秘面纱”。


方强


是生命守护者,也是爬楼小能手


“这是前天从绍兴救护车接过来的病人,22岁的小伙子,搬煤气时突然突发爆发性心肌炎,当地医院实在支持不住,联系我们,想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抢救。我们到现场一看,认为他的指征还不用上ECMO,并决定将他转运到我们医院救治。如今,总算是将他从生死一线上拉回来了。准确判断、不盲目上ECMO,既减小病人创伤,还起码为他家省下了15万,毕竟ECMO起步就需10万。”


“这个16岁的男孩子是杭二中的高材生,急性中毒,如今正在做血液净化,据家人说吃了几天外卖,一直拉肚子,具体病因还不明确。”


“这床的小伙子只有36岁,车祸,将要进行器官捐献,捐献肝、肾,还有角膜,他是我们ICU这个月里第12个捐献者。在ICU,每年差不多会有150个左右的捐献者,我也曾做过多次劝捐工作,很多家属都是从最初的反感到最终的同意……”


在方强眼中,ICU的每个病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或惊险,或动人,或惋惜;但每个故事里,唯独不变的,便是ICU里这些白大褂的身影。


浙大一院ICU


在浙大一院,ICU医生是由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生组成。住院医师负责病人病史采集等基础性工作,主治医师负责诊断,主任医师则负责解决综合性问题。三级阶梯分工下,构筑起稳固的医疗质量保障。


记者发现,在ICU值班医生的手上,除了自己的手机,还有一部24小时不关机的诺基亚“基础款”手机。它的功用很简单,只接受会诊和急救电话。


24小时不关机的诺基亚


“其实这就相当于院内110,我们有3支急救小组,分别由急诊科、综合ICU、外科ICU医护人员组成,每个小组都负责院内某块固定区域的急救任务,只要接到急救电话,无论你人在哪,都必须5分钟内到达现场,这是我们的质控标准。”方强说。


而医院的电梯常常很多人,需要等较长时间,为了缩短到达时间,爬楼便成了ICU医生、护士们的必备技能。只要有电话打来,ICU的一名高年资医生和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便身背抢救箱组成抢救小分队,火速到达现场。


“5号楼最高的楼层是神经外科所在的9楼,全院最高的楼层是23楼。”说起各楼的楼层,浙大一院综合ICU的一位医生很流畅地报了出来。


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些楼层不仅是一个简单数值,更意味着他们为抢救病人曾爬过的一段段高度。


他们有故事,也有坚强意志力


早上8点20,走上位于浙大一院5号楼4楼的综合ICU,在一个小小的屋子里,满满当当全是白大褂。医生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坐在一个长桌边,连门口都坐着人。


方强告诉记者,8点开始,ICU的医生和护士们便要开始分别交接班,每一班大概有50个左右的医生,交接班将持续一小时左右。


ICU的医生和护士们正在交接班


在往常印象中,医院的交接班一般都是医生护士一同站着交接,时间也并没有这么长。那么,在这间ICU里,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交接班形式呢?


“这里的交接班,上一班的医生需要将昨天治疗采取的方案,做过的内容晒在大家面前,做得对错与否会得到众人的评价。”方强说,这样的交接班更易带来实质性内容,在给医生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有利于不断他们的自我成长与提升。


浙大一院ICU


回到综合ICU病房,一位40多岁、两鬓带着几缕白发的女医生很快引起记者的注意。她是浙大一院ICU主治医师吴伟芳,也是方强的“爱徒”。当天,她上的班是从前一天下午的4点到第二天上午的11时,白天还有会诊任务。吴伟芳是湖州德清人,在成为方强研究生之前,已在基层医院工作了8年,研究生毕业之后,便一直在浙大一院ICU工作,一做便是十多年。


“到我门下时,还是一个只有26岁的小姑娘,当年笔试、面试层层筛选才留下了这么一个学生,如今已是我们科室的中坚力量。”方强说。


但令记者感到惊奇的是,即使是这样的“爱徒”,有时仍免不了受老师的“骂”。


“交待过的事没有完整做好,或是选择的方案不是最高水准的,就要批评她,有时候语气难免严厉些。”方强说,这样的做法并非苛责。在ICU,对医生严格,是对病人生命最大的尊重。


方强说,医生里有三个层级,10%是做名医的,80%是资质普通的医生,还有10%则是能力不够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最后的10%尽量提到那80%里,而让80%里的人有部分能成为最顶尖的10%。”


浙江新闻+

他们用敬业为生命护航


高速遇堵车 医生烈日下步行“赴约”

医生高温下在高速步行


7月25日上午,杭甬高速许村至长安段因事故造成大范围封道堵车。25日正好是浙江省人民医院下沉专家前往桐乡一院坐诊并指导工作的日子,坐诊公告早已经发布,预约候诊的患者肯定已经在等待,被堵在半路的专家心急如焚。


解除封堵起码要在十点半左右,那么到达桐乡已经中午,患者会因此而白跑一趟。车子离许村出口不远,医生们经过商量,决定步行至许村出口处。


25日的气温高达36度,在毫无遮拦的高速路上,地表温度应该接近60度,没走几分钟,六位专家个个汗流浃背。吴苗琴叹脚下发烫时,六人中年资最高邵钦树开玩笑:“我们常年在空调间里的身体,今天正好乘机拉练一下。”邵钦树的幽默感染着大家,今年已经六十三的他是今天的“带头大哥”,他说当时大家一心只想尽快到达桐乡, 要不然对不住等待的患者。


7点10分从杭州出发,辗转三个小时,在交警的协助下,六位专家终于抵达桐乡一院。


高温挡不住他们的决心,路堵堵不住他们的脚步,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记住他们的赤子之心。


浙江一母亲去医生儿子那看病 监控让人落泪

监控视频截图


6月6日早上7:50不到,嘉兴海宁市人民医院的戴护士早早地在分诊台做着准备工作。有一位阿姨过来询问:“护士,今天鲁林杰医生上班吗?”戴护士回答道:“上的,医生还没来,您稍等一下。”


转眼间,3个小时过去了,很快,上午的班即将结束。大约在10:50左右,戴卫杰突然发现11号诊室门外的一个阿姨十分眼熟,咦,这位阿姨不就是早上最早来咨询的那位阿姨吗?这时候她注意到了阿姨的模样,想起,这位阿姨以前也见过,应该就是11号诊室坐诊医生鲁林杰的妈妈!


原来,鲁妈妈今天是来做检查的,验血的报告单早已经拿到,但是因为看到儿子一直在忙碌,鲁妈妈就一直在诊室外等着。


然而之后病人进进出出,一个接一个,鲁林杰十分忙碌,连喝口水,上个厕所的时间也没有,更没有时间去招呼自己的妈妈。


鲁林杰说,护士过来说自己的妈妈在外面等了很久了,他也知道,但当时他心里就想着先把手头的病人给看好,让妈妈再等等,因为他知道妈妈会理解他的。


医生的工作总是忙碌的,鲁妈妈静静地在门外等着,不打扰,不添麻烦,没有一丝焦虑,甚至理应轮到自己了,她也想着再等等好了,先让儿子给别人看完。而且因为儿子的工作忙,她又住在许村,不太见得到儿子,所以她也想着多看看儿子。


监控中,鲁妈妈时常站起身在门口望望儿子的身影,让我们看到了妈妈对儿子的心疼,似乎不管等多长的时间,只要能看到儿子,鲁妈妈的心里就踏实。也正是因为这一份心疼,这一份理解,鲁妈妈才没有打扰儿子工作。


医者仁心

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

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心




猜你喜欢


刚刚,7月第一个高温橙色预警来了!全国高温榜出炉,浙江这地方跻进前三


厉害了!浙江高铁要进机场 低空航线将形成网络


国家药监局深夜发文,答问题疫苗流向和控制情况等疑问


9岁女童因是脑瘫,父亲和爷爷把她推下河


来源:浙江新闻(记者 黄慧仙 通讯员 王蕊 胡枭峰)、综合大潮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浙江新闻(ID:zjnewsapp)


为白衣天使们点Z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