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研青年真题解析特辑 || “麦克白”特辑

Colin 文研青年 2022-12-22

文研

青年

“以文会友,研途相伴”


您的好友【真题解析特辑】已经上线!内含最新真题解析,文研青年倾情献上!18年考研的基础复习已经开始,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哦!

客服QQ/wechat ↓

2275828991欢迎调戏~


《麦克白》具有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的双重审美特质,与当时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文艺复兴倡导“人本主义”,把人的地位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地位,涌现出了一批天才式的巨人。莎剧中的人物多具有人文主义色彩。《麦克白》一剧中麦克白的斗争精神和他的力量体现了人的力量。


在《麦克白》中,邪恶的主人公的毁灭为什么能够产生强烈的悲剧效果?

解析《麦克白》一剧呈现的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在于其是以一杀人犯,暴君为悲剧主角,那么麦克白的痛苦与毁灭何以能够被称为悲剧,恶人如何能够成为悲剧人物,我们读者如何能够对其产生怜悯之心,一直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这里看似矛盾,实则是一种对立统一。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麦克白在道德上是没有很多评论家所认为的那些道德向善潜力,从一开始,他就是一个道德上浅薄的人,就没有迹象表明贝雷所说的那种"道德优越性",或者布拉德雷所说的"远非缺乏仁爱和怜悯之心"。在道德上美化麦克白的依据是麦克白夫人对他充满"人情乳臭"的评价和在开场白中大家对他英勇的赞美。但是通过分析发现,在战场上的勇猛并不必然表明他在本性上是善的,他的杀人方式-拿着血腥的宝剑一路砍杀过去、"非让尸骸铺满原野,决不罢手"(第一幕第二场)观众身上的道德批判倾向必然要求我们对这样一个恶人进行这样的道德判断,这种判断构成了我们对麦克白整体情感状态的一个方面,如果止于此,《麦克白》就是一个关于恶有恶报的道德剧,我们复杂的体验就得不到合理的解释。


为了更好解读麦克白,还要说明一下悲剧这一艺术形式所引起的情感体验的特殊性。一方面,悲剧是一艺术形式,属于美学范畴,带给观众强烈的审美体验;但另一方面,悲剧是以剧本中的道德体系为背景,在演出或阅读过程,悲剧体验又受到观众或读者的道德感的影响,它总是闯入我们欣赏悲剧的过程。这种审美判断与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也正是困惑悲剧理论家的地方,我们对麦克白复杂困惑的情感也正源于此。在审美体验中,我们的精神活动有自己一套运行规则,它主要是本能的,被动的,有时甚至是无意识和不假思索的,一个毫无疑问罪恶的行为可能满足我们的审美感但却在道德上被我们谴责;而道德判断在很大部分是社会定义的,反思的,理性的,我们的道德感要求我们严守某种道德原则。那么《麦克白》是怎样超越道德剧的框架而引导观众进入审美体验的呢?


一是全剧视角主要集中在麦克白身上,莎士比亚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对麦克白内心世界的描绘上:麦克白的抗争,他的痛苦,他的恐惧等,这可从莎士比亚把几乎所有的独白都赋予了麦克白得出。在《麦克白》中,外在情节中的善恶冲突几乎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其存在很大一部分是起一个背景作用,而让观众着迷的是发生在麦克白内心的风暴。麦克白把苏格兰拉入噩梦般的混乱之中,但好像经常是麦克白和观众,而不是他的受害者“体会到到事态及其后果的严重性”。


因此,矛盾的是麦克白这个作恶者既对罪恶极其敏感又深受其苦,既天性有恶的倾向又天生对其进行否定,这就导致了此剧最主要的战争发生在两个麦克白身上:麦克白就变成了这场战争的主角又同时是反角。其他的人几乎没有力量构成麦克白的对手,邓肯被杀后,他的两个儿子从剧中消失了三幕之多,麦克德夫的妻儿被残杀后,此剧已接近尾声,只有麦克白留在舞台上向我们展示事态的发展,展示他那倍受折磨的灵魂,这紧紧的抓住我们的神经,把我们拉入他的想象力中。另外,从全剧看来,是麦克白自己对自己而不是他的对手对他做出了最残酷的否定和惩罚,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道德感,悬置了我们对其进行道德判断。


二是麦克白的禀性极具美学上的价值。麦克白在性情上同哈姆莱特相似,两个都是反思式的悲剧人物。但是哈的内心世界像迷宫一样,让我们困惑,而对麦克白的内心我们从不需要问"是什么"的问题,因为他总能将自己的精神状态准确形象地呈现给我们,从而在我们心中引起共鸣。正如布鲁姆所说:"哈姆莱特的洞察力和思想比我们宽广的多…而麦克白的却正好是我们所能理解的"。因为他总能把他对自己的客观的认识性观照通过视觉的媒介传达出来,他想表达的东西-甚至道德的东西-不是通过抽象的语言而是具体、生动的意象,因此我们可以称哈姆莱特为哲学家,而麦克白为艺术家。麦克白对恐惧、道德的疑虑与不安(麦克白道德上是浅薄的,但并不否定他的道德敏感性)、屡试不爽的报应、人的怜悯之心、存在的虚无感的形象传达方式是如此具有感染力,除了他的语言,没有什么其他的更能准确的传达出其背后的情感状态了。"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我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红"(第二幕第二场)所描绘的恐惧也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想象,让我们达到与麦克白相互交融的情感一体。


因此,在麦克白身上,对立的两面却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他丑恶,但同时又美,他无畏但也胆怯,残忍但却充满人性。因此,观众即被麦克白深深地吸引但也被其排斥,即同情与他但对他也充满反感之情,这种强烈的,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即被吸引又被排斥的矛盾情感也正是悲剧的特征之一,没有哪一个悲剧比《麦克白》更加强烈地达到这种效果的了。


简析《麦克白》中女巫形象的功能意义。


解析在剧中最先出现的不是本剧的主人公麦克白,而是三位女巫。在第一场中女巫的出现是在电闪雷鸣的诡异天气,且三女巫的对话中出现了“美即丑恶丑即美,翱翔毒雾妖云里”,对女巫的这一系列描写中不难看出女巫在这一出戏中将要扮演不光彩的角色。果不其然,在征战的途中,麦克白和班柯就遇到了三个女巫,女巫预言麦克白将要成为国王。从整个悲剧来看,三个女巫的预言贯穿始终,而预言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葛莱塞斯爵士!”“万福,麦克白!祝福你,考特爵士!”“万福,麦克白,未来的君王!”这些所谓预言无疑在麦克白的心湖掷下一块敏感的石子,引起了层层涟漪,功高盖主的麦克白自然萌生出更高追求的欲望。第二葛预言是针对班柯的,“你虽然不是君王,你的子孙将要君临一国”,前面女巫说麦克白是未来的君王,而这里又说班柯的子孙将要君临一国,按此预言发展,麦克白现在及将来所作一切都是在为班柯的子孙服务。这个预言就等于在麦克白和班柯这两位好战友间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后面麦克白派人刺杀班柯及其儿子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三次预言是“麦克白永远不会被人打败,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树林会向邓西嫩高山移动”,“你可以把人类的力量付之一笑, 因为没有一个妇人所生下的人可以伤害麦克白”。这个预言助长了麦克白在众叛亲离的最后仍虚妄的自信,加快了他灭亡的步子。

可以说麦克白悲剧的开始是由受三个女巫预言的诱惑开始的。三个女巫的预言在开始和最后的出现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麦克白的悲剧未来就是在她们的预言中一步步走向灭亡。

小结:文研青年(微信公号:ddxsmax)提醒各位考生对于《麦克白》,需要多方面去理解主人公的悲剧原因。在外因方面,有女巫的语言的鼓动,邓肯的不信任,和麦克白夫人的唆使。在内在方面,应该看到麦克白本身内心存在的恶和他欲望的扩张,同情心的丧失,他的顾虑也主要出自于自己对自己罪恶后果的考虑,而不是像哈姆雷特在道德上思考应不应该怎么样。内外因综合起来,去考察麦克白的悲剧性。

真题链接:1、试比较希腊悲剧与莎士比亚悲剧中人物形象的变化。(人大2004)2、试比较希腊悲剧与莎士比亚悲剧中人物形象的变化。(北师大2004)3、试比较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性格之异同。(南京大学2003)可参见钱理群【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4、莎士比亚戏剧分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2004)5、莎士比亚戏剧与古典主义戏剧在人物刻画和剧情安排方面有什么区别?(复旦大学2003)6、简述并赏析莎士比亚对奥菲利娅之死的描写。(厦门大学2002)7、简析麦克白的性格变化。(人民大学2004)


《麦克白》和《罪与罚》中犯罪心理之比较。


解析:两部作品都是犯罪心理描写的佳作。在《麦克白》中,莎士比亚描绘出的麦克白,因为权力的欲望,女巫的预言,受到他人的蛊惑以及君主的不信任,终于走上谋反的道路,在这过程中间充满了对人性的反思,最后罪恶的麦克白的毁灭却产生了悲剧效果,就说明了麦克白不是一个完全邪恶的人物,而是复杂的,矛盾的。《罪与罚》中的卡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纯洁善良的优秀青年,有思想勇于探索,并勇敢采取行动来反抗对现实不满的不幸知识分子。正是由于其知识分子的形象,是他也对自己和他人乃至社会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矛盾,在自己杀人后不停地对自己接受拷问,最终在救赎寻得出路。


其次,在犯罪心理的描写过程中,两部作品都善于用对话和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犯罪者的心理状况。在《麦克白》中,作者塑造了一个类似哈姆雷特的不断对自己行为反思的形象。“为什么那句话会在我脑中引起可怖的印象,使我毛发悚然,使我的心全然失去常态,不停地跳个不住呢?想象中的恐怖远过于实际上的恐怖;我的思想中不过偶然浮起了杀人的妄念,就已经使我全身震撼,心灵在胡思乱想中丧失了作用,把虚无的幻影认为真实了。”这里就用内心独白的形式,准确地道出麦克白的矛盾。


在《罪与罚中》,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在自己杀死富婆之前,总是在反思自己杀人的动机,是在替天行道。在他孤独的反思中,拉斯柯尔尼科夫世上的人都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占大多数,他们俯首贴耳,屈从暴力,心甘情愿任人宰割,不敢触犯刑律;一类是不平凡的人,即超人,占少数,他们可以为所欲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凌驾于道德和法律之上,这样的人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服从。这样的内心独白就为主人公的犯罪提供了依据。拉斯柯尔尼科失对这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恨之入骨,但又不能表现出来,所以必须强忍着。在抵押东西的时候,拉斯柯尔尼科夫的脑袋里忽然有了要杀死老太婆的想法,他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感到紧张翻不安。筒简单单的几句话,“我还会拿东西给您”、“我就想闻问而巴”,也通过对话的形式显示了拉斯柯尔尼科夫慌张、担心的心理状态。


    再次、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表现出对于犯罪的畏惧,在实施犯罪之后,对其后果表现得十分害怕惶恐,以至于总是不停地出现幻影,在这些反思畏惧中表现了他们对于人性的思考。《麦克白》中,本我与超我在麦克白心中不断地冲突中,他的防御机制逐渐崩溃,恐惧时时刻刻伴随着他的生活,不时产生幻听、幻视等幻觉。这些幻觉加重了他的恐惧,也显示了在麦克白心中善恶的冲突,良心和野心的较量的无比激烈的程度,而这些内心的冲突最终导致了麦克白内心英雄的死亡和魔鬼的诞生。在《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在杀害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之后惊恐不安,精神极度矛盾和痛苦:他一方面想向人倾吐内心的秘密,另一方面又惊恐多疑。他在杀人之后怕露马脚,虽然把赃物藏得很严实,仍然无法掩盖自己内心的惶恐不安,结果是一会儿在睡了一觉之后突然又想起什么事情来,又反反复复检查自己的衣服,一会儿又无意识地走到自己行凶的房间,对正在修理房间的工匠说:“老太婆和他的妹妹被人杀害了。这儿有一滩血呢!”两个工匠听了感到莫名其妙,还以为他是疯子。正是这些莫名其妙的行为,活现了拉斯柯尔尼科夫极端矛盾和痛苦的心境。正是在这两部作品中都存在这样的畏惧思考,使得主人公表现得十分复杂,呈现出十分矛盾的状况。


不同的地方也是很明显的:拉斯科尔尼科夫身上敏感,神经质,过度的自尊心,性格孤僻,狂热又易受人伤害。这些病态的心理特征是麦克白所没有的。这些病态的心理性格特征无疑是人物“堕落”与“犯罪”的催化剂。而在《麦克白》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女巫对于麦克白的催化作用,使得麦克白相信这类超自然的事物吗,为自己的篡位提供了依据。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疾病——这些病态人格的主人往往也是生理缺陷者,病态的心理很可能是跟一定的生理疾病的临床症状相关的.如癫痫患者的心理性格特征就是明显的忧郁自卑和孤独悲观.精神性发作的癫痫还伴有夜游症、幻觉和妄想等症状。《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就是在神经质和热病的战栗中生发出杀人的念头的,虽然其中也包含了对于他想为社会公正有所行动的想法。而《麦克白》更多地表现出对于自身野心的满足。这些不同是由于二者所处时代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对于社会和自身价值的不同认识而造成的。




以上资料来源于《武汉大学文学类考研真题详解与复习指南》(“文研青年”出品,2018版),欲了解更多“《麦克白》”真题合集内容,逢考必赢的筒子已经在阅读原文获取《真题详解与复习指南》啦!


总策划:Colin

排版:见素

内容:Colin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学研究、文学研究生、文学考研


扫描左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