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期文学考研群问答集锦

管理员2275828991 文研青年 2022-12-22


编者按:我们将近期武汉大学文学考研交流群(群号170231398)和武汉大学文学考研冲刺群(群号481474569)答疑精华内容整理在此,希望对考研学子有所帮助。

 

考生:学长,文学理论好难背,是理解着背好吗?

Colin学长(3292505707):还是学习方法的问题。第一,现阶段以打基础为主,即看课本,疏通知识点所有的盲点,然后是在此基础上搭建知识框架,即能够把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文学批评相互融会贯通,在最后冲刺阶段在结合真题,进行有选择的背诵记忆。因此,这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顺序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一句理解着背所能概括,“好难背”三字也并没有概括出问题所在。因此,要扎扎实实打基础,切记要找准方法。

Max学长(794571781):文学理论是个无底洞。 背诵,是最差的办法。 理解后记忆才是正道。 同时建议,文学理论在8月份后复习,先把文学史好好看完,打下一些基础在看文学理论。    这世上很多东西不是靠看书可以学到的,阅历,眼光,视野,很多道理很多东西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自然明白,也许就像我们看红楼梦一样,初中时候,只能看到一点热闹凄凉,三十岁才可看出大概。所以文学理论,也希望大家在文学基础打好之后复习,不要前期急着背诵。 

 

考生:请问武大的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要像复旦那样考相应的语言吗?

Colin学长:不需要。

 

考生:复习武大文学有什么好的资料推荐吗?

Max学长(794571781):昨天也有提醒在问资料的问题。 这里统一回复,我们的确有一个淘宝店铺,地址:https://shop6799771.taobao.com,有武大文学院相关试题,资料,并陆续有视频班上线,这里面所有专业,我们最擅长的是文学类,其中文学类真题解析从2012初版以来,在武大文学类考研圈内已经小有名气,2012-16年,每年录取人数至少有一半,在最近年有3/4左右都是直接的冲刺群成员。地址为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37063279641。但资料总是敏感的,如今我们也不大多宣传我们的资料, 我们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也都以学业为主,并不追求所谓利润的最大化,但我们希望每一个遇到我们的同学都能在群内有所收获。很多已经购买了盗版,和所谓“学姐保研”放弃了把资料“转让”给你的,我也没有深究,其实我知道这学姐是谁,也理解考生的难处。 希望你们在我从11年以来建立的群里有所收获就好。 当然如果需要资料,欢迎到店内选购,因为你没有比这套更好的选择了。

 

Colin学长(3292505707):这里也给大家做一个介绍,群主雷兄做相关资料的整理发行已经六个年头了,凝聚了很大心血,每天通过他资料学习考上武大的几乎占了当年录取考生的半数以上,我也是见证了他这几年的成就和一批批考生的成功圆梦珞珈。不需多言,大家请翻看群主空间,所有问题都能解决!

 

考生:那其他的书可以不用看了吗?

Max学长(794571781):不是的额。 文学考研本身就没有指定的书,而是看你自己能对基础知识看到什么程度。  我考研那会儿,至少看了三十多本书。 文学考研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些书里面,真的需要广博。 至于什么书最重要,我已经在日志里提醒了各位,但至于如何去看如何取舍,还是得靠你自己在复习的过程中去思考和鉴别。但你的行动中, 你自然会知晓。  

 

考生:感觉看中国文学史把握不了重点,

看了没什么感觉

Colin学长(3292505707):那就以真题为主,看那部分考的多,就说明那部分是重点,最直接的办法。

Max学长(794571781):看书把握不了重点,则是完全没进入状态,也没有狠心心来深入复习。每个专业都有潜在或明显地重点。古代文学的先秦散文,魏晋转向,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哪一块都是重点。 看了没感觉,或许是因为看书只是走马观花,并没以重点和考试心态去复习,更或许是看书自己没进入状态。  现在的教材体系都不难看懂,资料也都很多。我个人觉得重点在于自己如何看,如何付诸行动,所以你得从自己看书的状态和效率反思,然后改进。 

 

考生:为什么语言符号是思维的载体?

Colin学长(3292505707):说说思路吧。从语言、符号、思维的三个关键词破题。首先,是符号的定义,符号学相关的内容,可参看赵毅衡先生这几年的相关研究内容,他在川大主要搞符号学,语言符号涉及符号的具体表现形式,应该从能指、所指等方面入手,这样先理清语言符号的具体内涵。其次,从思维入手,这里会涉及到哲学,或者语言哲学的内容,具体是认识论、本体论的内容,要结合思维的定义、内涵来阐发其和符号、语言符号的关系。最后,可能还需要涉及一下语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我不是语言学专业的,纯粹从个人本科的知识经验出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给一些解题的思路。具体还要自己根据专业书籍、课本来解答。这类相关问题我觉得都能够通过自己查找文献找到更好的回答。


管理员(2275828991):这个提法其实比较早了,如果根据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来看,语言符号已经远远超过了思维的载体,有时候甚至上升到本体的层面。卡西尔对人的定义,不是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而是人是会使用语言符号的动物;海德格尔也称,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符号一旦形成,会极大方便人类的思考和行动, 但同时语言符号也会由于其固化而造成思维的固化和行动的刻板。人有时候并不是理性的动物,而是活在语言所营造的巨大的网络之中,有时候甚至活在一种自造自设的语言乌托邦之中,语言的逻辑和方法,成了主宰我们行动的方法。 anyway,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的说法,的确说明语言符号的巨大作用,但个人觉得,这样的说法可能依然停留在语言工具层面,是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而没有考虑到哲学和语言学最新研究。教科书上的很多话,都值得推敲和细细思考。

 

考生:学长,我想问下去年的一个古文学和文学理论的一道论述题,用了金圣叹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历史和文学的话,论述其在中西的表现?

Max学长(794571781): 亚里士多德和金圣叹都对诗/小说(也即广义上的文学)的特质进行了论述,认为文学与历史的区别在于,历史是事实上的记录,但文学可以通过虚构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甚至具有更加广泛和普遍上的意义。但亚里士多德的论述加深了西方理性主义的二元论思想,是对柏拉图有关文学的观点的修正,体现了典型的逻辑思维统筹下的二元论思维认知方式,而金圣叹的论述,主要论述小说与历史著作的区别,其有关“因文生法”的论述,服从于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因而更多从属于小说的修辞方面,并无对文学本质的定性和认识。以金圣叹为代表的中国小说评点家,都把小说人物性格塑造的审美取向同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形、神关系联系起来;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文学观从属于有关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等范畴的划分,基本上与中国古代小说的语境无涉,深刻地体现了中西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通观近几年的文学理论部分考题,我们发现文学理论考题并不是直接考察理论或概念性的知识点,而是将将中西文论结合在一起对比考察,这提醒同学们在复习文学理论的时候并不能刻板地背诵或者记忆教材,而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文学史、中西文论和文学理论的融会贯通,并且能够用辩证性的批判思维,立足于文学发展现实,甚至借用历史和哲学等学科的方法,来反思文学和文学理论中的论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可见,武大这种考察方式,对知识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考生:请问学长,如何分析卡夫卡《城堡》中人和城堡的关系?

Colin学长(3292505707):《城堡》从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主人公K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象征,也是现代人的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卡夫卡的精神写照。“城堡”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把原著读了,分析分析,结合表现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一些常识,自圆其说都没问题。

 

考生:我最近在看文学批评史,看到朱熹那部分有点懵,尤其是理与气、性、心的关系,感觉看完之后更混乱了。

Colin学长(3292505707):中国古代文论,要想学精学透不易,有一道坎不可逾越,个人拙见,那就是思想史。中国文论的话语范畴中,文、道、气、体、心、物、风、神、韵、味、境等等,都有着独特的思想史、哲学史基础,因此建议可以看看中国古代思想史,对于理清楚这些问题是有一定帮助的。当然,这是从深从难来说,个人以为现阶段以基础知识为要,如果感觉复习状态不错,也可适当拔高。对于朱熹的文论可以去图书馆找资料来看,也可参看童庆炳人大版的《新编文学理论》,我记得朱熹的文论思想论述的还是比较清楚明白的。可以参看。

考生:@Colin学长 学长,你说是应该用最快的速度将书全部过一遍,还是应该慢慢做笔记琢磨呢,我在看书过程中有很多启发和想法,有时候拓展得太宽,然后就爬不动了。

Colin学长(3292505707):你这种情况是一种考生常出现的情况,思维发散,想法多,灵感充沛。这是很好的状态,就复习本身而言,并非坏事。但这种想法如果能够把各个学科融会贯通,相互结合起来那就更好了,慢意味着兼顾的更全面。当然,毕竟是应试,个人建议还是把书先过一遍,扫一下盲点,搭建知识框架,二轮复习在慢慢梳理琢磨不迟。祝好@17文艺学元贞 

考生:嗯嗯,好的。我也是这种想法。或许来这问问就是为了获得学长的肯定^O^。我经常用我想到的问题去和自己的老师们交流,互相启发,状态确实还可以~

群主MAX(794571781):@17文艺学元贞 你这是属于在每个点都钻得进去,但是没有余力。对于很多同学来说,的确会遇到许许多多感同身受的理论和作家,然而对考研老说,我们需要掌握到一定程度就放手,兼顾其他知识点。 到了研究生时候,你就可围绕自己的兴趣点无止境的挖深了。 这是好事,掌握好研究复习考研的度,毕竟这还是考试,而不是研究。  

考生:嗯嗯,好的。我看的“杂书”太多了,复习进度就会显得太慢。比如说我们上康德美学的课,我没怎么听明白,结果就看了大半个月的纯批,虽然确实有所收获,但相比其他同学总觉得“有所不该”。

考生:对了,学长,我想问,我浏览完一本教材,是马上开始第二做笔记?还是继续把其他教材一起看了,再开始第二遍呢?

群主MAX(794571781):其实冲刺群每年都有几个像你这样知识面比较广博也喜欢深究的同学,我都看到了很好的成绩,其中一个同学是文艺学的,一个是现当代的。复习和深入,的确是一对张弛的矛盾,哪一方面不如意都得加深一点,在复习期间需要适度深究,综合权衡。这个度的掌握,就在你自己了。  

Colin学长(3292505707):根据你自己掌握的状况来吧,这个无可厚非。如果掌握很扎实,可以再看其他的,如果感觉有问题,再过一下重点内容,都没关系的,大方向有了,具体操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调整,并非原则性问题。

 

考生:酒神文化和狂欢节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我感觉它们好像,但是又有所差别。酒神文化似乎更多的是神灵凭负,是尼采说的“主体自我的完全遗失状态”;而狂欢似乎更多的是人的狂欢,是大写的人。当然,低级的狂欢也不过就是发泄而已。
 
我觉得希腊悲剧和巨人传表现出的这种对比感觉比较浓。
 
但是又不敢确定。可能只是个例?@群主MAX 

群主MAX(794571781):一般多从语言上去分析狂欢化的体现和效果,不要走太远。《巨人传》的狂欢化问题是巴赫金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比较危险教研室平日上课的侧重,2016的预测题中我们有这道题,2016也的确考了,就是原题。 

考生:是的。我差不多明白了。总体的狂欢有很多要素,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整个的狂欢状态。所以我们分析时可以在具体文本中找出狂欢的元素。但单独这样的元素不一定能形成狂欢现象。也就是说,不同文本的狂欢表现是不同的。唯有狂欢化的文本才能进行比较狂欢化的元素分析。如果是非狂欢化文本,即使具备某种狂欢的元素,比如形体的巨大,文体的错杂,也不一定就适合狂欢理论?@群主MAX 

考生:看到过一本书,好像叫张力的狂欢来着。里面涉及的元素挺多的。

考生:嗯嗯,那我注意一下。

群主MAX(794571781):狂欢节本身就是尼采酒神文化的一种表现,个体挣脱后体现的肆无忌惮,由此返归生命本真,贴近原始的生活状态。 其主体的完全放逐,则是因为外在的限制和束缚太多忘记了自己,通过狂欢,放纵,豪饮,性行为,甚至现代的足球和酒吧,去充实拾取自己。巨人传从这个角度来说,的确是重拾了古希腊的精神,但其更内在的目的是注重人的价值,独立性。古希腊时期往往分不清楚,但巨人传时期已经有明确的更侧重人文的倾向。 

考生:是的。巨人传的语言狂欢实在是太明显了。

群主MAX(794571781):巨人传看第一卷就可以了。 后面的部分不用深究,留给小孩子们看笔记好,笑掉大牙。

  

考生:其实我内心一直比较纠结报考专业的问题,文学类哪个方向都觉得还挺喜欢的,因为初试文学类都一样,看书上自然也不必纠结。但是,想问问学长,报考的专业最主要还是因为什么呢?兴趣点,还是相对擅长什么的?

考生:有一个说法是说,通常我们擅长的也是我们兴趣所在?

Colin学长(3292505707):个人推荐兴趣论,因为现在只有有无兴趣这么一说,大家本科毕业,还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还无所谓擅长不擅长,因为兴趣和研究还是两码事,因此,看自己喜欢什么。

考生:嗯嗯。

擅长也就是觉得自己这个方向阅读的相对多一点

群主MAX(794571781):@Colin学长 觉得呢。  我更赞成兴趣和个人。 其实文学的擅长,太难了。 每个专业和理论都有“文心”,要真正擅长文学,既要感性又要理性,既要有专长又要博观。没有个人强烈的兴趣和动力,哪一门都不会擅长的。  擅长理论或者擅长写作,又是两码事情。 建议遵从内心的选择,你的选择也变得擅长了。 

 

考生:为什么王小波说“我对现代小说的看法,就是被《情人》固定下来的。”?

群主MAX(794571781):很好的问题啊。读书最重要的是有所思考和感触,不断和自己所学所想交锋,才会有所思有所得。 王小波的问题可能是他觉得杜拉斯的情人代表了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王小波自己小说的写法是比较现代的。我没有看过情人,所以无法评价。可以找出这篇文章的出处来谈。 第二个问题很好。我来详细回答。  

 每个人的思想都是复杂的,诗人自杀,哲学家疯癫,思想家变态,这在整个文学史、思想史和哲学史上非常常见。很多人肯定文学具有陶冶情操,治愈的功能,这没有问题。 文学是人学,陶冶情操等功能可以广泛利用文学资源为我所用,培养审美能力和思想锋芒,对生活大有裨益。这陶冶情操的功能也即美育,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到蔡元培都在坚持着一观点。但问题在于,所谓陶冶情操,可能也只是最表层的,主要言说对象其实是针对文学之外或者初涉文学的人。但思想是有裂痕和锋芒的,思想的矛盾,很多时候会亮都得你眼睛都睁不开,因此解决之道也千奇百怪。有人自杀,是因为无法克服固有的矛盾。有人自杀,是因为强烈的怀旧之病,认为一个时代遗弃了他们,如王国维海子。还有很多人自杀,我觉得和文学并没有特别的关系,如顾城,婚姻问题的影响。还有的人可能是因为疾病无法承受而自杀。在学文学的时候,我们要看到文学和思想的复杂性,表面的陶冶情操当然有效,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把诗人和文学家当做精英的时候,我们还应该看到他们是也人,也面临生与死的问题。因此评价很多人物,不能因为其自杀或者疯癫,就否定其思想的锋芒和贡献。殉情、自杀,可以是一个人的自然选择,可以是自身思想矛盾无法克服的结果,有可能是疾病等困扰的结果。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离开世界的方式,而文学并不是能解决生活的所有问题。 

 

 武汉大学文学院考研交流群170231398,欢迎添加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或者添加答疑微信/QQ:2275828991,有更多文学院考研指导!希望本期答疑解答了部分同学的疑问。小编都在此祝福你复习顺利,在考研的路上收获真知!我们下期再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